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点火艾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53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电子点火艾灸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点火艾灸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艾灸罐,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多个连接使用。多个使用时,仅仅是多个结构上的连接,罐体内的艾条,仍需单独连线点燃,这样使得在使用多个艾灸罐时,连线多而复杂,造成连线混乱,使得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艾灸罐,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艾灸罐,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罐体、用于支撑艾条的支撑网、点火导通组件;

罐体靠近开口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一通风孔,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通风孔,支撑网固定于罐体内,并位于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之间;

点火导通组件包括点火器、导通件,点火器和导通件接触电导通,点火器固定于支撑网并与艾条相接触,导通件设于罐体,导通件设有连接端子;

罐体外部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端子置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内,第一连接部能与第二连接部相互扣合连接,两者内的连接端子相互接触电导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艾灸罐,结构简单,能够将多个艾灸罐相连,并且相互电导通给艾灸罐内的艾条同时点燃,避免逐个艾灸罐连接导线通电点燃艾条,导致连线过多,排线复杂混乱,影响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罐体包括上罐身、下罐身,第一通风孔位于下罐身的侧壁,第二通风孔位于上罐身远离下罐身的一端端部;

支撑网设于上罐身,点火器不与艾条接触的一端设有接触片,接触片能穿过上罐身延伸出上罐身外部并嵌于上罐身与外壁齐平;

导通件固定于下罐身内壁,下罐身套设于上罐身外部,导通件与接触片相接触;

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于下罐身外部,连接端子穿过下罐身延伸至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如此,实现接线端子和点火器的连接导通,当接线端子接通电源时,点火器能够对艾灸进行点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罐身设有与下罐身配合的第三连接部,接触片位于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靠近下罐身的一端外壁设有卡块,下罐身侧壁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三者依次远离上罐身设置并相互连通;

导通件为环形件,位于下罐身靠近上罐身的一端,当卡块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的其中一个配合时,导通件均能与接触片相接触。

如此,通过调整下罐身和上罐身之间的配合深度,从而调整在支撑网上燃烧的艾条和罐体开口的距离,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理疗温度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贴合于第三连接部的接触片沿导通件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卡槽到第三卡槽之间的距离,当卡块和第三卡槽配合时,导通件和接触片远离下罐身的一端相接触。

如此,能够保证在调整上罐体和下罐体之间的距离时,导通件始终和点火器形成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罐身内壁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位于上罐身靠近下罐身的一端,支撑网置于环形凸缘;

支撑网支撑艾条的一面对称两侧设有卡位,点火器卡在卡位内;

上罐身与卡位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接触片通过第一通孔延伸出上罐身外部。

如此,实现点火器的安装以及接触片能够延伸出罐体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隔热外罩、隔热架;

隔热外罩置于上罐身内,一端与环形凸缘相抵,另一端与上罐身远离下罐身一端的端部相抵,支撑网置于隔热外罩内,隔热外罩侧壁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隔热架设于隔热外罩内与隔热外罩内壁紧配固定并与支撑网相抵。

如此,隔热外罩和隔热架可以避免热量的快速流失,隔热外罩还可以降低上罐身的热度,避免烫伤使用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外罩侧壁设有缝隙,上罐身内壁设有与缝隙相匹配的限位块。

如此,限位块可以避免隔热外罩在上罐身内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艾条固定架,艾条固定架套设在艾条外部一端与支撑网相抵并与隔热架内壁紧配固定;

还包括压艾弹簧、调节旋钮,上罐身在设有第二通风孔端部的中心设有螺纹孔,调节旋钮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压艾弹簧一端固定于调节旋钮,另一端伸入艾条固定架内与艾条相抵。

如此,艾条固定架可以避免艾条左右晃动,导致与点火器接触不良,压艾弹簧可以使艾条燃烧一定长度后,进一步压紧艾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挡烟件,挡烟件中部设有第三通孔,上罐身内部位于螺纹孔外侧设有连接凸台,第三通孔与连接凸台紧配配合。

如此,挡烟件可以吸附烟雾中的颗粒,避免烟雾直接从第二通风孔溢出,使得颗粒附着于第二通风孔,难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点火艾灸罐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点火艾灸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点火艾灸罐的导通件安装与下罐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点火艾灸罐的上罐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4,电子点火艾灸罐,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罐体1、用于支撑艾条100的支撑网2、点火导通组件3,罐体1靠近开口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一通风孔121,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通风孔111,支撑网2固定于罐体1内,并位于第一通风孔121和第二通风孔111之间,点火导通组件3包括点火器31、导通件32,点火器31和导通件32接触电导通,点火器31固定于支撑网2并与艾条100相接触,导通件32设于罐体1,导通件32设有连接端子321,罐体1外部设有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连接端子321置于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内,第一连接部122能与第二连接部123相互扣合连接,两者内的连接端子321相互接触电导通。

第一通风孔121和第二通风孔121形成空气流通,能够使得设于罐体1内的艾条100充分燃烧,点火导通组件3通过点火器31和导通件32的设计,可以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电导通,对艾条100进行点燃。

使用时,可以将多个罐体1中一个罐体1的第一连接部122与另一个罐体1的第二连接部123扣合连接,使设于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的连接端子321相互接触并电导通。本实用新型的每个罐体1可以设置两组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如此,每个罐体1可以与4个罐体1相连,这样可以根据需要理疗穴位的数量对应连接罐体1,仅仅需要在一个罐体1的连接端子321与电源相连,既能够将多个罐体1内的点火器31同时点火,对艾条100进行点燃,又可以避免单独对罐体1内的点火器31单独接电源,造成线路过多,排线混乱,难于安装以及拆卸,在给人体使用时,人体体验差。

具体的,罐体1包括上罐身11、下罐身12,第一通风孔121位于下罐身12的侧壁,第二通风孔111位于上罐身11远离下罐身12的一端端部,支撑网2设于上罐身11,点火器31不与艾条100接触的一端设有接触片311,接触片311能穿过上罐身11延伸出上罐身11外部并嵌于上罐身11与外壁齐平,导通件32固定于下罐身12内壁,下罐身12套设于上罐身11外部,导通件32与接触片311相接触,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设于下罐身12外部,连接端子321穿过下罐身12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

上罐身11和下罐身12连接时,导通件32和接触片311接触形成电导通,导通件32的连接端子321设于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3,多个罐体1的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之间相互连接时,连接端子321相互接触形成电导通,多个罐体1的点火器31内同时通电,对罐体1内的艾条100同时点燃。

进一步的,上罐身11设有与下罐身12配合的第三连接部112,接触片311位于第三连接部112,第三连接部112靠近下罐身12的一端外壁设有卡块1121,下罐身12侧壁设有与卡块1121相匹配的第一卡槽124、第二卡槽125、第三卡槽126,三者依次远离上罐身11设置并相互连通,导通件32为环形件,位于下罐身12靠近上罐身11的一端,当卡块1121与第一卡槽124、第二卡槽125、第三卡槽126的其中一个配合时,导通件32均能与接触片311相接触。

上罐身11和下罐身12通过卡块1121和卡槽进行配合连接,卡槽有三个,可以分别和三个卡槽配合,调节设于上罐身11的支撑网2距离下罐身12不与上罐身11连接一端的开口的远近,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温度的需求。第一卡槽124、第二卡槽125、第六卡槽126之间的相互连通,可以使得上罐身11转动即可将卡块1121卡入任何一个卡槽中,操作便捷。

其中,贴合于第三连接部112的接触片311沿导通件32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卡槽124到第三卡槽126之间的距离,当卡块1121和第三卡槽126配合时,导通件32和接触片311远离下罐身12的一端相接触。

这样能够确保卡块1211在第一卡槽124、第二卡槽125、第三卡槽126之间切换时,导通件32能与接触片311接触电导通。

具体的,上罐身11内壁设有环形凸缘127,环形凸缘127位于上罐身11靠近下罐身12的一端,支撑网2置于环形凸缘127,支撑网2支撑艾条100的一面对称两侧设有卡位21,点火器31卡在卡位21内,上罐身11与卡位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13,接触片311通过第一通孔113延伸出上罐身11外部。

便于安装支撑网2以及点火器31,接触片311能通过第一通孔113伸出上罐身11外,同时点火器31能与上罐身11连接固定,安装稳固。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热外罩4、隔热架5,隔热外罩4置于上罐身11内,一端与环形凸缘127相抵,另一端与上罐身11远离下罐身12一端的端部相抵,支撑网2置于隔热外罩4内,隔热外罩4侧壁设有与第一通孔1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41,隔热架5设于隔热外罩4内与隔热外罩4内壁紧配固定并与支撑网2相抵。

隔热外罩4可以和隔热架5可以减少热量的快速流失,同时避免上罐身11温度过高,影响使用者取放。

具体的,隔热外罩4侧壁设有缝隙42,上罐身11内壁设有与缝隙42相匹配的限位块114。这样可以避免隔热外罩4在上罐身11内随意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艾条固定架6,艾条固定架6套设在艾条100外部一端与支撑网2相抵并与隔热架5内壁紧配固定,还包括压艾弹簧7、调节旋钮8,上罐身11在设有第二通风孔111端部的中心设有螺纹孔115,调节旋钮8与螺纹孔115螺纹配合,压艾弹簧7一端固定于调节旋钮8,另一端伸入艾条固定架6内与艾条100相抵。

如此,艾条固定架6可以避免艾条100左右晃动,脱离与点火器31接触,导致接触不良,影响点燃效果;压艾弹簧7可以使艾条100燃烧一定长度后,进一步压紧艾条100。

进一步的,还包括挡烟件9,挡烟件9中部设有第三通孔91,上罐身11内部位于螺纹孔115外侧设有连接凸台(图中未标出),第三通孔91与连接凸台紧配配合。挡烟件9可以吸附烟雾中的颗粒,避免烟雾直接从第二通风孔111溢出,使得颗粒附着于第二通风孔111,难于清洗。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