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1868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下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下水器,属于IPC分类E03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下水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塞盖式、翻盖式以及弹跳式;塞盖式下水器的盖子直接是塞在下水器上端面的下水口上,通常盖子上还会有条链子或提手部位,使用者可以通过链子或提手部位将盖子提起,关闭时将盖子塞回下水口即可;翻盖式则简单的多,主要通过在盖子的某一边缘部位下压,使得盖子以两端盖沿绕下水器上端面的下水口口沿转动,从而使得盖子翻转来实现控制下水口的打开,关闭时通过使用者将翻起的盖体压转平铺在下水口上即可;弹跳式则是通过称为面子的盖子下方连接的跳阀,通过按压面子来实现对下水口的打开和关闭。
[0003]对于上述三类下水器,弹跳式的下水器使用起来使用较为方便,但弹跳式的成本较高,因跳阀通常由铜制作而成,阀芯较为厚实,而为了节省成本通常下水器会用塑料或铁金属镀锌来制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间一久,在下水器内腔延伸的用于安放跳阀的支架会变脆,随着跳阀的使用支架会断裂,下水器就不能正常使用了。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弹跳式的下水器成本与使用寿命难以平衡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结构全新的下水器。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下水器,包括下水管体、安放在下水管体上端下水口处的面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子下方支撑柱设有腔室,腔室内放置一弹簧,弹簧内套于下水管体内腔延伸出的支架上;支撑柱的侧边向外延伸出一卡臂,卡臂的端部在面子闭合下水口状态下卡入下水管体内腔壁上所设锁槽内;所述锁槽与下水管体内腔壁所设锁腔相通,在锁腔内一锁杆的杆端对应着卡臂的端部,锁杆另一杆端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锁杆上套有小弹簧,小弹簧的一端抵在锁腔壁上、另一端抵在锁杆上。
[0006]支撑柱与面子一体制作或为分体制作。
[0007]锁槽槽口设有弧形坡面。
[0008]锁腔对应卡臂的外侧壁上设有滑槽。
[0009]锁杆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的杆端贯穿面子。
[0010]锁杆贯穿一锁块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的杆端固定一压帽,锁块通过卡扣或螺接固定于锁腔内。
[0011 ] 锁腔侧边设有供小弹簧进入的窗口。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新颖,采用弹簧以及小弹簧将弹跳体系分为两个系统来实现,通过锁杆碰触锁臂将其顶出锁槽,弹簧回位将支撑柱顶起从而达到顶开面子的目的,整个过程轻盈无沉重感,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0013]【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剖示图。
[0014]【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0015]参阅图1至图5,实施方式一,下水器,包括下水管体(I)、安放在下水管体(I)上端下水口处的面子(2),所述面子(2)下方支撑柱(3)设有腔室(3a),腔室(3a)内放置一弹簧
(4),腔室(3a)优选为圆筒状,直径稍大于弹簧(4)的簧径,弹簧(4)内套于下水管体(I)内腔延伸出的支架(Ia)或支架(Ia)上再向上延伸而出的定位柱体(Ib)上,支架(Ia)为下水管体(I)内腔壁向中心延伸形成的一个具有大部分镂空的台面,在该台面中心位置向上延伸而出的为定位柱体(Ib);支撑柱(3)的侧边向外延伸出--^臂(3b),卡臂(3b)向上方倾斜,卡臂(3b)的端部(3d)在面子(2)闭合下水口状态下卡入下水管体(I)内腔壁上所设锁槽(5a)内,端部(3d)表面具有弧度或为球面;所述锁槽(5a)与下水管体(I)内腔壁所设锁腔(5)相通,在锁腔(5)内一锁杆(6)的杆端(6a)对应着卡臂的端部(3d),锁杆(6)另一杆端(6b)露出下水管体(I)上端面;锁杆(6)上套有小弹簧(7),小弹簧(7)的一端(7a)抵在锁腔壁上、另一端(7b)抵在锁杆(6)上,小弹簧(7)—端(7a)所抵的锁腔壁为锁腔壁向内延伸出的一圈或若干凸块,中心处仍可供锁杆(6)的杆端(6a)通过,另一端(7b)所抵在锁杆(6)上是在锁杆(6)杆身上向周边延伸出的飞边(6c)。
[0016]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面子(2)在闭合下水管体(I)上端下水口处时,水不能通过下水口排入下水道,此时触摸锁杆(6 )露出下水管体(I)上端面的杆端(6b ),锁杆(6 )向锁腔(5 )内缩进,锁杆(6 )的另一杆端(6a)向下滑抵着卡臂(3b)的端部(3d),该端部(3d)只有部分面积与锁杆(6)杆端(6a)接触,因此该端部(3d)挤压向着锁槽(5a)的槽口外滑动,因为弹簧(4)在支撑柱
(3)腔室(3a)内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弹簧(4)弹力在卡臂(3b)端部(3d)露出锁槽(5a)槽口外一点即使得支撑柱(3)向上顶起,同时面子(2)也从下水口处顶开,下水口即被打开,这个过程中锁杆(6)所套置的小弹簧(7)压缩,当放开锁杆(6)下压力时,小弹簧(7)将锁杆(6)复位,此时本发明已经解决了面子(2)打开下水口的技术问题,而关闭时,只要将面子(2)沿原路往下压,卡臂(3b)端部(3d)滑入锁腔(5)的锁槽(5a)内即可。
[0017]实施方式二,基于实施方式一,面子(2 )与支撑柱(3 )之间的面子下端面上还设有与下水口相匹配的塞体,该塞体上套有密封圈,此时面子(2)的面积要大于下水口。
[0018]使用时,面子(2)下压,带有密封圈的塞体塞入下水口,起到隔离密封作用。
[0019]实施方式三,基于实施方式一,面子(2)的下端面设有一圈与下水口相匹配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环状凹槽的直径微大于下水口的口径。
[0020]面子(2)下压关闭下水口,面子(2)下端面的密封圈与下水口沿壁密封接触,从而实现下水口密封。
[0021]实施方式四,基于实施方式一,支撑柱(3)与面子(2)—体制作或为分体制作。一体制作通常为一体成形,面子与支撑柱可以为金属或者为塑料,而分体制作面子通常为金属,支撑柱为塑料,两者通过螺纹或者螺钉穿过支撑柱在面子下方与面子固定。当然在制作时也可以全为塑料,只在面子上表面镀上金属或者套上金属盖即可。
[0022]实施方式五,基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锁槽(5a)槽口设有弧形坡面(5b)。该弧形坡面(5b)所起到的作用是方便卡臂(3b)端部(3d)从锁槽(5a)滑出。
[0023]实施方式六,基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锁腔(5)对应卡臂(3b)的外侧壁上设有滑槽(5c),滑槽(5c)在本发明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供支撑柱(3)上的卡臂(3b)在其上滑动以及限位。
[0024]所谓滑动主要在于支撑柱(3)卡臂(3b)端部(3d)从锁槽(5a)滑出时,支撑柱(3)被其内套的弹簧(4 )顶起时,因为卡臂倾斜向上延伸而出,该端部(3d)会被挤向支撑柱(3 )同时端部(3d)会因为倾斜而具有弹性时刻与锁槽(5a)外的滑槽(5c)壁接触滑动。
[0025]所谓限位则是支撑柱(3)被顶起到滑槽(5c)末尾时,卡臂(3b)端部(3d)抵在该滑槽(5c)的末尾槽墙上,因此不再受弹簧(4)的作用而继续向上滑动,达到限其再上移的限位作用。
[0026]实施方式七,基于实施方式一至六,锁杆(6)露出下水管体(I)上端面的杆端(6b)贯穿面子(2)。贯穿面子(2)该杆端(6b)具有球形表面,这样不至于使用者在使用时不好按下或者不好接触该杆端(6b)。
[0027]实施方式八,基于实施方式一至六,锁杆(6)贯穿一锁块(8)露出下水管体(I)上端面的杆端(6b)固定一压帽(9),锁块(8)通过卡扣或螺接固定于锁腔(5)内。
[0028]实施方式九,基于实施方式一至六,锁腔(5)侧边设有供小弹簧进入的窗口,窗口的作用在于锁腔锁杆(6)自下而上安装时可以方面的装入小弹簧,而不需要锁块(8)在锁腔(5)上方腔口进行封闭。
【主权项】
1.下水器,包括下水管体、安放在下水管体上端下水口处的面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子下方支撑柱设有腔室,腔室内放置一弹簧,弹簧内套于下水管体内腔延伸出的支架上;支撑柱的侧边向外延伸出一卡臂,卡臂的端部在面子闭合下水口状态下卡入下水管体内腔壁上所设锁槽内;所述锁槽与下水管体内腔壁所设锁腔相通,在锁腔内一锁杆的杆端对应着卡臂的端部,锁杆另一杆端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锁杆上套有小弹簧,小弹簧的一端抵在锁腔壁上、另一端抵在锁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支撑柱与面子一体制作或为分体制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锁槽槽口设有弧形坡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锁腔对应卡臂的外侧壁上设有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锁杆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的杆端贯穿面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锁杆贯穿一锁块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的杆端固定一压帽,锁块通过卡扣或螺接固定于锁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其特征在于:锁腔侧边设有供小弹簧进入的窗口。
【专利摘要】下水器,包括下水管体、安放在下水管体上端下水口处的面子,所述面子下方支撑柱设有腔室,腔室内放置一弹簧,弹簧内套于下水管体内腔延伸出的支架上;支撑柱的侧边向外延伸出一卡臂,卡臂的端部在面子闭合下水口状态下卡入下水管体内腔壁上所设锁槽内;所述锁槽与下水管体内腔壁所设锁腔相通,在锁腔内一锁杆的杆端对应着卡臂的端部,锁杆另一杆端露出下水管体上端面;锁杆上套有小弹簧,小弹簧的一端抵在锁腔壁上、另一端抵在锁杆上。本发明结构新颖,采用弹簧以及小弹簧将弹跳体系分为两个系统来实现,通过锁杆碰触锁臂将其顶出锁槽,弹簧回位将支撑柱顶起从而达到顶开面子的目的,整个过程轻盈无沉重感,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IPC分类】E03C1/23
【公开号】CN104895158
【申请号】CN201510180382
【发明人】张刚
【申请人】张刚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