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输注系统的刺穿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3297发布日期:2018-10-16 20:4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用于医疗输注系统的刺穿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输注系统的刺穿部件,该刺穿部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刺穿心轴并且具有流体通道以及还有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具有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该第一通道部分至少大体上平行于流体通道延伸,该第二通道部分朝着壳体的外侧转向并且空气过滤器元件和流体截流构件被分配给第二通道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刺穿部件的用于医疗输注系统的滴注腔室,并且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刺穿部件的壳体的注射模制工具。



背景技术:

从ep0582038b1中已知这类刺穿部件。已知的刺穿部件是医疗输注系统的滴注腔室的一部分。该刺穿部件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刺穿心轴。在刺穿心轴的区域中延伸的是流体通道以及还有平行于流体通道延伸的通风通道的第一通道部分。第一通道部分通过转向的方式合并到第二通道部分中,该第二通道部分朝着壳体的外侧开口。第二通道部分相对于第一通道部分转向90°。空气过滤器元件和呈止回阀的形式的流体截流构件集成在朝着外侧开口的第二通道部分中。刺穿部件的壳体在塑料注射模制过程中被生产为单件。为了获得相对于第一通道部分转向90°的第二通道部分,必须在注射模制工具中使用滑动件(slide)。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能够得到这样的刺穿部件、滴注腔室以及注射模制工具,其是上文所提到的类型并且其容许更简单的生产。

关于刺穿部件,该目的是通过如下事实来实现:壳体中的第二通道部分定向为平行于第一通道部分并且朝着壳体的内侧开口,并且通道部分的开口区域由单独生产的封闭部件来关闭。凭借使得第二通道部分不像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定向为横向于第一通道部分而是平行于第一通道部分这一事实,对于在注射模制工具中进行生产的情况,能够在不使用滑动件的情况下使壳体脱模。相应地,在刺穿部件准备好发挥作用的状态下,刺穿心轴和通风通道的第二通道部分均竖直地定向。为了生产壳体,注射模制工具相应地可以具有两个工具半体,两个工具半体可以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容易地进行脱模。注射模制工具的注射模具相应地仅仅具有单个脱模方向。附加的、单独生产的封闭部件确保了在刺穿部件处于准备好发挥作用的状态下时,第二通道部分从壳体的内侧被关闭。封闭部件优选地提供180°的转向。只有在安装了封闭部件时,通风通道的第二通道部件才能够发挥作用。在注射模制过程中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刺穿部件比生产已知的刺穿部件明显更加合算。刺穿部件有利地是医疗输注系统的滴注腔室的组成部分,其中,刺穿部件的壳体优选地形成滴注腔室的上端区域。壳体有利地刚性地连接至滴注腔室的透明中空圆筒。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道部分具有通向壳体的外侧的通道出口,该通道出口定向为平行于通风通道的第一通道部分。有利地,整个第二通道部分(包括其通道出口)平行于第一通道部分,优选地关于壳体的中心纵向轴线从第一通道部分朝着外侧侧向地偏移。单独生产的封闭部件有利地产生用于第二通道部分的空气流或者流体流的180°的转向。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流体截流构件被设计为止回阀。该止回阀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计:使得止回阀能够在朝着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方向上打开。这样,空气可以从壳体的外侧传递到第二通道部分中并且从那里进入通风通道的第一通道部分中。同时,在相反方向上朝着第二通道部分流过第一通道部分的任何液体均受到止回阀的阻止。因此,可靠地避免了空气过滤器元件的污染。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止回阀被设计为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钟形膜主体。该钟形膜主体有利地定向为像烧杯一样朝着通向壳体的外侧的通道出口,并且在其底部区域中具有裂缝,该裂缝可以在朝着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方向上打开并且在朝着壳体的外侧的流动方向上紧紧地关闭。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封闭部件在第一通道部分与第二通道部分之间形成180°的转向。封闭部件限定了第二通道部分的壁,通过该壁在通风通道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通道部分之间实现空气流或者流体流的对应的流动转向。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封闭部件被设计为塞子,该塞子利用力配合接合而定位在壳体的容座中。该塞子朝着壳体的内侧被关闭并且形成第二通道部分的壁,以便使得塞子从壳体的内侧密封第二通道部分。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刺穿心轴和通风通道的通道部分)在注射模制过程中由热塑性材料生产为单件。用于生产壳体的对应的注射模具仅仅具有单个脱模方向。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流体截流构件被设计为疏水膜或者疏油膜。这确保了流体截流构件阻止流体,尤其是含水的或者含油的流体物质。然而,同时,膜被设计为使得空气可以穿过该膜。

关于滴注腔室,本发明的目的也通过专利权利要求9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注射模制工具,其用于生产用于如上文所描述的刺穿部件的壳体。为了生产壳体,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两个无滑动件的工具半体,该两个无滑动件的工具半体可以朝着相反侧进行脱模。注射模制工具相应地具有两个模具半体,该两个模具半体足以用于通过注射模制来生产壳体,并且可以相对于彼此在单个脱模方向上进行脱模以便释放刺穿部件的完工的壳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从权利要求书和从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优选示意性实施例的如下描述中变得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滴注腔室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刺穿部件的实施例在该滴注腔室的上表面的区域中;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刺穿部件从底部看的放大图;以及

图3示出了穿过根据图2的刺穿部件的放大纵向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医疗输注系统的滴注腔室1在功能状态下竖直地定向,并且具有在其上表面的区域中的刺穿部件2。在下表面的区域中,提供了附接区域3以用于附接至医疗输注系统的软管管路系统。刺穿部件2具有壳体4,壳体4在注射模制过程中由热塑性材料生产为单件。在其下表面的区域中,壳体4借助凸缘被安装到滴注腔室1的中空圆柱形前端区域上并且尤其通过粘合或者通过焊接而刚性地连接至所述前端区域。

刺穿部件2具有刺穿心轴d,根据图2和图3,刺穿心轴d设有流体通道5和通风通道6、7。流体通道5和通风通道6、7均是刺穿部件2的壳体4的一体化组成部分。刺穿心轴d也是壳体4的一体化组成部分。在刺穿心轴d的竖直方位,流体通道5也竖直地延伸。流体通道5朝着刺穿心轴d的尖端以及朝着滴注腔室1的内侧开口。

通风通道6、7的第一通道部分6在刺穿心轴d中延伸,平行于流体通道5且在流体通道5旁边。在刺穿心轴d的竖直方位,第一通道部分6也竖直地定向并且在刺穿心轴d的尖端的区域中开口。第一通道部分6还朝着通风通道的第二通道部分7开口,该第二通道部分7定位在壳体4中在刺穿心轴d下方平行于第一通道部分6且在第一通道部分6旁边。在从刺穿心轴d至壳体4的扩宽壳体部分中的过渡部处,通风通道的第一通道部分6按照开口方式合并到第二通道部分7中,其中,第二通道部分7具有比第一通道部分6大得多的自由截面。第二通道部分7具有罐状形状,其朝着壳体4的内侧开口并且由外围圆柱形壁17定界。在刺穿心轴d的竖直方位,第二通道部分7也竖直地定向,尤其是在从第一通道部分6侧向地偏移的位置中。在其上表面的区域中,第二通道部分7设有通向壳体4的外侧的通道出口9,该通道出口9成形为像箭头(图2)。外围圆柱形壁17(其径向地定界第二通道部分7)在内侧上径向地设有支撑肋8,该支撑肋8围绕圆柱形壁17的圆周分布。

在壳体4的壁的区域中,第二通道部分7具有外围支撑凸缘(未示出任何细节),该外围支撑凸缘在内部围绕通道出口9并且被设置成支撑盘状空气过滤器元件11。

空气过滤器元件11在内部与钟形膜主体12毗连,钟形膜主体12是由弹性体材料生产的。在其上表面的区域中(关于图3中的视图),膜主体12具有外围支撑凸缘14,该外围支撑凸缘14关于钟形膜主体12的烧杯状壁径向地向外延伸。该支撑凸缘14在壳体4的环形凸缘的区域中由呈塞子10的形式的封闭部件压抵空气过滤器元件11。塞子10形成盖子,该盖子用于在壳体侧圆柱形壁17的内壁的区域中关闭和密封通道部分7。塞子10具有外围环形壁,该外围环形壁利用力配合接合被夹固到支撑肋8上。塞子10的外围环形壁设有裂缝15,该裂缝15在塞子10的环形壁的整个高度上径向地开口,以便建立第二通道部分7至第一通道部分6的开口。

塞子10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计:使得其从壳体的内侧完全地密封第二通道部分7。为此,塞子10的盖子具有外围边缘区域,该外围边缘区域紧紧地且利用力配合接合而靠在壳体4的外围圆柱形壁17上。除了力配合密封作用之外,塞子10还可以通过内聚粘结(尤其是通过粘合或者通过焊接)连接至壁17。

在其下表面的区域中,用作止回阀的钟形膜主体12具有闭合底部,其限定了用于钟形膜主体12的下半部的烧杯形状。该闭合底部可以借助裂缝13(其设在膜主体12中,在侧向地位于底部上方的径向平面中)按照压力相关的方式折起来,这样的结果是使得从膜主体12的内部朝着径向裂缝15的通路可用(在附图中向右方)。裂缝13在膜主体12的圆周的大部分上水平地延伸,使得膜主体12的没有裂缝的剩余壁区域形成呈挠曲轴承的形式的铰接部。底部的开口位置由虚线指出。裂缝13允许膜主体12的可弹性变形的底部在闭合位置中朝着塞子10的盖子的内侧枢转,其中,膜主体12的底部与塞子10的盖子的内侧间隔开。在刺穿部件2的操作期间,当刺穿心轴d被推动到流体储存容器的底侧中时,因此能够通过流体储存容器的内部与环境之间的对应压力差来获得空气流,如在图3中的点划线箭头所指出的,该空气流从壳体4的外侧通过通道出口9,通过空气过滤器元件11以及通过裂缝13径向地到达膜主体12的底部,其中,由点划线指示的空气流然后经由塞子10的盖子的内侧朝着径向裂缝15转向并且被径向裂缝15旋转180°且沿着环形壁17的内侧被向上引导至第一通道部分6。因此,容许流体储存容器进行期望的通风,使得来自流体储存容器的流体可以穿过刺穿心轴d中的流体通道5进入滴注腔室1中,不存在由于流体储存容器缺乏通风而引起的压力差从而导致流体流的堵塞。

如果流体还意外地在第二通道部分7的方向上从流体储存容器穿过通风通道6、7的第一通道部分6,则对应的流体流在相反方向上从下方压抵膜主体12的底部的外表面。裂缝13按照如下方式成形:在连同膜主体12的合适地配置的弹性可变形性的情况下,当这样的流体压力从膜主体12的底侧的方向上进行作用时,裂缝13保持关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