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619发布日期:2018-12-18 21:1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管的调节器具有控制和调节输液滴速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由于输液静压和重力的作用,加上部分患者血管较细,致使回血不畅倒刺穿刺失败,影响患者的情绪,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中国专利CN 201220024Y公开了一种负压式输液器,在输液管上串联两个调节器,每个调节器内设有可沿调节器内壁滑动的滑轮,通过滑动滑轮加快了患者的穿刺回血速度;由于输液管大多属于一次性产品,该专利增加了整个输液器的成本,且调节器离针头较远,医护人员需要兼顾针头的负压调节器,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容易因为延迟操作调节器导致患者在负压作用下出血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用于解决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使用率和节约成本的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包括输液管和注射装置,所述输液管包括莫非氏管和流量器,所述注射装置包括主管、支管和针头,所述支管与输液管活动连接,所述主管的下端与针头活动连接,所述主管的上端与调节器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器包括气囊、限制盖和连接杆,所述限制盖包括外壁和顶盖,所述顶盖设有通孔和孔盖,所述孔盖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顶盖与外壁转动连接,所述顶盖设有上限位块和上凹槽,所述外壁设有下限位块和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的数量是2,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通过连接扣连接,所述气囊的边缘与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底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凸块,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与多个卡扣转动连接;所述莫非氏管的上端与加药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分液管、塞头和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与注射装置之间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外壁的夹层中设有彩色图画。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的高度大于连接杆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和支管的中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是正方形,所述通孔是正方形,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边长小于通孔的边长,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边长和卡扣的长度之和大于通孔的边长。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是倒三角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扣内壁的长度等于下限位块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针头上方设置调节器,通过拉伸连接杆提升底部气囊的位置产生负压,从而提高穿刺回血的速度,调节器靠近针头,方便医护人员兼顾调节器和针头,避免顾此失彼,连接杆与多个卡扣连接,方便医护人员控制负压的强弱以免负压过强引起病人的不适,成人可以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自行调节连接杆控制负压,调节器限制盖的外壁夹层设有彩色图案,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穿刺引起的疼痛感。调节器与注射装置活动连接,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可以将调节器与注射装置分离,将调节器与其他辅助器械一起灭菌消毒,循环使用。莫非氏管上端设置的加药装置方便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添加别的药液。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使用率,节约成本和结构巧妙的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壁和顶盖的剖视图;

图4为顶盖的俯视图;

图5为外壁的右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输液管,2-调节器,3-限制盖,4-注射装置,5-连接杆,11-流量器,12-莫非氏管,13-分液管,14-塞头,31-外壁,32-顶盖,33-气囊,34-通孔,35-上限位块,36-上凹槽,37-下限位块,38-下凹槽,39-连接扣,41-主管,42-支管,43-针头,51-卡扣,5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双调节器静脉输液器,包括输液管1和注射装置4,输液管1包括莫非氏管12和流量器11,流量器11控制输液的滴速,注射装置4包括主管41、支管42和针头43,支管42与输液管1的下端活动连接,主管41的下端与针头43活动连接,主管41的上端与调节器2螺纹连接,主管41设有外螺纹,调节器2设有内螺纹,调节器2包括气囊33、限制盖3和连接杆5,限制盖3包括外壁31和顶盖32,顶盖32设有通孔34和孔盖,孔盖与通孔34滑动连接,顶盖32的一边与外壁31转动连接,顶盖32设有上限位块35和上凹槽36,外壁31设有下限位块37和下凹槽38,下凹槽38的数量是2,上限位块35和下限位37块通过连接扣39连接,气囊33的边缘与外壁31固定连接,气囊33的底部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连接杆5的顶部设有凸块52,连接杆5的侧壁与多个卡扣51转动连接。将灭菌的调节器2与主管41紧密连接,滑动孔盖,刺入针头后,抓握凸块52,向上拉伸连接杆5至最上端的卡扣51与通孔34的边沿相抵触,气囊33的底部向上移动,这时出现回血,则打开输液管开关进行正常输液,若没有出现回血且患者没有对负压感到不适,继续向上拉伸连接杆5,最上端的卡扣51转动至与连接杆5平行,连接杆5继续向上移动至第二个卡扣51与通孔34的边沿相抵触,根据患者实际回血的速度选择不同位置的卡扣51。输液完毕后,将主管41与调节器2、针头43分离,支管42与输液管1分离,将连接杆5推入限制盖3内,移动连接扣39至上凹槽36和下凹槽38处,连接扣39与上限位块35和下限位块37分离,将连接扣39套于下限位块37上,转动卡扣51,使卡扣51与连接杆垂直,将调节器2与其他辅助器械等一起灭菌消毒。

莫非氏管12的上端与加药装置固定连接,加药装置包括分液管13、塞头14和开关。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别的药液时,通过注射器插入塞头14将药液注入分液管13内,确认没有混入空气后,打开开关,滴入分液管13中的药液。

其中,输液管1与注射装置4之间设有过滤器,过滤药液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患者体内危害生命健康。

其中,外壁31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观察气囊33的状况,外壁31的夹层中设有彩色图画,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穿刺的疼痛感,降低幼儿输液的难度。

其中,外壁31的高度大于连接杆5的高度,连接杆5可以放置在限制盖3的内部。

其中,针头43和主管41的中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不会对医护人员穿刺造成额外的空间阻力。

其中,气囊33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易于随连接杆5改变形状,回弹性好。

其中,连接杆5的横截面是正方形,通孔34是正方形,连接杆5的横截面边长小于通孔34的边长,连接杆5的横截面边长和卡扣51的长度之和大于通孔34的边长,连接杆5与卡扣51垂直时,不借助外力,卡扣51与通孔34的边沿相抵触,连接杆5不能继续穿过通孔34,继续拉伸连接杆5,卡扣51向下转动至与连接杆5平行,连接杆5可以继续穿过通孔34。

其中,凸块52是倒三角形状,方便医护人员或患者自己抓握凸块52拉伸连接杆5。

其中,连接扣39内壁的长度等于下限位块37的长度,连接扣39套于下限位块37上杀菌消毒的时候不易遗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为:

将消毒后的调节器2取出,从下限位块37上取下连接扣39,连接扣39与右侧下凹槽38平行,向左移动连接扣39,顶盖32没有左侧上凹槽36,连接扣39向左滑动受阻后停止,从而固定住外壁31和顶盖32的相对位置。将调节器2与主管41上端连接,将针头43与主管41下端连接,输液管1与支管42连接,滑动孔盖,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至外壁31夹层的彩色图画,找准血管刺入针头,抓握凸块52,向上拉伸连接杆5至最上端的卡扣51与通孔34的边沿相抵触,气囊33的底部向上移动,出现回血后,打开输液管开关进行正常输液,输液结束后,将可回收利用部分拆下杀菌消毒供下次使用。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