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三通阀门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081发布日期:2019-01-04 23:42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三通阀门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三通阀门引流袋。



背景技术:

引流袋(UrineBags)是医院常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其主要用于体外引流和存储临床患者尿液或其他液体。胸、腹腔手术病人治疗时需要将引流液引出至引流袋;前列腺炎患者排尿困难也需要将尿液引出至引流袋。临床上引流袋多为拉拔式或十字形推拉式排液阀引流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不足之处:

1、在倾倒引流液时,由于拉拔式和十字形推拉式阀门设计的特殊性,当阀门为开放时,排液管内部仍存在小装置,不能保证排液管道内部完全开放,引流液中的絮状物、组织黏膜、血块等物质会堵塞阀门口,影响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而经常更换引流袋又增大感染的机率。

2、引流袋一般采用软包装材质,这种软包装引流袋优势在于患者活动时方便携带,弊端是引流袋为软材质,易变形,上面刻度不能准确测量引流液量的大小,尤其当液体量较少时,不能准确测量引流液的量。

3、如需要留取引流液标本时,目前所用引流袋的拉拔式或十字形推拉式排液阀不能保证操作过程为无菌操作,从而可能影响化验结果。

4、倒引流液、留取标本时,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手、床单位、地面的污染。

5、引流袋缺少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款集便于引流液倾倒、留取无菌标本及准确测量于一体的新型引流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袋在留取引流液标本时,不能保证操作过程为无菌操作,从而可能影响化验结果、倾倒引流液堵塞。排液管以及不能准确测量引流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三通阀门引流袋,用于引出和储存人体内的引流液,包括袋体,用于存储引流液;引流管,与所述袋体连接,用于将引流液从人体内引入所述袋体;设置于所述袋体下部的排液管,用于排出所述袋体内的引流液;设置于所述排液管上的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设置有第一排出通道和第二排出道,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袋体内的引流液通过第一排出通道或者第二排出通道排出。

优选地,所述三通阀门第一排出通道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出通道内径与注射器注射头外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二排出通道末端设置有保护帽。

优选地,所述三通阀门上设置有三通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和所述第二排出通道的导通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三通阀门上还包括三通体,设置于所述排液管内,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内液体流动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袋体为透明塑料袋。

优选地,所述袋体上部设置有固定夹,用于固定所述袋体。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与所述袋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袋体上还设置有刻度,用于标示所述袋体内的引流液体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排液管采用三通阀门形式,采用操作阀门就可以通过第一排出通道或者第二排出通道将引流液排出袋体,减少现有的引流袋取液过程中的操作不便造成的化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解决很多护理问题,值得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排液管通畅,内部无细小装置阻碍,避免因某些絮状物、黏膜、血块的存在造成堵塞阀门口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阀门引流袋当引流液较少时,可通过第二排出通道连接注射器准确测量引流液的量,第二排出通道采用口径与注射器注射口径相匹配,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注射器留取引流液标本,确保无菌操作,方便简单,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手、床单位、地面造成污染,防止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流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引流袋在存储引流液状态下的三通阀门示意图;

图3是引流袋利用第一排出通道留取引流液时的三通阀门示意图;

图4是引流袋利用第二排出通道留取引流液时的三通阀门示意图。

图中1、袋体;2、引流管;3、排液管;31、排液口;32、第一排出通道;33、第二排出通道;4、三通阀门;41、三通开关;42、第一豁口;43、第二豁口;44、三通体;5、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袋,一般采用拉拔式或十字形推拉式排液阀倒出或者留取引流液,这样在倒出引流液时,护理人员手部要接触排液阀并且对排液阀施力,很容易使引流液沾染手部,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并且在留取引流液标本时,不能保证手部不接触引流液,从而可能影响化验结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袋,如图1所示,包括:袋体1,用于存储引流的液体;引流管2,与所述袋体1连接,用于将引流液从人体内引入所述袋体1;设置于所述袋体1下部的排液管3,用于排出所述袋体1内的液体;设置于所述排液管3上的三通阀门4,所述三通阀门4设置有与排液管3相连的排液口3、第一排出通道32和第二排出通道33,用于选择性地将

所述袋体1内的液体通过第一排出通道32或者第二排出通道33 排出。本实用新型在袋体底部设置三通阀门4,可以根据需要使引流液通过第一排出通道32或者第二排出通道33排出,更可以通过注射器留取引流液标本避免护理人员的手、床单位、地面造成污染,防止交叉感染。具体的,如图2-4所示,三通阀门设置4于排液管3端部,包括三通开关41和与三通开关41连接的、垂直于排液管3轴向设置带有第一豁口42和第二豁口43的圆环状三通体44,其中第一豁口 42沿所述三通体44直径方向贯通,所述第二豁口43垂直于所述第一豁口42所在的直径方向设置。通过旋转三通开关41,能够控制三通体44旋转,当第一豁口42与第一排出通道32连通时,使排液管 3与第一排出通道32导通(图4);当第二豁口43与第二排出通道 33导通时,使排液管3与第二排出通道33导通(图3)。其中排液口 31与第一排出通道32直径相同,第一豁口42宽度与第一排出通道 32直径相同,第二豁口43宽度与第二排出通道33直径相同。当不需要导出引流液时,可以将三通体44旋转至封住排液口31,保持袋体1内的引流液不被污染(图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三通阀门4中第一排出通道32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排出通道33内径。本实施例中第一排出通道32朝向袋体1下方,主要用于快速倒出引流液,防止堵塞排液管,所以内径设置偏大;第二排出通道33主要用于引流液较少时,利用辅助器具,如注射器吸取引流液,进行引流液标本测量。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二排出通道33内径与注射器注射头外直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注射器即常用的医用注射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规格的注射器,主要是利用注射器头部与第二排出通道紧密连接,留取引流液进行化验检测。第二排出通道33内径以注射器头部能够插入并且不易脱落为宜。利用注射器准备测量引流液的量,可以确保无菌操作,方便简单,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手、床单位、地面造成污染,防止交叉感染。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出通道33末端设置有保护帽,当不使用注射器留取引流液时,保护帽能够使第二排出通道33不受污染。所述袋体1主要用于存储引流液体。此外,为了能够观察到引流液体的颜色以辨别患者身体状况,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为透明材质,具体的,所述袋体1的材料为医用塑料材质。需要说明的是,引流袋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分析引流液体的体积以判断患者病情,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袋袋体1上还设置有刻度,用于衡量袋体1内的引流液体体积。与所述袋体1相连的引流管2,用于向所述袋体1引入引流液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引流管2与袋体1之间连接发生损坏而导致引流液体溢出而污染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2与所述袋体1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袋体上部设置有固定夹5,用于固定所述袋体1。该固定夹5可以是塑料固定夹,方便将袋体1固定在床上,同时也利于患者下地康复锻炼时袋体1的固定。固定夹5采用塑料制品,避免了别针等金属锐器型固定装置,降低对医务人员及患者造成误伤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