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327发布日期:2019-04-24 00:1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针灸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疗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床。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医给患者治疗病痛的方法,治疗时患者需要全身肌肉放松、四肢顺势自然摆放,气息匀和、体味舒适。由于很多时候需要患者卧位针灸,因此针灸一般都是在专用的针灸床上进行的。

例如中国专利CN201521090158.9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床中医针灸床,包括床板和两个弹性支撑,所述的床板由弹性减震圈中部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所述床板左右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开设有后滑槽和前滑槽,后滑槽位于床板后部,前滑槽位于床板中部,左右两个后滑槽各自前后活动连接有后定位螺栓,左右两个后定位螺栓各自铰接有后连杆,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中医针灸床,能够使得患者能够自由呼吸,姿势舒适;并且能够方便的移动和定位。但是该中医针灸床的高度一般是根据方便医师操作确定的,对于很多行动不便的患者,例如老年患者来说,该中医针灸床的高度过高,不利于患者上下中医针灸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床,通过在床板下方设置滑动的台阶,从而方便活动不便的患者借助台阶上下中医针灸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医针灸床,包括相互连接的床架和床板;还包括设置在床板下方的台阶和设置在床板下方的轨道;所述台阶与轨道滑动连接,台阶在水平面内滑动,台阶在平行于台阶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孔;轨道包括横臂和设置在所述横臂上的第二滚动体;横臂上对应所述限位孔穿设有限位轴。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两侧均分别设置有横臂;台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滚动体;台阶上靠近横臂的两个侧面均分别与第二滚动体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横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轴相适配的套筒;套筒的内孔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小端靠近限位孔;套筒远离限位孔的一端封盖有盖板;限位轴呈阶梯圆柱状;限位轴两端的直径小于限位轴中部的直径;限位轴的其中一个小端与台阶孔的小端相适配;另一个小端穿出所述盖板;限位轴的大端置于所述台阶孔的大端内,限位轴的大端与盖板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顶面上设有头部放置孔;头部放置孔的上边缘设置有U型的头部支撑垫;头部支撑垫由记忆棉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顶面上设有胸部避空孔;胸部避空孔的上边缘设置有环形的胸部支撑垫;胸部支撑垫由记忆棉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顶部罩设有床单罩。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顶面上设有膝盖支撑垫。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下方设有储物柜;床板的侧边设有仪器放置盒。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呼叫器和计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侧边设有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床板下方设置滑动的台阶,在活动不方便的患者上下床时,将台阶从床板下方抽出,方便患者上下床;其次,通过在轨道上设置第二滚动体,减小台阶进出床板下方的阻力,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并且,通过在横臂上设置限位轴,在台阶上设置限位孔,对台阶进行限位,防止患者上下床时,台阶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针灸床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中医针灸床中的台阶滑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中医针灸床中的台阶与轨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中医针灸床中的仪器放置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一种中医针灸床中的台阶和轨道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单罩;2-膝盖支撑垫;3-护栏;4-胸部支撑垫;5-头部支撑垫;6-仪器放置盒;7-计时器;8-呼叫器;9-床架;10-床板;11-储物柜;12-储物柜门把手;13-第一滚动体;14-台阶把手;15-台阶;16-盖板;17-横臂;18-第二滚动体;19-治疗仪;20-穿线孔;21-套筒;22-弹簧;23-限位轴;15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中医针灸床,一种中医针灸床,包括相互连接的床架9和床板10;还包括设置在床板10下方的台阶15和设置在床板10下方的轨道;所述台阶15与轨道滑动连接,台阶15在水平面内滑动,台阶15在平行于台阶15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孔151;轨道包括横臂17和设置在所述横臂17上的第二滚动体18;横臂17上对应所述限位孔151穿设有限位轴23。所述横臂17可以设置一个,为方便描述横臂17设置一个的情况,以图1所示方向和横臂17的横截面为矩形来具体说明,横臂17沿前后方向穿设在台阶15内,横臂17的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均连接有第二滚动体18,第二滚动体18的外圆面或外球面与台阶15相切,第二滚动体18可以是万向球或轴承等现有技术中的滚动体。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滚动体18采用轴承等圆柱滚子时,第二滚动体18的切线方向沿台阶15滑动方向设置。也可以是,横臂17的左表面和右表面均连接有第二滚动体18,从而横臂17限制台阶15左右的自由度,台阶15的上下方向的自由度依靠台阶15自身的重力限制,优选地,台阶15的底部可以设置滚子,从而减小台阶15的滑动阻力。本实施例中,横臂17设置多个,如图1、2、3和5所示,台阶15的顶部左右两侧和底部左右两侧均分别设置有横臂17;位于台阶15上部的横臂17与床板10连接,位于台阶15下部的横臂17与床架9连接;横臂17与床板10或者横臂17与床架9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优选为可拆卸连接。当然,也可以只在台阶15的上部左右两侧设置横臂17或者只在台阶15的下部左右两侧设置横臂17。所述横臂17上的第二滚动体18可以采用万向球或轴承实现;当采用万向球时,万向球安装在横臂17靠近台阶15的侧面上,使万向球的球面接触台阶15的侧面。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滚动体18采用轴承实现,轴承的外圆面与台阶15的侧面相切。由于设置了第二滚动体18,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台阶15的滑动阻力,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本实施例中,如图1、2、3和5所示,限位孔151设置在台阶15的滑动面上,并且前后均设有限位孔151。当台阶15滑出时,医护人员通过将限位轴23插入台阶15后侧的限位孔151内,实现台阶15的限位;当台阶15滑进时,医护人员通过将限位轴23插入台阶15前侧的限位孔151内,实现台阶15的限位。

所述台阶15两侧均分别设置有横臂17;台阶1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滚动体13;台阶15上靠近横臂17的两个侧面均分别与第二滚动体18相切。所述第一滚动体13可以是滚动球,例如万向球;也可以是圆柱滚子,例如轴承。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3所示,第一滚动体13为轴承;台阶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一滚动体13套设在转轴上。也可以为,第一滚动体13采用车轮实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台阶15的底部,车轮固定套设在转轴上。由于设置了第一滚动体13,因此,台阶15的滑动阻力大大减小,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所述横臂17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轴23相适配的套筒21;套筒21的内孔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小端靠近限位孔151;套筒21远离限位孔151的一端封盖有盖板16;限位轴23呈阶梯圆柱状;限位轴23两端的直径小于限位轴23中部的直径;限位轴23的其中一个小端与台阶孔的小端相适配;另一个小端穿出所述盖板16;限位轴23的大端置于所述台阶孔的大端内,限位轴23的大端与盖板16之间设有弹簧22。如图6所示,弹簧22采用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实现,弹簧22套设在限位轴23上远离限位孔151的小端外。当要将台阶15滑进床板10的下方时,医护人员将限位轴23抽离台阶15后侧的限位孔151,然后滑动台阶15,直至限位轴23在弹簧22的作用下插入台阶15前侧的限位孔151。为方便医护人员滑动台阶15,本实施例中,台阶15的前端设有台阶把手14。为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限位轴23,本实施例中,限位轴23上靠近盖板16的小端上固定连接有膨大的握柄。

所述床板10的顶面上设有头部放置孔;头部放置孔的上边缘设置有U型的头部支撑垫5;头部支撑垫5由记忆棉制成。为了使病人不管是趴着还是躺着,头部或者颈部都有支撑点,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床板10的顶面上设置头部支撑垫5。头部支撑垫5可以通过缝制等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床板10上,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床板10上。

所述床板10的顶面上设有胸部避空孔;胸部避空孔的上边缘设置有环形的胸部支撑垫4;胸部支撑垫4由记忆棉制成。为避免病人在趴着的时候不舒服,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板10的顶面上设有胸部支撑垫4。胸部支撑垫4可以通过缝制等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床板10上,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床板10上。

所述床板10的顶部罩设有床单罩1。设置床单罩1,可以经常换洗,从而避免患者之间的病菌交叉感染。所述床单罩1可以通过魔术贴、拉链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床板10连接。

所述床板10的顶面上设有膝盖支撑垫2。为防止患者的膝盖与床板10接触不舒服,因此本实施例中,床板10的顶面上设有膝盖支撑垫2。膝盖支撑垫2可以通过缝制等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床板10上,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床板10上。

所述床板10的下方设有储物柜11;床板10的侧边设有仪器放置盒6。为了方便患者存放包和衣服等物,因此在床板10的下方设有储物柜11。优选的,可以在储物柜11上设置柜门,并在柜门上设置储物柜门把手12。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在床板10的侧边设有仪器放置盒6,仪器放置盒6内放置治疗仪19。优选地,仪器放置盒6可以设置盖子,防止灰尘进入仪器放置盒6。优选地,如图4所示,仪器放置盒6的侧面开设有供治疗仪19线缆进出的穿线孔20。

所述床板10的顶面上设置有呼叫器8和计时器7。呼叫器8是用于在患者针灸过程中出现不舒服的状态下呼叫医护人员,计时器7的作用是方便患者记录针灸时长。

所述床板10的侧边设有护栏3。护栏3能够防止患者从床板10上摔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