一种抗菌型催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947发布日期:2018-10-23 16:05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科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菌型催吐器。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消化病分为胃肠病、肝病、胰胆疾病、内镜和其它疾病5个部分。在实际内科的诊断中,经常需要对病人的的胃液进行取样分析,此时就需要催吐,但是现有的催吐方式并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催吐方式不卫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型催吐器,通过催吐器自动顶开口腔后利用顶头催吐,闲置不用时利用抗菌罩体帮助顶头抑制细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菌型催吐器,包括上压板、下压板、杆体、顶头和陶瓷罩体,上压板与下压板可动连接,上压板与下压板均为弧形板体,上压板与杆体可动连接,杆体一端设有顶头,顶头置于陶瓷罩体内。

具体地,所述上压板上焊连有轴孔,下压板上焊连有轴杆,下压板的轴杆与上压板的轴孔滑动配合,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还通过扭转弹簧相连。

具体地,所述陶瓷罩体为含有银离子的陶瓷制体,陶瓷罩体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

具体地,所述顶头为弧形陶瓷头。

具体地,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不相连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陶瓷层,下压板上设有轴环,杆体与轴环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型催吐器,通过催吐器自动顶开口腔后利用顶头催吐,闲置不用时利用抗菌罩体帮助顶头抑制细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板与下压板自然放置时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催吐时的示意图;

图中1.上压板,2.下压板,3.杆体,4.顶头,5.陶瓷罩体,6.扭转弹簧, 7.橡胶圈,8.陶瓷层,9.轴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催吐时的状态图。

一种抗菌型催吐器,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2、杆体3、顶头4和陶瓷罩体 5,上压板1与下压板2可动连接,上压板1与下压板2均为弧形板体,上压板 1与杆体3可动连接,杆体3一端设有顶头4,顶头4置于陶瓷罩体5内。所述上压板1上焊连有轴孔,下压板2上焊连有轴杆,下压板2的轴杆与上压板4 的轴孔滑动配合,上压板1与下压板之间还通过扭转弹簧6相连。所述陶瓷罩体5为含有银离子的陶瓷制体,陶瓷罩体5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7。所述顶头4为弧形陶瓷头。所述上压板1与下压板3不相连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陶瓷层8,下压板1上设有轴环8,杆体3与轴环8滑动配合。

当本实用新型自然放置时,在扭转弹簧6恢复形变压力带动下,上压板1 一端与下压板2一端贴合在一起,而上压板1与下压板2的另一端则呈最大开口状态(如图2所示)。

当要使用催吐器进行催吐时,先把陶瓷罩体5从杆体3上分离,然后上压板1与下压板2距离最长的两端往相对的方向挤压,等挤压到可以放入嘴里的时候,把上压板1与下压板2放进口腔内,此时挤压的力道消失,上压板1与下压板2就会在扭转弹簧6的带动下重新弹开,这样下压板2的轴杆在上压板 1的轴环内转动,下压板2就会撑在舌头上,上压板1就会撑在上颚上,扭转弹簧6就负责持续提供压力。最后握住杆体3,以轴环8为支撑,带动顶头4往喉咙的方向移动,最后完成催吐动作。

当陶瓷罩体5套设到顶头4之后,陶瓷罩体5开口处的橡胶圈7会箍紧在杆体3上实现密封,这样顶头4就会与外界完全隔绝。而含有银离子的陶瓷制的陶瓷罩体5可以帮助顶头4灭菌。需要使用时只要把陶瓷罩体5直接拔下即可,而且不用另外对顶头4进行消毒,节约了前置准备的时间。

而弧形的陶瓷层8可以与上颚和舌头比较好的帖合在一起,且不容易受污物腐蚀,也不容易滋生细菌。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