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用诊断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0375发布日期:2018-07-10 20: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用诊断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完善,目前为诊断病人病情,经常需要病人躺在诊断床上,医生通过医疗设备或自身感知的方式对病人进行诊断,但是现有医院诊断床都是普通硬板床,功能太过单一,并且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用诊断床,从而解决了现有诊断床功能太单一,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用诊断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上侧面、下侧面;

所述床体下侧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床体前侧面位于上侧面一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水平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平行且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一端头位于同一竖直面;

所述床体下部设置有补充板,补充板一端套设在第二滑杆上,可沿第二滑杆滑动;补充板另一端扣接在第一滑杆上,可沿第一滑杆滑动;

所述第二滑杆与床体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补充板位于第二滑杆圆周面的长度与间隙相等;

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位于相对床体一端头设置有支腿,第二滑杆与支腿套接且第二滑杆可在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座与床体活动连接,且可沿床体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滑杆位于伸出床体部分设置有固定孔,补充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孔配合的限位孔,固定孔和限位孔通过固定杆固定,将补充板和第二滑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床体上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固定座对应第一连接座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通过螺栓组件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床体位于固定座一侧设置有滑槽,滑槽长度方向与床体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座一侧卡入滑槽内,可沿滑槽移动。

优选的,所述补充板上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腿部的凹槽,所述凹槽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杆长度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海绵垫与凹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补充板位于凹槽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绑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床体设置有补充板,可以根据各种病人长度不同的需要,调整补充板的位置,从而可以调整诊断床的总体长度,避免诊断床长度固定时,有的病人过高,导致诊断床不能将其躺下,影响诊断效果的情况,也可以避免有的病人过矮,躺倒诊断床上后,鞋子会将诊断床弄脏或者需要脱鞋的情况;

2、本发明补充板和第二滑杆可以通过限位孔和固定孔配合固定,从而可以在使用补充板过程中,避免补充板移动;

3、由于在病人躺在诊断床前根据病人身高调整补充板位置时,只能调整一个大概位置,在病人躺下以后,需要病人通过腿部挪动补充板到合适位置,在病人使用腿部补充板的过程中,操作不方便,并且耗时较长,效率低,而本发明床体和固定座活动连接,在病人躺在诊断床后,可以将补充板与第二滑杆固定,通过手部使固定座沿床体长度方向移动来调整补充板的位置,用手调节不仅更加方便、精确,而且快速,提高效率;

4、本发明补充板与第一滑杆扣接,在不需要使用补充板时,可以通过转动补充板,使补充板竖直挂在第二滑杆上,从而避免补充板妨碍诊断床的使用;

5、本发明补充板与第一滑杆扣接,在使用时,可以将补充板与第一滑杆分开并将补充板旋转180°,将补充板移动到诊断床位于第二滑杆一侧,从而增加诊断床的宽度,在使用时,可以在补充板上放置病人的眼镜或者其他医疗辅助设备;

6、补充板位于第二滑杆圆周面的长度与间隙相等,从而可以在补充板移动到诊断床前侧时,使补充板一侧与诊断床紧密接触,诊断床可以限制补充板以第二滑杆为轴转动,避免使用其他装置限制补充板转动;

7、补充板用于与第一滑杆扣接的部分,由于向内凹陷,所以可以放置光滑的物品,避免物品从补充板上滑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连接示意图;补充板位于床体下侧状态;

图2是本发明总体连接示意图;补充板位于床体前侧状态;

图3是本发明总体连接示意图;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开状态;

图4是本发明床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补充板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床体,2-第一滑杆,3-固定座,4-第二滑杆,5-补充板,6-间隙,7-支腿,8-固定孔,9-限位孔,10-第一连接座,11-第二连接座,12-凹槽,13-海绵垫,14-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用诊断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包括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上侧面、下侧面;

所述床体1下侧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滑杆2,所述床体1前侧面位于上侧面一端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水平连接有第二滑杆4,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4平行且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4一端头位于同一竖直面;

所述床体1下部设置有补充板5,补充板5一端套设在第二滑杆4上,可沿第二滑杆4滑动;补充板5另一端扣接在第一滑杆2上,可沿第一滑杆2滑动;

所述第二滑杆4与床体1之间设置有间隙6,所述补充板5位于第二滑杆4圆周面的长度与间隙6相等;

所述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4位于相对床体1一端头设置有支腿7,第二滑杆4与支腿7套接且第二滑杆4可在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座3与床体1活动连接,且可沿床体1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滑杆4位于伸出床体1部分设置有固定孔8,补充板5上设置有与固定孔8配合的限位孔9,固定孔8和限位孔9通过固定杆固定,将补充板5和第二滑杆4固定。

所述床体1上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0,固定座3对应第一连接座10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座11,第一连接座10和第二连接座11通过螺栓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床体1位于固定座3一侧设置有滑槽,滑槽长度方向与床体1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座3一侧卡入滑槽内,可沿滑槽移动;所述补充板5上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腿部的凹槽12,所述凹槽12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杆2长度方向平行。

如图5所示,所述凹槽12内设置有海绵垫13,所述海绵垫13与凹槽12可拆卸连接;所述补充板5位于凹槽12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绑带1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如图3所示,病人躺在诊断床上需要调整补充板5的位置时,用固定杆依次穿过限位孔9和固定孔8,将补充板5与第二滑杆4固定,将第一连接座10和第二连接座11分开,手部抓着固定座3,使固定座3沿着床体1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调整补充板5的位置;将补充板5移动到位置后,将腿部放置在凹槽12内,需要固定腿部时,通过绑带14可以将腿部固定;

在不需要使用补充板5时,将补充板5沿着第二滑杆4为轴转动,使补充板5挂在第二滑杆4上,从而可以避免补充板5妨碍诊断床的使用;

如图2所示,在需要放置东西时,可以将补充板5沿着第二滑杆4为轴向上转动180°,使补充板5处于水平,并将补充板5沿着第二滑杆4移动到需要的位置,从而可以在补充板5上放置东西;补充板5位于第二滑杆4圆周面的长度与间隙6相等,从而可以在补充板5移动到诊断床前侧时,使补充板5一侧与诊断床紧密接触,诊断床可以限制补充板5以第二滑杆4为轴转动,避免使用其他装置限制补充板5转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方便调节的医用诊断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包括顶面、底面、前侧面、后侧面、上侧面、下侧面;

所述床体1下侧面水平设置有第一滑杆2,所述床体1前侧面位于上侧面一端设置有固定座3,固定座3水平连接有第二滑杆4,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4平行且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4一端头位于同一竖直面;

所述床体1下部设置有补充板5,补充板5一端套设在第二滑杆4上,可沿第二滑杆4滑动;补充板5另一端扣接在第一滑杆2上,可沿第一滑杆2滑动;

所述第二滑杆4与床体1之间设置有间隙6,所述补充板5位于第二滑杆4圆周面的长度与间隙6相等;

所述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4位于相对床体1一端头设置有支腿7,第二滑杆4与支腿7套接且第二滑杆4可在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座3与床体1活动连接,且可沿床体1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滑杆4位于伸出床体1部分设置有固定孔8,补充板5上设置有与固定孔8配合的限位孔9,固定孔8和限位孔9通过固定杆固定,将补充板5和第二滑杆4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床体1上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0,固定座3对应第一连接座10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座11,第一连接座10和第二连接座11通过螺栓组件活动连接,从而装卸方便,成本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床体1位于固定座3一侧设置有滑槽,滑槽长度方向与床体1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座3一侧卡入滑槽内,可沿滑槽移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补充板5上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腿部的凹槽12,所述凹槽12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杆2长度方向平行,病人腿部可以放置在凹槽12内,从而使病人躺着更加舒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凹槽12内设置有海绵垫13,海绵垫13本身柔软,使病人腿部在凹槽12内更加舒服。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5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海绵垫13与凹槽12可拆卸连接,由于病人在使用补充板5时,腿部基本都是放在凹槽12内,所以凹槽12容易变脏,而海绵垫13与凹槽12可拆卸连接,在使病人腿部更加舒服的同时,可以方便更换海绵垫13,从而不需要清理凹槽12。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6中任一项做进一步优化,所述补充板5位于凹槽12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绑带14,在需要固定病人腿部时,可以通过绑带14将病人腿部固定。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