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1751发布日期:2018-10-09 20:36阅读:39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药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藿香正气水,中成药名,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现有的藿香正气水中含有较多的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且制备工艺复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藿香正气水中含有较多的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且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苍术:150-170克;陈皮:150-170克;厚朴:150-170克;白芷:230-250克;茯苓:230-250克;大腹皮:230-250克;生半夏:150-170克;甘草浸膏:18-22克;广藿香油:1.5-1.7毫升和紫苏叶油:0.7-0.9毫升。

优选的,所述厚朴为姜制厚朴。

优选的,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苍术:170克;陈皮:150克;厚朴:170克;白芷:230克;茯苓:250克;大腹皮:230克;生半夏:170克;甘草浸膏:18克;广藿香油:1.7毫升和紫苏叶油:0.7毫升。

优选的,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苍术:150克;陈皮:170克;厚朴:150克;白芷:250克;茯苓:230克;大腹皮:250克;生半夏:150克;甘草浸膏:22克;广藿香油:1.5毫升和紫苏叶油:0.9毫升。

优选的,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苍术:160克;陈皮:160克;厚朴:160克;白芷:240克;茯苓:240克;大腹皮:240克;生半夏:160克;甘草浸膏:20克;广藿香油:1.6毫升和紫苏叶油:0.8毫升。

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的制备方法,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煮:将苍术:150-170克;陈皮:150-170克;厚朴:150-170克;白芷:230-250克;茯苓:230-250克;大腹皮:230-250克;生半夏:150-170克和甘草浸膏:18-22克分别用乙醇作为溶剂,浸煮22-26小时后进行渗漉;

s2:原料处理:将苍术、陈皮和厚朴三种药材各收集初漉液380-420毫升;白芷收集初漉液480-520毫升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加热至75-85摄氏度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冷水浸泡,每7-9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14克,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加水煮至化开;

s3:过滤:合并步骤s2中的提取液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液浓缩至适量;

s4:混合:将广藿香油:1.5-1.7毫升和紫苏叶油:0.7-0.9毫升用乙醇适量溶解,合并步骤s3浓缩后的药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和步骤s4中的乙醇均为60%乙醇。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静置时间为8-10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提出的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药品中无沉淀产生,能够有效的保证藿香正气水澄明度,且还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包括如下组成成分:

苍术:150-170克;陈皮:150-170克;厚朴:150-170克,所述厚朴为姜制厚朴;白芷:230-250克;茯苓:230-250克;大腹皮:230-250克;生半夏:150-170克;甘草浸膏:18-22克;广藿香油:1.5-1.7毫升和紫苏叶油:0.7-0.9毫升。

该发明还提供一种澄清的藿香正气水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煮:苍术:170克;陈皮:150克;厚朴:170克;白芷:230克;茯苓:250克;大腹皮:230克;生半夏:170克和甘草浸膏:18克分别用60%乙醇作为溶剂,浸煮22-26小时后进行渗漉;

s2:原料处理:将苍术、陈皮和厚朴三种药材各收集初漉液420毫升;白芷收集初漉液520毫升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加热至85摄氏度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冷水浸泡,每9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4克,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加水煮至化开;

s3:过滤:合并步骤s2中的提取液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液浓缩至适量;

s4:混合:将广藿香油:1.7毫升和紫苏叶油:0.7毫升用60%乙醇适量溶解,合并步骤s3浓缩后的药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静置时间为10天。

实施例2

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煮:将苍术:150克;陈皮:170克;厚朴:150克;白芷:250克;茯苓:230克;大腹皮:250克;生半夏:150克和甘草浸膏:22克分别用60%乙醇作为溶剂,浸煮22小时后进行渗漉;

s2:原料处理:将苍术、陈皮和厚朴三种药材各收集初漉液380毫升;白芷收集初漉液480毫升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加热至75摄氏度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冷水浸泡,每7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克,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加水煮至化开;

s3:过滤:合并步骤s2中的提取液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液浓缩至适量;

s4:混合:将广藿香油:1.5毫升和紫苏叶油:0.9毫升用60%乙醇适量溶解,合并步骤s3浓缩后的药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静置时间为8天。

实施例3

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煮:将苍术:160克;陈皮:160克;厚朴:160克;白芷:240克;茯苓:240克;大腹皮:240克;生半夏:160克和甘草浸膏:20克分别用60%乙醇作为溶剂,浸煮24小时后进行渗漉;

s2:原料处理:将苍术、陈皮和厚朴三种药材各收集初漉液400毫升;白芷收集初漉液500毫升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加热至80摄氏度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克,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加水煮至化开;

s3:过滤:合并步骤s2中的提取液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液浓缩至适量;

s4:混合:将广藿香油:1.6毫升和紫苏叶油:0.8毫升用60%乙醇适量溶解,合并步骤s3浓缩后的药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静置时间为9天。

综合以上实施例,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为实施例3,该澄清的藿香正气水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药品中无沉淀产生,能够有效的保证藿香正气水澄明度,且还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