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ACS系统的脑立体定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669发布日期:2018-09-11 20:2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PACS系统的脑立体定向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如侧脑室外引流、高血压导致基底节区深部血肿穿刺碎吸术+外引流是神经外科常见和急诊常用的手术术式以及多较为精准的定向、定位操作如三叉神经痛需要行半月节射频治疗定位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影像学进行简单定位然后再进行的单纯徒手穿刺容易带来定向、定位操作不确定性,甚至多次操作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血肿或误穿入其他重要部位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2)利用现在相对比较流行较为高级的导航装置如有框架的立体定向仪或无框架的神经导航系统设备较为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且术前需要相对繁锁的安装立体定向框架需要患者配合,对于不配合的急危重症患者更不适合。该方式的精准性高,便于神经外科医师特别是住院医师学习和深化对颅内病变定位的认识。

近年来有多种报道利用有框架的立体定向仪或无框架的神经导航系统设备较为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且术前需要相对繁锁的装立体定向框架需要患者配合,对于急症患者不适合。近年来有报道说利用手机APP软件协助行病变的定位,但其定位精准性差,特别对于靶点比较小的如侧脑室较小利用该手机APP软件亦可能出现偏差,加上如果手机拿的角度和位置有偏差亦可能导致定位的误差导致手术处于尴尬的处境。

PACS系统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如能制作一种使用PACS数据来对穿刺靶点进行辅助定位的器械,将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PACS系统的脑立体定向装置,能在颅穿刺操作时配合PACS系统对靶点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PACS系统的脑立体定向装置,用于颅部穿刺时的靶点定位,所述脑立体定向装置包括支撑板、弓形架、Y轴定位件、Z轴定位件、X轴定位件;所述Y轴定位件、Z轴定位件位于支撑板旁侧;Y轴定位件包括Y轴定位块、Y轴刻度尺、Y轴滑轨;Z轴定位件包括Z轴定位块、Z轴刻度尺、Z轴滑轨;所述X轴定位件为水平地设于弓形架端部的带刻度的X向支承轴;所述X向支承轴可滑移地插置于Y轴定位块处;所述Y轴定位块滑置于垂直向的Y轴滑轨处;所述Y轴滑轨固定于Z轴定位块处;所述Z轴定位块滑置于平置的Z轴滑轨处;所述Y轴滑轨与X向支承轴垂直;所述弓形架以X向支承轴为旋转轴旋转,弓形件中段为弧形部;所述Y轴刻度尺与Y轴滑轨平行且紧邻;Z轴刻度尺与Z轴滑轨平行且紧邻;当进行靶点定位时,滑移Z轴定位块、Y轴定位块和X向支承轴,使弓形架弧形部的圆心坐标与PACS系统测算的靶点坐标相重合。

所述弓形架弧形部为一半圆;所述X向支承轴位于半圆圆弧的两端;其半圆圆周为一带刻度的穿刺导轨,所述穿刺导轨处滑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处设有垂直于穿刺导轨的穿刺针。

所述支撑板为一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形成一Y轴方向上的定位凹槽。

所述Y轴定位块、Y轴刻度尺、Y轴滑轨在定位凹槽两旁侧对称设置;所述Z轴定位块、Z轴刻度尺、Z轴滑轨在定位凹槽两旁侧对称设置;所述X向支承轴设于弓形架两端。

所述定位凹槽两侧处设有用于测量颅部是否移位的激光灯。

所述支撑板、Y轴定位块、Y轴刻度尺、Y轴滑轨、Z轴定位块、Z轴刻度尺、Z轴滑轨、激光灯固定于装置底架上;所述支撑板以角度调节螺栓固定于装置底架上。

所述Y轴定位块设有可把Y轴定位块锁定于Y轴滑轨处的固定螺栓;所述Y轴定位块设有可锁定X向支承轴位置的固定螺栓;所述Z轴定位块设有可把Z轴定位块锁定于Z轴滑轨处的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由于以通用刻度值对Z轴定位块、Y轴定位块和X向支承轴的滑移定位进行衡量,所以能与PACS系统集成,直接使用PACS系统存贮的颅脑CT或MRI扫描所得数据对靶点进行定位,因此无需进行将患者头颅进行有创性固定,只需以红外线对患者颅部进行标识,对患者进行无创性“固定”,利用利用PACS系统上颅脑CT或MRI扫描所得数据即可对靶点进行精准定位,解决了徒手方法准确性差,也可降低现有立体定向设备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中:1-弓形架;2-弧形支撑板;3-装置底架;4-Y轴滑轨;5-激光灯;6-固定螺栓;7-Z轴定位块;8-Z轴滑轨支撑座;9-Z轴刻度尺;10-Z轴滑轨;11-导向块;12-穿刺针;13-角度调节螺栓;14-Y轴刻度尺;15-Y轴刻度尺支撑板;16-Y轴定位块;17-X向支承轴;18-穿刺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PACS系统的脑立体定向装置,用于颅部穿刺时的靶点定位,所述脑立体定向装置包括支撑板2、弓形架1、Y轴定位件、Z轴定位件、X轴定位件;所述Y轴定位件、Z轴定位件位于支撑板2旁侧;Y轴定位件包括Y轴定位块16、Y轴刻度尺14、Y轴滑轨4;Z轴定位件包括Z轴定位块7、Z轴刻度尺9、Z轴滑轨10;所述X轴定位件为水平地设于弓形架端部的带刻度的X向支承轴17;所述X向支承轴17可滑移地插置于Y轴定位块16处;所述Y轴定位块16滑置于垂直向的Y轴滑轨4处;所述Y轴滑轨4固定于Z轴定位块7处;所述Z轴定位块7滑置于平置的Z轴滑轨10处;所述Y轴滑轨4与X向支承轴17垂直;所述弓形架1以X向支承轴17为旋转轴旋转,弓形件1中段为弧形部;所述Y轴刻度尺14与Y轴滑轨4平行且紧邻;Z轴刻度尺9与Z轴滑轨10平行且紧邻;当进行靶点定位时,滑移Z轴定位块、Y轴定位块和X向支承轴,使弓形架弧形部的圆心坐标与PACS系统测算的靶点坐标相重合。

所述弓形架弧形部为一半圆;所述X向支承轴位于半圆圆弧的两端;其半圆圆周为一带刻度的穿刺导轨,所述穿刺导轨18处滑置有导向块11;所述导向块处设有垂直于穿刺导轨的穿刺针12。

所述支撑板为一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形成一Y轴方向上的定位凹槽。

所述Y轴定位块、Y轴刻度尺、Y轴滑轨在定位凹槽两旁侧对称设置;所述Z轴定位块、Z轴刻度尺、Z轴滑轨在定位凹槽两旁侧对称设置;所述X向支承轴设于弓形架两端。

所述定位凹槽两侧处设有用于测量颅部是否移位的激光灯5。

所述支撑板、Y轴定位块、Y轴刻度尺、Y轴滑轨、Z轴定位块、Z轴刻度尺、Z轴滑轨、激光灯固定于装置底架3上;所述支撑板以角度调节螺栓13固定于装置底架上。

所述Y轴定位块设有可把Y轴定位块锁定于Y轴滑轨处的固定螺栓6;所述Y轴定位块设有可锁定X向支承轴位置的固定螺栓6;所述Z轴定位块设有可把Z轴定位块锁定于Z轴滑轨处的固定螺栓6。

实施例:

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

1)将患者头颅放入该装置的底座弧形支撑板上进行颅脑CT或MRI扫描;扫描过程中患者头颅切勿移动,可由支撑板上的激光灯进行核对是否有移位。

2)扫描后利用PACS系统测得靶点的X轴、Y轴和Z轴的数据,利用所得数据进行靶点精准定位(详细见靶点计算和定位部分)。

3)患者扫描后即可进入手术室(部分患者可在床边或CT机上进行操作),可无需进行有创性固定,只需由支撑板上的激光灯进行核对是否有移位。

4)将患者进行常规消毒,注意激光灯定位的可用无菌透明膜覆盖以供明确手术过程中是否有移位,若有移位需调整。

5)装上弓形架系统准备进行定位。

6)需移动滑移Z轴定位块、Y轴定位块进行靶点Y轴和Z轴方向定位,靶点的X轴需按测得数据后调整X向支承轴17的左右位置(详细见靶点计算和定位部分)。

7)将靶点成功定位后,可利用弓形架上导向块和穿刺针计算靶点至头皮的深度、位置和方向。随后在等待外科穿刺前程序完成后即可进行精准穿刺。

上述实施例中的靶点计算和定位方法如下;

A、将图中右侧Y轴和Z轴刻度尺相交处、Z轴定位块、Y轴定位块交汇处设为“原点”;

B、靶点Y轴的定位:在PACS系统上直接测量靶点离“原点”的Y轴的距离即可得出数据,利用刻度尺移动Y轴定位块进行靶点Y轴方向定位;

C、靶点Z轴的定位: 在PACS系统上直接测量靶点所在的层面离“原点”所在的层面*层高可得出数据,利用刻度尺移动Z轴定位块进行靶点Z轴方向定位。

D、靶点X轴的定位: 在PACS系统上直接测量靶点离“原点”的X轴的距离(图2),然后将测得数据减去D/2(D为弓形架弧形部半圆的直径),所得的数据为弓形架左右移动的数值(若为正数,弓形架需往左边移,若为负数,弓形架需往右边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