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4968发布日期:2018-06-15 21:17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



背景技术:

龙骨灸是由艾灸衍生出的一种大面积施灸法,其灸的作用力大而广泛,热力深透且持续作用时间长,通过大面积、大剂量深透的温热方式使经络畅通,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从而达到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通络开痹、活血化瘀、引邪外出等作用。在古代民间,运用灸法养生保健相当普及,但如在皮肤上直接燃烧,有很大的痛感,还会留下疤痕,为避免这一缺点,人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发明了一种专用灸器——“瓦甑”。施治时医生运用多个瓦甑在人体背部沿督脉走形排列,点燃其内灸条施灸,烟雾蒸腾。督脉为“阳脉之海”,手三阳、足三阳经都汇聚于督脉,具有总督诸阳,调节和鼓动人体一身阳气的重要功能。《素问·骨空论》“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与《肘后备急方》“隔药灸”理论相结合,衍生出了龙骨灸外治技术。龙骨灸是将脊柱的督脉涂上姜汁及督灸粉,其上垫防烫网,最后再铺上姜蓉,以艾绒搓的灸柱施灸。其治疗作用涵盖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散寒、破瘀散结的功效。通过激发人体督脉经气的作用,从而调整人体脏腑、肢节的阴阳,使阳气内通外达,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力。

其治疗作用如下:

1、督脉的作用

首先,督脉既总统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又络一身之阴气,方可沟通阴阳,总摄诸经。所以在督脉脊柱段施灸可激发人体之阳气,抵御病邪。“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庄子·养生》)这正是高度概括了督脉的重要性。其次,《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由此可见艾灸督脉既可壮命门之火,补下元之阳,又可调节脑部功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第三,督脉和任、冲三者“一源三岐”,同起于胞中,督脉行于腰背部而任冲行于胸腹部,所以在督脉上施灸可以调理冲任、调和气血、调整机体内环境、增强人体免疫力。

2、药物作用

生姜泥

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脾、胃经。其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因其辛温走窜又可以温经通络。《本草纲目》载其“生用发散,熟用中和。”《本草经集注》曰其“归五脏,祛风邪寒热……止呕吐,去痰下气,除风湿寒热。”《医学入门》认为生姜不仅能“破血逐瘀”,亦能“通心肺”,“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容”。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挥发油,姜辣素等,具有抗炎消肿、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艾绒

艾叶,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其功用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其温通效果佳,可以沟通十二条经脉、通透诸经,并能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本草纲目》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属于中医外治法,往往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还可以预防疾病,起到“治未病”的作用。艾绒燃烧时,通过火的热传导把艾的药性渗透到体内,从而透达经脉和腧穴深部,起到温经通络、温中散寒之功。故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扁鹊心书》)之说。 物理研究发现,艾灸不仅会产生远红外线辐射及热辐射,还有近红外辐射及光辐射,这些辐射不仅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能量,亦可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紊乱。艾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适应的中医证型有如下几种:

1.阳虚证,表现有:

卫外之功能不足,易患自汗、感冒;

固摄之功能不足,易患遗尿、咳喘;

温煦之功能不足,易患泄利、痹症;

气化之功能不足,易患痰饮、水肿。

2.气虚证,表现有:

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感冒;

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

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

水液代谢失调,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

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3.寒证,表现有:

寒邪伤阳:发热、无汗 、吐泻清稀 、脘腹冷痛、 咳嗽喘嗽 、水肿、 肢冷畏寒、 腰脊冷痛 、尿清便溏、 腹水;

寒邪凝滞:头身肢节剧痛 、胸、脘、腹冷痛或绞痛、痛经;

寒邪收紧:拘挛作痛、 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发热而无汗。

4.痰湿证,表现有: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粘等特征。

其不适合的中医证型有:邪热内盛、阴虚火旺、燥热体质。可参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据现代医学研究,龙骨灸可以治疗:慢性肾衰(透析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强直性脊柱炎、肿瘤放化疗白细胞降低、疲劳综合征、顽固性腹泻、尿频综合征、痛经等等疾病。

现有龙骨灸有以下的缺陷和不足:

首先目前使用的龙骨灸不能监控温度,而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主观感觉来调整,导致了艾灸时温度调节存在随意性及盲目性,治疗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也因为对温度的主观感受差异及延迟,容易造成人员皮肤烫伤。

其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陪护人员一对一时刻监控,费工、费时且费人力。

艾灸治疗过程中对于温热效应感受的主观性限制了龙骨灸治疗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如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疗效的客观评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可进行温度监控,温度过高时具有自动报警功能,方便陪护人员一对多进行监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包括由左右两个长方体木质边框和多个半圆柱木质加固块组成的框架、用气枪钉固定于木质边框和加固块底部的防火网、拆卸安装的绒布和毛巾,所述木质边框和加固块上设置多个用于固定毛巾和绒布的夹扣,所述防火网底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固块上设置显示屏、蜂鸣器和指示灯,加固块内部设置控制器,所述显示屏、蜂鸣器和指示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木质边框顶部设置金属把手,木质边框内部设置电源,为温度传感器、显示屏、控制器、指示灯以及蜂鸣器提供电能。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插电电源、充电蓄电池、干电池中的一种或者其结合。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夹扣包括底座、弹性夹头以及弹性夹头内部设置的夹齿。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孔,用于螺栓通过固定夹扣。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尺寸为30*30cm或30*70cm。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为触摸屏,显示屏上设有蜂鸣器开关按钮。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设有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可以进行温度监控,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蜂鸣器报警提醒陪护人员,可通过金属把手抬高温度过高的部位,进行散热,防止烫伤;

2.本发明的木质框架和加固块上设有卡扣,使绒布和毛巾方便拆卸安装,利于更换和固定毛巾和绒布,方便使用;

3、圆柱状加固块使得装置在使用时更加与人体曲线贴合,增强治疗温热效应的治疗效果;

4、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分别对各个部位的温度进行客观量化测量,既有利于监测艾灸作用于施术部位皮肤表面相关温热效应的参数变化,又为龙骨灸应用于临床、科研等提供了客观评价数据;

5、本器具的研制提高了龙骨灸实际操作的安全性,使龙骨灸作为一项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向基层、人们日常家用保健等进一步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蜂鸣器和显示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发明。

实施例1:进行治疗需要在人体皮肤上铺设药物时,如图1、2、3所示,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包括由左右两个长方体木质边框1和多个半圆柱木质加固块3组成的框架、用气枪钉固定于木质边框1和加固块3底部的防火网2、拆卸安装的绒布10和毛巾11,所述木质边框1和加固块3上设置多个用于固定毛巾11和绒布10的夹扣9,所述防火网2底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加固块3上设置显示屏5、蜂鸣器4和指示灯6,加固块3内部设置控制器13,所述显示屏5、蜂鸣器4和指示灯6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木质边框1顶部设置金属把手8,木质边框1内部设置电源12,为温度传感器7、显示屏5、控制器13、指示灯6以及蜂鸣器4提供电能,电源12为插电电源、充电蓄电池、干电池中的一种或者其结合。

优选的,所述夹扣9包括底座91、弹性夹头92以及弹性夹头92内部设置的夹齿93,在使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时,将绒布10和毛巾11依次利用夹扣9固定在框架周围,人体背部或腹部皮肤上放置所配置的药物,将装置放置在药物上方,毛巾11正好可以覆盖住药物,在防火网2上铺上姜绒或蒜泥,然后在其上放置艾绒,点燃,进行治疗,温度传感器7进行监控与本发明接触的人体各部位的温度,显示屏5显示监控到的温度,温度正常时指示灯6显示绿色,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设定温度为43-47℃),蜂鸣器4放出音乐报警,指示灯6显示红色,提醒陪护人员,蜂鸣器4、显示屏5以及指示灯6通过控制器13来控制其报警和显示温度,原理如图3所示。

优选的,所述底座91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孔94,用于螺栓通过固定夹扣9。

优选的,该装置可以在人体腹部和背部进行治疗,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设置对应的不同数目的圆柱状木质加固块3,组成不同尺寸的该装置,用于腹部治疗的该装置尺寸为30*30cm,用于背部治疗的尺寸为30*70cm。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5为触摸屏,显示屏5上设有蜂鸣器4开关按钮,当蜂鸣器4报警之后,陪护人员点击开关按钮,蜂鸣器4停止报警。

实施例2:进行治疗药物不能接触皮肤时,如图1、2、3所示,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包括由左右两个长方体木质边框1和多个半圆柱木质加固块3组成的框架、用气枪钉固定于木质边框1和加固块3底部的防火网2、拆卸安装的绒布10和毛巾11,所述木质边框1和加固块3上设置多个用于固定毛巾11和绒布10的夹扣9,所述防火网2底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加固块3上设置显示屏5、蜂鸣器4和指示灯6,加固块3内部设置控制器13,所述显示屏5、蜂鸣器4和指示灯6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木质边框1顶部设置金属把手8,木质边框1内部设置电源12,为温度传感器7、显示屏5、控制器13、指示灯6以及蜂鸣器4提供电能,电源12为插电电源、充电蓄电池、干电池中的一种或者其结合。

优选的,所述夹扣9包括底座91、弹性夹头92以及弹性夹头92内部设置的夹齿93,在使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时,将绒布10利用夹扣9固定在框架周围,在毛巾11上放置所配置的药物,然后将毛巾11利用夹扣9固定在框架周围,再将装置放置在药物上方,在防火网2上铺上姜绒或蒜泥,然后在其上放置艾绒,点燃,进行治疗,温度传感器7进行监控与本发明接触的人体各部位的温度,显示屏5显示监控到的温度,温度正常时指示灯6显示绿色,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设定温度为43-47℃),蜂鸣器4放出音乐报警,指示灯6显示红色,提醒陪护人员,蜂鸣器4、显示屏5以及指示灯6通过控制器13来控制其报警和显示温度,原理如图3所示。

优选的,所述底座91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孔94,用于螺栓通过固定夹扣9。

优选的,该装置可以在人体腹部和背部进行治疗,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设置对应的不同数目的圆柱状木质加固块3,组成不同尺寸的该装置,用于腹部治疗的该装置尺寸为30*30cm,用于背部治疗的尺寸为30*70cm。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5为触摸屏,显示屏5上设有蜂鸣器4开关按钮,当蜂鸣器4报警之后,陪护人员点击开关按钮,蜂鸣器4停止报警。

实施例3: 监测艾灸作用于施术部位皮肤表面相关温热效应的参数变化,收集龙骨灸应用于临床、科研等的客观评价数据,如图1、2、3所示,一种带有温度监控的龙骨灸,包括由左右两个长方体木质边框1和多个半圆柱木质加固块3组成的框架、用气枪钉固定于木质边框1和加固块3底部的防火网2、拆卸安装的绒布10和毛巾11,所述木质边框1和加固块3上设置多个用于固定毛巾11和绒布10的夹扣9,所述防火网2底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加固块3上设置显示屏5、蜂鸣器4和指示灯6,加固块3内部设置控制器13,所述显示屏5、蜂鸣器4和指示灯6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木质边框1顶部设置金属把手8,木质边框1内部设置电源12,为温度传感器7、显示屏5、控制器13、指示灯6以及蜂鸣器4提供电能,电源12为插电电源、充电蓄电池、干电池中的一种或者其结合,所述夹扣9包括底座91、弹性夹头92以及弹性夹头92内部设置的夹齿93,所述底座91的四个角上设置四个安装孔94,用于螺栓通过固定夹扣9,所述框架尺寸为30*30cm或30*70cm,所述显示屏5为触摸屏,显示屏5上设有蜂鸣器4开关按钮,当蜂鸣器4报警之后,陪护人员点击开关按钮,蜂鸣器4停止报警。

根据不同灸量、灸材、灸材厚度等设置不同实验对照组,监测灸疗时的实时温度,记录各个温度以及灸疗时间的人体反应,为龙骨灸应用于临床、科研等提供客观评价数据。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