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导管防脱防过敏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309发布日期:2018-08-14 17:5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心,尤其是一种血透导管防脱防过敏背心。



背景技术:

血透(也称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在血透过程中,血透导管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是生命通路。血透导管根据功能和品牌不同,安装和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如半永久性血透导管(即带Cuff的中心静脉插管),通过置入手术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接,除了置入体内的部分,还会有一部分挂在体外。

针对挂置于体外的导管,患者大多采用纱布加胶布固定,但是这种方式会存在以下问题:

1、过敏,部分患者对胶布过敏,或者患者长期使用胶布固定后,导致局部皮肤搔痒、过敏的情况,局部可见红斑甚至溃烂。

2、感染,出现局部搔痒的患者,容易用手抓挠,从而导致局部感染甚至导管感染的情形。

3、拔管,胶布固定后稍微出汗,胶布容易掉落,从而导致导管滑出;患者穿脱衣服时也容易把导管带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安置血透导管外挂的端部,避免传统胶带出现过敏、感染、拔管等问题的血透导管防脱防过敏背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透导管防脱防过敏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及与前片相连的后片,前片包括前片左侧缝和前片右侧缝,后片包括与前片左侧缝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左侧缝、及与前片右侧缝固定连接的后片右侧缝;

前片还包括有前片左肩部和前片右肩部,后片包括与前片左肩部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左肩部、及与前片右肩部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右肩部;

前片的内侧设有导管袋;

前片左侧缝和后片左侧缝、前片左肩部和后片左肩部、前片右肩部和后片右肩部均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背心分为前片和后片,前片和后片在其中一侧缝处固定连接,另一侧缝处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同时,前片左肩部和后片左肩部、前片右肩部和后片右肩部间也分别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整个穿衣过程中无需抬手,适合血透患者穿或脱衣服,不容易对血透导管产生挂蹭,并且避免出现拔管的危险。另外,患者血透时可以不用脱衣服,直接将导管侧的肩部解开,即可暴露导管,不仅保护患者隐私,方便透析操作;背心解开后是一片式设计,重病患者卧床时穿脱也很方便,不用起床。挂设于体外的血透导管可以安置于前片内侧的导管袋内,不需要通过胶带来固定,可以避免了使用胶布带来的不适搔痒,甚至感染、及导管滑脱等。

方案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前片左侧缝、前片左肩部和前片右肩部处的第一魔术贴,及分别固定于后片左侧缝、后片左肩部和后片右肩部处、且与对应位置第一魔术贴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魔术贴使用方便,成本低,而且稳定性好,不容易脱开,避免出现背心掉落或走光的尴尬;隐蔽性好。

方案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子母扣,该子母扣包括分别固定于前片左侧缝、前片左肩部和前片右肩部处的母扣,及分别固定于后片左侧缝、后片左肩部和后片右肩部处、且与对应位置母扣相配合的子扣。子母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隐蔽性好。

方案三,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前片左侧缝、前片左肩部和前片右肩部处的第一绑带,及分别固定于后片左侧缝、后片左肩部和后片右肩部处、且与对应位置第一绑带相配合的第二绑带。工艺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简单;隐蔽性好。

方案四,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于前片左肩部和前片右肩部处的母扣,及分别固定于后片左肩部和后片右肩部处、且与对应位置母扣相配合的子扣;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于前片左侧缝处的第一绑带,及固定于后片右侧缝处的第二绑带。子母扣隐蔽性好,而且舒适,稳定性高,不容易松脱;绑带比较中心化,成本低,而且符合大多数医院的风格,及患者的使用习惯。结合子母扣和绑带的特点,能更好地将各连接部位连接在一起,不仅提高穿戴时的舒适性,而且方便操作,美观性高。

前片的外侧设有卡牌袋,用于放置患者的信息卡,提高背心的功能性。

由于患者血透导管的位置可能位于左胸,也可能位于右胸,因此导管袋的数量为两个,两导管袋分别位于前片的左侧胸部位置、及右侧胸部位置,从而方便血透导管的放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安置血透导管外挂的端部,避免传统胶带出现过敏、感染、拔管等问题的血透导管防脱防过敏背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透导管防脱防过敏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及与前片相连的后片,前片包括前片左侧缝和前片右侧缝,后片包括与前片左侧缝固定连接的后片左侧缝、及与前片右侧缝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右侧缝;

前片还包括有前片左肩部和前片右肩部,后片包括与前片左肩部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左肩部、及与前片右肩部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右肩部;

前片的内侧设有导管袋;

前片右侧缝和后片右侧缝、前片左肩部和后片左肩部、前片右肩部和后片右肩部均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患者血透时可以不用脱衣服,直接将导管侧的肩部解开,即可暴露导管,不仅保护患者隐私,方便透析操作;背心解开后是一片式设计,重病患者卧床时穿脱也很方便,不用起床。挂设于体外的血透导管可以安置于前片内侧的导管袋内,不需要通过胶带来固定,可以避免了使用胶布带来的不适搔痒,甚至感染、及导管滑脱等。

其中,拆卸连接结构为魔术贴、子母扣、绑带其中任意一种。具体如何连接,与前述方案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背心本体1,背心本体1包括前片11、及与前片11相连的后片12,前片11包括前片左侧缝111和前片右侧缝112,后片12包括与前片左侧缝111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左侧缝121、及与前片右侧缝112固定连接的后片右侧缝122;前片11还包括有前片左肩部113和前片右肩部114,后片12包括与前片左肩部113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左肩部123、及与前片右肩部114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右肩部124;前片11的内侧设有导管袋2。其中,前片左侧缝111和后片左侧缝121、前片左肩部113和后片左肩部123、前片右肩部114和后片右肩部124均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结构为魔术贴,在前片左侧缝111、前片左肩部113和前片右肩部114处缝制有第一魔术贴41,在后片左侧缝121、后片左肩部123和后片右肩部124处缝制有第二魔术贴42,第二魔术贴42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魔术贴41相配合。前片11的外侧设有卡牌袋3,用于放置患者的信息卡,提高背心的功能性。其中,前片左肩部113和前片右肩部114、后片左肩部123和后片右肩部124,指的是背心本体1上的肩带部位,如图中所示,即从前片11延伸至后片12、且横跨人体肩部的肩带结构。

另外,由于患者血透导管的位置可能位于左胸,也可能位于右胸,因此导管袋2的数量为两个,两导管袋2分别位于前片11的左侧胸部位置、及右侧胸部位置,从而方便血透导管的放置。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子母扣(与实施例一中魔术贴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故未画出),该子母扣包括母扣和子扣,母扣安装于前片左侧缝111、前片左肩部113和前片右肩部114处,子扣安装于后片左侧缝121、后片左肩部123和后片右肩部124处,子扣与对应位置的母扣相配合。子母扣也称公母扣,掀扣,啪钮等,每个地区叫法都有所不同,子母扣是钮扣的一种,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用广泛,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绑带(与实施例一中魔术贴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故未画出),绑带包括分别固定于前片左侧缝111、前片左肩部113和前片右肩部114处的第一绑带,及分别固定于后片左侧缝121、后片左肩部123和后片右肩部124处、且与对应位置第一绑带相配合的第二绑带。

前述三个实施例方案中,可拆卸连接结构分别列举了魔术贴、子母扣、绑带这三种连接方式,并且每个方案中,前片左侧缝111和后片左侧缝121、前片左肩部113和后片左肩部123、前片右肩部114和后片右肩部124均只采用一种单一形式,但是就本专利保护角度来看,同一背心所在实施例中,前片左侧缝111和后片左侧缝121、前片左肩部113和后片左肩部123、前片右肩部114和后片右肩部124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采用混合方式,即魔术贴、子母扣、绑带在同一背心内混合使用,并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位置进行使用。

如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在前片左肩部113和前片右肩部114处采用母扣,在后片左肩部123和后片右肩部124处采用子扣;在前片左侧缝111处采用第一绑带,而在后片右侧缝121处采用第二绑带。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后片12包括与前片左侧缝111固定连接的后片左侧缝121、及与前片右侧缝112可拆卸连接的后片右侧缝122。即,前片11和后片12在侧缝处的固定边位置做了调换,其他结构保持不变。本实施例五中可拆卸结构为魔术贴,除此之外,魔术贴还可以替换为子母扣、绑带,或者各种可拆卸连接结构的混合,可参照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背心1分为前片11和后片12,前片11和后片12在其中一侧缝处固定连接,另一侧缝处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同时,前片左肩部113和后片左肩部123、前片右肩部114和后片右肩部124间也分别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整个穿衣过程中无需抬手,适合血透患者穿或脱衣服,不容易对血透导管产生挂蹭,并且避免出现拔管的危险。另外,挂设于体外的血透导管可以安置于前片内侧的导管袋内,不需要通过胶带来固定,从而避免出现过敏和感染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