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233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牙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电动牙刷是用高速马达使得刷头旋转及振动以达到洁牙的效果。电动牙刷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在国外已掀起了口腔保健领域的一场革命。虽然电动牙刷在我国的应用尚不普及,但已有人预测,它将成为大众保健品中的重要一员。调查显示,电动牙刷与普通牙刷相比,更为科学有效。可以更彻底清除牙菌斑、减少牙龈炎和牙龈出血,也是目前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流行的日用品。而电动牙刷通过快速旋转,使刷头产生高频振动,瞬间将牙膏分解成细微泡沫,深入清洁牙缝。与此同时,刷毛的颤动能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对牙龈组织有意想不到的按摩效果。

目前的电动牙刷刷头的运动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刷头作往复直线运动,一种是作旋转运动,还有一种兼有两种刷头的成套电动牙刷。现有电动牙刷,采用传统牙刷刷毛,结合电机振动使牙膏更容易产生泡沫,深入牙缝清洁更深层的污垢。

但是,刷牙时因为牙齿有三个面,使用现有上述的电动牙刷时需要经常变换位置,自然比较费时间,但往往按照个人习惯每个部位刷牙时间不超过三秒,以至于没办法彻底清洁牙缝里的异物。此外,根据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在刷牙时有的使用者用力较大,将刷毛使劲按压的牙齿上,即使较软的刷毛也会对牙龈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电动牙刷,以缩短刷牙时间,提高清洁效果,减小对牙龈的损伤,提高对牙齿的保护。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电动牙刷,包括u型牙套刷和座体,所述u型牙套刷的两侧设有与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相适配的咬合槽,所述咬合槽上设有多个排液孔,所述u型牙套刷内设有连通所述排液孔的排液管,所述咬合槽的两边均设有多排用于清洗牙齿的刷毛,所述座体包括上盖、下盖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座,所述上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的上盖空腔内设有用于盛装牙膏液的硅胶内胆,所述上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的上盖空腔内还设有与所述排液管相连通并与所述u型牙套刷可拆卸连接的牙膏泡沫发生器,所述下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设有驱动所述硅胶内胆内的牙膏液依次通过牙膏泡沫发生器、排液管和排液孔而排至所述刷毛上的驱动泵,所述下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还设有驱动所述座体和u型牙套刷振动的振动电机。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振动马达产生振动使座体和u型牙套刷振动,从而使u型牙套刷上的刷毛产生振动,进而清洗牙齿表面以及牙缝;u型牙套刷将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全部覆盖,并且对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同时进行清洗,不需要往复移动牙套刷,经常变换位置;对每颗牙齿的清洗时间均相同,克服了刷牙时间长,清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此外,u型牙套刷与牙齿的接触力度不用使用者掌控,从而减小对牙龈的损伤,提高对牙齿的保护;在刷牙的同时,硅胶内胆内的牙膏液在驱动泵的作用下依次经过牙膏泡沫发生器、排液管和排液孔而排至咬合槽内和刷毛上,使清洗牙齿更彻底,减小牙龈疾病。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振动电机采用振动强度高的空心杯振动马达以进一步提高刷牙效果。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上盖上设有通气孔,当硅胶内胆内的牙膏液被驱动泵逐渐吸走时,硅胶内胆收缩形变,保持其内部一直处于满液体状态,避免了在使用时因座体方位不断变化而使牙膏液的液面发生变化而使驱动泵出现空吸的情况;因为上盖上设有通气孔而使得硅胶内胆外壁同气,使得在驱动泵不工作的时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硅胶内胆自动形变复位。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进液胶塞,所述进液胶塞与所述驱动泵之间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套设有硅胶套件以方便调整进气与牙膏液的比例,驱动泵在吸取牙膏液的同时吸取由硅胶套件进入的空气,使得牙膏液与空气进行预混合,提高其后面在牙膏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更细腻。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u型牙套刷与所述牙膏泡沫发生器之间设有使其可拆卸连接的磁铁,使得u型牙套刷可进行快速拆换,对于大人和小孩的u型牙套刷大小型号是不一样的,而对于同一个家庭来说,不同的人使用时只需要更换u型牙套刷即可使用,u型牙套刷和座体的可拆分的连接方式使更换简单,方便。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下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设有电源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导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泵和振动电机导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下盖的底部设有防水按钮开关,所述防水按钮开关导电连接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智能电动牙刷还包括无线充电底座,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下盖底部外形相匹配的放置凹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牙刷,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内设有无线充电发送线圈,相应地,所述下盖与所述连接座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导电连接,将座体直接放置在放置凹槽上即可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充电线连接,使得充电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中:

1-u型牙套刷,11-咬合槽,111-排液孔,12-排液管,13-刷毛;

2-座体,21-上盖,22-下盖,23-连接座,211-通气孔,231-进液胶塞;

3-硅胶内胆;

4-牙膏泡沫发生器;

5-驱动泵,51进液管,511-进气口,512-硅胶套件;

6-振动电机;

7-磁铁;

8-电源,81-控制电路板;

9-防水按钮开关;

10-无线充电底座;101-放置凹槽;102-无线充电发送线圈;103-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电动牙刷,包括u型牙套刷1和座体2,u型牙套刷1的两侧设有与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相适配的咬合槽11,咬合槽11上设有多个排液孔111,u型牙套刷1内设有连通排液孔111的排液管12,咬合槽11的两边均设有多排用于清洗牙齿的刷毛13,刷毛13由抗菌环保硅胶制成,座体2包括上盖21、下盖22以及用于连接上盖21和下盖22的连接座23,上盖21上设有通气孔211,上盖21与连接座23之间形成的上盖空腔内设有用于盛装牙膏液的硅胶内胆3,上盖21与所述连接座23之间形成的上盖空腔内还设有与排液管12相连通并与u型牙套刷1可拆卸连接的牙膏泡沫发生器4,下盖22与所述连接座23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设有驱动所述硅胶内胆3内的牙膏液依次通过牙膏泡沫发生器4、排液管12和排液孔111而排至刷毛13上的驱动泵5,下盖22与连接座23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还设有驱动所述座体2和u型牙套刷1振动的振动电机6,振动电机6采用空心杯振动马达。

连接座23分别与上盖21和下盖22通过螺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连接座23上设有进液胶塞231,进液胶塞231与驱动泵5之间设有进液管51,进液管51上设有进气口511,进气口511上套设有硅胶套件512。

u型牙套刷1与牙膏泡沫发生器4之间设有使其可拆卸连接的磁铁7。

下盖22与连接座23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设有电源8和控制电路板81,控制电路板81的输入端与电源8导电连接,控制电路板81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泵5和振动电机6导电连接,下盖22的底部设有防水按钮开关9,防水按钮开关9导电连接于电源8与控制电路板81之间。

u型智能电动牙刷还包括无线充电底座10,无线充电底座10上设有与下盖22底部外形相匹配的放置凹槽101,无线充电底座10内设有无线充电发送线圈102,相应地,下盖22与连接座23之间形成的下盖空腔内设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3,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03与控制电路板81的输入端导电连接。

本发明使用时,打开上盖21并向一分为二的硅胶内胆3注入牙膏液,然后将上盖21卡扣连接与连接座23上,使得牙膏液密封于硅胶内胆3内,然后将u型牙套刷1放入口中,使得上下排牙齿咬入咬合槽11内,按下防水按钮开关9,一方面,振动电机6工作,其输出端上的凸轮按照振动频率顶压连接座23,使得整个座体2和u型牙套刷1以及其上刷毛13振动,从而对牙齿表面和牙缝进行清洗,同时对牙龈组织进行按摩,另一方面驱动泵5工作,牙膏液经过驱动泵5的吸取作用从硅胶内胆3通过进液胶塞231进入进液管51,同时空气经过驱动泵5的吸取作用也通过硅胶套件512进入进液管51,牙膏液和空气在进液管51和驱动泵5内均匀预混合后进入牙膏泡沫发生器4中,牙膏泡沫发生器4为圆柱体,并且圆柱体内分布有很多细孔,当牙膏液和空气经过牙膏泡沫发生器4内的这些细孔后边产生泡沫状的牙膏液,泡沫状的牙膏液随后进入与牙膏泡沫发生器4连接的u型牙套刷1内的排液管12后排出至u型牙套刷1的咬合槽3内,从而泡沫状的牙膏液和刷毛13对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同时进行清洗,不需要往复移动u型牙套刷1,经常变换位置,对每颗牙齿的清洗时间均相同,克服了刷牙时间长和清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此外,u型牙套刷1与牙齿的接触力度不用使用者掌控,从而减小对牙龈的损伤,提高对牙齿的保护。

若需要对牙刷进行充电,只需将座体22直接放置在接通电源的无线充电底座10上的放置凹槽101上即可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充电线连接,使得充电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