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足部的服装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1618发布日期:2019-04-03 05:0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支撑足部的服装和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被构造成穿在用户足部的服装(例如,袜子),包括但不限于支撑足部的正常运动、功能、对正和姿势的服装。



背景技术:

鞋和/或久坐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支撑足部的正常运动、功能、对正和姿势的肌肉的活动性、协调性、稳定性和强度。

足部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壮举。它包括26块骨骼、33个关节、100多个韧带、肌腱和肌肉。一个人的全部骨骼中约有四分之一可以在人的双足上找到。就像人体肌肉的其余部分一样,通过帮助足部肌肉保持灵活和强壮的定期锻炼,足部肌肉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足部肌肉能够在步行、跑步和进行日常生活其它活动时吸收冲击带来的振动并将动力传递到腿部。

足部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弱足弓(weakarches)或平足(例如,扁平足)。当驾驶一辆具有极佳减震器的车辆在颠簸的道路时,良好的减震性能使乘坐平稳舒适,并足以防止车辆其它部分损坏。相比较来说,就像驾驶一辆没有减震器的车辆在同样颠簸的道路一样,扁平足在步行、跑步和其它日常活动期间不能吸收振动。足弓较差会增加引起其它严重足部问题的机会,如足底筋膜炎、莫顿神经瘤、踝关节扭伤、胫后肌腱病等。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更好地支撑足部的正常运动、功能、对正和姿势的设备或服装。通过使穿着者改善其运动方式,拥有非常健康的双足为穿着者提供健康身体的基础。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支撑穿着者足部的服装,包括:第一带,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舟骨、骰骨和楔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与第一带交叉的第二带,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第二带被构造成支撑足后跟内侧面和外侧面以及支撑足后跟的跖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露出足后跟的跖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二带在穿着者足部的舟骨、骰骨和楔骨的至少一部分上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与第一带分开且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将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从穿着者足部的下表面朝向穿着者足部的上部拉动,并且从穿着者足部的后部朝向穿着者足部的前部拉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第三带,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至少一部分跖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二带从第三带的内侧部分延伸到第三带的外侧部分,同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多个带,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将第三带朝向穿着者的足踝拉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踝带,其被构造成包裹穿着者的足踝。多个带从第三带延伸到踝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踝带与第二带分开且不同。

根据一些实施例,服装包括踝带,踝带包括前部和后部;以及足部部分,其包括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一带。第一带具有上部和下部。服装还包括多个提升带,其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至少上部,以便在第一带的上部朝向踝带的前部提供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足部部分包括前部和后部。第一带至少部分位于足部部分的后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第二带,其包裹足部部分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足部部分的前部内。第二带具有上部和下部,并且多个提升带中的一个或数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二带的至少上部,以便在第二带的上部朝向踝带的前部提供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足部部分包括前部和后部。第一带至少部分地位于足部部分的前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一带定位成接触穿着者的皮肤。服装还包括位于第一带的内侧部分上的摩擦层,以在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拉起穿着者的舟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第一带在内侧部分具有第一厚度,并且在外侧部分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足后跟部分;足后跟带与第一带交叉并包裹足后跟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将足后跟部分朝向足部部分拉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包括至少一个提升带,该至少一个提升带至少部分地在中间跖骨上方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至少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多个提升带中的至少两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内侧部分。多个提升带中的至少一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外侧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是袜子。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服装包括足部部分,其包括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一带。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一带定位成接触穿着者的皮肤。服装还包括位于第一带的内侧部分上的摩擦层,以在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拉起穿着者的舟骨。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减轻与扁平足相关的疼痛的方法,包括在足部穿着一种服装,该服装包括:踝带,其包括前部和后部;以及足部部分,其包括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一带。第一带具有上部和下部。服装还包括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至少上部的多个提升带。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带的上部朝向踝带的前部拉动并在足部的内侧部分上提升舟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所附说明性附图的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服装及其附加特征和优点。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示出足骨平面图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服装的外侧正视图。

图5是图3所示服装的俯视图。

图6是图3所示服装的仰视图。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

图8是图6所示服装的外侧正视图。

图9是图6所示服装的俯视图。

图10是图6所示服装的仰视图。

图1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

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

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外侧正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服装的前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服装的透视图。

在这些图中的一些中,示出了使用虚线绘制的足部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以说明当穿着这种服装时服装的各个部分相对于足部的位置。然而,足部不是所描述服装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出于说明的目的,示出并描述了姿势改善服装的优选实施例。将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诸如“前”、“后”、“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上部”、“下部”、“外侧”、“内侧”、“侧面”、“短”、“长”、“向上”、“向下”和“下方”之类的术语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且指的是如图中所示的部件的方向。应该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服装及其部件的任何方向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还应该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第一带可以被称为第二带,并且类似地,第二带可以被称为第一带。第一带和第二带都是带,但它们不是同一个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和第二带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不同的弹性值)。

图1是示出足骨平面图的示意图。

如上所述,足部包括26块骨骼。前足部分(例如,足部的前部)包括脚趾骨(称为趾骨)和五个跖骨(在本文中也称为跖骨骨骼)。跖骨骨骼位于跗骨和趾骨之间,并且从足部内侧(例如,拇趾(也称为大脚趾)的一侧)编号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跖骨。中足部分(例如,足部的中间部分)包括三块楔骨、一块骰骨和一块舟骨。楔骨位于舟骨和跖骨之间。从足部内侧开始,楔骨被称为第一楔骨(或内侧楔骨)、第二楔骨(或中间楔骨或中部楔骨)和第三楔骨(或外侧楔骨)。对应于足部的后跟和足踝的后足部分包括距骨和跟骨(也称为足后跟骨)。距骨为腿骨(例如,胫骨和腓骨)提供支撑。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例如,从服装的内侧看的视图)。

图2中所示的服装是袜子(此时正穿在足部上)。袜子包括足部部分。足部部分对应于足踝和脚趾之间的足部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足部部分包括脚背。如图2所示,足部部分包括足部部分的前部202和足部部分的后部204。袜子还包括足后跟部分210。足后跟部分210对应于足部的足后跟。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被构造成覆盖脚趾。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被构造成露出脚趾(例如,在足部部分的前部202中提供一个或多个开口以露出脚趾)。

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包括下面参照图3-15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带。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带的至少一个子集位于袜子的内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袜子内表面上的这种带不延伸到袜子的外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带的至少一个子集位于袜子的外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袜子外表面上的这种带不延伸到袜子的内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带的至少一个子集附接到袜子(例如,通过缝合、胶合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带的至少一个子集与袜子整合(例如,这种带作为袜子的一部分与袜子同时编织)。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不需要将这种带分开地缝合或附接到袜子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这种带编织在一起作为袜子的一部分时,使用第一线形成袜子,并且使用不同于第一线的第二线形成这种带。例如,第一线具有第一弹性,第二线具有不同于第一弹性的第二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层施加到服装的内表面(例如,在分别对应于下面参考图3-15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带的服装的内表面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上)来形成一个或多个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包括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材料,如橡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由粘附材料制成或包括粘附材料(例如,压敏粘合剂材料,如具有低硬度的高分子化合物,其通常在与皮肤接触时提供粘性感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包括弹性体材料。在一些情况下,将增塑剂和聚氯乙烯颗粒的混合物(如增塑溶胶)施加到服装的内表面上并固化(例如,在约180摄氏度下)以形成第一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聚硅氧烷化合物(例如,硅氧烷或含有硅氧烷的化合物)施加到服装的内表面上以形成第一层。在一些情况下,聚硅氧烷化合物被固化(例如,通过加热和/或加压或使用一种或多种化学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接触穿着者的皮肤(例如,第一层定位在服装的内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增加了服装和穿着者皮肤之间的摩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有助于服装粘附到穿着者的皮肤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增加的粘附和/或摩擦,第一层增强服装的一个或多个带的方向性影响(例如,第一层有助于通过服装的一个或多个带拉动足部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通过将第一层施加到服装的内表面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带以及不是第一层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带(例如,与袜子整合的一个或多个带,例如一个或多个编织带,和/或附接到袜子上的一个或多个带)。例如,一个或多个带位于服装的内表面上以提供直接接触和增加的摩擦,并且一个或多个带与袜子整合或附接到袜子(例如,在袜子的外侧)以提供更强的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上文参照图2描述的袜子的一部分,少于全部,并且还包括下面参照图3-15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带。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下面参照图3-15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带而没有袜子(例如,下面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带被整合以形成服装,该服装没有被构造成包覆足部的袜子)。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例如,从服装的内侧看的视图)。

服装包括多个带。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包裹服装足部部分的后部的带302,包裹服装足后跟部分的带304,和/或包裹服装足部部分的前部的带306。

带302有助于拉起足部的舟骨(例如,沿箭头320指示的方向,其是为了说明目的而包括的,通常在服装上不可见)。舟骨被认为是足弓的基石。当某人有平足时,舟骨位于低于其理想位置的位置,从而形成平坦的足底。舟骨的这种较低位置可能由遗传因素和/或支撑肌肉的整体弱化(例如,支撑肌肉的运动不足)引起。当足弓变平时,它失去了有效抑制对足部冲击的能力。通过拉起舟骨,足部可以更好地处理冲击。

带304为足部的后跟提供支撑。足部的后跟包括一个吸收冲击的脂肪垫。当一个人站立并将重量放在足后跟上时,脂肪垫会扩散变平以消除冲击。然而,当人年老时,脂肪垫的形状改变(例如,脂肪垫变薄)和/或弹性变差(例如,由于随着年老而来的水合作用的丧失)。带304在足后跟下方和周围提供支撑,以更好地保持脂肪垫的形状(以及相应的功能),从而改善脂肪垫吸收和/或减少震动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为足部内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提供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具有上部和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的内侧部分定位成接触足部内侧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在带306的内侧部分上朝向带306的上部提供拉力(例如,在箭头326所示的方向上,其是为了说明目的而包括的,通常在服装上不可见)。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时调节带306,使得带306在带306的内侧部分上朝向带306的上部提供拉力(例如,当服装被穿着者穿着时,带306的内侧部分被向上并朝向带306的外侧部分拉动;使得当服装被穿着者穿着时带306在带306的内侧部分上朝向带306的上部提供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为足部的跖面至少一部分提供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具有上部和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的下部定位成接触足部的跖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6在带306的下部朝向带306的上部提供拉力(例如,在箭头326所示的方向上,其是为了说明目的而包括的,通常在服装上不可见),以支撑足部的跖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使用时调节带306,以便带306在带306的下部朝向带306的上部提供拉力(例如,当服装被穿着者穿着时,带306的内侧部分被向上并朝向带外侧部分拉动,使得当服装被穿着者穿着时带306在带306下部朝向带306上部提供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摩擦层308。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层308位于一个或多个带的下方。例如,在图3中,摩擦层308位于带302内侧部分下方。摩擦层308还有助于拉起足部的舟骨(例如,沿箭头320指示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层308具有比带302更高的刚度(例如,摩擦层308具有比带302更低的弹性)。因此,摩擦层308增加了服装的刚性。例如,包括摩擦层308的服装的一部分比不包括摩擦层308的服装的部分更硬。而且,例如,包括摩擦层308的服装的一部分比如果那部分不包括摩擦层308更硬。在一些情况下,增加的刚度用于增加舟骨的支撑。例如,摩擦层308被模制成具有特定的形状,当服装被穿在足部时,这增强了舟骨的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层308或结合摩擦层308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带的摩擦层308为足部提供压缩。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2、304和306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一个或多个摩擦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2、304和306中的每一个具有单独的摩擦层。

图4是图3所示服装的外侧正视图(例如,从服装的侧面看的视图),图5是图3所示服装的俯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摩擦层308位于带302的内侧部分上(例如,在带302内侧部分下方,但不在带302外侧部分(例如,外侧)上)。在图5中,摩擦层308不延伸到带302的外侧部分。

图6是图3所示服装的仰视图。带304包裹服装的足后跟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带304使足后跟部分的区域未被带304覆盖。

如上所述,图3-6示出了具有多个带的服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由图3-6中所示的多个带(或其子集)组成。例如,当服装穿在足部时,脚趾和足底的一部分被暴露。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服装包括如图12所示的附加部分和/或特征部(例如,多个带与袜子联接)。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图7类似于图3,不同之处在于图7所示服装不包括摩擦层308。

图8是图7所示服装的外侧正视图。图8类似于图4。

图9是图7所示服装的俯视图。图9类似于图5,不同之处在于服装不包括摩擦层308。

图10是图7所示服装的仰视图。图10类似于图6,不同之处在于服装不包括摩擦层308。

如上所述,图7-10示出了具有多个带的服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由图7-10所示的多个带(或其子集)组成。例如,当服装穿在足部时,脚趾和足底的一部分被暴露。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服装包括如图12所示的附加部分和/或特征部(例如,多个带与袜子联接)。

图1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图11类似于图3,不同之处在于服装不包括带3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基于本文包括的图11和其它附图以及它们的说明理解图11所示服装的结构、布局和构造。因此,为简洁起见,省略了图11所示服装的外侧正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由图11所示的多个带组成。例如,当服装穿在足部时,脚趾和足底的一部分被暴露。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服装包括如图12所示的附加部分和/或特征部(例如,多个带与袜子联接)。

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内侧正视图。在图12中,图3所示的多个带与袜子整合在一起。例如,多个带与袜子整合成一体(例如,通过缝合、编织、胶合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多个带位于袜子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带位于袜子的内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带的第一子集位于袜子的外侧,并且多个带的第二子集位于袜子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是露趾袜。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是封闭脚趾袜。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延伸到足部的足踝。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不延伸到足部的足踝。在一些实施例中,袜子延伸到足部足踝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紧身裤。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裤子。

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服装的外侧正视图。

图13类似于图3,不同之处在于服装包括踝带310和一个或多个提升带(例如,带312、314、316和318)。在一些实施例中,踝带310被构造成(例如,被定位)使得踝带310位于足部的内踝和外踝上方。这防止踝带滑落,并且允许踝带用作用于向上拉动其他带(例如,带302和306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锚。

图13还示出了踝带310包括前部322(例如,踝带310的面向脚趾和/或服装足部部分的一部分)和后部324(例如,踝带310面向足部足后跟侧的一部分)。

图14是图13所示服装的前视图。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提升带(或其子集)从踝带310的前部延伸到带302的上部(例如,带312和314从踝带310的前部延伸到带302的上部)。

图15是图13所示服装的透视图。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提升带(或其子集)从踝带310的前部延伸到带302的内侧部分(例如,带316从踝带310的前部延伸到带302的内侧部分)。这有助于提升足部舟骨,从而减轻与扁平足(和/或足底筋膜炎)相关的疼痛。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提升带(或其子集)从踝带310延伸到带304的内侧部分(例如,带318从踝带310延伸到带304的内侧部分)。这也有助于提升足部舟骨,从而减轻与扁平足(和/或足底筋膜炎)相关的疼痛。

通过参考结合所附说明性附图的以上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服装的某些实施例。

根据一些实施例,服装包括:第一带(例如,图3中的带302),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舟骨、骰骨和楔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带(例如,图3中的带304),其与第一带交叉并且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第二带被构造成支撑足后跟的内侧和外侧表面以及至少一部分跖面(例如,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露出足后跟的跖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图6)。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二带在穿着者足部的舟骨、骰骨和楔骨的至少一部分上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与第一带是分开的并且不同(例如,如图3所示,带304与带302是分开的并且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将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从穿着者足部的下表面朝向穿着者足部的上部拉动(例如,沿图3箭头344所示的方向,其是为了说明目的而包括的,通常在服装上不可见),并且从穿着者足部的后部朝向穿着者足部的前部拉动(例如,沿图3箭头342所示的方向,其也是为了说明目的而包括的,通常在服装上不可见)。例如,带304向上并向前(例如,朝向脚趾)拉动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从而保持脂肪垫的形状和位置,并且当足后跟受到冲击时减少脂肪垫的扩展(例如,如图3箭头342所示,带304将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朝向脚趾拉动,反之亦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第三带(例如,图3中的带306),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至少一部分跖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二带从第三带的内侧部分延伸到第三带的外侧部分,同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这允许第二带在将穿着者足部的足后跟向前拉时使用第三带作为锚(或另外的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多个带,其被构造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将第三带朝向穿着者的足踝(例如,在中间位置)拉动。例如,图14中的带312、314和316将带306朝向穿着者的足踝(或朝向踝带310)拉动(例如,沿图14箭头328、330和332所示的方向,其是为了说明目的而包括的,通常在服装上不可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踝带(例如,图13所示的踝带310),其被构造成包裹穿着者的足踝。多个带从第三带延伸到踝带。例如,在图14中,带312、314和316从带306延伸到踝带310。这有助于保持和/或改善足弓(例如,通过抬起足部舟骨)。

在一些实施例中,踝带与第二带是分开的并且不同(例如,在图13中,踝带310与带304是分开的并且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踝带与第一带是分开的并且不同(例如,在图13中,踝带310与带302是分开的并且不同)。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踝带与第一带整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服装包括踝带,踝带包括前部和后部。例如,在图13中,踝带310包括前部322和后部32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踝带定位成在穿着者的内踝和外踝上方包裹穿着者的足踝。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部对应于踝带朝向足部部分定位的一部分(例如,一半),并且后部对应于踝带远离足部部分定位的一部分(例如,一半)。服装还包括足部部分,足部部分包括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一带(例如,图13中的带302)。第一带具有上部和下部。服装还包括从踝带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至少上部的多个提升带,以便在第一带上部朝向踝带前部提供拉力。例如,图14中的带312、314和316将带302的上部朝向踝带310的前部拉动(例如,沿图14箭头328、330和332所示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中的一个或多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带316和318延伸到带302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足部部分包括前部和后部(例如,图2中的前部202和后部204)。第一带至少部分地位于足部部分的后部内(例如,第一带302至少部分地位于足部部分的后部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位于踝带附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位于距踝带一英寸内(例如,第一带与踝带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一英寸,或者第一带与至少一部分踝带接触或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一带被定位成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舟骨、骰骨和楔骨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和踝带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或最短距离)小于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二带与踝带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或最短距离)(例如,第一带比第二带更靠近踝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第二带(例如,图3中的带306),其包裹足部部分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足部部分的前部内。第二带具有上部和下部,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中的一个或多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二带的至少上部,以便在第二带的上部朝向踝带的前部提供拉力。例如,在图15中,带312、314和316从踝带310的前部延伸到带306的上部,并将带306的上部朝向踝带310的前部拉动(例如,沿图14箭头328、330和332所示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平行于第一带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位于离开踝带一英寸以上的位置(例如,第二带与踝带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一英寸)。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中的一个或多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二带的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被定位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至少一部分跖骨。

在一些实施例中,足部部分包括前部和后部;并且第一带至少部分地位于足部部分的前部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带位于距踝带超过一英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提升带从踝带的前部延伸到第二带的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被定位成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包裹穿着者足部的至少一部分跖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例如,朝向足部内侧,更靠近穿着者身体的中线)和外侧部分(例如,朝向足部外侧,更远离穿着者身体的中线)。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一带定位成接触穿着者的皮肤。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位于第一带的内侧部分上的摩擦层,以在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向上拉动穿着者的舟骨(例如,图15中的摩擦层308)。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层与第一带整合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层与第一带是不同并且分开的。

通常,通过胫后肌健康的正常伸缩性自然地提升并支撑舟骨。基于接触皮肤中的皮神经末梢的带(例如,第一带和/或摩擦层)的放置、皮肤接触和方向影响,胫后肌被提示接通(switchon)并为舟骨(通常被认为是足弓的基石骨)提供提升力和支撑。例如,第一带的放置和方向有助于必要的肌肉正常伸缩性,以改善足内侧纵足弓的对正和功能(移动性、稳定性和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本文描述的其他特征部(例如,摩擦层和/或其他带)来增强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第一带在内侧部分具有第一厚度,并且在外侧部分具有小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例如,第一带朝向足部内侧比朝向足部外侧更厚。这为向上拉动舟骨提供了额外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包括足后跟部分;和足后跟带(例如,图15中的带304),其与第一带交叉并包裹足后跟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将足后跟部分朝向足部部分拉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足后跟带还在足后跟部分上提供外侧支撑(例如,支撑足后跟的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第一弹性,并且足后跟带具有不同于第一弹性的第二弹性(例如,足后跟带比第一带更具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提升带包括至少一个提升带,其至少部分地在中部跖骨上方从踝带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至少上部(例如,图14中的带3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多个提升带中的至少两个提升带从踝带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内侧部分(例如,图15中的带316和318)。多个提升带中的至少一个提升带从踝带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外侧部分(例如,图14中的带312和3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服装是袜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是露趾袜。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是封闭脚趾袜。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是五趾袜。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是套穿式支架(slip-onbrace)。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不具有足后跟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具有腿部(例如,裤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不具有腿部。

根据一些实施例,服装包括足部部分,足部部分包括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一带(例如,图11中的带302)。第一带具有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当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第一带定位成接触穿着者的皮肤。在一些实施例中,服装还包括位于第一带的内侧部分上的摩擦层(例如,图11中的摩擦层308),以在服装穿在穿着者足部时拉起(和/或支撑)穿着者的舟骨。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用于减轻与扁平足相关的疼痛的方法包括在足部上穿着服装,服装包括:踝带,其包括前部和后部;足部部分,其包括包裹足部部分的第一带(例如,图14中的带302);以及从踝带前部延伸到第一带的至少上部的多个提升带(例如,图14中的带312、314和316)。第一带具有上部和下部。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带上部朝向踝带前部拉动并在足部内侧部分上提升舟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通过改善足部功能来减轻与扁平足(和/或足底筋膜炎)相关的疼痛。

应当注意,本文参考图2-15描述的服装的特征也可以以与前一段中的上述方法类似的方式应用。例如,服装可包括参考图3-6在本文描述的第二带(例如,带304)和/或第三带(例如,带306)。为简洁起见,这里不再重复这些细节。

出于解释的目的,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描述了前述说明。然而,上面的说明性讨论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鉴于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型都是可能的。例如,服装可以不包括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部(例如,服装可以省略任何带302、带304和/或带306)。

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使用本发明和具有适合于特定预期用途的各种修改的各种描述的实施例。

因此,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是描述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许多改变、修改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