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526发布日期:2018-08-07 22:09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后尿道损伤,一般为医源性损伤,包括:内镜检查、手术时出现破损出血或者外伤导致,如骑跨伤。

目前临床止血主要为输止血药物、导尿管牵拉止血。但对于后尿道损伤止血效果甚微,而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医疗器械应对后尿道损伤止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后尿道损伤止血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包括尿道管,尿道管上端设置有可降解气囊,可降解气囊与尿道管连通,其中:尿道管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内凹的环形后尿道气囊窗,尿道管的管壁中设置有环腔,环腔沿尿道管轴向延伸,且环腔上端与环形后尿道气囊窗连通,下端开口于尿道管下端,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还包括止血装置,止血装置包括充气管和后尿道止血气囊,充气管为环形管,充气管位于环腔中,后尿道止血气囊位于环形后尿道气囊窗中,充气管上端与后尿道止血气囊连通,下端从环腔下端伸出,环腔中设置有轴向滑槽,轴向滑槽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卡槽,充气管能在环腔中上下滑动,带动后尿道止血气囊在环形后尿道气囊窗中上下位移,充气管上设置有卡凸,卡凸位于滑槽中,充气管通过旋转能使卡凸转动至卡槽中,使充气管与尿道管卡合固定,可降解气囊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尿道管能向可降解气囊内充气,使可降解气囊膨胀,第一单向阀使可降解气囊内气体无法从可降解气囊内逸出,充气管能向后尿道止血气囊中充气,使后尿道止血气囊膨胀,膨胀后的后尿道止血气囊直径大于尿道管直径。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可降解气囊中或可降解气囊侧壁上设置有通尿管道,通尿管道与尿道管上端连通,通尿管道不与可降解气囊的气囊内腔连通,通尿管道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使尿道管内的气体不能从通尿管道通过,但是允许通尿管道中的液体进入尿道管。

上述的环形后尿道气囊窗的长度为后尿道止血气囊长度的三倍,相应的,轴向滑槽上设置的卡槽有三道,相邻卡槽之间的距离为后尿道止血气囊的长度。

上述的可降解气囊的材料为聚乳酸材料制作。

上述的后尿道止血气囊外表面涂覆一层止血剂层。

上述的充气管下端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内设置有能封堵充气口的堵头。

上述的后尿道止血气囊为硅胶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具有尿道管和止血装置两部分构成,止血装置的充气管位于尿道管的管壁中,不会接触尿道管中的尿液,充气管是一种环形管,内环和外环之间的空间为充气管的管腔,使用时,探明后尿道损伤位置后,将尿道管插入尿道,直至可降解气囊进入膀胱,然后充气使可降解气囊鼓起,定位尿道管,再滑动充气管,使后尿道止血气囊到达合适位置,转动充气管,使卡凸卡入卡槽,充气管与尿道管相固定,通过充气管向后尿道止血气囊充气,使后尿道止血气囊鼓起,压迫后尿道损伤处,通过物理压迫以及止血剂双重作用止血。本实用新型的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能用于后尿道损伤止血,使用非常方便,解决了目前临床没有后尿道止血器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图4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后尿道止血气囊鼓起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尿道管1、环形后尿道气囊窗11、环腔12、轴向滑槽13、卡槽14、可降解气囊2、第一单向阀21、通尿管道22、第二单向阀23、止血装置3、充气管31、后尿道止血气囊32、卡凸33、充气口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包括尿道管1,尿道管1上端设置有可降解气囊2,可降解气囊2与尿道管1连通,其中:尿道管1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内凹的环形后尿道气囊窗11,尿道管1的管壁中设置有环腔12,环腔12沿尿道管1轴向延伸,且环腔12上端与环形后尿道气囊窗11连通,下端开口于尿道管1下端,医用后尿道损伤止血装置还包括止血装置3,止血装置3包括充气管31和后尿道止血气囊32,充气管31为环形管,充气管31位于环腔12中,后尿道止血气囊32位于环形后尿道气囊窗11中,充气管31上端与后尿道止血气囊32连通,下端从环腔12下端伸出,环腔12中设置有轴向滑槽13,轴向滑槽13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卡槽14,充气管31能在环腔12中上下滑动,带动后尿道止血气囊32在环形后尿道气囊窗11中上下位移,充气管31上设置有卡凸33,卡凸33位于滑槽13中,充气管31通过旋转能使卡凸33转动至卡槽14中,使充气管31与尿道管1卡合固定,可降解气囊2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1,尿道管1能向可降解气囊2内充气,使可降解气囊2膨胀,第一单向阀21使可降解气囊2内气体无法从可降解气囊2内逸出,充气管31能向后尿道止血气囊32中充气,使后尿道止血气囊32膨胀,膨胀后的后尿道止血气囊32直径大于尿道管1直径。

实施例中,可降解气囊2中或可降解气囊2侧壁上设置有通尿管道22,通尿管道22与尿道管1上端连通,通尿管道22不与可降解气囊2的气囊内腔连通,通尿管道22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3,第二单向阀23使尿道管1内的气体不能从通尿管道22通过,但是允许通尿管道22中的液体进入尿道管1。

实施例中,环形后尿道气囊窗11的长度为后尿道止血气囊32长度的三倍,相应的,轴向滑槽13上设置的卡槽14有三道,相邻卡槽14之间的距离为后尿道止血气囊32的长度。

实施例中,可降解气囊2的材料为聚乳酸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后尿道止血气囊32外表面涂覆一层止血剂层。

实施例中,充气管31下端设置有充气口34,充气口34内设置有能封堵充气口34的堵头。

实施例中,后尿道止血气囊32为硅胶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本装置在探明患者后尿道出血点的状况下使用。将尿道管1上端插入尿道中,直至可降解气囊2进入膀胱,向尿道管1中充气,由于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3的作用,气体只能进入可降解气囊2中,可降解气囊2膨胀卡在膀胱中,使尿道管1固定,尿液可以通过通尿管道22进入尿道管1中,尿道管1下端接尿壶。滑动环腔12中的充气管3,使充气管3上部的后尿道止血气囊32位移到后尿道出血点位置,向充气管3内充气,使后尿道止血气囊32膨胀,压迫出血点,同时尿道止血气囊32外的止血剂能贴在伤口上,进行止血,将堵头堵住充气管3,每隔1小时,打开堵头,放松压力5-10分钟,然后重新充气。待伤口止血后,放出尿道止血气囊32内的气体,等待可降解气囊2自动降解后,将整个装置从尿道中拿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