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疮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6332发布日期:2018-12-25 20:2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疮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疮敷料。



背景技术:

压疮是一个常见性的、花费很高的健康问题,是卧床和老年病人一个灾难性的合并症,以在临床上以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主要特征。敷料是压疮治疗处理中常用到的医疗用品。压疮治疗中用到的敷料往往价格昂贵、特别是其中的吸液泡沫层材料,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常常揭开敷料观察患者的压疮情况,这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所以急需一种节省材料和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的压疮敷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节省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的压疮敷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疮敷料,包括粘贴层10和吸液泡沫层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层10的中央设有第一开孔11,在粘贴层1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开孔11的一侧设有与该第一开孔11适配的第一翻盖30,所述第一翻盖30的边缘设有黏条31,第一翻盖30的内侧面通过不干胶粘贴有中心泡沫层40;

所述吸液泡沫层20粘贴在所述粘贴层10的下表面,吸液泡沫层20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开孔21,所述第二开孔21露出在第一开孔11中并与所述中心泡沫层40相适配。当第一翻盖30盖住第一开孔时,中心泡沫层40陷入第二开孔21中,黏条31粘贴在第一开孔11的边缘。特别地,粘贴中心泡沫层40的不干胶涂敷在第一翻盖30上。

进一步,所述中心泡沫层40上设有垂直于第一翻盖30内侧面的若干贯穿通孔41。贯穿通孔41可提高中心泡沫层40的透气率,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同时,贯穿通孔41也可作为液体或粉末药剂的容纳孔,容纳更多的药剂,且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增加药物作用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贯穿通孔41是设置于中心泡沫层40上的贯穿通孔,并未贯穿第一翻盖30。

进一步,所述中心泡沫层40的吸水饱性高于吸液泡沫层20的吸水饱和性。中心泡沫层40采用吸水饱和性高于吸液泡沫层20吸水饱和性的材料制成。在压疮部位组织液渗出,尤以中心部位组织液渗出最多,故位于压疮中心的中心泡沫层40可采用吸水饱和性比吸液泡沫层20的吸水饱和性高的材料,增强治疗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盖30与所述粘贴层10一体成型。采用一体结构可节省材料、简化生产。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翻盖30和第一开孔11由开设在所述粘贴层10上的U形开口13形成。

再再进一步,所述粘贴层10由医用胶布制成。医用胶布的基材为纯木浆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率,易于撕开。

再再进一步,所述粘贴层10上设有撕裂线12,所述撕裂线12从所述U形开口13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粘贴层10的边缘。撕裂线12的设置更便于更换敷料时,先撕掉第一翻盖30,从而再将整个敷料撕揭,相比传统敷料从粘贴层10边缘寻找撕揭位置,更为便捷,降低患者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可获得的技术效果有:

1.第一开口便于观察压疮的愈合情况,从而便于及时进行处理。

2.压疮的中心位置,往往是组织液渗出最多的地方,此处的泡沫材料也最先因吸收组织液而饱和,而此时该处周围的泡沫材料还未吸液饱和、未被充分利用。中心泡沫层采用不干胶粘贴在第一翻盖的内侧面,当中心泡沫层吸液饱和时,可以用新的中心泡沫层更换,而不需要将整个敷料更换,从而节约了成本。同时,中心泡沫层可采用比吸液泡沫层更好的材料,以减少更换频率。

3.贯穿通孔可提高中心泡沫层的透气率,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同时,贯穿通孔也可作为液体或粉末药剂的容纳孔,容纳更多的药剂,且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增加药物作用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4.撕裂线从所述U形开口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粘贴层的边缘,当要更换敷料时,先撕扯第一翻盖,粘贴层沿着撕裂线逐渐被撕开,然后沿撕裂过程中翘起的边撕揭,从而揭下敷料,方便快捷,减少了直接从粘贴层外边缘撕扯的麻烦,同时也可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当然,在撕揭第一翻盖时,也可倾斜一定角度,只将一条撕裂线完全撕开,然后再将整个敷料慢慢揭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压疮敷料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敷料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压疮敷料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粘贴层;11-第一开孔;12-撕裂线;13-U形开口;20-吸液泡沫层;21-第二开孔;30-第一翻盖;31-黏条;40-中心泡沫层;41-贯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压疮敷料,包括粘贴层10和吸液泡沫层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层10的中央设有第一开孔11,在粘贴层1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开孔11的一侧设有与该第一开孔11适配的第一翻盖30,所述第一翻盖30的边缘设有黏条31,第一翻盖30的内侧面通过不干胶粘贴有中心泡沫层40;

所述吸液泡沫层20粘贴在所述粘贴层10的下表面,吸液泡沫层20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开孔21,所述第二开孔21露出在第一开孔11中并与所述中心泡沫层40相适配。

当第一翻盖盖30住第一开孔时,中心泡沫层40也陷入第二开孔21中,黏条31粘贴在第一开孔11的边缘。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疮敷料时,揭开第一翻盖30,其上粘贴的中心泡沫层40也一同被揭起,从而可以通过第二开孔21观察压疮的情况。不干胶可以反复粘贴使用,若中心泡沫层吸液饱和、需要更换,则取走原来的中心泡沫层,将新的中心泡沫层置于第二开孔中,盖上第二翻盖,轻轻按压,让新的中心泡沫层通过不干胶粘贴在第二翻盖的内侧面,这样再次揭开第二翻盖时,新换的中心泡沫层也一同被揭起,方便观察疮口。这样只是更换了中心泡沫层,而不需要将整个敷料更换,从而节约了成本。

所述中心泡沫层40上设有垂直于第一翻盖30内侧面的若干贯穿通孔41。贯穿通孔41可提高中心泡沫层40的透气率,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同时,贯穿通孔41也可作为液体或粉末药剂的容纳孔,容纳更多的药剂,且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增加药物作用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所述中心泡沫层40的吸水饱和性高于吸液泡沫层20的吸水饱和性。压疮敷料在使用过程中,其中心部位是使用率最高的,吸收的组织液也最多,中心泡沫层40采用吸水饱和性高于吸液泡沫层20的吸水饱和性的材料,可以减少更换中心泡沫层40的频率。

第一翻盖30与所述粘贴层10一体成型。特别地,第一翻盖30和第一开孔11由开设在所述粘贴层10上的U形开口13形成,如图3所示。粘贴层10由医用胶布制成,由于医用胶布的基材为纯木浆天然材料,易于撕开,在其上设置撕裂线12,撕裂线12从所述U形开口13的两端延伸至粘贴层10的边缘,如图1、图3中的虚线所示。这样就很容易将第一翻盖30沿撕裂线12撕下,从而再将整个敷料撕揭,相比传统敷料从粘贴层10边缘寻找撕揭位置,更为便捷,降低患者不适感。当然,在撕揭第一翻盖30时,也可倾斜一定角度,只将其中一条撕裂线12完全撕开,保留另一撕裂线12不完全撕开,然后再将整个敷料慢慢揭下。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