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贴以及医疗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994发布日期:2019-01-13 16:5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贴以及医疗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液贴以及医疗帖。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由于静脉输液需将输液针头扎进患者外周比较大的静脉血脉的,当患者结束静脉输液时,需要按压止血,通过外力的压迫使静脉血管的破口封闭,同时体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血管破口附近形成集结,最后达到止血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处理静脉血管破口的方式是患者、医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通过人力使用医用棉等其他止血材料对破口进行按压,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增加破口感染的概率;

由于破口需人力按压,使得患者不便于行动并且不舒服;

浪费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贴,其用于静脉输液结束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输液贴解决了现有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的处理方式不卫生、不方便的问题,减少了由于处理破口方式不当造成的感染的概率以及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帖,其用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输液贴解决了现有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的处理方式不卫生、不方便的问题,减少了由于处理破口方式不当造成的感染的概率以及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方便了患者的行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输液贴,包括:基体,基体具有相对的正面以及背面;粘胶层,粘胶层设置于正面;压力调节部,压力调节部设置于背面,压力调节部的内部具有压力空腔,压力空腔内设置有弹片,弹片具有远离背面的自然状态以及在外力的作用下抵靠基体的施压状态。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处理静脉血管破口的方式是患者、医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通过人力使用医用棉等其他止血材料对破口进行按压,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这种通过人力去按压的方式去处理破口,会使得人体无可避免的接触破口以及破口周边的皮肤,这样不安全并且不方便的处理方式容易增加破口感染的风险,并没由于需要人体持续的施加压力导致患者以及施加压力的人员行动不便并且舒适度低,浪费了人力的成本。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输液贴,用于静脉输液结束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

输液贴包括基体、粘胶层以及压力调节部;其中基体与患者破口以及周围皮肤直接接触,基体可为医疗纺织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以及透气性,为使得输液贴能够贴合于破口以及其周围皮肤,通过在基体的正面设置粘胶层,通过粘胶层使得基体与皮口周围皮肤粘合起来,以不至于轻易地遗落,当患者结束静脉输液后,由于要使破口止血,需要按压破口止血,通过外力的压迫使静脉血管的破口封闭,同时体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血管破口附近形成集结:设置压力调节部,在基体的背面设置压力调节部,压力调节部面朝外,压力调节部的内部具有压力空腔,压力空腔内设置有弹片,弹片具有远离背面的自然状态以及在外力的作用下抵靠基体的施压状态。当未使用输液贴时,弹片处于自然状态,当使用输液贴时,将粘胶层贴合于破口周围皮肤,医疗人员或者患者通过按压弹片的外表面,使得弹片在抵靠于背面,其施加于背面的力可作为基体施加于人体的压力,从而达到破口止血的目的,由于是通过输液贴对破口以及周围皮肤的覆盖,避免了人体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小了感染的概率,并且通过压力调节部的载荷施加,解放了患者的双手或者不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按压,达到了节约人力,提高患者舒适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压力调节部的内壁具有多个自锁部;

弹片卡合于自锁部上,自锁部被构造为使得弹片保持施压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自锁部为沿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于压力调节部内壁的自锁锯齿块;

弹片卡合于相邻自锁锯齿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自锁部靠近背面的端面沿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弹片具有沿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凸出的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弧面靠近背面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压力调节部的截面为椭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弹片为不锈钢弹性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正面设置有棉垫;

粘胶层沿棉垫的周边设置于正面。

一种医疗贴,包括:

离型纸;以及

上述任意一项的输液贴,离型纸与粘胶层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贴,其用于静脉输液结束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输液贴解决了现有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的处理方式不卫生、不方便的问题,减少了由于处理破口方式不当造成的感染的概率以及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帖,其用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输液贴解决了现有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的处理方式不卫生、不方便的问题,减少了由于处理破口方式不当造成的感染的概率以及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方便了患者的行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输液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输液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输液贴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输液贴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输液贴;20-输液贴;11-基体;12-粘胶层;13-压力调节部;14-棉垫;21-压力调节部;90-压力空腔;91-弹片;92-自锁部;110-正面;111-背面;910-自锁锯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贴10,其用于静脉输液结束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贴10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贴10的具体结构。

输液贴10包括基体11、粘胶层12以及压力调节部13。

基体11有软性、柔性、透气的特性,可以贴合于人体皮肤,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1通过医用纺织材料支撑,具体地,可以为天然的棉花、羊毛、蚕丝或者再生纤维的粘胶、人造丝支撑,或者通过合成纤维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玻璃纤维等。在图1中示出了基体11的正面110以及背面111。

粘胶层12具有粘接的特性,粘胶层12设置于基体11的正面110,通过粘胶层12将基体11贴合于人体的皮肤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粘胶层12为压敏胶粘胶层,其通过压敏胶构成,进一步的,为聚乙烯胶压敏胶构成,并且,如图1中,本实施例中粘胶层12为敷设于基体11的正面110,在粘胶层12的中心远离正面110的一端还设置有增加止血效果的棉垫14,其中棉垫14可添加有止血药剂颗粒。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方式中,粘胶层12可根据患者的破口位置,间隔设置于正面110上,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取消设置棉垫14。

压力调节部13设置于背面111,压力调节部13的内部具有压力空腔90,压力空腔90设置有弹片91,弹片91具有远离背面111的自然状态以及在外力的作用下抵靠基体11的施压状态。如图1和图2,图1示出了自然状态,图2示出了施压状态。

当未使用输液贴10时,弹片91位于压力空腔90远离背面111的一端,当需要使用输液贴10时:

操作人员可通过对弹片91进行按压,由于弹性的作用,弹片91向背面111形变,使得弹片91抵靠至背面111从而对基体11施加背面111至正面110方向上的力,以及当输液贴10贴合于人体皮肤时,控制压力调节部13,即弹片91与人体血脉的相对位置,控制弹片91形变的集中位置,医疗人员或其他操作者可以根据血脉的位置,改变集中压力的位置,使得施加于基体11的载荷,即,施加在皮肤上的载荷与血脉对应,从而提高止血效果。

具体地,请参考图3,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图,压力调节部13的内壁具有多个自锁部92,弹片91卡合于自锁部92上,自锁部92被构造为使得弹片91保持施压状态。自锁部92为沿背面111至正面110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于压力调节部13内壁的自锁锯齿块910;弹片91卡合于相邻自锁锯齿块910之间,具体地,自锁部92靠近背面111的端面沿背面111至正面110的方向上倾斜,以便弹片91由背面111向正面110运动,通过弹片91处于不同自锁锯齿块910之间,以改变弹片91与基体11的位置距离,从而改变压力的大小;具体地,弹片91具有沿背面111至正面110的方向上凸出的弧面,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为提高载荷的集中度,在弧面靠近背面1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条。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处理静脉血管破口的方式是患者、医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通过人力使用医用棉等其他止血材料对破口进行按压,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这种通过人力去按压的方式去处理破口,会使得人体无可避免的接触破口以及破口周边的皮肤,这样不安全并且不方便的处理方式容易增加破口感染的风险,并没由于需要人体持续的施加压力导致患者以及施加压力的人员行动不便并且舒适度低,浪费了人力的成本。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输液贴10,用于静脉输液结束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

输液贴10包括基体11、粘胶层12以及压力调节部13;其中基体11与患者破口以及周围皮肤直接接触,基体11可为医疗纺织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以及透气性,为使得输液贴10能够贴合于破口以及其周围皮肤,通过在基体11的正面110设置粘胶层12,通过粘胶层12使得基体11与皮口周围皮肤粘合起来,以不至于轻易地遗落,当患者结束静脉输液后,由于要使破口止血,需要按压破口止血,通过外力的压迫使静脉血管的破口封闭,同时体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血管破口附近形成集结:设置压力调节部13,在基体11的背面111设置压力调节部13,压力调节部13面朝外,与大气直接接触,压力调节部13的内部具有压力空腔90,在压力空腔90放置有弹片91。当未使用输液贴10时,弹片91处于自然状态,当使用输液贴10时,将粘胶层12贴合于破口周围皮肤,医疗人员或者患者通过按压弹片91的表面,使得弹片91抵靠于背面111,其施加于背面111的力可作为基体11施加于人体的压力,从而达到破口止血的目的,由于是通过输液贴10对破口以及周围皮肤的覆盖,避免了人体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小了感染的概率,并且通过压力调节部13的载荷施加,解放了患者的双手或者不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按压,达到了节约人力,提高患者舒适度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91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具体地,弹片91可以为薄片状不锈钢弹片。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其他具有弹性的金属弹片或者塑料弹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液贴20,请参考图4以及图5,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贴20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输液贴20在第二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输液贴20较输液贴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压力调节部21的改变:压力调节部21在输液贴20中的截面呈椭圆形,位于基体11背面111的中心处,其作用在于在使用输液贴20时,压力调节部21顺着血管的方向对血管施加载荷,以更好的止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高一种医疗贴,其作用于对静脉血管上的破口进行处理,基于输液贴10,医疗帖还包括离型纸,离型纸与粘胶层12配合连接,当需要使用医疗贴时,撕下离型纸即可使用。需要说明的是,输液贴10可由输液贴20代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