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400发布日期:2019-02-19 19:13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输液针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应用非常普遍,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配套使用,广泛用于临床输液、输血。在与输液器配套使用时,医护人员需将静脉输液针的针座端与输液器末端的药液过滤器出液端连接并施加至少27.5N的轴向力,将二者拧紧,保证连接牢固度,并能使二者达到静脉输液针国家标准中6:100的锥度密合性要求,保证该连接处不漏液。

于2011年12月18日公告授权的公告号为CN202086880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能够增加针座手持面的着力面积从而更方便使用,其包括中空的针座本体,针座本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液端配合面和出液端配合面,出液端配合面为外圆面,在针座本体上靠近出液一端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轴向施力面。该专利解决了连接针座与输液软管时便于用力的问题。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批次的不同及制造误差,输液软管的壁厚会有一些波动,通常输液软管壁厚误差能控制在±0.02mm,在与针座连接时,输液软管的连接端变形量会有所变化,连接轴本身是空心的而且直径较小,强度不高,连接过程中,输液软管壁厚误差或用力大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连接轴变形或折断,从而影响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其轴向施力面较集中,连接时用力大小也比较难于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连接轴处易于出现变形或折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改进设计而使得可靠性更好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包括中空的针座本体,针座本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液端配合面和出液端配合面,出液端配合面位于与针座本体一体成型的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为两段式结构:包括与针座本体连接的空心圆柱段和自空心圆柱段的末端起外径逐渐减小而形成的空心圆锥台段。

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各有一片从所述针座本体延伸形成的碟形护片,所述碟形护片与连接轴的外周面相对的内侧表面位于与空心圆柱段同轴的同心圆柱面上。

所述两个碟形护片的内侧表面在其横截面上的圆弧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不小于108°。

所述内侧表面与连接轴之间的径向间隙值h的范围为0.1mm~1mm。

顺着所述针座的液体流向观察,所述碟形护片的一端位于所述空心圆柱段与针座本体连接处之前,所述碟形护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轴的自由端面之前。

沿针座的轴线方向,碟形护片的厚度是均匀的,而所述碟形护片由针座本体一端向外厚度逐渐变薄,且其最厚部位的厚度大于空心圆柱段的外径。

所述针座本体的进液端为外螺纹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控制连接轴的径向偏移量,连接轴处受力状况可控,不易变形或折断,可靠性更好,加大面积的碟形护片在连接对应部件时握持手感更好,更为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5是在针座与输液软管连接后,图4所示位置的剖面图(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出液端部分的轴测图。

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表示设计的针座的液体流向。

图中标记为:针座本体10,连接轴1,进液端配合面2,出液端配合面3,碟形护片4,外螺纹段5,空心圆柱段11,空心圆锥台段12,自由端面13,内侧表面40,输液软管20,间隙值h,圆心角θ1,圆心角θ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针座包括中空的针座本体10,针座本体10上分别设置有进液端配合面2和出液端配合面3,出液端配合面3位于与针座本体10一体成型的连接轴1上,所述连接轴1为两段式结构:包括与针座本体10连接的空心圆柱段11和自空心圆柱段11的末端起外径逐渐减小而形成的空心圆锥台段12。其中,空心圆锥台段12用于与输液软管20的密封连接,在该段形成的外直径范围内设计输液软管的内径范围,考虑到输液软管的壁厚变化,连接轴1上靠近针座本体一端设计成一段空心圆柱段11,用来防止输液软管卡到连接轴1和针座本体10之间而给予连接轴1的根部不当或不均匀的作用力而使其连接轴1变形或折断。

如图1、图4、图5、图6所示,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轴1的两侧各有一片从所述针座本体10延伸形成的碟形护片4,加大面积的碟形护片4在连接对应部件时握持手感更好,更为省力方便,显然通常的方案是碟形护片4为对称的两片,便于均匀受力,所述碟形护片4与连接轴1的外周面相对的内侧表面40位于与空心圆柱段11同轴的同心圆柱面上,则在碟形护片4与连接轴1之间,形成一条从出液端向进液端逐渐减小的间隙。既能用碟形护片4保护强度相对较弱的连接轴1,同时所述间隙还可适应输液软管的壁厚变化,使其输液软管与针座连接后,即使连接中输液软管20发生变形,在软管壁厚有偏差时也能有效控制连接轴1的径向偏移量,尤其是可改善连接轴1在与碟形护片4表面大体垂直方向的受力状况,避免连接轴1变形或折断。

如图4、图5所示,根据常规的输液软管壁厚参数,以及常规输液软管、针座材质的硬度,经发明人的大量试验后,推荐设计所述两个碟形护片4的内侧表面40在其横截面上的圆弧段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θ1+θ2不小于108°,则碟形护片4的内侧表面40对输液软管20的包覆能达到或超过30%,内侧表面40就能有效控制连接轴1的径向偏移量。

经发明人的大量试验后,推荐:设与所述针座匹配的输液软管10的公称壁厚为d,当d=h±0.05mm时,可有效避免连接轴1变形或折断。

如图1所示,为保证碟形护片的强度,碟形护片与针座本体的连接处不能太薄,顺着所述针座的液体流向观察,所述碟形护片4的一端位于所述空心圆柱段11与针座本体10连接处之前,为了便于与输液软管连接,所述碟形护片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轴1的自由端面13之前。

如图4、图5所示,为改善碟形护片的握持舒适性,沿针座的轴线方向,碟形护片4的厚度是均匀的,而碟形护片4由针座本体10一端向外厚度逐渐变薄,但其最厚部位的厚度应大于空心圆柱段11的外径,以保证碟形护片4对连接轴1的保护作用。

此外,如图1、图2所示,所述针座本体10的进液端为外螺纹段5,方便针座与输液器末端的药液过滤器出液端连接,同时带前述碟形护片的设计更加方便拧紧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