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8270发布日期:2018-06-08 19:5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系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发作期,重者一天可达数十次,痛如电击样、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70%~80%患者在40岁以上发病。关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从单纯的口服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到各药物注射封闭治疗以及手术切断、撕脱术、射频温控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术等。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常用方法主要有手术、伽马刀、射频术、封闭、激光、口服西药等等。这些方法多通过抑制神经、阻滞神经、破坏神经,致使三叉神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暂时止痛的作用。不仅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有的甚至会导致损伤脑神经或脑组织,也有出现失明、脑出血、面部麻痹等严重后遗症。西药副作用较为明显,一些患者使用后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皮疹等不良反应。

此病属中医“风症”、“面痛”等范畴,多由于思劳过度,耗伤阴血,阴虚阳亢;或血虚血郁,不能上荣头面经络;或外邪风、痰、湿阻痹日久,郁而化火,上犯于头面。中医对其发病原因,解释为“此足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有此症……”。多因思劳过度,年老性躁与忧郁,耗伤阴血而引起阴虚阳亢。血虚或血郁不能上荣头面经络,外加风邪,痰湿阻痹日久,郁而化火上犯于头面部引起。本病终是由于风毒引起,确定了以祛风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毒邪就是泛指在正常生命过程中机体内不存在的物质,或原本适应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超过了生命机体的需求而对机体形成危害。因此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温通经络,通窍止痛,滋阴降火,柔肝补肾为原则,本发明就是在此中医治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通过外治和内治相配合,通过外敷药物,打通患者闭塞血脉和经络,促进气血通畅,缓解病情,起到“外治”作用;通过口服药物“内治”,两者结合,内外合治,一方面疏通经气,气至则达到止痛之功效,另一方面通过药力扩散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痛苦的作用,整体上更易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通过内外合治,一方面疏通经气,气至则达到止痛之功效,另一方面通过药力扩散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痛苦的作用,整体上更易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相对于传统疗法治疗费用少,无毒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包括地龙、夏天无、茜草、兔毛蒿、孔雀草、白芨、三棱草、天蓬草、地瓜藤、杜仲、苦参、桂枝、扶桑花、地菍根、青叶胆、山大黄、大叶南苏、没药、玄参、辛夷和甘草。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地龙45g~55g、夏天无25g~35g、茜草15g~25g、兔毛蒿20g~30g、孔雀草20g~30g、白芨30g~40g、三棱草10g~20g、天蓬草15g~25g、地瓜藤15g~25g、杜仲20g~30g、苦参15g~25g、桂枝20g~30g、扶桑花25g~35g、地菍根5g~15g、青叶胆20g~30g、山大黄10g~20g、大叶南苏15g~25g、没药15g~25g、玄参30g~40g、辛夷25g~35g和甘草10g~20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通过内外合治,一方面疏通经气,气至则达到止痛之功效,另一方面通过药力扩散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痛苦的作用,整体上更易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相对于传统疗法治疗费用少,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取地龙50g、夏天无30g、孔雀草25g、白芨35g、三棱草15g、桂枝25g、扶桑花30g、地菍根10g、青叶胆25g、山大黄15g、大叶南苏20g、玄参35g、辛夷30g和甘草15g,分别粉碎成粉末,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3.6kg,煎煮2h,第二次加水3kg,煎煮1.5h,合并煎液,0.08MPa、70℃下减压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75%(v/v),搅拌,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在0.08MPa、65℃条件下减压浓缩成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g/mL,获得第一提取液,将茜草20g、兔毛蒿25g、天蓬草20g、地瓜藤20g、杜仲25g、苦参20g、没药20g分别粉碎成粉末,按重量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入900g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600g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二提取液加入第一提取液中,搅拌均匀,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获得中药浸膏,取中药浸膏150g,加入蜂蜜100g、蔗糖90g、苯甲酸钠3.0g及水适量,混匀,加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5~6,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2

取地龙48g、夏天无28g、孔雀草23g、白芨33g、三棱草13g、桂枝23g、扶桑花28g、地菍根8g、青叶胆23g、山大黄13g、大叶南苏18g、玄参33g、辛夷28g和甘草13g,分别粉碎成粉末,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3.6kg,煎煮2h,第二次加水3kg,煎煮1.5h,合并煎液,0.08MPa、70℃下减压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75%(v/v),搅拌,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在0.08MPa、65℃条件下减压浓缩成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g/mL,获得第一提取液,将茜草18g、兔毛蒿23g、天蓬草18g、地瓜藤18g、杜仲23g、苦参18g、没药18g分别粉碎成粉末,按重量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入900g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600g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二提取液加入第一提取液中,搅拌均匀,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获得中药浸膏,取中药浸膏150g,加入蜂蜜100g、蔗糖90g、苯甲酸钠3.0g及水适量,混匀,加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5~6,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3

取地龙52g、夏天无32g、孔雀草27g、白芨37g、三棱草17g、桂枝27g、扶桑花32g、地菍根12g、青叶胆27g、山大黄17g、大叶南苏22g、玄参37g、辛夷32g和甘草17g,分别粉碎成粉末,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3.6kg,煎煮2h,第二次加水3kg,煎煮1.5h,合并煎液,0.08MPa、70℃下减压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5,加95%(v/v)乙醇使含醇量达75%(v/v),搅拌,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在0.08MPa、65℃条件下减压浓缩成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5g/mL,获得第一提取液,将茜草22g、兔毛蒿27g、天蓬草22g、地瓜藤22g、杜仲27g、苦参22g、没药22g分别粉碎成粉末,按重量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入900g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600g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二提取液加入第一提取液中,搅拌均匀,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获得中药浸膏,取中药浸膏150g,加入蜂蜜100g、蔗糖90g、苯甲酸钠3.0g及水适量,混匀,加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5~6,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