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型矫形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063发布日期:2019-02-26 17:5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舒适型矫形背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心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舒适型矫形背心。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文胸通常只单方面考虑一个佩戴的美观性,而往往忽略佩戴的舒适性以及文胸进一步支撑背部矫正坐姿或预防近视这样的功能性;当然,也有些具有弹性矫正坐姿的背心,这类背心能有效地矫正坐姿以及预防近视,但其存在结构复杂,整体外观由于受到弹性矫正结构的影响而忽略了其美观性,且有些矫正背心的弹性矫正结构整体布局不合理,其虽然保证了支撑强度和弹性却往往忽略了安全与舒适感,给使用者带来不适,从而影响大规模推广使用。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型矫形背心,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同时具有更佳的弹性支撑矫正结构,使得其具备更佳地支撑背部矫正坐姿与预防近视的功能,且整体较为柔韧安全和有舒适感,更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舒适型矫形背心,包括背心本体,该背心本体具有前侧片部、后侧片部及连接于前侧片部、后侧片部的肩带部;该后侧片部上设置有一弹性支撑带组,该弹性支撑带组包括有横向弹性支撑带组和竖向弹性支撑带组,该横向弹性支撑带组包括至少一条横向弹性支撑带,该竖向弹性支撑带组包括至少一条竖向弹性支撑带,该横向弹性支撑带组与竖向弹性支撑带组呈“十”字形设置,该竖向弹性支撑带组对应位于后侧片部的左、右两端之间居中部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支撑带设置于后侧片部的内侧面上;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后侧片部的左右两端,并分别缝合于后侧片部的内侧面左右两端;所述竖向弹性支撑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后侧片部的上下两端,并分别缝合于后侧片部的内侧面上下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设有三条,并上下间隔布置于后侧片部内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片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供横向弹性支撑带缝合的第一缝合条,三条横向弹性支撑条的左右两端均分别缝合于相应第一缝合条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弹性支撑带设有三条,并左右间隔布置于后侧片部内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侧片部的下端设置有供竖向弹性支撑带缝合的第二缝合条;所述竖向弹性支撑带包括左支撑带、中支撑带、右支撑带;所述左支撑带、右支撑带对称设置于中支撑带左右两侧;

所述中支撑带的下端延伸并缝合于第二缝合条的下端边沿,所述左支撑带、右支撑带的下端均延伸并缝合于第二缝合条的上端边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竖向弹性支撑带均与后侧片部的内侧面保持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的内侧相对位于竖向弹性支撑带的外侧,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与竖向弹性支撑带彼此未直接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后侧片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一由横向弹性支撑带组、竖向弹性支撑带组组合而成的弹性支撑带组,使得其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同时具有更佳的弹性支撑矫正结构,使得其具备更佳地支撑背部矫正坐姿与预防近视的功能,且整体较为柔韧安全和有舒适感,更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大致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显示弹性支撑带组于背心本体内侧的布置结构)。

附图标识说明:

10、前侧片部 20、后侧片部

21、第一缝合条 22、第二缝合条

30、肩带部 40、横向弹性支撑带

50、竖向弹性支撑带 51、左支撑带

52、中支撑带 53、右支撑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其中,所述舒适型矫形背心包括背心本体,该背心本体具有前侧片部10、后侧片部20及连接于前侧片部10、后侧片部20的肩带部30,此处,于本实施例中,该背心本体实际上是由前侧片、后侧片及肩带缝合而成,该肩带的一侧肩位与前侧片缝合成一体,该肩带的另一侧肩位与后侧片缝合成一体,该前侧片、后侧片在左、右侧位缝合成一体;该后侧片部20上设置有一弹性支撑带组,该弹性支撑带组包括有横向弹性支撑带组和竖向弹性支撑带组,该横向弹性支撑带组包括至少一条横向弹性支撑带40,该竖向弹性支撑带组包括至少一条竖向弹性支撑带50,该横向弹性支撑带组与竖向弹性支撑带组呈“十”字形设置,该竖向弹性支撑带组对应位于后侧片部的左、右两端之间居中部位。

所述弹性支撑带设置于后侧片部20的内侧面上;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40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后侧片部20的左右两端,并分别缝合于后侧片部20的内侧面左右两端;所述竖向弹性支撑带50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后侧片部20的上下两端,并分别缝合于后侧片部20的内侧面上下两端。

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40设有三条,并上下间隔布置于后侧片部20内侧面上;所述后侧片部2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供横向弹性支撑带40缝合的第一缝合条21,三条横向弹性支撑条的左右两端均分别缝合于相应第一缝合条21上。

所述竖向弹性支撑带50设有三条,并左右间隔布置于后侧片部20内侧面上;所述后侧片部20的下端设置有供竖向弹性支撑带50缝合的第二缝合条22;所述竖向弹性支撑带50包括左支撑带51、中支撑带52、右支撑带53;所述左支撑带51、右支撑带53对称设置于中支撑带52左右两侧;所述中支撑带52的下端延伸并缝合于第二缝合条22的下端边沿,所述左支撑带51、右支撑带53的下端均延伸并缝合于第二缝合条22的上端边沿。

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40、竖向弹性支撑带50均与后侧片部20的内侧面保持间隙,于本实施例中,该处优先设计为横向弹性支撑带、竖向弹性支撑带均两端与后侧片部连接外其他部位未连接固定;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40的内侧相对位于竖向弹性支撑带50的外侧,所述横向弹性支撑带40与竖向弹性支撑带50彼此未直接连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后侧片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一由横向弹性支撑带组、竖向弹性支撑带组组合而成的弹性支撑带组,使得其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同时具有更佳的弹性支撑矫正结构,使得其具备更佳地支撑背部矫正坐姿与预防近视的功能,且整体较为柔韧安全和有舒适感,更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