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药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0760发布日期:2019-12-31 18:54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药方。



背景技术:

肠炎是小肠或小肠粘膜发炎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肠炎是肠粘膜受刺激而发炎,下腹受风寒,或吃得太饱都是致病的原因。中医将它分为两种,一种是食积泄泻,症状是腹痛,泻后痛减,过一下子又痛,再泻后又减,粪便如糊状,有酸腐味,舌苔发白,且食欲不振;另一种是湿热泄泻,症状是腹痛即泻,痛一阵泻一阵,粪便象水一样,小便短少,色如浓茶,有口渴现象。慢性肠炎表现为腹内时时咕咕作响,有时疼痛,大便不畅,便中带有黏液。常见的有慢性菌痢和阿米巴痢疾。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药方,所述中药的组成和重量比为:葛根5-7克,黄芩5-7克,黄连1.4-3.4克,苦参2-4克,川黄柏2-4克,广木香1.4-3.4克,青皮2-4克,陈皮2-4克,金银花7-11克,茯苓7-11克,炮姜炭1.4-3.4克,车前子7-11克。

优选地,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2.4克,苦参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青皮3克,陈皮3克,金银花9克,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9克。

药理作用:

葛根,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作用。

黄芩,又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苦参,又名苦骨、川参、凤凰爪,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川黄柏,又名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广木香,又名木香、云木香、蜜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青皮,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胸肋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

陈皮,又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红橘、大红袍、川橘,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金银花,又名忍冬、忍冬花、双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

茯苓,又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白云苓、云苓、云茯苓、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车前子,利水通淋,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止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药方,所述中药的组成和重量比为:葛根5-7克,黄芩5-7克,黄连1.4-3.4克,苦参2-4克,川黄柏2-4克,广木香1.4-3.4克,青皮2-4克,陈皮2-4克,金银花7-11克,茯苓7-11克,炮姜炭1.4-3.4克,车前子7-11克。

优选地,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2.4克,苦参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青皮3克,陈皮3克,金银花9克,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9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药方,组成和重量比为: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2.4克,苦参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青皮3克,陈皮3克,金银花9克,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9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药方,组成和重量比为:葛根7克,黄芩7克,黄连3.4克,苦参4克,川黄柏4克,广木香3.4克,青皮4克,陈皮4克,金银花11克,茯苓11克,炮姜炭3.4克,车前子11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