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553发布日期:2018-11-02 21:28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已广泛应用,常用于各类大手术和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各类重症休克、心力衰竭、低排综合征以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等心脏大血管手术和非心脏手术的其他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也用于周围静脉不易穿刺和血液透析患者及部分癌症患者输注药物、营养等,是常规、必须的医疗器具之一。目前多数使用的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如图1所示,该多腔中心静脉导管100’包括主导管10’、连接件20’、两个外延管30’和导管座40’,其中在连接件20’上与外延管相通的两个流道之间的位置21’为平口设计,该位置壁较厚且壁厚不均,在注塑时难以完全排除气体而容易形成气泡空腔,在输血过程中易引起血栓,严重时会危及病人生命。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过在连接件上设置减胶口,从而减少胶量,降低壁厚且壁厚均匀,防止注塑时其内部形成气泡空腔,降低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以解决现有静脉导管的连接件壁厚不均易形成空腔,从而引起血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括:

主导管,所述主导管内设置有主腔和侧腔;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远端与主导管相连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主导管的主腔和侧腔结构相同且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之间互相错开且分别与第一流道相连通;

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与连接件的近端连接并分别与其第二流道相连通;导管座,所述导管座设置在延长管的近端;

所述连接件上相邻第二流道之间设置有减胶口,所述减胶口为一种豁口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减胶口设计为“V”型。

进一步地,所述减胶口内侧与最近第二流道之间的壁厚为2~8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固定侧翼。

进一步地,所述主导管的远端设置有尖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管上套设有止流夹。

进一步地,当延长管的数量为N1时,减胶口的数量N2=N1-1。

本实用新型的多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使主导管的多个第一管腔与多个延长管分别独立相通,避免了多条管之间的串腔;在连接件上第三管腔错开的位置处设置减胶口,从而减少胶量,降低壁厚且使壁厚均匀,防止注塑时其内部形成气泡空腔,降低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说明书中,术语“远端”是指在手术操作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是指在手术操作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一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一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100,包括主导管10,所述主导管内设置有主腔和侧腔;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的远端与主导管10相连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所述第一流道21与所述主导管10的主腔和侧腔结构相同且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22之间互相错开且分别与第一流道21相连通;延长管30,所述延长管30与连接件20的近端连接并分别与其第二流道22相连通;导管座40,所述导管座40设置在延长管30的近端;所述连接件20上相邻第二流道22之间设置有减胶口23,所述减胶口23为一种豁口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主导管内具有一个主腔和一个侧腔,连接件内部具有两个第一流道和两个第二流道,在连接件上相邻第二流道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减胶口。

本实用新型的多腔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使主导管的主腔和侧腔与多个延长管分别独立相通,避免了多条管之间的串腔;在连接件上相邻第二流道之间的位置处设置减胶口,从而减少胶量,降低壁厚且使壁厚均匀,防止其内部形成气泡空腔,降低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对于连接件的结构,其横向截面可以是梯形、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横向截面为梯形,该形状与主导管和延长管连接处的结构相适应,其外形美观且可节省原材料。

进一步地,减胶口的形状可以设计成“V”型,也可以是“U”形或者其他可以起到减胶作用的形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0的减胶口23是“V”型,该形状设计壁厚均匀,外形美观且便于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减胶口23内侧与最近的第二流道之间需保持一定的壁厚2~8mm,壁过薄会降低连接件的连接拉力,壁过厚起不到减胶的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件2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侧翼24,固定侧翼24上设置有小孔,可与皮肤缝合固定。

进一步地,主导管10的远端设置有尖端结构11,该尖端结构11可减少插入血管的阻力,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每个延长管40上分别套设有一个止流夹50。通过止流夹可以暂时控制延长管关闭或开启。

进一步地,延长管的数量N1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减胶口的数量N2=N1-1。当延长管的数量为3个时,连接件上减胶口的数量为2个,且分布在连接件上相邻第二流道之间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