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紧式提拉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711发布日期:2018-09-21 22:1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紧式提拉复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内固定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固定技术应用脊柱复位装置进行治疗,脊柱复位装置主要包括连接棒以及椎弓根钉,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脊柱内,与脊柱固定,椎弓根钉的钉套连接连接棒,调节椎弓根钉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再锁紧连接棒和对应的椎弓根钉,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椎弓根钉的钉套和钉体之间角度是否可调,可以分为普通的椎弓根钉和万向椎弓根钉。由于万向椎弓根钉角度可调,操作方便,在临床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万向椎弓根钉包括钉套、锁紧顶丝、中间体和球头钉,钉套为U形钉套,即钉套具有U形孔,该U形孔可供连接棒贯穿,另外,钉套具有轴向通孔,钉套底部套设有中间体,中间体下端具有与球头钉的球头适配的槽孔,即槽孔呈球状,球头钉的球头可卡入槽孔内,还有,钉套的底部具有向内部延伸的凸起,该凸起可限制球头钉从钉套的底部脱落,即中间体和钉套均与球头钉的球头存在接触。

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球头钉从钉套顶部装入到轴向通孔内,其次,将中间体装入轴向通孔内,中间体位于球头钉的上方,再将连接棒穿过U形孔,最后,将椎弓根钉的位置和角度调整后,使用锁紧顶丝锁紧,该锁紧顶丝具有与钉套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随着锁紧顶丝的逐渐旋紧,连接棒锁紧于U形孔中,且连接棒在锁紧顶丝的作用下对中间体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则在锁紧过程中,中间体也将球头钉压紧于轴向通孔的底部,从而实现连接棒和椎弓根钉的压紧。

由上述过程可知,上述钉套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椎弓根钉的把持、定位作用,通过其特有的中空通道,在微型切口的前提下能够引导其它器械穿过套管实现对椎弓根钉的旋入、固定、提拉复位、连接棒复位和锁紧顶丝旋紧等一些操作。但是目前仍存在操作过程繁琐和灵活性较弱等缺点,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便捷的旋紧式提拉复位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紧式提拉复位器,包括:

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具有夹持部;

第一锁紧套筒,所述第一锁紧套筒套设在所述套管本体外部;

第二锁紧套筒,所述第二锁紧套筒套设在所述套管本体外部,所述第二锁紧套筒和所述第一锁紧套筒能够相互转动,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相对的一端朝向所述套管本体具有夹持部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与所述套管本体螺纹连接;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使所述套管本体沿着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包括抱箍和弹片,所述抱箍连接所述弹片,所述弹片连接所述抱箍的相反端具有一凸部,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套管本体上,所述弹片连接凸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套管本体具有夹持部的一端,并且,所述套管本体上具有与所述弹片配合的限位孔。

进一步,所述夹持臂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销子,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上具有固定所述第一销子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锁紧套筒内部,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销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孔内时,所述第一销子位于所述环形槽内。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销子,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上具有固定第二销子的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销子固定在所述第二孔内时,所述套管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二销子配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可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刻度,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刻度配合的窗口。

进一步,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防滑槽位于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与第一锁紧套筒相对端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紧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滑槽。

据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套管本体的夹持部用于夹持工件,该工件包括但不限于椎弓根钉的钉套,通过转动第二锁紧套筒,可使套管本体沿着第二锁紧套筒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实现钉套的提拉动作,操作简便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旋紧式提拉复位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旋紧式提拉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锁紧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旋紧式提拉复位器包括套管本体100、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

请结合图2,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分别套设在套管本体100的外部,并且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能够相互转动,其中,套管本体100的一端具有夹持部,第一锁紧套筒200位于套管本体100具有夹持部的一端上,第二锁紧套筒300位于套管本体100具有夹持部的相反端上,且第二锁紧套筒300与套管本体100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锁紧套筒300,可使套管本体100沿着第二锁紧套筒300的轴线方向移动,其中,套管本体100、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为同轴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夹持部可用于夹持椎弓根钉的钉套,但不局限于此,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将只参照用于夹持钉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夹持部与套管本体100为活动连接,即夹持部可拆卸安装在套管本体100上,该夹持部包括至少一夹持臂400,请参考图3,夹持臂400包括抱箍401和弹片402,抱箍401连接弹片402,弹片402连接抱箍401的相反端具有一凸部403,该凸部403可卡设在钉套上相应的卡槽内,进而实现夹持部夹持钉套的动作。请结合图4,夹持臂400固定在套管本体100上时,弹片402连接凸部403的一端朝向套管本体100具有夹持部的一端,其中,套管本体100上具有与弹片402配合的限位孔101,该限位孔101可使凸部403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防止套管本体100连接夹持部的一端与钉套配合时,该无法活动的凸部403会卡住钉套,使钉套无法插入。另外,套管本体100与抱箍401的配合段102的直径小于设置限位孔101的夹持段103的直径,使抱箍401内嵌设置,防止抱箍401安装在配合段102上凸出夹持段103,而影响第一锁紧套筒200和套管本体100的配合。作为优选地,夹持臂40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夹持臂400安装在套管本体100上时,该两个抱箍401配合成一环形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旋紧式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第一销子600,第一销子600可固定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的相对位置,使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不发生轴向位移,只发生相互转动。具体地,请结合图5,第一锁紧套筒200上具有固定第一销子600的第一孔201,第一孔201的轴线与第一锁紧套筒200的轴线相垂直,第二锁紧套筒300一端套设在第一锁紧套筒200内部,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环形槽301,环形槽301沿第二锁紧套筒300的周向设置,组装时,第一销子600位于环形槽301内,因此,该环形槽301限制住了第一销子600,使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的轴向位置不发生位移。

所述旋紧式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第二销子500,第二销子500可使第一锁紧套筒200和套管本体100不发生相互转动,只发生轴向位移。具体地,请结合图5,第一锁紧套筒200上具有固定第二销子500的第二孔202,第二孔202的轴线与第一锁紧套筒200的轴线相垂直,其中,第二孔202的轴线和第一孔201的轴线可相垂直,当第二销子500固定在第二孔202内时,该套管本体100上具有与第二销子500配合的限位槽104,限位槽104所示的位置可参考图4,其中,限位槽104和限位孔101分别位于配合段102的两侧,该限位槽104的长度限制第一锁紧套筒200和套管本体100相互轴向移动的距离。

请结合图1和图5,套管本体100的外壁可设置有刻度(未示出),第一锁紧套筒200上设置有与刻度配合的窗口203,窗口203的两端可作为基准点,当套管本体100发生轴向位移时,该基准点所指向的刻度值就为套管本体100轴向移动的距离。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锁紧套筒200和第二锁紧套筒300的外壁可防滑处理,便于操作转动第二锁紧套筒300。具体地,请参考图5,第一锁紧套筒200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滑槽204,第一防滑槽204位于第一锁紧套筒200与第二锁紧套筒300配合的相反端上。请参考图2,第二锁紧套筒30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防滑槽302,第二防滑槽302位于第二锁紧套筒300与第一锁紧套筒200相对端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采用,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