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618发布日期:2018-11-02 21: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



背景技术:

药袋敷疗是通过将药袋放在患病位置进行敷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但是药袋敷疗效果与药效效果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随着敷疗次数增多和药袋的使用时间延长,药效也随之下降。目前药袋敷疗完全是使用者自行计算和估算后判断药袋的药效有效性。其带来的弊端是,未达到使用次数则造成药袋浪费;过度使用则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目的在于解决药袋的药效通过自动计数来指导使用者得到药袋的最佳药效次数。

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药袋1、带子2、温度传感器3、控制中心4;所述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第一药袋1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控制中心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4内部设有电池5、计数器8和CPU模块19,控制中心4外部设有显示装置15,所述控制中心4 设置在带子2的外侧,所述第一药袋1与带子2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药袋1的外侧设有将第一药袋1包裹的第二药袋6。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药袋6设有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所述第二侧面14的内侧面与第一药袋1固定连接,左右两端与带子2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面13与第二药袋6的边沿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拉链牙,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的外侧面并靠近带子2处,均间隔设有相互配合的暗扣7。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面13一边沿与第二药袋6的一边沿缝合连接,其余三个边沿均通过拉链与第二药袋6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3可翻转至第二侧面14的外侧面,并通过暗扣7与第二侧面14连接形成一个开口的兜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15为一对并排设置的圆盘结构9,所述圆盘结构9的圆心设有轴11,所述轴11内设有微电机10,所述微电机10与控制中心4内的电池5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圆盘结构9的周向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凸起块12,所述凸起块12表层设有数字标示。

进一步优选,所述显示装置15为液晶显示结构16,在靠近液晶显示结构16一侧分别设有扬声器17和按键18;所述液晶显示结构16和扬声器17 与控制中心4内的电池5一一连接;所述液晶显示结构16和按键18与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一一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第一药袋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药袋的温度得到使用次数并通过计数器累计,在带子上设置的显示装置将累计的使用次数显示出来。第一药袋内为中药材,每次使用需进行加热才能使中药材的药效有利发挥且作用于用户的敷疗部位,每使用一次,第一药袋的内部温度会随着外部加热变化一次,药效也会消耗一次。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药袋的内部温度,将数据传送给控制中心,经控制中心内的CPU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由控制中心内的计数器记录使用次数,最后将使用次数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从而辅助和指导用户在药效最佳的情况下治疗疾病。避免用户出现未达到使用次数造成的药材浪费,或者是过度使用第一药袋,导致药材超次数使用后失效而降低治疗效果。

2、通过在第一药袋的两端设置带子,可方便用户将带子固定在敷疗的部位,保证第一药袋牢靠且完全贴合在敷疗处。通过在第一药袋外侧设置的第二药袋,不使用时可将第二药袋的拉链拉上,将第一药袋包裹起来,可保护第一药袋内药材不受潮不挥发;使用时则可将第二药袋的第二侧面翻转至第一侧面外侧,并通过暗扣与第一侧面连接,形成一个包体,可在使用时可放置加热物品等辅助药效有利发挥的加热物品,避免加热物品在敷疗过程中出现掉落,或是需要人长时间手扶固定。

3、显示装置设置为两个圆盘结构,在圆盘结构的周向表面设置凸起块,每个凸起块为一个数字单元,利用微电机带动圆盘结构,即可实现数字的累加变化。还可将显示装置设为液晶显示结构,在靠近液晶显示结构一侧分别设有扬声器和按键,可通过按键操作将使用次数进行语音提示;还可设定每次使用的时间,通过扬声器进行语音提示使用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通过按键对CPU模块操作来设定敷疗时间,可辅助使用者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敷疗,并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敷疗时间不够治疗效果不佳,或是敷疗时间过长造成敷疗部位过度治疗出现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的第二药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的一种显示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的另一种显示方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药袋,2-带子,3-温度传感器,4-控制中心,5-电池,6- 第二药袋,7-暗扣,8-计数器,9-圆盘结构,10-微电机,11-轴,12-凸起块, 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显示装置,16-液晶显示结构,17-扬声器, 18-按键,19-CPU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能够检测剩余药效的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药袋1、带子2、温度传感器3、控制中心4;所述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第一药袋1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控制中心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4 内部设有电池5、计数器8和CPU模块19,控制中心4外部设有显示装置15,所述控制中心4设置在带子2的外侧,所述第一药袋1与带子2连接。通过设置的带子2可方便将第一药袋1固定在敷疗部位,保证第一药袋1在敷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滑落现象。

通过在第一药袋1的两端设置带子2,可方便用户将带子2固定在敷疗的部位,保证第一药袋1牢靠且完全贴合在敷疗处。通过在第一药袋1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3,检测第一药袋1的温度得到使用次数并通过计数器8累计,在带子2上设置的显示装置15将累计的使用次数显示出来,用户可直观看到第一药袋1的使用情况。

所述第一药袋1内的药材为中药材,当用户进行敷疗时,需对第一药袋 1进行加热才能保证药效得到有利发挥且作用于用户的病患处。不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第一药袋1的药材则不能有效发挥其药效。当第一药袋1的药材使用次数达到一定次数后,第一药袋1内的药材的药效也会失去最佳治疗效果。因此,每使用一次,第一药袋1的内部温度会随着外部加热变化一次,药效也会消耗一次。通过温度传感器3检测第一药袋1的内部温度,将数据传送给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经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由控制中心4内的计数器8记录使用次数,最后将使用次数通过显示装置15显示出来,从而辅助和指导用户在药效最佳的情况下治疗疾病。避免用户出现未达到使用次数造成的药材浪费,或者是过度使用第一药袋,导致药材超次数使用后失效而降低治疗效果。

实施例2

根据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药袋1的外侧设有将第一药袋1包裹的第二药袋6。

所述第二药袋6设有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所述第二侧面14的内侧面与第一药袋1固定连接,左右两端与带子2连接。

所述第一侧面13与第二药袋6的边沿均设有相互配合的拉链牙,所述拉链牙通过拉锁可将第一药袋6和第一侧面13相互连接或打开。第一侧面13 和第二侧面14的外侧面并靠近带子2处,均间隔设有相互配合的暗扣7。所述第一侧面13一边沿与第二药袋6的一边沿缝合连接,其余三个边沿均通过拉链与第二药袋6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3可翻转至第二侧面14的外侧面,并通过暗扣7与第二侧面14连接形成一个开口的兜体结构。

通过在第一药袋1外侧设置的第二药袋6,不使用时可将第二药袋6的拉锁拉上后拉链牙闭合,用来保护第一药袋1内药材不受潮不挥发;使用时则可将第二药袋6的第二侧面14翻转至第一侧面13的外侧,并通过暗扣7 与第一侧面13连接,形成一个开口的兜体结构,可在使用时通过开口处放置辅助药效有利发挥的加热物品,避免加热物品在敷疗过程中出现掉落,或是需要人长时间手扶固定。

实施例3

根据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显示装置15为一对并排设置的圆盘结构9,所述圆盘结构9的圆心设有轴11,所述轴11内设有微电机10,所述微电机 10与控制中心4内的电池5连接。

所述圆盘结构9的周向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凸起块12,所述凸起块12 表层设有数字标示。所述轴11与控制中心4内的槽口相互配合。

通过将显示装置15设置为两个圆盘结构9,在圆盘结构9的周向表面设置凸起块12,并在每个凸起块12上设置数字标示,每个凸起块12为一个数字单元。利用轴11内的微电机10推动圆盘结构9,即可实现数字的累加变化。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温度参数,将采集的温度参数反馈给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CPU模块19对采集到的温度参数进行对比处理后,CPU模块 19给电池5信号,电池5启动微电机10,微电机10带动圆盘结构9转动一格,即一个凸起块12,以此往复至药袋的最佳药效结束。通过设置两个圆盘结构9,可实现两位数的使用次数计数,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使用次数。

所述温度传感器3可通过出厂设置,将测量温度设置一个启动值,当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第一药袋1内部温度达到设定的启动温度时,温度传感器 3工作,且将信号传给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则根据温度传感器3一段时间内的检测值进行存储,当温度传感器3 检测到低于启动值的温度时,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将这一段时间的温度进行存储和对比计算,确定为有效值后计数器8计数,CPU模块19给电池 5信号,电池5启动微电机10,微电机10带动圆盘结构9,实现使用次数的一次记录。为保证电池5的电量能够有效利用,所述温度传感器3和控制中心4在不工作时为待机状态。

实施例4

根据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显示装置15为液晶显示结构16,在靠近液晶显示结构16一侧分别设有扬声器17和按键18;所述液晶显示结构16 和扬声器17与控制中心4内的电池5一一连接;所述液晶显示结构16和按键18与控制中心4内的CPU模块19一一连接液晶显示结构16为液晶显示器,辅助用户更直观的观察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可通过扬声器17对使用次数进行语音提示以及每次敷疗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通过按键对CPU模块19操作来设定敷疗时间、打开或关闭显示装置15,可辅助使用者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敷疗,并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敷疗时间不够治疗效果不佳,或是敷疗时间过长造成敷疗部位过度治疗出现不适。每次敷疗开始时,液晶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次数均为上一次记录的数值,当敷疗结束后,本次使用次数才会被计数器8记录且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