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椎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086发布日期:2019-01-15 22: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无创椎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特别涉及脊柱外科手术相关的一种无创椎体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椎体定位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必需的环节。常用的脊柱手术椎体定位法通常根据术前CT及X线片触摸棘突,通过定位针头或标志物在X线下辅助定位。

以上两种椎体定位方法各有利弊。针头定位法因金属针头可于X线下显影,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但针头置入存在损伤脊髓与神经的机率,常用于第二腰椎及以下节段脊柱手术病人,颈椎、胸椎节段手术、脊柱侧弯严重及既往有椎板切除手术史的病人均为禁忌;因为有创操作,多用于麻醉状态下的病人。摆放克氏针等标志物定位方法虽为无创,仅适用于单个或少数节段脊柱手术病人,对于节段较长的脊柱手术极不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之前,手术医生在术前定位脊柱手术相关节段,多选择以上两种定位方法之一,但对于部分病人,因手术时体位等非病理客观因素导致两种方法均受到使用限制,只能通过参照术前X光摄片或CT检查结果,经体表解剖定位或经验性触摸棘突定位手术节段,对于椎体畸形、融合、移形变异等或骨性标识定位错误、胸椎腰化、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导致定位错误,而出现术中探查部位扩大、误切正常椎间盘、手术无效等严重后果。为解决这一难题,手术医生常通过多次X线透视定位手术节段,大大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患者接受X线照射次数及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无创椎体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无创椎体定位装置,其中:包括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第一坐标尺的一端与第二坐标尺的一端铰接,一测量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坐标尺上,且该端能沿着第一坐标尺的轴向方向滑动,测量体的另一端越过第二坐标尺,一测量体连接件一端与第二坐标尺连接,且该端能沿着第二坐标尺的轴向方向滑动,测量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测量体连接,且该端能沿着测量体的轴向方向滑动,一定位体与测量体平行设置,且定位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坐标尺上,定位体能沿着第一坐标尺的轴向方向滑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定位体的另一端越过第二坐标尺,一定位体连接件一端与第二坐标尺连接,且该端能沿着第二坐标尺的轴向方向滑动,定位体连接件另一端与定位体连接,且该端能沿着定位体的轴向方向滑动。

上述的第一坐标尺与第二坐标尺能相互固定,测量体与第一坐标尺之间、测量体连接件与第二坐标尺之间、测量体连接件与测量体之间、定位体与第一坐标尺之间、定位体连接件与第二坐标尺之间以及定位体连接件与定位体之间均能相互固定。

上述的第一坐标尺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镂空槽,第二坐标尺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镂空槽,测量体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测量体镂空槽,定位体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体镂空槽,测量体、定位体与第一坐标尺之间均通过第一坐标尺连接件连接,第一坐标尺连接件由滑动设置在第一镂空槽中的第一滑块和穿过测量体镂空槽或定位体镂空槽的第一螺杆组成,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螺孔,当第一螺杆未螺入第一螺孔底部时,测量体和定位体均与第一坐标尺滑动配合,当第一螺杆螺入第一螺孔底部时,第一螺杆和第一坐标尺配合,将测量体以及定位体压紧,使得测量体、定位体和第一坐标尺相固定,测量体连接件和定位体连接件均由滑动设置在第二镂空槽中的第二滑块和穿过测量体镂空槽或定位体镂空槽的第二螺杆组成,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螺孔,当第二螺杆未螺入第二螺孔底部时,测量体和定位体均与第二坐标尺滑动配合,当第二螺杆螺入螺孔底部时,第二螺杆和第二坐标尺配合,将测量体以及定位体压紧,使得测量体、定位体和第二坐标尺相固定。

上述的第一坐标尺、第二坐标尺、测量体和定位体均为金属材料制作。

上述的第一坐标尺、第二坐标尺上均设置有刻度。

一种无创椎体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患者术前检查X线摄片上的脊柱椎体及骨盆显像,选取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为A轴,脊柱长轴为B轴,A轴与B轴交点作为原点,将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的连接点定位于原点上,转动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使第一坐标尺与A轴重叠,第二坐标尺与B轴重叠,将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相互固定;

步骤二、在X线摄片上选取位于脊柱长轴上的目标椎体,与某一侧髂后上嵴连线,滑动测量体的两端,使测量体与该连线重叠,然后将测量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相固定,此时第一坐标尺、第二坐标尺和测量体组成了定位三角;

步骤三、根据患者腰骶部髂后上嵴与脊柱棘突的体表标志,确定患者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以及脊柱长轴后,将无创椎体定位装置移动放至病人体表,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分别位于髂后上嵴连线上以及脊柱长轴上;

步骤四、调整定位体,使定位体在保持平行于测量体的状态下,沿着第一坐标尺滑动至患者一侧髂后上嵴位置,此时定位体与第二坐标尺的交汇点投射到患者体表的位置即为目标椎体的体表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无创椎体定位装置,造型简洁,制作工艺简易,使用方便,定位准确度高,对病人无创伤,亦无需X线片辅助定位。定位仪固定主体部分由一长一短两个扁平镂空状硬质金属坐标尺组成,连接处通过轴承滑动相交,可360度活动旋转,用于确定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与脊柱长轴线交点后,确定定位三角两边。测量主体部分由扁平镂空状金属材质的定位体与测量体组成,定位体和测量体一端与第一坐标尺相连,可滑动,可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坐标尺相连,可滑动也可固定。以上材质均可经X线显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适用于椎体结构正常及轻度脊柱侧弯患者椎体的定位,使用简便,数分钟内即可完成,需基本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常识,单人操作即可,准确性高。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将第一、第二坐标尺两轴固定髂后上嵴连线与脊柱长轴线后,将测量体在X线片上连接目标椎体与某一侧髂后上嵴后,移动至病人体表。因摄片体位与测量体位一致,病人体表标志均为X线片呈等比例放大,故将定位体在第一坐标尺上固定于髂后上嵴体表标志后,对应测量体平行放置后,与第二坐标尺交点位置,即为目标椎体的体表定位。解决了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椎体精确定位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坐标尺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是测量体连接件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第一坐标尺1、第一镂空槽11、第二坐标尺2、第二镂空槽21、测量体3、测量体镂空槽31、测量体连接件4、定位体5、定位体镂空槽51、定位体连接件6、第一坐标尺连接件7、第一滑块71、第一螺杆72、第一螺孔73、第二滑块81、第二螺杆82、第二螺孔8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无创椎体定位装置,其中:包括第一坐标尺1和第二坐标尺2,第一坐标尺1的一端与第二坐标尺2的一端铰接,一测量体3一端连接在第一坐标尺1上,且该端能沿着第一坐标尺1的轴向方向滑动,测量体3的另一端越过第二坐标尺2,一测量体连接件4一端与第二坐标尺2连接,且该端能沿着第二坐标尺2的轴向方向滑动,测量体连接件4的另一端与测量体3连接,且该端能沿着测量体3的轴向方向滑动,一定位体5与测量体3平行设置,且定位体5一端连接在第一坐标尺1上,定位体5能沿着第一坐标尺1的轴向方向滑动。

实施例中,定位体5的另一端越过第二坐标尺2,一定位体连接件6一端与第二坐标尺2连接,且该端能沿着第二坐标尺2的轴向方向滑动,定位体连接件6另一端与定位体5连接,且该端能沿着定位体5的轴向方向滑动。

实施例中,第一坐标尺1与第二坐标尺2能相互固定,测量体3与第一坐标尺1之间、测量体连接件4与第二坐标尺2之间、测量体连接件4与测量体3之间、定位体5与第一坐标尺1之间、定位体连接件6与第二坐标尺2之间以及定位体连接件6与定位体5之间均能相互固定。

实施例中,第一坐标尺1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镂空槽11,第二坐标尺2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镂空槽21,测量体3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测量体镂空槽31,定位体5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定位体镂空槽51,测量体3、定位体5与第一坐标尺1之间均通过第一坐标尺连接件7连接,第一坐标尺连接件7由滑动设置在第一镂空槽11中的第一滑块71和穿过测量体镂空槽31或定位体镂空槽51的第一螺杆72组成,第一滑块71上设置有第一螺孔73,当第一螺杆72未螺入第一螺孔73底部时,测量体3和定位体5均与第一坐标尺1滑动配合,当第一螺杆72螺入第一螺孔73底部时,第一螺杆72和第一坐标尺1配合,将测量体3以及定位体5压紧,使得测量体3、定位体5和第一坐标尺1相固定,测量体连接件4和定位体连接件6均由滑动设置在第二镂空槽21中的第二滑块81和穿过测量体镂空槽31或定位体镂空槽51的第二螺杆82组成,第二滑块81上设置有第二螺孔83,当第二螺杆82未螺入第二螺孔83底部时,测量体3和定位体5均与第二坐标尺2滑动配合,当第二螺杆82螺入螺孔83底部时,第二螺杆82和第二坐标尺2配合,将测量体3以及定位体5压紧,使得测量体3、定位体5和第二坐标尺2相固定。

实施例中,第一坐标尺1、第二坐标尺2、测量体3和定位体5均为金属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第一坐标尺1、第二坐标尺2上均设置有刻度。

一种无创椎体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患者术前检查X线摄片上的脊柱椎体及骨盆显像,选取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为A轴,脊柱长轴为B轴,A轴与B轴交点作为原点,将第一坐标尺1和第二坐标尺2的连接点定位于原点上,转动第一坐标尺1和第二坐标尺2,使第一坐标尺1与A轴重叠,第二坐标尺2与B轴重叠,将第一坐标尺1和第二坐标尺2相互固定;

步骤二、在X线摄片上选取位于脊柱长轴上的目标椎体,与某一侧髂后上嵴连线,滑动测量体3的两端,使测量体3与该连线重叠,然后将测量体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坐标尺1和第二坐标尺2相固定,此时第一坐标尺1、第二坐标尺2和测量体3组成了定位三角;

步骤三、根据患者腰骶部髂后上嵴与脊柱棘突的体表标志,确定患者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以及脊柱长轴后,将无创椎体定位装置移动放至病人体表,第一坐标尺1和第二坐标尺2分别位于髂后上嵴连线上以及脊柱长轴上;

步骤四、调整定位体5,使定位体5在保持平行于测量体3的状态下,沿着第一坐标尺1滑动至患者一侧髂后上嵴位置,此时定位体5与第二坐标尺2的交汇点投射到患者体表的位置即为目标椎体的体表定位。

第一坐标尺1为硬金属材质短尺,为镂空结构,规格选取宽度1cm,长度20cm。第二坐标尺2为硬金属材质长轴,为镂空结构,规格选取宽度1cm,长度60cm。第一坐标尺1与第二坐标尺2由轴心固定并可360度平面内旋转。测量体3为规格选取宽度1cm,长度40cm,为镂空结构。定位体5规格选取宽度1cm,长度60cm,为镂空结构。

具体应用过程中,根据患者术前检查X线摄片上的脊柱椎体及骨盆显像,选取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与脊柱长轴线交点(约为髂后上嵴连线中点)作为顶点,分别在X线片上定位一侧(以右侧为例)髂后上嵴与目标椎体(以第一腰椎椎体为例),固定连线a,与脊柱长轴线b相交,将第一坐标尺1与连线a重合,第二坐标尺2与连线b重合。将测量体3的第一坐标尺连接件7与髂后上嵴重合,测量体连接件4滑动与目标椎体重合后,固定测量体3,由此第一坐标尺1、第二坐标尺2和测量体3构成定位三角。

将定位仪移动放至病人体表,根据患者腰骶部髂后上嵴与脊柱棘突的体表标志,确定两侧髂后上嵴连线与脊柱长轴线交点,及右侧髂后上嵴体表标志并予标记后,将第一坐标尺1放置贴合于两侧髂后上嵴连线,同时第二坐标尺2放置贴合于脊柱长轴,因摄片体位与测量体位一致,病人体表标志均为X线片呈等比例放大,故第一坐标尺1与第二坐标尺2形成的夹角度数不变。将定位体5的第一坐标尺连接件7在短轴上滑动后固定于髂后上嵴体表标志后,对应测量体3,定位体5取平行位置,定位体5与第二坐标尺2的交汇点投射到患者体表的位置即为目标椎体的体表定位。

该装置由于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适用于椎体结构正常及轻度脊柱侧弯患者椎体的定位,使用简便,数分钟内即可完成,需基本的解剖学及影像脊柱手术前可根据X线片及患者体表解剖定位,于体表即可定位标记手术相关目标椎体。可根据病人术前拍摄X线片时体位,选取合适体位进行标记定位,并可反复使用,必要时亦可经X线确认,从而提高安全性。测量主体与定位主体均以滑动嵌套轴承相连,设计巧妙,确保操作过程中不易移位,测量准确。对于一些轻度脊柱侧弯病人,由于定位主体的长轴与短轴夹角设计为活动可调节,即使脊柱长轴与双侧髂后上嵴连线夹角不为直角,亦不影响定位和标记的准确度,以上均是其他定位方法的不及之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目前临床应用的大部分脊柱后路手术术前椎体的定位,它既具有与椎体定位仪的特点,又同时可在X线下显像,进行进一步的定位确认。尤其适用于腰椎、胸椎等体表标志不明显的椎体定位。目前尺寸适用成年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虽然极其简单,定位主体与测量主体取平行位置放置后,利用同比例放大原理的结构,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临床测试结果:运用无创椎体定位装置于体表定位标记椎体,经X线透视定位,与实际椎体位置几乎一致(准确率接近100%),且可反复使用,定位标记多个椎体于体表位置,显著降低患者接受X线照射次数及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污染,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