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427发布日期:2019-04-05 20:2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传统的具有针灸效果的治疗仪功能单一,而且没有对关节的结构组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市面上也没有将电极按摩和光疗(红外线、红光、蓝光)相结合的产品。

市场上传统具有针灸效果的关节治疗仪有如下局限性:

1、较大型电极按摩器。该类型按摩器的输出通路较多,典型为四路或六路输出,同时使用可按摩身体多处部位。此类产品的控制器通常不固定在人体身上,而是放置在地上或桌上,用户在使用时多为静止躺着或坐着,不方便活动。按摩位置为背后等部位,或按摩部位距离较远时,用户身体可能被电极线缠绕,带来不舒适感。

2、针灸效果的绑带。市面上大多数具有针灸效果的绑带大多都是通过红外能量点实现的,效果并没有光疗(红外线、红光和蓝光)的针灸效果来得明显。而且市面上大多数用红外线治疗的仪器体积都比较大,光谱不可控制且单一,不易操作。

3、保温效果不明显。市面上大多数具有保温效果的治疗仪大多都是使用水泥电阻或者钨丝进行加热,辐射大效率低而且加热效果难以准确控制。

综上所述,传统关节治疗仪的缺陷在于使用者活动不便和按摩器控制不便。一款对用户活动影响最小,且容易时刻调整参数的治疗仪将对用户体验带来极大的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向市场提供一种体积更小更轻便、易于控制的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上设有照射光源、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电极片,还包括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所述蓝牙电路控制器用手机APP来控制,所述照射光源包括红外线、红光,所述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包括碳纤维或电阻丝电加热保温层和保温布,所述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控制所述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照射光源和电极片,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和照射光源设置在中间,电极片设置在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射光源还包括蓝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锂电池,所述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和锂电池设置在所述治疗仪主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锂电池,所述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和锂电池与所述治疗仪主体之间为电线连接或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射光源的波长为:红外线: 880~10000nm,红光:600~760nm,蓝光:420~500n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控制电极输出的参数包括脉冲波形、脉冲频率和脉冲强度,高频段范围是30~200Hz,低频段范围是0.3~25Hz。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以护膝的形式呈现,电极片设置在护膝两侧,电极片采用弧状向两侧延伸的结构,照射光源设置在护膝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设计采用人体工学结构: 使得该治疗仪可轻松佩戴在用户关节部位,而不影响其活动。轻便且易于操作。

2.可以将红外光、红光和蓝光集中照射于关节软骨处。

3.碳纤维或电阻丝的发热:通过碳纤维或电阻丝的柔软特点,发热体能紧密贴合身体的弯曲部位。能够通过发热体传导和辐射能量到关节层,让炎症代谢循环受阻部位,温度得到恢复。

4.功耗低:由于采用贴合设计,用很小的能量就能达到提升炎症部位的温度的效果。

5.穿戴舒适:由于采用分散热丝, 热作用面积大,发热体感觉自然均匀。因为柔软,有与布料衣物同等的穿戴舒适感。

6.电刺激:本实用新型着重对膝盖两侧的腿部肌肉进行电极按摩,通过对大腿和小腿进行肌肉的刺激,让疼痛部位的感觉分散,干扰传递以达到舒缓肌肉,缓解关节疼痛作用。

7.组合作用:区别于单一的加热或者电刺激,组合实施后,对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关节炎症疼痛,神经性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特别有效。

8.操作安全: 整个治疗仪的治疗输出头部分都采用低压元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膝关节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部脊椎的结构图;

图3-图5是本实用新型照射光源部分的模式图;

其中,三角形表示红灯,长方形表示红外灯,圆形表示蓝灯;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图;

图7至图9为控制器有线连接控制;

图10至图12为蓝牙控制器无线控制。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四头肌1、股骨2、关节软骨3、外侧踝4、后交叉韧带5、前交叉韧带6、外侧副韧带7、腓骨8、胫骨9、四头肌腱10、膝盖骨11、内侧副韧带12、半月板13、髌骨韧带14、颈椎15、胸椎16、腰椎17。电极片101、蓝光102、软线路板103、红光104、红外线105、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106、电路控制器107、蓝牙控制器108、蓝牙手机10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上设有照射光源、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106、电极片101,还包括电路控制器107和锂电池,所述照射光源包括红外线105、红光104和蓝光102,所述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包括碳纤维或电阻丝电加热保温层和保温布,所述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用手机APP来控制)控制所述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照射光源和电极片,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和照射光源设置在中间,电极片设置在两侧;对于治疗部位而言,照射光源设置在内部,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层设置在外部。

电路控制,可以分成以下三种形式:(1)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用手机APP来控制)和锂电池外置,用于控制治疗仪主体的灯、电极以及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丝。 (2)电路板及软性电池内置于治疗仪主体,通过对治疗仪主体的按键对治疗仪进行控制。(3)电路板及软性电池内置于治疗仪主体,通过手机程序对治疗仪进行无线控制。所述电路控制器或蓝牙电路控制器(用手机APP来控制)控制电极输出的参数包括脉冲波形、脉冲频率和脉冲强度,高频段范围30~200Hz,低频段范围是,0.3~25Hz。

所述照射光源的波长为:红外线: 880~10000nm,红光:600~760nm,蓝光:420~500nm。

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电极光疗仪可直接佩戴在人体关节处,比如膝关节、肘关节或者肩关节,通过输出不同的电极脉冲、红外线、红光和蓝光,达到缓解疲劳、改善神经痛、腿部酸痛、血液循环等各项功效,对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关节炎症疼痛,神经性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特别有效。碳纤维或电阻丝的发热护膝则使用的是碳纤维或电阻丝发热丝,升温快,发热效率高而且安全控温,可以有效对关节进行保暖。

比之市场上广泛销售的只有单一功能的关节电极按摩器,该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功能多元化,极其轻便且易于操作,外型设计使得该产品可轻松佩戴在用户关节部位,而不影响其活动。

由于关节结构都相对比较相似,以下将着重以膝关节为例介绍本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输出部分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单片机程式控制不同波形的微弱脉冲电流输出,通过粘贴在体表的电极贴刺激人体穴位和肌肉。电极输出可以控制的参数包括脉冲波形、脉冲频率,脉冲强度。不同频率的脉冲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高频段范围是30~200Hz,低频段范围,例如0.3~25Hz。研究表明,加强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可以有效地减少身体负荷对膝关节关节的劳损。针对这一研究发现,本实用新型着重对膝盖两侧的腿部肌肉进行电极按摩,通过对大腿和小腿进行肌肉的刺激,舒缓肌肉,减少身体对关节的负荷,达到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图1为膝关节的结构图。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它的稳定运作要靠一大堆辅助结构来维持。在股骨与胫骨的关节面之间,有半月形的软骨称作半月板,它不仅能增大骨骼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更能大量吸收关节间的应力保护骨骼。

膝关节还有一层薄薄的软骨,软骨就好像骨头与骨头之间的润滑剂,如果没有它的保护,走路时就会骨头磨骨头,由于骨膜上神经和血管丰富,因而会非常痛。长此以往,膝关节会长骨刺,甚至变形。本实用新型完全根据人体工学结构设计,光疗针灸部分是通过红外线,红光和蓝光实现。该实用新型设有一个超薄的发射红外线、红光和蓝光的装置,采用880~10000nm的连续波谱红外线,红光:600~760nm,蓝光:420~500nm作为照射光源,使用者可将装置绑在膝盖处,根据该人体工学结构,该实用新型的蓝光,红外线、红光会集中照射于半月板和软骨处,近距离地照射关节疼痛部位,发挥出红外线的温热效应以及红光和蓝光令细胞释放产生一氧化氮分子(nitric oxide)带来的治疗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和ATP的合成,提高细胞的再生能力并给疼痛肌肉提供氧。此外,光的波长跟其穿透的深度成正比关系。红光的治疗针对比较深层次的组织,例如关节;蓝光的治疗针对比较表层的组织,例如肌肉和皮肤。如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周期使用,可达到治疗各种关节炎,各种关节疼痛及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效果。图6的产品结合红外光,红光与蓝光之光治疗,带来较多元化的治疗效果与表层组织的治疗。图7至图12的仪器只用红外光与红光为光治疗,它们都是针对与集中底层组织的治疗,尤其适用在膝盖上。

照射光源集中照射于关节软骨处或近距离地照射关节疼痛部位,对于治疗神经性关节疼痛及慢性关节炎特别有效。

治疗仪以护膝的形式呈现,电极片设置在护膝两侧,照射光源设置在护膝中间,照射位置按照人体工学设计,照射的部位是膝盖的软骨和半月板的位置,电极片采用弧状向两侧延伸的结构。

图2为背部脊椎的示意图。背部最主要的结构是脊椎,主要由颈椎,胸椎和腰椎组成,它是由多块脊椎骨所构成的含有若干关节的柱状结构,在它的内部行走着脊髓,周围包绕着韧带、肌肉、肌腱和肌膜,结构非常精密复杂,也正是这个原因背部也更容易受到损伤。另外,上体的活动当然并非仅仅只靠椎骨和椎间盘的支撑,连接骨与骨之间的韧带和肌肉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脊椎两侧的腰大肌、腰内侧的腰四方肌,腹侧的腹直肌、外腹斜肌、内腹斜肌等,均与脊椎的稳定和活动有关。然而,肌肉老化后,肌肉力量也会变弱,运动不足也会导致肌肉力量退化,支撑脊椎的肌肉力量退化,自然就会成为背痛的原因。针对这一研究发现,本实用新型着重通过光学对脊椎附近韧带、肌肉、肌腱和肌膜进行照射舒缓痛症,同时对背部的肌肉进行电极按摩,舒缓肌肉,减少身体对脊椎的负荷,达到治疗背痛的作用。

针对疗效程度的不同,光源的排列可以分成3种不同排列方式,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现形式如图6,是以护膝的形式呈现的,同时在护膝两侧配有电极片。护膝中间有多排照射光源,采用880~10000nm的连续波谱红外线,红光: 600~760nm,蓝光:420~500nm作为照射光源。光源的位置是按照人体工学来设计,照射的部位是膝盖的软骨和半月板的位置。

如图7所示,包括红灯12个,红外灯24个,排列方式见图7。如图8所示,包括红灯10个,红外灯20个,排列方式见图8。如图9所示,包括红灯8个,红外灯16个,排列方式见图9。图7至图9均为控制器有线连接控制。

如图10所示,包括红灯12个,红外灯24个,排列方式见图10。如图11所示,包括红灯10个,红外灯20个,排列方式见图11。如图12所示,包括红灯8个,红外灯16个,排列方式见图12。图10至图12均为蓝牙控制器无线控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