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9881发布日期:2020-09-01 17:3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盒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收纳内窥镜的内窥镜盒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收纳安装有固态拍摄元件等电子部件而成的内窥镜镜体的内窥镜收纳盒体(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内窥镜收纳盒体由能够将盒体框体重复利用的材料构成。该内窥镜收纳盒体构成为包括:由纸板构成的盒体框体、和收纳于该盒体框体的由导电性发泡聚乙烯构成的上部缓冲材料及下部缓冲材料。盒体框体具备扁平的矩形的盒体主体。该盒体主体在沿着厚度方向的一侧面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设置在周围的四边的四张挡板关闭。

另外,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收纳盒体,其收纳内窥镜,在板状部件的多处具备突出设置有对内窥镜进行定位的保持部的内饰材料(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内窥镜用收纳盒体具有:由瓦楞纸构成的扁平的矩形的盒体主体;构成内装于该盒体主体的内饰材料的下部缓冲材料;以及设置有通过形成于该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片的开口的上部缓冲材料。盒体主体的厚度方向的单侧开口。该开口能够通过盒体上盖闭合,该盒体上盖后端连结到盒体主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847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22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收纳盒体而言,内窥镜镜体的取出及收纳较为烦杂。例如,当取出内窥镜镜体时,需要完全将收纳于盒体主体的内部的内箱状的上部缓冲材料与下部缓冲材料从沿着扁平的盒体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的开口部抽出。而且,将从盒体主体抽出的上部缓冲材料与下部缓冲材料以下部缓冲材料成为下方的方式配置,通过将覆盖下部缓冲材料的上部的上部缓冲材料拆下,才能够取出内窥镜镜体。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用收纳盒体在取出收纳的内窥镜时,以盒体上盖成为上方的方式配置盒体主体,将盒体上盖的前端侧向上方提起。由此,盒体上盖的后端与盒体主体之间的连结部作为铰链发挥作用,盒体上盖向上方打开,能够取出内窥镜。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窥镜收纳盒体相比较,能够简单地取出内窥镜,并能够通过相反的顺序简单地收纳内窥镜。

但是,对于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内窥镜用收纳盒体而言,下部缓冲材料及上部缓冲材料的原材料为瓦楞纸,因此例如由于盒体上盖的开闭、内窥镜的取出、或者内窥镜在收纳时的摩擦产生的灰尘、污垢易附着于内窥镜。另外,若下部缓冲材料及上部缓冲材料的原材料为瓦楞纸,则内窥镜的保护所需的缓冲性不足,存在由于搬运时的振动、冲击而在内窥镜中产生不良情况的担忧。

另外,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收纳盒体而言,在设置于由纸板构成的盒体框体的开口部的上边的外挡板设置有为了易于携带的抓取部亦即把手。如上述文献的图1所示,在盒体框体的外侧露出的把手的带板状的部分的两端部贯通盒体框体的外挡板,并连结于卡止在外挡板的内侧的矩形板状的挡板部分。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收纳盒体中,当通过外挡板关闭盒体框体的开口部时,把手的挡板部分与下部缓冲材料及上部缓冲材料干涉,存在产生灰尘、污垢而附着于内窥镜的担忧。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由简单的材料构成,缓冲性优异,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且内窥镜的取出及收纳容易的内窥镜盒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为用于收纳内窥镜的内窥镜盒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箱,以瓦楞纸为原材料;缓冲材料,收纳于所述外箱并以发泡树脂为原材料,所述外箱具有:底壁;侧壁,立设在所述底壁的周围;开口部,由所述侧壁划定并在所述侧壁的上端开口;上盖,能够开闭该开口部;连结部,将所述上盖的一端连结于所述侧壁;以及把手,安装于所述侧壁,所述缓冲材料具有:上部缓冲材料,与所述上盖相邻配置;下部缓冲材料,形成保持所述内窥镜的凹状的保持部并与所述底壁相邻配置,所述把手具有:挡板,卡合于所述侧壁的内侧;带板部,在所述侧壁的外侧露出,所述带板部的两端部贯通所述侧壁而连结于所述挡板,所述下部缓冲材料具有收纳所述挡板的凹状的切口部。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的外箱与缓冲材料分别由作为简单的原材料的纸板与发泡树脂构成。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而言,可以轻量化,易于进行重复利用,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当将内窥镜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时,例如以外箱的底壁成为下方的方式配置内窥镜盒体。然后,以连结上盖的一端与外箱的侧壁的连结部为铰链使关闭外箱的开口部的上盖向上方转动来打开,而将外箱的开口部敞开。接下来,将收纳于外箱并覆盖包括保持部在内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的整体的上部缓冲材料从外箱的开口部取出。

接下来,从外箱的开口部将内窥镜收纳于外箱的内部,并将内窥镜配置并保持于收纳于外箱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例如凹设于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为与内窥镜的各部分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凹部、槽。接下来,从外箱的开口部将上部缓冲材料收纳于外箱的内部,并通过上部缓冲材料覆盖由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保持的内窥镜并且覆盖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

接下来,以外箱的连结部为铰链来使上盖转动并关闭,通过上盖封闭外箱的开口部。由此,能够在比纸板缓冲性优异的发泡树脂制的下部缓冲材料与上部缓冲材料之间收纳内窥镜,进一步通过耐久性优异的纸板制的外箱覆盖其外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用收纳盒体相比,内窥镜的保护所需的缓冲性优异,能够更加有效地减缓搬运时的振动、冲击,来防止在内窥镜中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将内窥镜配置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并通过上部缓冲材料覆盖包括该保持部在内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由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侵入下部缓冲材料与上部缓冲材料之间。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能够由设置于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保持,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被上部缓冲材料覆盖的内窥镜。

另外,在搬运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的内窥镜时,能够把持安装于外箱的侧壁的把手。由此,在搬运收纳于内窥镜盒体的内窥镜时,能够防止意外的掉落,并且易于搬运。另外,把手具有在外箱的侧壁的外侧露出的带板部。因此,对于内窥镜盒体而言,能够把持把手的带板部来搬运。因此,即使在将重量比较大的内窥镜收纳于内窥镜盒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对搬运内窥镜盒体的人的手局部地施加载荷,从而易搬运内窥镜盒体。

进一步,把手的带板部的两端部贯通外箱的侧壁而连结于挡板,挡板卡合于外箱的侧壁的内侧。由此,在把持把手的带板部来搬运内窥镜盒体时,能够防止把手从外箱的侧壁脱落,从而防止内窥镜盒体的意外的掉落。另外,收纳于外箱的下部缓冲材料具有收纳卡合于外箱的侧壁的内侧的把手的挡板的凹状的切口部。由此,能够避免把手的挡板与下部缓冲材料的干涉,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把手的挡板与下部缓冲材料的摩擦而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

此外,下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也可以从与外箱的底壁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至与上部缓冲材料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上端连续地形成。由此,当在外箱的底壁之上将下部缓冲材料恰好嵌入侧壁的内侧时,能够防止卡合于侧壁的内侧的把手的挡板与下部缓冲材料干涉。更加具体地,若将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嵌入于外箱的开口部并朝向底壁压入,则把手的挡板从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的切口部的开口收纳于切口部。

进一步,若将下部缓冲材料朝向底壁压入,则从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的切口部的开口收纳于切口部的把手的挡板在切口部内相对地朝下部缓冲材料的上端移动。此时,若切口部从与外箱的底壁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至与上部缓冲材料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上端连续地形成,则即使将下部缓冲材料压入至与外箱的底壁接触,把手的挡板也不会与下部缓冲材料干涉,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把手的挡板与下部缓冲材料的摩擦而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也可以具有与下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连通并收纳把手的挡板的凹状的切口部。例如,当从外箱的底壁至安装于侧壁的把手的挡板的高度比从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至上端的高度低的情况下,把手的挡板不会位于下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的上方,因此不存在把手的挡板与上部缓冲材料干涉的担忧。

但是,当从外箱的底壁至把手的挡板的高度比从下部缓冲材料的下端至上端的高度高的情况下,存在把手的挡板位于下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的上方而与上部缓冲材料干渉的担忧。即使该情况下,若上部缓冲材料具有与下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连通并收纳把手的挡板的凹状的切口部,则把手的挡板不会与上部缓冲材料干渉,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把手的挡板与上部缓冲材料的摩擦而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能够具有:上壁部,与外箱的上盖相邻;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上壁部的两侧朝向下部缓冲材料延伸并相互对置;以及底壁部,与所述侧壁部及上壁部相邻并隔开间隔地与外箱的侧壁对置。由此,当将上部缓冲材料在下部缓冲材料之上恰好嵌入于外箱的开口部的内侧时,能够防止卡合于外箱的侧壁的内侧的把手的挡板与上部缓冲材料干渉。

更加具体地,将上部缓冲材料的下端嵌入于外箱的开口部并朝向下部缓冲材料压入。于是,把手的挡板收纳于上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上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在上部缓冲材料的下端开口,由上壁部、一对侧壁部及底壁部划定,并与下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连通。由此,能够防止把手的挡板与上部缓冲材料干渉,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把手的挡板与上部缓冲材料的摩擦而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

进一步,如前述那样,上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具有与外箱的上盖相邻的上壁部。因此,当将上部缓冲材料恰好嵌入于外箱的开口部的内侧,并通过上部缓冲材料覆盖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时,对于上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而言,外箱的开口部侧的端部被上部壁封闭,在外箱的开口部侧不形成开口。由此,当打开外箱的上盖来将外箱的开口部敞开时,能够防止灰尘、污垢浸入上部缓冲材料的切口部。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也可以嵌合于外箱的开口部的内侧,遍及外箱的开口部的整周,与外箱的侧壁相邻,覆盖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由此,若使上部缓冲材料嵌合于外箱的开口部的内侧,则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的整体被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另外,若使上部缓冲材料嵌合于外箱的开口部的内侧,则遍及外箱的开口部的整周地使上部缓冲材料的周缘部与外箱的侧壁相邻,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从上部缓冲材料的周缘部与外箱的侧壁之间向外箱的内部侵入。

另外,安装于外箱的侧壁的把手也可以安装于与上盖经由连结部连结的外箱的侧壁对置的侧壁的中央部。由此,在搬运内窥镜盒体时,能够以外箱的上盖与侧壁的连结部为下来搬运。另外,将与外箱的上盖的一端的连结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作为构成外箱的侧壁的一部分的外侧部分设置贯通孔,并将把手的带板部穿过该贯通孔,由此能够防止在搬运内窥镜盒体时,外箱的上盖不经意地打开。

当将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的内窥镜取出时,例如,以外箱的底壁成为下方的方式配置内窥镜盒体,将外箱的上盖的一端与侧壁的连结部作为铰链来使上盖向上方转动并打开,而将外箱的开口部敞开。接下来,将收纳于外箱,并覆盖包含保持部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上表面的上部缓冲材料从外箱的开口部取出。由此,能够取出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的内窥镜。

像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能够以外箱的连结部为铰链来将上盖开闭,仅通过经由外箱的开口部放入或取出上部缓冲材料,而能够将内窥镜收纳于内窥镜盒体,并将内窥镜从内窥镜盒体取出。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盒体,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收纳盒体相比较,能够容易地进行内窥镜的收纳及取出。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由简单的原材料构成,内窥镜的保护所需的缓冲性优异,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内窥镜的取出及收纳容易的内窥镜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盒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缓冲材料收纳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盒体的外箱且关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内窥镜盒体的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缓冲材料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俯视图。

图5是将内窥镜配置于图4所示的下部缓冲材料的保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将下部缓冲材料收纳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盒体的外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图1所示的缓冲材料的上部缓冲材料的俯视图。

图8是将缓冲材料收纳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盒体的外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图5所示的内窥镜、和具备该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内窥镜盒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内窥镜盒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窥镜盒体100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例如是用于收纳内窥镜的容器。内窥镜盒体100具备以瓦楞纸为材料的外箱110、和以收纳于该外箱110的发泡树脂为材料的缓冲材料120。外箱110具有:底壁111;侧壁112,其立设于该底壁111的周围;开口部110a,其由该侧壁112划定,并在该侧壁112的上端开口;上盖113,其能够开闭该开口部110a;以及连结部114,其将该上盖113的一端连结于侧壁112;。

另外,外箱110具有安装于侧壁112的把手115,收纳于外箱110的缓冲材料120具有:下部缓冲材料130,其与外箱110的底壁111相邻配置;和上部缓冲材料140,其与外箱110的上盖113相邻配置。下部缓冲材料130具有保持内窥镜的凹状的保持部131。

关于详细内容后文叙述,但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的特征在于如下的结构。安装于外箱110的侧壁112的把手115具有:挡板115a,其卡合于侧壁112的内侧;和带板部115b,其在侧壁112的外侧露出(参照图3)。带板部115b的两端部贯通于侧壁112而连结于挡板115a。而且,下部缓冲材料130具有收纳挡板115a的凹状的切口部134。

以下,详细地对该内窥镜盒体10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使用正交坐标系对内窥镜盒体10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其中将内窥镜盒体100的纵向、横向、以及高度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另外,以下,在简称为纵向、横向、以及高度方向的情况下,分别意味着内窥镜盒体100的纵向(x轴方向)、横向(y轴方向)、以及高度方向(z轴方向)。

另外,只要没有特别地说明,将各图所示的x轴、y轴、z轴的正方向与负方向分别设为前(x轴正方向)、后(x轴负方向)、右(y轴正方向)、左(y轴负方向)、上(z轴正方向)、下(z轴负方向)来进行说明。不过,上述方向只是为了说明内窥镜盒体100的结构,并不限定内窥镜盒体100在使用时的方向。

图2是将缓冲材料120收纳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盒体100的外箱110并闭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外箱110例如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具有高度方向的尺寸相对于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较小的薄型的矩形箱形的形状。外箱110例如通过将切断成规定的形状的多个片状的瓦楞纸接合,并将这些瓦楞纸沿着规定的折痕弯折而组装。构成外箱110的瓦楞纸的一个表面例如被实施压涂等表面加工而赋予了光泽与平滑性的外装面,另一表面为露出材料的表面的内装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外箱110的外装面以及内装面的颜色例如是白色系等,为与收纳于外箱110的内部的缓冲材料120的颜色相比亮度高的颜色。此外,外箱110的外装面以及内装面的颜色没有特别地限定。另外,外箱110的外装面以及内装面能够具有任意的颜色、花纹、文字等。

外箱110例如内装面的表面粗糙度比外装面的表面粗糙度高。内装面以及外装面的表面粗糙度例如能够通过接触式表面粗糙度测定机进行测量。另外,外箱110例如内装面的静摩擦系数比外装面的静摩擦系数高。内装面及外装面的静摩擦系数例如能够通过以jisp8147:2010为基准的测定装置进行测量。

外箱110例如能够通过将两张片状的瓦楞纸切断成规定的形状,将它们接合并弯折多处而构成。具体地,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一张瓦楞纸,能够构成配置于高度方向的下端的底壁111、沿纵向或者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以及沿横向或者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侧壁112。进一步,通过另一张瓦楞纸,能够构成配置于外箱110的上端的上盖113、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以及沿横向延伸的前后一对侧壁112。

构成外箱110的底壁111的瓦楞纸的前端部例如被向上方弯折,构成沿横向延伸的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构成该外箱110的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瓦楞纸的前端部例如横向的两端部被向后方弯折,在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的内侧构成前方侧的半部分。外箱110例如在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横向以及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安装有树脂制的把手115。

图3是图2所示的闭合的状态的内窥镜盒体100的把手115附近的沿着iii-iii线的放大剖视图。

外箱110例如在与缓冲材料120的左右两侧缘之间的前方一侧缘相邻的侧壁112安装有把手115。把手115具有卡合于侧壁112的内侧的挡板115a和露出在侧壁112的外侧的带板部115b。带板部115b的两端部贯通侧壁112并连结于挡板115a。

如图1所示,构成外箱110的底壁111的瓦楞纸的后端部例如被向上方弯折,构成沿横向延伸的后方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构成该外箱110的后方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瓦楞纸的后端部例如横向的两端部被向外箱110的前方弯折,在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12的内侧构成后方侧的半部分。

构成外箱110的底壁111的瓦楞纸的纵向的中央部例如横向的两端部被向上方弯折,构成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12的外侧部分,并且在上述一对侧壁112的上端部向开口部110a的内侧被在下方折返。由此,构成该外箱110的底壁111的瓦楞纸的横向的两端部在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12中,构成覆盖外侧部分及上端部、以及内侧部分的上部的折返部112a。

另一方面,构成外箱110的上盖113的瓦楞纸的后端部例如被向下方弯折,接合于外箱110的后侧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并构成该后方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而言,该外箱110的上盖113的后端与后方的侧壁112之间的瓦楞纸的折痕成为将上盖113的一端连结于侧壁112的连结部114。即,外箱110的上盖113通过使构成上盖113与后侧的侧壁112的瓦楞纸的折痕亦即连结部114作为铰链转动,而能够对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进行开闭。

另外,构成外箱110的上盖113以及背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瓦楞纸的后端部例如横向的两端部被向前方弯折,在外箱110的后方侧,插入在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的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该瓦楞纸的后端部中的横向的两端部例如在外箱110的后方侧,接合于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的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上述一对侧壁112的厚度方向的中间部分。

另外,如图2所示,构成外箱110的上盖113的瓦楞纸的前端部在利用上盖113使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为闭合状态下,被向下方弯折。由此,构成外箱110的上盖113的瓦楞纸的前端部构成沿横向延伸的前侧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

构成该外箱110的前侧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瓦楞纸的前端部的横向的两端部为一对第一盖插入部113a。如图2所示,该一对第一盖插入部113a在通过上盖113使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为闭合状态下,被向后方弯折,并插入到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12的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在上述一对侧壁112的前方侧,一对第一盖插入部113a构成上述一对侧壁112的厚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在外箱110的前方侧,在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12的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上盖113的前端部的第一盖插入部113a的间隙。

另外,在沿横向延伸的外箱110的前侧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中央部形成有穿过安装于该前侧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把手115的贯通孔116。贯通孔116具有以横向为长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在沿着横向的一对长边部分的中央部,一对半圆形状的切口分别形成为向上与向下突出。

进一步,构成外箱110的上盖113的瓦楞纸的横向的两端部为一对第二盖插入部113b。如图2所示,该一对第二盖插入部113b通过上盖113将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以闭合状态向下方弯折,并在开口部110a的内侧插入到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的内侧。由此,上盖113的第二盖插入部113b配置沿外箱110的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与收纳在外箱110的内部的缓冲材料120之间。即,在沿外箱110的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与收纳在外箱110的内部的缓冲材料120之间设置有用于配置上盖113的第二盖插入部113b的间隙。

外箱110例如为底壁111的下表面、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的外表面、上端部、以及内表面的上部、沿横向延伸的正面及背面的侧壁112的外表面、以及外箱110的朝向外侧的上盖113的外表面具有光泽的平滑的外装面。另外,外箱110例如为底壁111的上面、沿纵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112的内表面的下部、沿横向延伸的正面及背面的侧壁112的内表面、以及外箱110的朝向内侧的上盖113的内表面使材料露出的内装面。

如图1所示,外箱110也可以具有相互对置的前侧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和与前侧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相互卡合的卡合部117a、117b。卡合部117a、117b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粘扣带、子母扣、磁铁、可剥离及再粘接的粘接胶带等。如图1所示,设置有卡合部117a的一个面亦即外箱110的前侧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为朝向外箱110的外侧及前方侧的面。

另外,如图2所示,设置有卡合部117b的另一面亦即连结于上盖113的前端部的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在通过上盖113关闭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时,为朝向外箱110的内侧及外箱110的后方侧的面。卡合部117a、117b能够在通过外箱110的上盖113关闭开口部110a的状态下分别配置于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中的把手115的下方侧的位置、和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中的贯通孔116的下方侧的位置。

如图1所示,内窥镜盒体100具备以收纳于外箱110的发泡树脂为材料的缓冲材料120。作为缓冲材料12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软质聚氨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等发泡树脂。缓冲材料120的表面从抑制灰尘产生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具有光泽的平滑的表面。

缓冲材料120的表面粗糙度例如比外箱110的内装面的表面粗糙度低。缓冲材料120的表面粗糙度例如能够通过接触式表面粗糙度测定机进行测量。另外,缓冲材料120的静摩擦系数例如比外箱110的内装面的静摩擦系数低。缓冲材料120的静摩擦系数例如能够使用按照jisk7125:1999的测定装置来进行测定。另外,缓冲材料120的颜色例如可以是黑色系等、亮度比外箱110的颜色低的颜色。如前述那样,缓冲材料120具有与上盖113相邻配置的上部缓冲材料140、和与底壁111相邻配置的下部缓冲材料130。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缓冲材料120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4所示,下部缓冲材料130例如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具有相对于纵向的尺寸及横向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小的矩形板状的形状。下部缓冲材料130例如在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对置的上表面130a具有保持内窥镜的保持部131。另外,下部缓冲材料130例如具有凸部132、空腔部133、以及切口部134。

图5是表示将内窥镜200保持于图4所示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在图4及图5中,在除保持部131与空腔部133以外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配置点图案,易视觉确认设置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的保持部131及空腔部133。

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例如凹设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是具有与内窥镜200的各部分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凹部或者槽等的凹状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例如为收纳医疗用的内窥镜200的盒体,将内窥镜200收纳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并进行保持。

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的内窥镜200例如具备由硬质树脂构成的操作部210、连接于该操作部210的具有挠性的插入部220及通用管230、以及连接于该通用管230的连接器部240。关于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内窥镜200的一个例子,之后详细地进行说明。

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例如具有分别收纳并保持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通用管230、连接器部240、以及插入部220的操作部保持部135、通用管保持部136、连接器部保持部137、以及插入部保持部138。

操作部保持部135例如为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形状对应的大致l字形的凹部。操作部保持部135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横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135a的纵向的尺寸的一部分比上述方向的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尺寸稍小。由此,在将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收纳于操作部保持部135时,操作部保持部135的一部分稍微弹性变形,而能够从纵向的两侧夹持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一部分。

另外,操作部保持部135例如具有纵向的尺寸的一部分比上述方向的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尺寸大的凹部135c。由此,当将内窥镜200操作部210收纳于操作部保持部135时,通过凹部135c在操作部保持部135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之间形成空隙,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部210的取出及收纳。

另外,操作部保持部135例如沿着纵向延伸的纵向延伸部135b的横向的尺寸比上述方向的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尺寸稍大。由此,在将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收纳于操作部保持部135时,由于在操作部保持部135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之间形成微小的空隙,因此容易将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收纳于操作部保持部135。

通用管保持部136例如是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连续的大致环状的槽,具有第一弯曲部136a和第二弯曲部136b。第一弯曲部136a例如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的末端以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方式呈圆弧状延伸,进一步以描绘半圆的方式呈圆弧状延伸,并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的前方相邻。第一弯曲部136a例如以下部缓冲材料130在高度方向上的深度在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的末端连接的部分最深,在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相邻的部分最浅的方式使底部倾斜。

第二弯曲部136b例如从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相邻的第一弯曲部136a的终端部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侧的侧面大致呈直线状延伸,并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交叉,进一步弯曲呈圆弧状并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侧的侧面。第二弯曲部136b从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侧的侧面的位置以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地延伸。第二弯曲部136b在比第一弯曲部136a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位置在第一弯曲部136a之上重叠,并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呈大致直线状延伸。

下部缓冲材料130在高度方向上的第一弯曲部136a与第二弯曲部136b的深度例如在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中,与第一弯曲部136a相比,第二弯曲部136b较浅。第二弯曲部136b进一步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的侧面的中间部并向右斜后方延伸,而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连续。

连接器部保持部137为与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的形状对应的凹部。连接器部保持部137例如设置成在收纳连接器部240的光源用连接套筒242的部分的周围形成空隙。另外,连接器部保持部137的底部在将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收纳并保持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时,能够以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的连接器部240的上表面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大致平行的方式具有与连接器部240的锥形形状对应的倾斜。

插入部保持部138例如是用于卷绕并收纳内窥镜200的具有挠性的插入部220的大致环状的槽,具有后方弯曲部138a、中间弯曲部138b以及前方直线部138c。后方弯曲部138a例如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的末端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后侧的侧面呈大致直线状延伸,进一步,以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的侧面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并在该侧面的附近沿着该侧面呈直线状延伸。进一步,后方弯曲部138a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的侧面的附近以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并延伸,而与中间弯曲部138b连续。

中间弯曲部138b例如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附近沿着该侧面呈直线状延伸,进一步以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侧的侧面的方式弯曲并呈圆弧状延伸。进一步,中间弯曲部138b从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侧的侧面的位置以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交叉的方式弯曲并呈圆弧状延伸,而与前方直线部138c连接。

此外,插入部保持部138的中间弯曲部138b与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能够相对于下部缓冲材料130形成为共用的槽。在该情况下,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共用的槽的下方侧为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该共用的槽的上方侧为插入部保持部138的中间弯曲部138b。

插入部保持部138的前方直线部138c沿着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面且向右斜后方直线状地延伸,并与后方弯曲部138a交叉。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前方直线部138c的深度在与后方弯曲部138a交叉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面的附近的前端部,与后方弯曲部138a的深度相比变浅。此外,前方直线部138c也可以以下部缓冲材料130在高度方向上的深度从与中间弯曲部138b的连接部分朝向前端部逐渐变浅的方式使底部倾斜。

空腔部133例如是设置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的凹部。空腔部133例如能够具有:形成在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一弯曲部136a的内侧的第一空腔部133a;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的前方相邻的第二空腔部133b;以及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的后方相邻的第三空腔部133c。另外,空腔部133例如能够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端的左右的角部具有第四空腔部133d及第五空腔部133e。

如图1所示,上部缓冲材料140和下部缓冲材料130中的一方具有凹部146,另一方具有与该凹部146卡合的凸部132。更加详细地,例如,在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具有凹部146,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对置的上表面130a具有凸部132。上述凹部146与凸部132沿着缓冲材料120的左右的两侧缘延伸,例如从缓冲材料120的前侧的侧面至后侧的侧面连续地形成。凸部132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向上方突出,凹部146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向上方设置成台阶差状的凹状。

此外,缓冲材料120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的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例子相反地,也可以上部缓冲材料140在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具有凸部,下部缓冲材料130在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对置的上表面130a具有与上部缓冲材料40的凸部卡合的凹部。该情况下,也与图1所示的例子同样地,相互卡合的凹部与凸部沿着缓冲材料120的左右的两侧缘延伸地设置。另外,相互卡合的凹部与凸部也可以不设置于缓冲材料120的左右的两侧缘,而设置于前后的两侧缘。

如图1所示,凸部132例如也可以在上端部具有倾斜面132a。倾斜面132a例如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横向的两侧缘形成在沿纵向延伸的凸部132的顶部的内侧,并以内侧与横向的外侧相比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的方式向下方倾斜。另外,一对凸部132的横向的外侧的面构成无台阶差地平坦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右的侧面的一部分。

如前述那样,下部缓冲材料130例如在缓冲材料120的前方的一侧缘,在与把手115的挡板115a对应的位置具有收纳该挡板115a的凹状的切口部134。如图1及图4所示,切口部134例如是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中央部朝向后方凹设的凹部。切口部134具有能够避免图3所示的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缓冲材料120的干涉,并且将把手115的带板部115b的两端部收纳在外箱110的内侧的横向的宽度及纵向的深度。

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例如从与外箱110的底壁111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端连续地形成。如图3所示,在内窥镜盒体100的横向(y轴方向)上,切口部134的宽度比把手115的一对挡板115a的外侧的端部的间隔宽。另外,切口部134的宽度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相等。

把手115的挡板115a具有平坦的板状的形状。例如,当带板部115b的圆弧状的中间部分被向前方牵拉时,挡板115a卡合于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内表面,由此防止了带板部115b的脱落。带板部115b例如在与板状的挡板115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贯通外箱110的正面的侧壁112,在该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朝向前方呈突出的圆弧状弯曲并在横向上延伸。

图6是将下部缓冲材料130收纳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盒体100的外箱110的状态的立体图。

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横向的外部尺寸与外箱110的横向的内部尺寸相比稍小。由此,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右的侧面与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之间设置有用于插入上盖113的横向的两侧的第二盖插入部113b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与缓冲材料120的左右的两侧缘相邻的外箱110的侧壁112的构成该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瓦楞纸在该侧壁112的上端部向开口部110a的内侧朝向底壁111向下方折返。由此,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具有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凸部132相邻的折返部112a。该折返部112a的底壁11侧的端部亦即下端与凸部132的顶部相比接近底壁111,且在与底壁111之间具有规定的距离并远离底壁111。由该折返部112a覆盖的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内表面的上部成为具有作为外箱110的材料的瓦楞纸的光泽的平滑的外装面。

另外,外箱110的底壁111的内表面、外箱110的前后的侧壁112的内表面以及左右的侧壁112的比折返部112a靠下方侧如上述那样为露出材料的表面的内装面。因此,在内装面的表面粗糙度比外装面的表面粗糙度高的情况下、内装面的静摩擦系数比外装面的静摩擦系数高的情况下,使内装面抵接于收纳于外箱110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表面与前后的侧面,而能够抑制外箱11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相对移动。

图7是构成图1所示的缓冲材料120的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俯视图。图8是将缓冲材料120收纳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盒体100的外箱110的状态的立体图,是在图6所示的外箱110的内部的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收纳有图7所示的上部缓冲材料140的状态的立体图。

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覆盖包含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上表面130a的整体。更加具体地,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具有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平面形状对应的矩形的平面形状。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具有高度方向的尺寸比纵向及横向的尺寸小的矩形的平板状的形状。

另外,在外箱110的内部,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配置上部缓冲材料140,当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正上方观察上部缓冲材料140时,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外缘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外缘通过至少一部分沿上下方向重叠。另外,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外缘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外缘沿上下方向不重叠的部分中,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外缘配置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外缘的内侧。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不具有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上端面到下端面连通的贯通孔、切口。

即,在将下部缓冲材料130与上部缓冲材料140沿上下方向重叠地配置的状态下,成为以下的任意一个状态。首先,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整体为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一致的状态。另外,为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一部分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一致,其他部分包含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内侧的状态。而且,为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整体包含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平面形状的轮廓的内侧的状态。进一步,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整体以与除该保持部131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的整体对置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7所示,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在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的对应于保持部131的位置具有凹部141a、141b、141c。更加具体地,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左后方的圆形的凹部141a与矩形的凹部141b例如与图4所示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右前方的圆形的凹部141c例如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

进一步,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与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的部分的厚度比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的部分的厚度厚,与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的圆形的凹部141a的深度比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的圆形的凹部141c的深度深。这里,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厚度、以及凹部141a、141b、141c的深度均为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具有:框状部142,其设置于与外箱110的上盖113对置的上表面140a的周缘部;和凹部143a、143b,它们在该框状部142的内侧设置于上表面。框状部142例如具有沿着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前后的侧缘横向地延伸的横框部142a、和沿着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左右的侧缘纵向地延伸的纵框部142b。另外,框状部142例如在左右两端的纵框部142b之间具有将前后一对横框部142a的横向的中央部连结的中间纵框部142c。

即,上部缓冲材料140在与外箱110的上盖113对置的上表面140a具有隔着中间纵框部142c而左右相邻的两个矩形的凹部143a、143b。该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上表面140a的左侧的凹部143a的深度例如比右侧的凹部143b的深度浅。由此,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与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的部分的厚度比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的部分的厚度厚。此外,上部缓冲材料140也可以不具有框状部142。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凹部141a、141b、141c的形状、大小、配置以及数量等未被特别地限定,可以是任意的。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在与外箱110的上盖113对置的上表面140a的两侧缘具有设置成台阶差状的手持部144。手持部144例如能够形成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横向的两侧缘的中央部。此外,手持部144也可以形成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前后的两侧缘的横向的中央部。手持部144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侧缘的中间部形成为向下方下陷的台阶差状,并具有底壁与内侧壁。

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右侧的侧缘开放形成为凹状的手持部144的上方与右侧,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左侧的侧缘开放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持部144的上方与左侧。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通过形成手持部144,而使沿着左右的侧缘的框状部142的纵框部142b的纵向的中央部沿横向从外侧被向内侧切除,在手持部144与凹部143a、143b之间形成有薄壁部145。

另外,如前述那样,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在左右的两侧缘的下部具有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凸部132卡合的凹部146。该凹部146例如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与左右的侧面之间的角部向上方及横向的内侧凹设成台阶差状,并遍及纵向的全长地延伸。该凹部146具有朝向下方的上壁面与朝向横向的外侧的侧壁面。

另外,如图1所示,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在前方的一侧缘的下端部具有凹状的切口部147。对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而言,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端中的开口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的上表面130a的开口连通。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与图3所示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同样地,能够在其内侧收纳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挡板115a的上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从外箱110的底壁111至安装于侧壁112的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上端的高度比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的高度高。由此,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靠上方的位置。此外,在从外箱110的底壁111至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上端的高度比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的高度低的情况下,上部缓冲材料140也可以不具有切口部147。

如图1所示,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例如能够具有上壁部147a、一对侧壁部147b、以及底壁部147c。切口部147的上壁部147a例如与外箱110的上盖113相邻,或者设置在切口部147与外箱110的上盖113之间,将与切口部147的上盖113相邻的端部关闭。切口部147的一对侧壁部147b从上壁部147a的两侧朝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延伸,并在横向(y轴方向)上相互对置。切口部147的底壁部147c与侧壁部147b及上壁部147a相邻,并隔开间隔地与外箱110的侧壁112对置。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设置成嵌合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遍及开口部100a的整周与外箱110的侧壁112相邻,并覆盖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另外,外箱110的把手115例如安装于与将上盖113经由连结部114连结的后方的侧壁112对置的前方的侧壁112的中央部。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为在运输、搬运时、或者保管内窥镜200时等,用于收纳内窥镜200的盒体,具备以瓦楞纸为材料的外箱110、和以收纳于该外箱110的发泡树脂为材料的缓冲材料120。像这样,通过将内窥镜盒体100由作为简单的材料的纸板与发泡树脂构成,例如与使用硬质的树脂材料、金属材料等的情况相比较,可以轻量化,资源回收变得容易,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如上述那样,内窥镜盒体100的外箱110具有底壁111、立设在该底壁111的周围的侧壁112、由该侧壁112划定并在该侧壁112的上端开口的开口部110a、能够对该开口部110a进行开闭的上盖113、以及将该上盖113的一端连结于侧壁112的连结部114。因此,在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时,以外箱110的连结部114为铰链来使上盖113转动而敞开开口部110a,经由该开口部110a将内窥镜200收纳在外箱110的内部,并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

同样地,在从内窥镜盒体100取出内窥镜200时,以外箱110的连结部114为铰链来使上盖113转动而将开口部110a敞开,并经由该开口部110a将内窥镜200从外箱110的内部取出,从而能够从内窥镜盒体100取出内窥镜20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例如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收纳盒体相比较,能够容易地进行内窥镜200的收纳及取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缓冲材料120具有:下部缓冲材料130,其具有保持内窥镜200的保持部131并与底壁111相邻配置;和上部缓冲材料140,其覆盖包含该保持部131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当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时,首先,如图6所示,将下部缓冲材料130收纳于外箱110并使其与底壁111相邻配置。

像这样,为了在外箱110的底壁111之上将下部缓冲材料130恰好嵌入侧壁112的内侧,首先,将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嵌入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并将下部缓冲材料130朝向外箱110的底壁111压入。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从与外箱110的底壁111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相邻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端连续地形成。

因此,若将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朝向外箱110的底壁111压入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则把手115的挡板115a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的切口部134的开口收纳于切口部134。若进一步将下部缓冲材料130朝向外箱110的底壁111压入,则把手的挡板115a在切口部134内相对地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端移动。

此时,由于切口部134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连续地形成,从而即使将下部缓冲材料130压入至与外箱110的底壁111接触,把手115的挡板115a也不会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干涉。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摩擦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从而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200。

像这样,若将下部缓冲材料130收纳于外箱110并使其与底壁111相邻配置,则如图3所示,卡合于外箱110的侧壁112的内侧的把手115的挡板115a例如成为收纳于凹状的切口部134的状态。由此,能够避免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干渉,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摩擦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200。

此外,切口部134若能够避免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干涉,并能够收纳把手115的挡板115a,则也可以不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连续地形成。例如,也可以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到达上端的近前形成切口部134,并通过下部缓冲材料130覆盖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上方。

接下来,如图5所示,例如,将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收纳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操作部保持部135。进一步,将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连接的通用管230收纳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通用管保持部136。具体地,使连接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通用管230弯曲并收纳于图4所示的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一弯曲部136a。之后,进一步,将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收纳于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

这里,如上述那样,第一弯曲部136a以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的深度在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相邻的部分中变得最深,在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相邻的部分中变得最浅的方式使底部倾斜。另外,第二弯曲部136b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侧的侧面大致呈直线状延伸,并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交叉。由此,能够使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在保持于操作部保持部135的纵向延伸部135b的操作部210之上交叉来进行收纳。

之后,进一步,使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弯曲并进行收纳。这里,第二弯曲部136b与第一弯曲部136a相比在接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的位置在第一弯曲部136a之上重叠,并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侧的侧面大致呈直线状延伸。另外,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弯曲部136a与第二弯曲部136b的深度在沿着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方的侧面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中,与第一弯曲部136a相比,第二弯曲部136b变浅。由此,能够在保持于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一弯曲部136a的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之上且在前方相邻,并将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收纳并保持于第二弯曲部136b。

之后,进一步将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收纳并保持于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的侧面的中间部并向右斜后方延伸的第二弯曲部136b,将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收纳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连接器部保持部137。这里,如前述那样,连接器部保持部137的底部具有与连接器部240的锥形形状对应的倾斜。由此,在将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收纳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连接器部保持部137时,能够使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的连接器部240的上表面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大致平行,能够在与上部缓冲材料140之间稳定地保持。

接下来,将连接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插入部220收纳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插入部保持部138。具体地,一边使具有挠性的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接近操作部210的后方侧的部分弯曲,一边收纳于图4所示的插入部保持部138的后方弯曲部138a。进一步,将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中间部分收纳于插入部保持部138的中间弯曲部138b。

这里,如上述那样,插入部保持部138的中间弯曲部138b与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相对于下部缓冲材料130形成为共用的槽。该情况下,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共用的槽的下方侧为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该共用的槽的上方侧为插入部保持部138的中间弯曲部138b。

因此,能够将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中间部分重叠收纳并保持于在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二弯曲部136b被保持的内窥镜200的通用管230之上。另外,在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上方交叉地收纳的通用管230之上重叠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中间部分,使其在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上方交叉来进行收纳及保持。

之后,进一步将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前端部收纳于图4所示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前方直线部138c。这里,前方直线部138c如前述那样沿着操作部保持部135的横向延伸部135a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面并向右斜后方呈直线状延伸,并与后方弯曲部138a交叉。另外,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前方直线部138c的深度在与后方弯曲部138a交叉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右侧面的附近的前端部比后方弯曲部138a的深度浅。进一步,前方直线部138c能够从与中间弯曲部138b的连接部分朝向前端部以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高度方向上的深度逐渐变浅的方式使底部倾斜。

由此,不仅能够使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前端部在与接近操作部210的基端侧的部分交叉并进行收纳,也能够将内窥镜200的插入部220的前端部配置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的附近,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取出。另外,能够将内窥镜200的前端部呈直线状收纳并保持。通过以上的顺序,能够将内窥镜200收纳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

另外,通过与以上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能够将收纳并保持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内窥镜200取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时,对依次收纳操作部210、通用管230、连接器部保持部137、插入部220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是,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的顺序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在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时,也可以按照操作部210、插入部220、通用管230、连接器部保持部137的顺序进行收纳。

接下来,如图8所示,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将上部缓冲材料140收纳于收纳外箱110的内部并配置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这里,例如,当从外箱110的底壁111至安装于侧壁112的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高度比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的高度低的情况下,把手115的挡板115a不会位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的上方。因此,不存在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干涉的担忧。

但是,当从外箱110的底壁111至把手115的挡板115a的高度比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下端至上端的高度高的情况下,存在把手115的挡板115a位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的上方而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干渉的担忧。该情况下,如前述那样,上部缓冲材料140能够具有凹状的切口部147,凹状的切口部147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切口部134连通来收纳把手115的挡板115a。

由此,当将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端部嵌入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并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压入时,把手115的挡板115a不会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干涉,能够防止由于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摩擦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200。

更加具体地,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例如能够具有:上壁部147a,其如上述那样与外箱110的上盖113对置;一对侧壁部147b,它们从该上壁部147a的两侧朝向下部缓冲材料130延伸并相互对置;以及底壁部147c,其与该侧壁部147b及上壁部147a相邻并隔开间隔地与外箱110的侧壁112对置。

由此,如上述那样,当将上部缓冲材料140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恰好嵌入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时,能够从由上壁部147a、一对侧壁部147b及底壁部147c划定的切口部147的下端的开口将把手的挡板115a收纳于切口部147。由此,能够防止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干涉,从而能够防止由把手115的挡板115a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摩擦引起的灰尘、污垢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

另外,如前述那样,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具有与外箱110的上盖113相邻的上壁部147a。因此,当将上部缓冲材料140恰好嵌入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来通过上部缓冲材料140覆盖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时,对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而言,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侧的端部被上壁部147a封闭,而在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侧不形成开口。由此,当打开外箱110的上盖113来将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敞开时,能够防止灰尘、污垢浸入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切口部147。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200。

另外,如前述那样,上部缓冲材料140例如能够嵌合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并遍及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整周与外箱110的侧壁112相邻来覆盖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由此,若使上部缓冲材料140嵌合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则由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被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另外,若使上部缓冲材料140嵌合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则由于遍及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整周地将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周缘部与外箱110的侧壁112相邻,因此能够防止灰尘、污垢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周缘部与外箱110的侧壁112之间向外箱110的内部侵入。

另外,在由上部缓冲材料140覆盖包含保持部131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时,使设置于上部缓冲材料140和下部缓冲材料130中的一方的两侧缘的凹部146卡合于设置于另一方的两侧缘的凸部132。此时,若将上部缓冲材料140配置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则首先,凸部132卡合于凹部146,接着,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对置或抵接。因此,当使上部缓冲材料140盖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时,通过凹部146与凸部132的卡合,防止了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抑制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在面方向上的摩擦。

另外,凹部146与凸部132由于沿着缓冲材料120的两侧缘延伸,因此在使它们卡合时,易于进行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对位。例如,若相互卡合的凹部与凸部在缓冲材料120的侧缘的内侧,从侧缘分离地呈点状或者岛状存在,则在将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重叠时不易视觉确认凹部与凸部,从而不易使它们卡合。但是,若凸部132与凹部146沿着缓冲材料120的两侧缘延伸,则在将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重叠时易视觉确认凹部146与凸部132,从而能够易使它们卡合。

另外,使上部缓冲材料140覆盖下部缓冲材料130,并使凸部132与凹部146卡合,由此例如在与凸部132和凹部146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横向上,防止了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相对移动。另外,通过使凸部132与凹部146卡合,与不具有凸部132及凹部146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增大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接触面积。由此,在凸部132与凹部146的延伸方向上也使摩擦阻力增加,从而能够防止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相对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在面方向上的摩擦,并抑制灰尘、污垢的产生来防止向内窥镜200的附着。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在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具有凹部146,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对置的上表面130a具有凸部132。因此,若以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为下方而将上部缓冲材料140放置于平坦的载置面,则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的大部分与载置面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将上部缓冲材料140配置于载置面,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具有凸部的情况不同,能够防止负荷集中于凸部而使其破损。

另一方面,在内窥镜盒体100中,例如,当在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具有凸部,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对置的上表面130a具有与该凸部卡合的凹部的情况下,能够期待如下那样的效果。即,在拆下上部缓冲材料140之后,例如即使以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为下方而放置于地面等,也由凸部支承上部缓冲材料140,能够防止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除凸部以外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灰尘、污垢附着于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从而能够抑制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2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对于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两侧缘相邻的外箱110的侧壁112而言,构成该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瓦楞纸在该侧壁112的上端部向开口部110a的内侧并朝向底壁111折返。由此,外箱110的侧壁112具有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凸部132相邻的折返部112a。该折返部112a的靠底壁111侧的下端部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凸部132的顶部相比接近底壁111且从底壁111分离。

这里,由折返部112a覆盖的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内表面的上部成为具有作为外箱110的材料的瓦楞纸的光泽的平滑的外装面。而且,比该折返部112a的下端接近底壁111的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内表面的下部成为露出作为材料的瓦楞纸的内装面。因此,如上述那样,折返部112a的靠底壁111侧的下端部位于比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凸部132的顶部靠下方,由此能够由下部缓冲材料130遮蔽侧壁112的下部的内装面。由此,不需要为了覆盖在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下部的内表面露出的内装面,而将折返部112a的下端延伸至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下端。因此,能够节约瓦楞纸来降低外箱110的成本。

另外,对于构成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内表面的上部的折返部112a而言,如上述那样,构成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瓦楞纸在侧壁112的上端部向开口部110a的内侧并向下方折返而形成。进一步,折返部112a的靠底壁111侧的下端部从底壁111分离并与底壁11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折返部112a的下端部由于瓦楞纸的弹性被向横向并朝向开口部110a的内侧施力,在比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凸部132的顶部靠下方侧抵接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右的侧面。由此,收纳于外箱110的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横向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位。

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在与下部缓冲材料130对置的下表面140b的对应于保持部131的位置具有凹部141a、141b、141c。通过将内窥镜200的朝向上部缓冲材料140突出的部分收纳于该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的凹部141a、141b、141c,能够避免内窥镜200突出的部分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干涉。

由此,能够防止由于上部缓冲材料140与内窥镜的接触而引起的灰尘产生。另外,由于能够使收纳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内窥镜200的一部向上部缓冲材料140侧突出,因此不需要将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深度过度加深。由此,能够将下部缓冲材料130薄型化。另外,能够易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取出内窥镜200。

更加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具有保持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操作部保持部135。另外,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凹部141a、141b与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由此,能够避免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上下弯曲操作杆211、左右弯曲操作杆212等操作部210突出的部分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具有保持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的连接器部保持部137。而且,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凹部141c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由此,能够避免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的送气送水用管头243等连接器部240突出的部分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干涉。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与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的部分的厚度比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的部分的厚度厚,与操作部保持部135对置的凹部141a的深度比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对置的凹部141c的深度深。由此,能够将在内窥镜200中最易变得突出的部分的操作部210的上下弯曲操作杆211、左右弯曲操作杆212等收纳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厚度被加厚的部分的较深的凹部141a,来避免操作部210突出的部分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干涉。

因此,不需要在上部缓冲材料140形成用于避免与内窥镜200的干涉的开口,能够由上部缓冲材料140覆盖包含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上表面130a的整体。进一步,在内窥镜200中,将突出高度易变得比操作部210低的连接器部240的一部分收纳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厚度被减薄的部分的较浅的凹部141c,而能够避免连接器部240突出的部分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干涉。因此,能够避免上部缓冲材料140过度变厚。

此外,缓冲材料120的沿着两侧缘的一个侧缘的凹部146及凸部132与沿着另一侧缘的凹部146及凸部132也可以配置成非旋转对称。例如,如图4所示,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右的两侧缘,下部缓冲材料130的沿前后延伸的左右的凸部132也可以仅形成有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后侧的一半。该情况下,在图7所示的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左右的两侧缘中,上部缓冲材料140的沿前后延伸的左右的凹部146也可以仅形成有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后侧的一半。

另外,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左右的两侧缘中,例如,也可以仅形成沿前后延伸的凸部132的后侧的三分之二,在前侧的三分之一形成沿前后延伸的凹部。该情况下,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左右的两侧缘中,也可以仅形成沿前后延伸的左右的凹部146的后侧的三分之二,在前侧的三分之一形成沿前后延伸并卡合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凹部的凸部。

像这样,缓冲材料120将沿着两侧缘的一个侧缘的凹部146及凸部132与沿着另一侧缘的凹部146及凸部132配置成非旋转对称,由此能够唯一决定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配置。更加具体地,例如即使以与外箱110的底壁111垂直的旋转轴为中心,使上部缓冲材料140相对于下部缓冲材料130反转180°而配置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也无法使凹部146与凸部132卡合。

像这样,若能够唯一决定上部缓冲材料140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配置,则能够使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的凹部141a、141b、141c对置于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保持部131的正确的位置。因此,通过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的凹部141a、141b、141c,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上部缓冲材料140与内窥镜200的一部分的干涉,从而能够防止灰尘、污垢的产生和向内窥镜200的附着。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上部缓冲材料140具有:框状部142,其设置于与外箱110的上盖113对置的上表面140a的周缘部;和凹部143a、143b,它们在该框状部142的内侧设置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上表面140a。由此,在通过外箱110的上盖113关闭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状态下,使上部缓冲材料140的框状部142与外箱110的上盖113接触来防止上部缓冲材料140的浮起,能够通过上部缓冲材料140维持覆盖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整体的状态。另外,通过在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上表面140a设置凹部143a、143b,不仅能够防止上部缓冲材料140过度变厚,例如,也能够确保收纳说明书、配件、装饰物等的空间。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上部缓冲材料140在与外箱110的上盖113对置的上表面的两侧缘具有呈台阶差状设置的手持部144。像这样,通过在上部缓冲材料140设置手持部144,能够易于在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将以微小间隙刚好被嵌入的上部缓冲材料140从外箱110取出。另外,能够易于在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的内侧以微小间隙刚好收纳上部缓冲材料140。进一步,与形成从上部缓冲材料140的下表面140b到上表面140a连续的切口状的手持部的情况不同,由于不使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露出,因此能够通过上部缓冲材料140覆盖下部缓冲材料130的上表面130a的整体。

如图8所示,在从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将上部缓冲材料140收纳于外箱110的内部并配置在下部缓冲材料130之上之后,关闭上盖113来封闭外箱110的开口部110a。此时,将外箱110的上盖113的横向两侧的第二盖插入部113b插入到外箱110的侧壁112与上部缓冲材料140之间,而配置在侧壁112与上部缓冲材料140及下部缓冲材料130之间。由此,能够减小外箱110的侧壁112与缓冲材料120之间的间隙,来防止缓冲材料120与外箱110的相对移动。另外,由于在外箱110的左右的侧壁112的上部形成有在开口部110a的内侧向下方延伸的折返部112a,因此通过折返部112a引导外箱110的上盖113的第二盖插入部113b,而能够顺畅地插入到外箱110的侧壁112与上部缓冲材料140之间。

之后,将上盖113的前端部在横向的两侧的第一盖插入部113a在外箱110的前方侧插入到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12的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的间隙。然后,将把手115穿过构成外箱110的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上盖113的前端部的中央部的贯通孔116,并将上盖113的前端部与在外箱110的正面沿横向延伸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重叠。由此,相互对置的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的卡合部117a与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的卡合部117b相互卡合。通过以上内容,能够将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按照相反的顺序,能够取出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的内窥镜200。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能够在与纸板相比缓冲性优异的发泡树脂制的下部缓冲材料130与上部缓冲材料140之间收纳内窥镜200,进一步由耐久性优异的纸板制的外箱110覆盖内窥镜200的外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内窥镜用收纳盒体相比,内窥镜200的保护所需的缓冲性优异,能够更加有效地减缓输送时的振动、冲击,来防止在内窥镜200产生不良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在外箱110的侧壁112安装有把手115。由此,当搬运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的内窥镜200时,能够防止意外下落,并且能够容易地搬运。另外,把手115具有在外箱110的侧壁112的外侧露出的带板部115b。因此,对于内窥镜盒体100而言,能够把持把手115的带板部115b来搬运。因此,即使在将重量比较大的内窥镜200收纳于内窥镜盒体100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对搬运内窥镜盒体100的人的手局部施加载荷,而易携带内窥镜盒体100。

进一步,把手115的带板部115b的两端部贯通外箱110的侧壁112来连结于挡板115a,挡板115a卡合于外箱110的侧壁112的内侧。由此,当把持把手115的带板部115b来搬运内窥镜盒体100时,防止了把手115从外箱110的侧壁112脱落,从而能够防止内窥镜盒体100的意外掉落。

另外,安装于外箱110的侧壁112的把手115安装于与将上盖113经由连结部114连结的外箱110的后方的侧壁112对置的前方的侧壁112的中央部。由此,当搬运内窥镜盒体100时,能够防止以外箱110的上盖113与侧壁112的连结部114为下方来搬运。另外,将与外箱110的上盖113的一端的连结部114相反一侧的端部作为构成外箱110的前侧的侧壁112的一部分的外侧部分设置贯通孔116,将把手115的带板部115b穿过该贯通孔116,由此,在搬运内窥镜盒体100时,能够防止外箱110的上盖113不经意地打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作为外箱110的材料的瓦楞纸的外装面及内装面的颜色例如是白色系等亮度比收纳于外箱110的内部的缓冲材料120的颜色高的颜色。另外,缓冲材料120的颜色例如为黑色系等亮度比外箱110的颜色暗的颜色。像这样,通过将缓冲材料120的颜色设为亮度比外箱110的颜色暗的颜色,当从外箱110产生的灰尘、污垢附着时易于视觉确认,从而能够易去除灰尘、污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下部缓冲材料130如上述那样具有空腔部133。例如,形成于通用管保持部136的第一弯曲部136a的内侧的第一空腔部133a、与连接器部保持部137的前后相邻的第二空腔部133b及第三空腔部133c能够确保比较大的空间。因此,在这些空腔部133能够收纳内窥镜200的配件、装饰物等。另外,通过在下部缓冲材料130的前端的左右的角部具有第四空腔部133d及第五空腔部133e,而能够通过这些空腔部133减缓对内窥镜盒体100施加的冲击来有效地保护内窥镜2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中,外箱110例如具有在相互对置的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的外表面与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的内表面相互卡合的卡合部117a、117b。由此,例如,在抓住把手115来搬运内窥镜盒体100时,防止了正面的侧壁112的外侧部分从正面的侧壁112的内侧部分浮起,能够稳定地搬运内窥镜盒体100,从而能够防止外箱110的上盖113不经意地打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由简单的材料构成,且缓冲性优异,能够防止灰尘、污垢附着于内窥镜200,并易于进行内窥镜200的取出及收纳的内窥镜盒体100。

图9是表示图5所述的内窥镜200、和具备该内窥镜200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简要构成图。以下,首先,对收纳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的内窥镜200的一个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接下来,对具备该内窥镜200的内窥镜系统3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

(内窥镜)

收纳于上述的内窥镜盒体100的医疗用的内窥镜200例如具备:由硬质树脂构成的操作部210;连接于该操作部210的插入部220及通用管230;以及连接于该通用管230的连接器部240。以下,有时基于将从操作部210延伸的插入部220的前端侧设为内窥镜200的前方侧,将从操作部210延伸的通用管230的末端侧设为内窥镜200的后方侧的内窥镜200的前后方向,对内窥镜20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插入部220例如从操作部210朝向前方,并具有挠性管部221、连接部222、弯曲部223以及前端硬质部224。挠性管部221从操作部210向前方延伸,并具有挠性。连接部222将插入部220与弯曲部223连接。连接部222例如是以abs树脂、改性聚苯醚(ppo)树脂、聚砜(psu)树脂等硬质的树脂材料为材料的圆筒状的部件。连接部222将从操作部210延伸的直径比较大的挠性管部221与插入部220的前端部的直径比较小的弯曲部223连接。

连接部222例如在连接有弯曲部223的前端面,设置有省略图示的物镜。与该物镜的后方相邻地在连接部22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透镜,与上述多个透镜的后方相邻地在连接部222的内部设置有拍摄元件。该连接部222的内部的拍摄元件例如经由通过插入部220、操作部210、通用管230、以及连接器部240的图像信号用电缆而与突设于连接器部240的图像处理用连接套筒241连接。

另外,连接部222例如在前端面的物镜的两侧设置有省略图示的照明用透镜。该照明用透镜经由通过插入部220、操作部210、通用管230、以及连接器部240的光导纤维而与突设于连接器部240的光源用连接套筒242连接。

弯曲部223连接于连接部222的前端面。弯曲部223与操作部210的上下弯曲操作杆211构成为能够通过左右弯曲操作杆212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具体地,例如设置在弯曲部223的内部、并使弯曲部223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的弯曲机构经由通过插入部220及操作部210的导线而与上下弯曲操作杆211连接于左右弯曲操作杆212。

前端硬质部224设置于弯曲部223的前端。前端硬质部224为具有与弯曲部223相同直径的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前端硬质部224的材料例如为abs树脂、改性ppo树脂、psu树脂等硬质树脂材料。前端硬质部224在前端面设置有省略图示的物镜。与该物镜的后方相邻地在前端硬质部22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透镜,与上述多个透镜的后方相邻地设置有拍摄元件。前端硬质部224的内部的拍摄元件经由通过插入部220、操作部210、通用管230、以及连接器部240的内部的图像信号用电缆而与突设于连接器部240的图像处理用连接套筒241连接。

另外,前端硬质部224在前端面的物镜的两侧设置有照明用透镜。该照明用透镜经由通过插入部220、操作部210、以及通用管230的内部的光导纤维而与连接器部240的光源用连接套筒242连接。进一步,前端硬质部224例如在前端面具有省略图示的处理器具插通孔、副送水喷射孔以及送气送水喷嘴。该送气送水喷嘴经由通过插入部220、操作部210、通用管230、以及连接器部240的内部的送水管及送气管而与突设于连接器部240的送气送水用管头243连接。送水管及送气管构成为,通过操作部210的送气送水按钮213的操作,能够调整在内部流动的流体的流量。

(内窥镜系统)

最后,对具备收纳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盒体100的上述的内窥镜200的内窥镜系统300的一个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

内窥镜系统300例如具备内窥镜200、处理器310、以及监视器320。内窥镜200例如连接器部240与处理器310的连接部连接。由此,突设于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的图像处理用连接套筒241及光源用连接套筒242与内置于处理器310的图像处理电路、光源等连接。

另外,内窥镜200例如在连接器部240的送气送水用管头243连接有与省略图示的进行供气及送水的流体供给源连接的送气送水管。监视器320例如为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并与处理器310连接。处理器310例如具有主开关311、照明开关312、以及图像切换开关313。

具备这样的结构的内窥镜系统300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步骤使用。首先,按下主开关311而使其接通,按下照明开关312而使其接通,进一步切换图像切换开关313而为第一切换位置。若将照明开关312接通,则处理器310内的光源发光。

从处理器310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经由与处理器310连接的内窥镜200的连接器部240的光源用连接套筒242被导入到光导纤维。来此被导入到光导纤维的光源的光经由通过通用管230、操作部210、以及插入部220的光导纤维而到达连接部222的前端面的照明用透镜及前端硬质部224的前端面的照明用透镜,并朝向前方照射。

另外,若将主开关311接通,则内窥镜200的连接部222内的拍摄元件及前端硬质部224内的拍摄元件启动。由此,位于内窥镜200的连接部222的前端面及前端硬质部224的前端面的物镜的前方的被摄体的像通过连接部222及前端硬质部224的内部的物镜及多个透镜而被拍摄元件拍摄。由该拍摄元件拍摄出的被摄体的像的图像数据经由通过插入部220、操作部210、以及通用管230的图像信号用电缆而输送至处理器310内的图像处理电路,并通过该图像处理电路进行图像处理。

处理器310基于由内窥镜200的连接部222内的拍摄元件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生成第一图像处理数据,基于由内窥镜200的前端硬质部224内的拍摄元件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生成第二图像处理数据。处理器310在图像切换开关313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向监视器320发送第一图像处理数据,当图像切换开关313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向监视器320发送第二图像处理数据。由此,能够将显示于监视器320的图像切换为内窥镜200的连接部222的前方图像、与内窥镜200的前端硬质部224的前方的图像。

另外,若封堵形成于内窥镜200的操作部210的送气送水按钮213的上表面的空气避让孔,则从流体供给源供给的压缩空气从设置于前端硬质部224的前端面的送气送水喷嘴向相邻的物镜的表面喷射。进一步,若一边封堵送气送水按钮213的空气避让孔一边按下送气送水按钮213,则从流体供给源供给的清洁水经由送水用管向送气送水喷嘴输送,并被向相邻的物镜的表面喷射。

以上,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它们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符号说明

100…内窥镜盒体;110…外箱;110a…开口部;111…底壁;112…侧壁;113…上盖;114…连结部;115…把手;115a…挡板;115b…带板部;120…缓冲材料;130…下部缓冲材料;130a…上表面;131…保持部;134…切口部;140…上部缓冲材料;147…切口部;147a…上壁部;147b…侧壁部;147c…底壁部;200…内窥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