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5406发布日期:2018-11-17 00:50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

背景技术

picc置管是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picc管质地柔软,保留时间长,可保留1-2年,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长期胃肠外营养患者以及长期输液患者,picc置管可以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及静脉炎。

长期化疗一般都是间歇一段时间进行一个疗程的化疗,期间患者可以回家正常生活,但是留置导管容易移位,目前采用的固定方法仅仅以弹力网套、丝袜等加压固定,固定效果不佳,且夏季容易出汗,普通弹力网套和丝袜吸湿性差,不能有效排汗,造成穿刺处感染,当患者洗澡时,常用的方法是用保鲜膜缠绕,缠绕的太薄,伤口处容易进水,起不到防水和防感染的作用,若缠绕太厚,又会导致病人肘部无法弯曲,给洗浴增加难度,且缠绕的过程和解除的过程复杂,容易造成导管移位,给患者造成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能够有效固定留置导管,也方便患者进行洗浴,避免导管脱落,避免穿刺部位沾感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包括固定套装、防水套,所述固定套装包括固定套本体、吸湿环。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本体包括弹性环形腔、固定弹性带,弹性环形腔采用第一弹性织物制成,弹性材质选自弹性网、弹性莱卡织物、包芯丝织物、特达织物等,弹性环形腔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带,固定弹性带宽3-5cm,固定弹性带起到固定的作用,且防止弹性环形腔卷曲。

具体地,所述吸湿环包括环形袋体、装在袋体内的硅胶干燥剂,环形袋体采用无纺布制成。

具体地,所述吸湿环内设有吸湿弹性带,方便将吸湿环带在手臂上,或者套在固定套本体外。

具体地,所述固定弹性带外侧设有置物袋,置物袋由第二弹性织物制成,第二弹性织物裁剪成环形,第二弹性织物的一端与固定弹性带远离弹性环形腔的边缘缝合在一起,第二弹性织物的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固定弹性带粘结在一起,第二弹性织物与固定弹性带之间形成置物腔体,所述吸湿环装在置物腔体内,当患者胳膊出汗时,可以取出吸湿环,绕胳膊处滚动一周,吸湿患者穿刺部位的汗液。

具体地,所述弹性环形腔外均匀分布有吸湿纤维织物,吸湿纤维织物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置物腔体内,与吸湿环接触连接。

具体地,所述防水套包括塑料环形腔、锁紧区,塑料环形腔的中间设为防护区,塑料环形腔的下端设有一个锁紧区,塑料环形腔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区,两个锁紧区之间设为缓冲区,缓冲区长度为2-5cm,锁紧区位置在塑料环形腔的内侧设有环形通腔,环形通腔内放置弹性锁紧带,这样能够保证塑料环形腔的整体性,防止防水套漏水。

具体地,所述缓冲区内衬有环形吸水毛巾。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有效固定留置导管,吸湿环,能够有效吸收固定套处的水分,加快排出固定套内水分,有利于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的干燥度;防水套也方便患者进行洗浴,避免导管脱落,避免穿刺部位沾水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固定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防水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防水套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固定弹性带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弹性环形腔,12固定弹性带,13第二弹性织物,14可拆卸连接件,21防护区,22锁紧区,23缓冲区,24锁紧区,25锁紧区,26吸水毛巾,27弹性锁紧带,3吸湿环,31环形袋体,32硅胶干燥剂,33吸湿弹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包括固定套装、防水套,所述固定套装包括固定套本体、吸湿环3。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本体包括弹性环形腔11、固定弹性带12,弹性环形腔11采用第一弹性织物制成,第一弹性织物选自弹性网、弹性莱卡织物、包芯丝织物、特达织物等,弹性环形腔11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带12,固定弹性带12宽3-5cm,固定弹性带12起到固定的作用,且防止弹性环形腔卷曲。

具体地,所述吸湿环3包括环形袋体31、装在环形袋体3内的硅胶干燥剂32,环形袋体采用无纺布制成。

具体地,所述环形袋体31内设有吸湿弹性带33,夏季出汗较多的时候,方便将吸湿环3戴在固定套本体外,其他季节,或者沐浴时可以取下。

具体地,所述弹性环形腔11外均匀分布有吸湿纤维织物,吸湿纤维织物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置物腔体内,与吸湿环接触连接,在毛细作用,以及浓度压力作用下,吸湿环内的吸湿剂吸收吸湿纤维织物内的水分,加快排出吸湿纤维织物内水分,有利于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的干燥度。

具体地,所述防水套包括塑料环形腔、锁紧区22(24、25),塑料环形腔的中间设为防护区21,塑料环形腔的下端设有一个锁紧区25,塑料环形腔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区22、24,两个锁紧区22、24之间设为缓冲区23,缓冲区23长度为2-5cm,锁紧区22、24、25位置在塑料环形腔的内侧设有环形通腔,环形通腔内放置弹性锁紧带27,这样能够保证塑料环形腔的整体性,防止防水套漏水。

实施例二

根据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包括固定套装、防水套,所述固定套装包括固定套本体、吸湿环3。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本体包括弹性环形腔11、固定弹性带12,弹性环形腔11采用第一弹性织物制成,第一弹性织物选自弹性网、弹性莱卡织物、包芯丝织物、特达织物等,弹性环形腔11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带12,固定弹性带12宽3-5cm,固定弹性带12起到固定的作用,且防止弹性环形腔卷曲。

具体地,所述吸湿环3包括环形袋体31、装在环形袋体3内的硅胶干燥剂32,环形袋体采用无纺布制成。

具体地,所述环形袋体31内设有吸湿弹性带33,夏季出汗较多的时候,方便将吸湿环3戴在固定套本体外,其他季节,或者沐浴时可以取下。

具体地,所述弹性环形腔11外均匀分布有吸湿纤维织物,吸湿纤维织物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置物腔体内,与吸湿环接触连接,在毛细作用,以及浓度压力作用下,吸湿环内的吸湿剂吸收吸湿纤维织物内的水分,加快排出吸湿纤维织物内水分,有利于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的干燥度。

具体地,所述防水套包括塑料环形腔、锁紧区22(24、25),塑料环形腔的中间设为防护区21,塑料环形腔的下端设有一个锁紧区25,塑料环形腔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区22、24,两个锁紧区22、24之间设为缓冲区23,缓冲区23长度为2-5cm,锁紧区22、24、25位置在塑料环形腔的内侧设有环形通腔,环形通腔内放置弹性锁紧带27,这样能够保证塑料环形腔的整体性,防止防水套漏水。

具体地,所述缓冲区23内衬有环形吸水毛巾26,当患者需要沐浴时,将防水套套在固定套外侧,防护区21将固定套完全覆盖,将设有两道弹性锁紧区22、24的上端套在固定套的上部,因为有两道锁紧带27,加上一道吸水毛巾,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穿刺部位,沐浴后,将最上端的弹性锁紧区24向外翻折,与其下方的弹性锁紧区22重合,将吸水毛巾26露出在外,再向下移动,在吸水毛巾26的保护下,将防护区21脱离固定套的位置,然后自胳膊上脱下,这样吸水毛巾能够吸收防护区21外的水分,有效的防止脱下防水套的过程中水污染穿刺区。

实施例三

根据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的一种picc置管保护套组件,包括固定套装、防水套,所述固定套装包括固定套本体、吸湿环3。

具体地,所述固定套本体包括弹性环形腔11、固定弹性带12,弹性环形腔11采用第一弹性织物制成,第一弹性织物选自弹性网、弹性莱卡织物、包芯丝织物、特达织物等,弹性环形腔11的两端设有固定弹性带12,固定弹性带12宽3-5cm,固定弹性带12起到固定的作用,且防止弹性环形腔卷曲。

具体地,所述吸湿环3包括环形袋体31、装在环形袋体3内的硅胶干燥剂32,环形袋体采用无纺布制成。

具体地,所述环形袋体31内设有吸湿弹性带33,夏季出汗较多的时候,方便将吸湿环3戴在固定套本体外,其他季节,或者沐浴时可以取下。

具体地,所述弹性环形腔11外均匀分布有吸湿纤维织物,吸湿纤维织物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置物腔体内,与吸湿环接触连接,在毛细作用,以及浓度压力作用下,吸湿环内的吸湿剂吸收吸湿纤维织物内的水分,加快排出吸湿纤维织物内水分,有利于保持患者穿刺部位的干燥度。

具体地,所述防水套包括塑料环形腔、锁紧区22(24、25),塑料环形腔的中间设为防护区21,塑料环形腔的下端设有一个锁紧区25,塑料环形腔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锁紧区22、24,两个锁紧区22、24之间设为缓冲区23,缓冲区23长度为2-5cm,锁紧区22、24、25位置在塑料环形腔的内侧设有环形通腔,环形通腔内放置弹性锁紧带27,这样能够保证塑料环形腔的整体性,防止防水套漏水。

具体地,所述缓冲区23内衬有环形吸水毛巾26,当患者需要沐浴时,将防水套套在固定套外侧,防护区21将固定套完全覆盖,将设有两道弹性锁紧区22、24的上端套在固定套的上部,因为有两道锁紧带27,加上一道吸水毛巾,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穿刺部位,沐浴后,将最上端的弹性锁紧区24向外翻折,与其下方的弹性锁紧区22重合,将吸水毛巾26露出在外,再向下移动,在吸水毛巾26的保护下,将防护区21脱离固定套的位置,然后自胳膊上脱下,这样吸水毛巾能够吸收防护区21外的水分,有效的防止脱下防水套的过程中水污染穿刺区。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