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式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497发布日期:2019-02-10 23:3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上拉式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在床、马桶及轮椅等间转移行动不便人士的上拉式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行动不便或者瘫痪在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这些老年人进行日常护理时的翻身、坐卧、洗澡、转移外出等工作是一般护理人员很难独自完成的。

因此人们制作了各种多功能护理床,但是现有的多功能护理床大多结构复杂,且只能完成简单的翻身、坐卧、大小便动作,当这些老年人或者其他相应人群需要转移外出、洗澡时,只能依靠多人配合完成,费时费力,稍有不慎还会对长期卧床老人造成伤害。

而目前使用的过床器,只适合高度相近的病床和病人推车之间转移病人,还不适合辅助病人在病床和轮椅问转移、不适合帮助陪护人员辅助病人大小便使用。目前,不论是家庭还是病房,陪护人员少,技能下降,能够辅助病人在病床和轮椅问转移、辅助病人大小便使用的过床器不论在家庭还是在病房是目前急需的医疗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便于在床、马桶及轮椅等间转移行动不便人士的上拉式转移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拉式转移装置,包括底部设置有滚轮的基架,间隔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架上的两个立管,一一对应地铰接在所述的立管顶端的拉杆,一端与所述的基架或立管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拉杆铰接的电动推杆,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的立管上的座架。

所述的基架设置有两个可拉出的稳定臂,所述的滚轮设置在所述的稳定臂端部。

所述的座架包括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的立管上的连接管,以及可匹配地与所述的连接管固定连接的座板架,所述的连接管相对立管高度可调。

所述的立管形成有轴向开槽,在所述的立管内设置有电推杆,所述的连接管穿过所述的开槽与所述的电推杆活动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立管形成有轴向开槽,所述的立管底部设置有电机,立管内可旋转地设置有丝杠,所述的连接管通过联动臂与丝杠对应的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的拉杆端部下方形成有拉手臂。

两个所述的立管间底部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立管固定连接的挡板。

两个所述的立管顶部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立管固定连接的上扶杆。

所述的基架上设置有可翻转的踏板。

还包括两端可拆卸地与拉杆固定连接的保护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拉式转移装置,有效利用使用者手臂的力量,使其能够从坐姿到站姿或者半蹲状态,能及时脱离原来的乘坐体,如床或马桶等,在拉杆的辅助下呈站姿并顺利转移至转移装置的座架上,以便于下一步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拉式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转移前状态示意图;

图3所示为转移中动作示意图;

图4所示为转移后坐姿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加载保护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拉式转移装置包括底部设置有滚轮的基架1,间隔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架1上的两个立管2,一一对应地铰接在所述的立管顶端的两个拉杆3,两个分别一端与所述的基架或立管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拉杆铰接的电动推杆4,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的立管上的座架5。所述的座架5包括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的立管上的连接管51,以及可匹配地与所述的连接管固定连接的座板架52,所述的连接管相对立管高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上拉式转移装置,有效利用使用者手臂的力量,使其能够从坐姿到站姿或者半蹲状态,能及时脱离原来的乘坐体,如床或马桶等,在拉杆的辅助下呈站姿并顺利转移至转移装置的座架上,以便于下一步移动。

而且,所述的拉杆的高度可调,可适用于不同的身高人群,同时,在使用者站起时可提供向上的拉力辅助起站起,当乘坐其上时,也可借助拉杆的举升和降落训练使用者上肢肌肉力量,实现转移和训练的双重效果。

其中,所述的基架设置有两个可拉出的稳定臂11,所述的滚轮设置在所述的稳定臂端部,所述的稳定臂设置在使用者出入侧,即,拉杆设置侧,通过稳定臂的设置,减少基架体积,而且稳定臂可深入到床下或轮椅下方,减少转移时的位移,提高使用安全性。

其中,为实现对不同高度坐姿的要求,所述的立管形成有轴向开槽,在所述的立管内的设置有电推杆,所述的连接管穿过所述的开槽与所述的电推杆活动端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的立管形成有轴向开槽,所述的立管底部设置有电机,立管内可旋转地设置有丝杠,所述的连接管通过联动臂与丝杠对应的螺母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利用插孔式实现高度的调节。通过座架的上下移动,可改变乘坐高度,便于使用者保持半蹲或者站立状态,实现腿部肌肉的练习。

进一步地,为提高手握效果,所述的拉杆端部下方形成有拉手臂7,该拉杆可由使用者手握,或者将拉手臂定位于使用者腋下,而且,在两拉杆的端部间还设置有保护带9,所述的保护带自使用者腋下穿过两端分别与拉杆端部钩持,以减少升起过程中脱落的风险。

同时,所述的两立管间底部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立管固定连接的挡板21,在挡板内侧的基架上设置有脚踏板12,挡板21与小腿前部相顶持以防止前倾,同时,所述的两立管顶部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立管固定连接的上扶杆6,使用者也可以手握上扶杆进行训练。本发明能够辅助老年人、残障人移动、起身并转移到床、浴室、马桶、沙发等任意地方,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老年人、残障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该转移装置也可用以使用者手臂、腿部等的肌肉训练,加快康复。

如图所示,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如老年人可坐在轮椅100上或者床、沙发、坐便等地方,将转移辅具推过来与轮椅上或者床、沙发、坐便等对接,老年人将脚踏在脚踏板上,电动推杆收缩把提拉杆拉向老年人,老年人双手握住提拉杆的把手,背部系上保护带,电动推杆伸长,使提拉杆角度改变,使得老年人能够缓缓站起;然后移动转移辅具,与轮椅或者床、沙发、坐便等分开,将可拆卸座架板置于老年人身后并插入转移辅具,老年人就可以坐在座板上,实现行动能力弱的患者起到恢复体力和安全转移的作用,座椅高度可调,满足不同高度的需求。而且,随着座椅高度的调整,使用者配合进行腿部肌肉训练。

当然,对于体能较好的使用者,可以不设置座椅而进行腿部肌肉训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