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注射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271发布日期:2019-04-24 00:18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石英注射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注射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英注射针头。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生物体注射过程中,石英注射针头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其原理是:在装有注射液的石英注射针头内部注射通道施加压力,注射液通过扎在生物体表面的注射针头,使得注射液顺利进入到生物体内。

通过石英针将设定好参数的注射针拉断,从而得到的石英注射针头,操作简便,加工简单,但拉断后获得的针口形状大小均不规则。

由于石英注射针头的形状、大小会影响到注射时的效果不稳定,用传统方法获得的石英注射针针口大小不一,且比较粗糙,针口可能很平整,也可能形状各异。

而获得的石英注射针针口大小的偏差性比较大,并且形状要求不一致,导致注射时的使用效果不稳定,考虑到再对注射针头继续加工的话比较昂贵,且费时,虽然在当前的技术效果下勉强还是可以使用,但是得到的针头形状大小效果还不太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石英注射针头,本实用新型所述石英注射针头的针孔形状基本一致,且针头结构更适合用于注射。

其技术方案如下:

石英注射针头,包括主体部,其前端为针头,主体部具有管壁,其内部中空形成注射通道,针头的管壁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二侧壁的前端相对于第一侧壁的前端靠后,第一侧壁的前端向第二侧壁的前端通过弧形过渡沿逐渐平滑过渡。

所述弧形过渡沿前端的曲率小于其后端的曲率。

第一侧壁的前端、第二侧壁的前端之间的连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5度至20度。

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前端的石英注射段及位于后端的连接段,连接段与注射段相通,所述针头设置于注射段上。

所述注射段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

所述连接段与注射段均为玻璃材质,且一体成型。

所述连接段为圆管状,其管壁直径保持一致。

还包括有过渡颈部,该过渡颈部前端直径与注射段相同,后端直径与连接段相同,所述连接段与注射段之间通过该过渡颈部连接相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该石英注射针头的前端具有针头,该针头的侧壁通过弧形过渡至逐渐平滑过渡,在注射过程中可以更容易通过针头滑入生物体表面下;注射通道在针头管壁内部中空形成,通过该注射通道可以使注射液顺利进入生物体内。

2、在所述针头第一侧壁的前端、第二侧壁的前端之间的连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5度至20度,使石英注射针头更加细小和坚韧,比较适合用于注射,且便于加工,获得的孔径不会偏大或偏小。

3、在所述主体部的连接段与注射段相通,且一体成型,省去了拼装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注射液在石英注射针通道内畅通。

4、在所述石英注射段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以呈现出上宽下窄形状,以便更好地观察注射液的量。

5、为了便于注射时的观察,所述连接段与注射段均为玻璃材质。

6、在所述连接段为圆柱体状,以更好的使注射人员清楚注入注射针头的注射液量的多少。

7、在所述石英注射针头中还包括有过渡颈部,通过该过渡颈部使注射段和连接段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工后石英注射针头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沿石英注射针管轴线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结构图;

图3是拉断后未进行磨针的石英注射针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体部,11、连接段,12、注射段,20、针头,30、注射通道,40、过渡颈部,50、弧形过渡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石英注射针头,包括主体部10,其前端为针头20,主体部10具有管壁,其内部中空形成注射通道30,针头20的管壁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二侧壁的前端相对于第一侧壁的前端靠后,第一侧壁的前端向第二侧壁的前端通过弧形过渡沿50逐渐平滑过渡,且在所述弧形过渡沿50前端的曲率小于其后端的曲率。

第一侧壁的前端、第二侧壁的前端之间的连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5度至20度。

在所述主体部10包括位于前端的注射段12及位于后端的连接段11,连接段11与注射段12相通;该连接段11与注射段12均为玻璃材质,且一体成型,所述针头设置于注射段12上;在所述连接段11为圆管状,其管壁直径保持一致;在所述注射段12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

还包括有过渡颈部40,该过渡颈部40前端直径与注射段12相同,后端直径与连接段11相同,所述连接段11与注射段12之间通过该过渡颈部40连接相通。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该石英注射针头的前端具有针头20,通过探索出这套较为合适的拉针参数,在所述注射针拉出来的石英注射针头很细而且比较坚韧;通过调整该磨针的角度以及磨针时间,可以使注射针针孔形状基本保持一致,且孔径不会偏大或偏小,在注射过程中可以更容易通过针头20滑入生物体表面下;注射通道30在针头20管壁内部中空形成,通过该注射通道30可以使注射液顺利进入生物体内。

2、加工过程中,对拉针仪设定的拉针参数:加热温度(Heat)为700;拉针细度(Filament)为4;速度(Velocity)为80;延迟(Delay)为163;拉伸力度(Pull)为250。

3、而使用磨针仪对拉断的石英注射针针口进行开孔所设置的参数,石英注射针针口与磨针平台的角度为15至20度;磨针时间为1至1.5秒。

4、在所述针头20第一侧壁的前端、第二侧壁的前端之间的连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5度至20度,使拉出来的针头变得细小和坚韧,设定改进后新的拉针参数和磨针方法,可以获得的注射针针孔直径大小基本可以保持在4*10-3至8*10-3毫米,且针孔形状基本稳定,针头构造更适合用于注射。

5、在所述主体部10的连接段11与注射段12相通,且一体成型,省去了拼装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注射液在注射通道30内畅通。

6、在所述注射段12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以呈现出上宽下窄形状,以便更好地观察注射液的量。

7、为了便于注射时的观察,所述连接段11与注射段12均为玻璃材质。

8、在所述连接段11为圆柱体状,方便注射人员清楚注入针头20的注射液量的多少。

9、在所述注射针头20中还包括有过渡颈部40,通过该过渡颈部40使注射段12和连接段11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