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292发布日期:2018-08-31 19:4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管。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肾功能缺失的患者主要存在着两种治疗方式:血液透析以及腹腔透析。其中,腹腔透析具有能够保护残存的肾功能,操作简易,成本相对较低而受到较多的欢迎。目前的腹膜透析的主要方式有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循环腹膜透析以及自动循环式腹膜透析。而在透析过程中由于内置管的一端设置于身体外侧,需要时常调动内置管与外置管的连接处,使得外置管与内置管的连接处易降低连接的密封效果,甚至发生断裂而使得腹腔透析管的报废,使患者需要重新置管,增加患者痛苦以及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管,该腹膜透析管能够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管,包括有用于放置入人体腹腔内的透析内管以及与透析内管连接至体外的外置接管,所述透析内管与外置接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透析内管用于连接外置接管的接口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管的端面位于第一外管内,所述外置接管用于连接透析内管的接口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的端面位于第二外管内,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留有供第二外管插入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内管与第二外管之间留有供第一内管插入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外管的内侧壁和第二外管的外侧壁均成可贴合的圆锥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径尺寸从开口端沿其深度方向成逐渐减小设置,所述第二外管的外径尺寸从开口端沿其长度方向成逐渐增大设置,第一内管和第二外管于螺接过程中第一外管的锥形内侧壁与第二外管的锥形外侧壁逐渐靠近直至贴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析内管包括有用于输送透析液的换液管和套设于换液管外的调节管,所述换液管的长度大于调节管的长度,换液管贯穿调节管后部分延伸出调节管端部,所述调节管包括有位于端部的弯折管和位于中部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调节管的涤纶套;所述弯折管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供弯折管弯曲用的缺口,所述缺口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弯折管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调节管的管壁厚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调节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穿孔内均穿插设置有调控绳,所述调节管朝向透析内管的接口处设置有用于操作调控绳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套接于换液管外,并且位于调节管的端部,所述调控绳一端与弯折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调控绳的另一端贯穿调节管后与旋转件连接;其中一条调控绳经穿孔穿过调节管后顺时针缠绕于旋转件的外侧壁,并且其端部与旋转件固定连接;另一条调控绳经穿孔穿过调节管后逆时针缠绕于旋转件的外侧壁,并且其端部与旋转件固定连接;旋转件于转动过程中,一条调控绳绕旋转件收回,另一条调控绳绕旋转件放出,达到控制弯折管的弯曲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涤纶套分别位于固定管两端,所述固定管成硬质的弧形弯管结构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套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抵触条,所述抵触条环绕于涤纶套的外侧壁上,并且相邻抵触条之间紧密抵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能够分别将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完全包裹住,在连接外置接管与透析内管时,能够通过直接接触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来控制透析内管与外置接管之间的连接,不仅方便了连接操作,也有效避免了误触透析内管的接口以及外置接管的接口,从而避免了接触接口从而引起的导致病毒或者异物进入外置接管再进入透析内管内从而引起的腹腔内感染或者是腹膜炎,能够使得透析内管的使用安全性能能够大大地增强。并且透析内管与外置接管的接口处通过设置有多层结构,从而使接口处的结构强度高,不易产生弯折,有利于透析液的顺畅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腹膜透析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置接管与透析内管连接处的剖面图;

图3为弯折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涤纶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透析内管;11、第一内管;12、第一外管;13、第一间隙;14、换液管;15、调节管;151、弯折管;1511、缺口;1512、穿孔;1513、调控绳;152、固定管;153、涤纶套;1531、抵触条;154、旋转件;2、外置接管;21、第二内管;22、第二外管;23、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5所示,一种改进的腹膜透析管,包括有用于放置入人体腹腔内的透析内管1以及与透析内管1连接至体外的外置接管2,透析内管1与外置接管2通过螺纹连接,透析内管1用于连接外置接管2的接口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内管11和第一外管12,第一内管11的端面位于第一外管12内,外置接管2用于连接透析内管1的接口处设置有同轴的第二内管21和第二外管22,第二内管21的端面位于第二外管22内,第一内管11与第一外管12之间留有供第二外管22插入的第一间隙13,第二内管21与第二外管22之间留有供第一内管11插入的第二间隙23;由于第一内管11的端面位于第一外管12内,第二内管21的端面位于第二外管22内,通过增设第一外管12和第二外管22能够分别将第一内管11和第二内管21完全包裹住,在连接外置接管2与透析内管1时,能够通过直接接触第一外管12和第二外管22来控制透析内管1与外置接管2之间的连接,不仅方便了连接操作,也有效避免了误触透析内管1的接口以及外置接管2的接口,从而避免了接触接口从而引起的导致病毒或者异物进入外置接管2再进入透析内管1内从而引起的腹腔内感染或者是腹膜炎,能够使得透析内管1的使用安全性能能够大大地增强。并且透析内管1与外置接管2的接口处通过设置有多层结构,从而使接口处的结构强度高,不易产生弯折,有利于透析液的顺畅流通。

第一内管11与第二内管21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外管12的内侧壁和第二外管22的外侧壁均成可贴合的圆锥形结构设置,第一外管12的内径尺寸从开口端沿其深度方向成逐渐减小设置,第二外管22的外径尺寸从开口端沿其长度方向成逐渐增大设置,第一内管11和第二外管22于螺接过程中第一外管12的锥形内侧壁与第二外管22的锥形外侧壁逐渐靠近直至贴合。第一内管11与第二内管21在螺接过程中实现透析内管1与外置接管2的连接,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外管12的锥形内侧壁与第二外管22的锥形外侧壁,在两者抵触贴合时能够起到限位第一内管11和第二内管21的螺接行程,由于第一内管11与第二内管21在螺接时位于第一外管12和第二外管22内而无法观察螺接行程,通过第一外管12的锥形内侧壁与第二外管22的锥形外侧壁设置,能够在两者于抵接状态下起到限位第一内管11和第二内管21的螺接行程,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一内管11与第二内管21螺接至正确位置。并且通过第一内管11与第二内管21螺接,第一外管12的锥形内侧壁与第二外管22的锥形外侧壁抵接,在透析内管1与外置接管2的接口处实现了双重的密封结构,有利于提高接口处的连接效果以及密封效果。

透析内管1包括有用于输送透析液的换液管14和套设于换液管14外的调节管15,换液管14的长度大于调节管15的长度,换液管14贯穿调节管15后部分延伸出调节管15端部,调节管15包括有位于端部的弯折管151和位于中部的固定管152,固定管152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调节管15的涤纶套153;透析内管1将弯折管151部分放置入腹腔内后通过固定管152上的涤纶套153将透析内管1固定。

弯折管151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供弯折管151弯曲用的缺口1511,缺口1511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弯折管15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调节管15的管壁厚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穿孔1512,穿孔1512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位于调节管15的相对两侧,穿孔1512内均穿插设置有调控绳1513,调节管15朝向透析内管1的接口处设置有用于操作调控绳1513的旋转件154,旋转件154套接于换液管14外,并且位于调节管15的端部,调控绳1513一端与弯折管151远离固定管152的一端固定连接,调控绳1513的另一端贯穿调节管15后与旋转件154连接;其中一条调控绳1513经穿孔1512穿过调节管15后顺时针缠绕于旋转件154的外侧壁,并且其端部与旋转件154固定连接;另一条调控绳1513经穿孔1512穿过调节管15后逆时针缠绕于旋转件154的外侧壁,并且其端部与旋转件154固定连接;旋转件154于转动过程中,一条调控绳1513绕旋转件154收回,另一条调控绳1513绕旋转件154放出,达到控制弯折管151的弯曲活动。将透析内管1置入腹腔内后,可以通过转动旋转件154控制两根调控绳1513的收放,从而使调节管15能够弯曲活动,能够使调节管15内的换液管14也能够调整方向,该方案能够实现调整透析内管1在腹腔内的位置,即可实现将换液管14移动向腹腔的最底部,从而有利于提高透析效率,也可以通过移动透析内管1避免患者感觉到异样,有利于提高透析内管1的安置舒适性。

两个涤纶套153分别位于固定管152两端,固定管152成硬质的弧形弯管结构设置。硬质的固定管152能够使得两个涤纶套15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固定,同时固定管152成弧形弯管结构设置,使得两侧的涤纶套153能够以一个相对交叉的角度设置,当其中一个涤纶套153要脱出隧道时,另一个涤纶套153由于受到肌肉的夹持力并且通道走向不一样,从而使得两个涤纶套153之间能够互相牵制,更难以脱出隧道,有利于提高固定管152的固定效果;并且能够使得腹壁上的两侧隧道开口均朝下设置,使得腹膜透析液在气压的作用下能够更流畅的经过透析内管1,减小阻塞的发生。

涤纶套153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抵触条1531,抵触条1531环绕于涤纶套153的外侧壁上,并且相邻抵触条1531之间紧密抵接。在将透析内管1放置于腹腔内时,需要将深层的涤纶套153固定于腹直肌,浅层的涤纶套153固定于距皮肤2厘米的皮下隧道中,通过肌肉组织夹持涤纶套153来固定透析内管1的相对位置,多层的环形抵触条1531能够在肌肉夹持固定时,增加肌肉与涤纶套15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肌肉能够更加固定地去夹持涤纶套153,使得涤纶套153能够保持相对位置的不变化,从而能够保证透析内管1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多层的环形抵触条1531使得肌肉组织与涤纶管之间的能够形成更为紧致的夹持区域,从而使得隧道口以外的东西难以进入隧道中,从而能够使得涤纶管的安全性更高。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