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933发布日期:2019-04-03 00:45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循环中的超滤技术通过在体外循环中使用超滤器,滤除多余的水分,提高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减轻术后患儿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的目的。于90年代初,改良超滤技术在国际上开始应用,改良超滤是在常规超滤技术的基础上,在停止体外循环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超滤,主要应用于婴幼儿先心病患者。改良超滤可最大程度的提高先心病患儿术后的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水平,减轻水肿,对抗体外循环对患儿的不利影响,促进术后的恢复。从2002年使用改良超滤技术至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传统改良超滤亦存在局限性,体现在:传统的超滤装置必须在动静脉管路上串联带侧孔的接头,连接时需要先断开管道,再串联接头。所以在体外循环预充阶段就需要准备好,对连接部位也需要用扎带固定,比较费时,而且增加连接管道的复杂性,急诊转流时由于情况紧急一般无时间安装超滤装置。这样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操作的复杂性,还增加了危险性;此外,占用预充量较大,使水分滤除的程度有限,进而导致患儿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的提升空间有限,无法做到最大程度促进患儿术后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

采用本装置可实现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免输血手术起到更有利的促进作用,术中连接更加便利、操作更为简便,还可大幅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进气等恶性不良事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包括超滤器、滤液收集器、静脉管路、动脉微栓过滤器、静脉插管、动脉管路和心脏停搏液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微栓滤器上部通过管路连接有测压二联三通板和超滤泵进口管,所述超滤泵进口管连通超滤泵管,所述超滤泵管通入超滤泵,在超滤泵出口连通超滤泵出口管,所述超滤泵出口管直接连通超滤器进口,在超滤器出口通过超滤器出口管路连接三联三通板、心脏停搏液管路和静脉插管,所述心脏停搏液管路连接静脉插管,所述静脉插管另一端插入患者右心房;所述静脉管路一端连通膜肺,另一端连接静脉插管,所述心脏停搏液管路一端通过三联三通板连接灌注泵,另一端连接静脉插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超滤泵管采用直径为1/4英寸管路,所述超滤泵出口管和超滤器出口管路采用直径为1/8英寸管路。

所述超滤泵进口管、超滤器进口和超滤器出口均采用透析接头F,所述超滤器进口端的采用红色透析接头F,所述超滤器出口端采用蓝色透析接头F。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患儿手术中显著减少了体外循环系统的预充量,为实现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免输血手术起到了更有利的促进作用;此外,术中的各种连接操作更加简便,大幅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发生进气等恶性不良事件。采用本超滤装置当体外循环停止后静脉管路的余血可以全部回收至膜肺储血罐,然后经超滤后的血液再经心脏停搏液灌注管路与静脉插管直接相连接返回右心房,预充较少,使得改良超滤可进行的更加彻底,最大程度的滤除患儿体内的水分,有效提高患儿的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水平,从而进一步减少患儿的输血比例和输血量,以最大可能的对患者少输血,甚至不输血,对改善预后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超滤器;2、滤液收集器;3、静脉管路;4、超滤器进口;5、超滤器出口;6、动脉微栓过滤器;7、三联三通板;8、心脏停搏液管路;9、静脉插管;10、超滤泵管;11、超滤泵进口管;12超滤泵出口管;13超滤器出口管路;14、超滤泵;15、动脉管路;16、测压二联三通板;17、膜肺;18、滤液收集管路;19、膜肺储血罐;20、灌注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包括超滤器1、滤液收集器2、静脉管路3、超滤泵14、动脉微栓过滤器6、静脉插管9、动脉管路15和心脏停搏液管路8。所述动脉微栓滤器上部通过管路连接有测压二联三通板6和超滤泵进口管11,所述超滤泵进口管连通超滤泵管10,所述超滤泵管通入超滤泵14。在超滤泵出口连通超滤泵出口管12,所述超滤泵出口管直接连通超滤器进口4,在超滤器出口5通过超滤器出口管路13连接三联三通板7、心脏停搏液管路8和静脉插管9,所述心脏停搏液管路连接静脉插管,所述静脉插管另一端插入患者右心房。所述静脉管路3一端连通膜肺17,另一端连接静脉插管9,所述心脏停搏液管路一端通过三联三通板7连接灌注泵20,另一端连接静脉插管9。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滤泵管10采用直径为1/4英寸管路,所述超滤泵出口管12和超滤器出口管路13采用直径为1/8英寸管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滤泵进口管11、超滤器进口4和超滤器出口5均采用透析接头F,所述超滤器进口端的采用红色透析接头F,所述超滤器出口端采用蓝色透析接头F。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滤器靠近超滤器出口5位置处固接有滤液收集管路18,所述超滤器通过滤液收集管路连通滤液收集器2。

本超滤装置通过在心脏停搏液灌注管路8上连接的三联三通板7,即可通过调整三通方向,实现本超滤系统进行术中常规超滤和术后改良超滤转换。如图1中,三联三通板7的三通旋塞旋至如图2所示位置即可实现常规超滤。当体外循环停止后,传统超滤系统由于超滤后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时需占用静脉管道,导致其超滤预充量较大,而采用本超滤装置体可是体外循环停止后静脉管路3的余血可以全部回收至膜肺储血罐19中,超滤后的血液改由经心脏停搏液灌注管路8与静脉插管9直接相连接返回右心房,预充较少,使得超滤可进行的更加彻底,最大程度的滤除患儿体内的水分,更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水平,从而进一步减少患儿的输血比例和输血量,对改善预后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本超滤装置的各种管路连接便利,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转流未准备超滤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改良超滤,这样为急诊患儿的抢救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超滤装置对压力进行监测,能够发现由于插管位置不正确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本小儿体外循环术用超滤装置的入口和出口都是从三联接口连接,连接更加方便,不对原有管路进行干预,即使在急诊转流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后来加装应用。

通过调整三联三通板7的方向,实现本超滤装置进行术中常规超滤和术后超滤转换。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