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巩膜收缩手术用球后长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048发布日期:2019-01-22 22:1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后巩膜收缩手术用球后长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手术器械,具体涉及后巩膜收缩手术用球后长镊。



背景技术:

后巩膜收缩术在控制高度近视病程进展预防和治疗眼底病变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眼科临床的重视。实施该手术的操作主要涉及眼球后部巩膜,由于眼后部有眼外肌、涡静脉,视神经等重要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受眼眶的限制,空间狭小,难以暴露,而高度近视眼眼轴变长,眼球变大,后巩膜病变扩张,组织变薄脆弱,有葡萄肿形成,操作更加困难,眼球牵拉和球后组织分离,容易引起眼外肌肉损伤和眼球破裂的风险。但目前后巩膜加固手术在临床开展较少,术式尚未规范和统一,还没有合适的手术器械供专用,影响了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在临床进一步地推广应用。

收缩条带放置在合适位置并缝合固定是该手术的关键步骤,手术过程中,条带需要在眼球后面绕过,包绕眼球后极部和葡萄肿区,由于眼球后面部位深,可暴露的空间狭小,只能在盲视下穿行,条带的颞侧端容易被下斜肌腹部包裹迷藏,而难以被取出,影响手术进程和有引起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由此可见,目前的条带放置存在操作精度低、影响手术进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条带放置存在操作精度低、影响手术进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后巩膜收缩手术用球后长镊,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握持部和夹持端,所述夹持端的末端设有拉钩,所述拉钩、所述夹持端和所述握持部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拉钩的长度为1~2mm。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拉钩与所述夹持端之间的夹角为90°。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端通过长臂与所述握持部相接,所述夹持端与所述长臂形成钝角。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呈两端细中间粗的形状,所述握持部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防滑纹。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端和所述勾取端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纹。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端的宽度大于所述长臂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用于取出条带颞侧端,拉钩的设计增加了夹持范围和夹持灵活度,夹持端闭合翻转后,拉钩能够牵拉分开下斜肌,容易暴露并取出迷藏在下斜肌肌腹下的条带颞侧端,能够加快手术进程,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后巩膜收缩手术用球后长镊,用于取出条带颞侧端,拉钩的设计增加了夹持范围和夹持灵活度,夹持端闭合后,捏合翻转能够牵拉分开下斜肌,暴露并顺利利用拉钩取出迷藏在下斜肌肌腹下的条带头端,能够加快手术进程,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巩膜收缩手术用球后长镊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11、握持部12和夹持端131,夹持端131的末端设有拉钩132,拉钩132、夹持端131和握持部1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拉钩132的长度为为1~2mm。拉钩132的长度为2~5mm,此种结构既不会影响手术中的夹持动作,也能方便勾取动作,夹持动作和勾取动作能够达到协调和灵活。

本实用新型用于在后巩膜收缩手术中,取出条带颞侧端。将两个夹持端131闭合,捏合翻转后,拉钩132能够牵拉分开下斜肌,暴露并取出迷藏在下斜肌肌腹下的条带头端,手术进程加快,安全性提高。

拉钩132与夹持端131之间的夹角为90°,这个角度范围能尽量降低拉钩132对手术动作的影响。

夹持端131通过长臂130与握持部12相接,夹持端131与长臂130形成钝角,可减少操作过程中对手术部位术野的遮挡,增加术野的开阔度。

握持部12呈两端细中间粗的形状,握持部12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防滑纹121,两端细中间粗能最大限度减少对术野的影响,防滑纹可提高摩擦力,防止握拿滑脱。

两夹持端131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纹,使夹持不易滑脱。夹持端131的宽度大于长臂130的宽度,增大夹持面,进而提高夹持力。

本实用新型,用于取出条带颞侧端,拉钩的设计增加了夹持范围和夹持灵活度,夹持端闭合翻转后,拉钩能够牵拉分开下斜肌,暴露并取出迷藏在下斜肌肌腹下的条带颞侧端,能够加快手术进程,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