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可视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468发布日期:2018-07-27 17:5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可视喉镜。



背景技术:

全身麻醉后病人无自主呼吸,需要喉镜暴露声门,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此过程中,病人肺部没有通气,依靠自身的氧气储备维持生命。可视喉镜由于前端有摄像头,可在显示屏上直观看到咽喉部声门的景象,使得气管插管的操作更加便捷。

目前的可视喉镜没有通气功能,若遇到困难插管的病人,可带来窒息风险;此外,可视喉镜前端角度无法调节,若遇到特殊病人(如小下颌、高声门、长会厌等),难以暴露声门;或者可以暴露声门,但因口咽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导管前端需要反复塑形,延长操作时间,增加病人缺氧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多功能可视喉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可视喉镜,包括手柄、与所述手柄上端相连的显示器、以及与所述手柄下端相连的喉镜片,所述喉镜片相对于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压舌板、灯泡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显示器信号连接,所述喉镜片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供氧通道和导管通道。

可选的,所述压舌板的一水平侧壁与所述喉镜片的端部通过加强肋相连,所述供氧通道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加强肋。

可选的,所述供氧通道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手柄的下部。

可选的,所述喉镜片可以所述手柄的下端为基点上下转动。

可选的,所述喉镜片通过转轴与所述手柄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可视喉镜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喉镜片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转动控制件。

可选的,所述转动控制件包括位于所述手柄外侧的第一旋钮、位于所述手柄中的第一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齿条下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端探出所述手柄并与所述喉镜片的一端相卡接,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一齿轮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周,所述第一齿条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以在转动第一旋钮时驱动第一齿条上下移动。

可选的,所述导管通道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可选的,所述可视喉镜设置有上下移动件,所述导管通道与所述上下移动件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下移动件包括位于所述手柄外侧的第二旋钮、位于所述手柄中的第二连接杆、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和与所述第二齿条的下部相连的通道固定架,所述通道固定架的下端可探出所述手柄并与所述导管通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旋钮和第二齿轮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周,所述第二齿条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齿轮相配合以转动所述第二旋钮时驱动所述第二齿条上下移动。

可选的,所述导管通道为管形或半管形;其中,半管形的导管通道的两端设置有供导管通过的弹性固定环,该弹性固定环沿导管通道延伸方向设置有供导管穿过的缝隙。

本公开具有如下优点:

1、设置供氧通道能够在声门周围持续提高氧气,同时能够利用氧气气流吹走分泌物,防止干扰摄像头摄像。

2、设置导管通道可以插入吸痰管或喉麻管,直达声门附近。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本公开提供的可视喉镜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左视图和右视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转动控制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上下移动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

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导管通道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 2显示器 3喉镜片

4压舌板 5灯泡 6摄像头

7供氧通道 8导管通道 81弹性固定环

82缝隙 9加强肋

100转动控制件 101第一旋钮 102第一连接杆

103第一齿轮 104第一齿条 105固定座

200上下移动件 201第二旋钮 202第二连接杆

203第二齿轮 204第二齿条 205通道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方向的上下左右。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可视喉镜,包括手柄 1、与所述手柄1上端相连的显示器2、以及与所述手柄1下端相连的喉镜片 3,所述喉镜片3相对于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压舌板4、灯泡5和摄像头6,所述摄像头6与所述显示器2信号连接,所述喉镜片3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供氧通道7和导管通道8。

本公开一方面在喉镜片侧面设置供氧通道7,从而可以使该供氧通道7 手柄处的入气口外接墙壁氧,以将氧气送入声门附近,大大延长患者缺氧时间,给困难气道患者的操作赢得宝贵的时间,而且氧气可将摄像头前端的口腔分泌物吹走,避免干扰摄像头摄像。本公开另一方面可以在导管通道8中放置吸痰管,吸出声门附近分泌物,充分显露声门,也可以在导管通道8中放置喉麻管,在口咽处进行表面麻醉。

一般压舌板通过加强肋进行固定,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所述压舌板4的一水平侧壁与所述喉镜片3的端部通过加强肋9相连,为了使供氧通道7所输送的氧气能够吹走摄像头前方的分泌物,所述供氧通道7的出气端可以穿过所述加强肋9,进一步优选供氧通道7的出气方向从摄像头的侧面对准摄像头,以提高吹走分泌物的效率。

供氧通道的入口外接墙壁氧,为了使连接牢固,且不影响手柄的使用,如图1a和图1b所示,所述供氧通道7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手柄1的下部。在连接墙壁氧的导管时,可以同时握住手柄和导管,防止导管与供氧通道脱离。

以往可视喉镜无法调节喉镜片角度,如果遇到困难气道,角度不匹配,则无法暴露声门,因此,本公开的喉镜优选喉镜片3可以所述手柄1的下端为基点上下转动,从而动态调整会厌位置,充分暴露声门。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喉镜片3可以通过转轴31与所述手柄1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可视喉镜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喉镜片3绕所述转轴31转动的转动控制件100。通过将喉镜片3铰接在手柄1的下端,可以调节喉镜片的角度,从而充分暴露声门,另外通过转动控制件可以自由控制喉镜片的角度,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一种转动控制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转动控制件100包括位于所述手柄1外侧的第一旋钮101、位于所述手柄1中的第一连接杆102、第一齿轮103、第一齿条104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齿条104下端的固定座105,所述固定座105的下端探出所述手柄1并与所述喉镜片3的一端相卡接,所述第一旋钮101和所述第一齿轮103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02外周,所述第一齿条104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齿轮103相配合以在转动第一旋钮101时驱动第一齿条104上下移动。通过第一旋钮101的转动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杆 102的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103进行转动,而第一齿轮103与第一齿条104 相配合,从而可以控制第一齿条104以及固定座105上下移动,达到喉镜片绕转轴31转动的目的。该种实施方式的喉镜片移动可控,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微调,方便实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可以驱动喉镜片绕转轴转动的控制件以实现上述功能。

通过转动控制件调节喉镜片角度,可以方便看到声门,却可能会产生因角度折角大,无法顺利将导管送入声门的问题,因此,所述导管通道8优选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可视喉镜设置有上下移动件200,所述导管通道8与所述上下移动件200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设置上下移动件可以调整导管通道8的高度位置,从而方便将导管送入声门。

一种上下移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上下移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手柄1外侧的第二旋钮201、位于所述手柄1中的第二连接杆202、第二齿轮203、第二齿条204和与所述第二齿条204的下部相连的通道固定架205,所述通道固定架205的下端可探出所述手柄1并与所述导管通道8 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旋钮201和第二齿轮203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02的外周,所述第二齿条204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齿轮203相配合以转动所述第二旋钮201时驱动所述第二齿条204上下移动。通过转动第二旋钮201,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杆202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203的转动,进而实现与第二齿轮203相配合的第二齿条204的上下移动,使通道固定架205和导管通道8上下移动。该种实施方式的导管通道移动可控,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微调,方便实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可以实现导管通道上下移动的控制件以实现上述功能。

如图3所示,通道固定架205的下端形成为弧形,其自由端可以朝向压舌板的相反方向,从而使导管通道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从口腔的外侧通过其侧面的卡槽固定在通道固定架205的下端。而供氧通道7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通过其侧面的卡槽固定在喉镜片的侧面。

为了方便单手调节第一旋钮101和第二旋钮201,第一旋钮101和第二旋钮201可以同轴设置,如图1a和图1b、图2-3所示,第一旋钮101可以为中空旋钮,第一连接杆102可以为中空连接杆,第二连接杆202位于第一连接杆102中并且端部与位于第一旋钮101外侧的第二旋钮201相连,同时,第二连接杆202从第一连接杆102和第一齿轮103中穿过并与第二齿轮203 相连。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单手调节第一旋钮101和第二旋钮201,提高了调节的方便性。

导管通道8用于固定吸痰管或喉麻管,可以为管形或半管形。为了方便吸痰管或喉麻管的取出,如图4所示,半管形的导管通道8的两端可以设置有供导管通过的弹性固定环81,该弹性固定环81沿导管通道8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供导管穿过的缝隙82。当需要将吸痰管或喉麻管与导管通道分开时,将吸痰管或喉麻管从缝隙82中脱离导管通道8,简单快速,防止由于导管通道的折角过大而导致导管取出困难。

现有喉镜片外侧还可以设置一次性的保护套,以防止不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为了方便在使用保护套的情况下使用供氧通道7和导管通道8,供氧通道7和导管通道8可以与保护套一体成型,从而带上保护套即可装上供氧通道7和导管通道8,也可以将供氧通道7和导管通道8设计为一次性使用,从而达到免清洗防止交叉感染的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