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镇痛止血消毒杀菌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9037发布日期:2018-12-28 20:4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新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镇痛止血消毒杀菌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

背景技术

麻醉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者有创操作时不感到疼痛和不适的状态。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但是手术麻醉也是存在有效期的,在手术完成后,当手术前进行的麻醉失效后,病人将感觉到疼痛,传统的减缓疼痛的方法是给病人服用或注射止痛药,但是这些药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且容易成瘾,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口,通常需要进行当场止血、消毒杀菌,及起到后期抗菌消炎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效果,现有技术中分别公开有具有杀菌消毒、止血镇痛功能的医用海绵,如专利cn105879125a、cn104043146a和cn107670089a等。经检索发现,现有公开的带有上述功能效果的麻醉科医用海绵,大都通过在多孔海绵基质结构中加入具有止血、消毒杀菌和/或抗菌消炎药效的中药组合物来实现。然而,上述方式普遍存在对加入的中药组合物药效发挥依赖程度高、药材原料配方复杂、制备成本高、海绵基材生物相容性欠佳、海绵药效功能不够全面等缺点。

为此,针对患者术后伤口止血镇痛、杀菌消炎需求,研究开发一种具有止血镇痛、杀菌消毒、生物相容性好,并且使用舒适度高的多功能复合型医用海绵产品,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医用海绵存在制备原料复杂、功能效果复合度不高、海绵基材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长效稳定镇痛止血,及杀菌消毒的多重复合功能,并且生物相容性好,使用安全方便的新型医用海绵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镇痛止血消毒杀菌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主要由海绵基质材料和局部麻醉剂组成,其中,

所述海绵基质材料,为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

所述局部麻醉剂,为由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壳体包载的盐酸丁卡因;

所述多功能复合型海绵,是以所述海绵基质材料作为载药基体,所述局部麻醉剂作为被装载药物,并按照重量份配比4-9:91-96装载制得。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复合型海绵,选用本身具有良好杀菌止血和消炎效果的壳聚糖,作为海绵多孔基质的主要制备原料。但鉴于单纯的壳聚糖物质本身存在三维成孔塑性度较低特点,通过使用聚乙二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处理,从而得到一种水凝胶型的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即所述“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作为海绵基质材料。该三维多孔凝胶,不仅能够保持原壳聚糖自身杀菌消毒抗炎药性同时,生物相容性好、保湿柔然度高,并且三维立体孔状结构更规则明晰。整个三维多孔凝胶呈现蓬松多孔结构,用作海绵基质材料使用时,在保障对伤口舒适柔然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吸血止血、杀菌消炎功能。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特别优选由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壳体包载的盐酸丁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其中,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指以具有良好杀菌止血和消毒抑菌药效的白芨提取物白芨多糖作为基础物质,通过交联加入疏水基团改性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兼具良好杀菌止血、消毒抑菌药效,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亲性极性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盐酸丁卡因,是一种在水中易溶的局部麻醉剂,具有优异皮肤渗透功能、有起效时间快、药效维持时间久、麻醉效果强、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本。本发明选用白芨多糖量两亲性聚合物作为载药壳体,通过将盐酸卡丁因装载包覆在其亲水性壳体内部,形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壳体外部的疏水极性基团,有利于包载盐酸卡丁因的纳米颗粒,在不影响内部盐酸卡丁因溶液浓度下,分散到其他溶液中以便于后期分散装载于海绵基质材料的三维多孔结构中。

并且,经发明人实验研究发现,选用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作为海绵基质材料,并按照重量份配比4-9:91-96装载经白芨多糖量两亲性聚合物壳体包载的盐酸卡丁因局部麻醉剂时,所述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与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壳体之间还能产生显著增强止血杀菌的协同效果,使最终制备的装载有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凝胶多孔膨胀海绵,同时具备显著的吸血止血、消毒杀菌、抑菌抗炎及长效稳定的局部麻醉镇痛的复合药效功能,并且该凝胶多孔膨胀海绵组成成分生物相容性高、成品保湿贴服性及使用舒适度高,能够满足复合药效功能同时,满足实际使用舒适安全要求,是一款医用价值和实用价值高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

进一步,所述海绵基质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得:

s1、壳聚糖预处理:先通过官能团取代反应,将壳聚糖转化为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再利用酰胺化反应取代水溶性丙基壳聚糖中的自由氨基,得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

s2、交联凝胶化:将步骤s1预处理后得到的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与用纯水溶解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按照重量份配比1:2-3混合后,加入自由基反应引发剂,并控制在35-45℃下,引发两者之间交联取代反应20-30h后,再用纯水浸泡20-25h,每2-4h换水依次,直至除尽未交联的凝胶,得到完整的交联凝胶;

s3、固定成型:将步骤s2制得的交联凝胶,置于0至-10℃下冻干,即得所述海绵基质材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s1壳聚糖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a、按固液比1-5:20-80,取壳聚糖和异丙醇溶液混合后,搅拌2-5h,加入1-4ml的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并继续搅拌5-6h,-20℃冷冻过夜,解冻,加入10-25ml的环氧丙烷和1-4ml的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缓慢升温至60℃,持续反应8h后,过滤得到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

s1b、再将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按照固液比1:20加水溶解后,再加入β-(丙烯酰氧)丙酸和与β-(丙烯酰氧)丙酸加入摩尔量相同的催化剂混合后,控制在30-40℃,ph=4.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0h后,再经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其中,

所述β-(丙烯酰氧)丙酸的加入摩尔量与羟丙基壳聚糖中自由氨基摩尔量的比例为1:10-20。

进一步,所述步骤s1b中,所述引发剂选用四甲基乙二胺、过二硫酸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优选以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形式包载盐酸丁卡因。

进一步,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具体指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镇痛止血消毒杀菌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制备:先将盐酸卡丁因与纯水,依照固液比1:20-60超声混合溶解;再将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浸泡在盐酸卡丁因溶液中,使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中的亲水面与盐酸卡丁溶液自组装形成载药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

步骤2.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的制备:取步骤1中制备的局部麻醉剂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按照质量配比1:1~2加水混合,并保持在体系温度40~60℃下,高速搅拌0.5~1h,保证所述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

步骤3.药物装载:保持在步骤2所述体系温度条件下,继续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进行搅拌,同时,按所述重量份配比4-9:91-96,称取对应重量份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并通过浸润和/或超声喷射方式,使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充分吸收局部麻醉纳米颗粒混合液,从而完成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装载;

步骤4.消毒定型:取步骤3中装载好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置于30~60℃的烘干机内,烘60~90min后,巴氏杀菌定型,即得具有镇痛止血、杀菌消毒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

进一步,步骤1中盐酸卡丁因与纯水之间的混合固液比为1:35。

进一步,步骤3中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与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之间的混合装载重量份配比为:8:92。

经发明人实验研究表明:将所述步骤1中盐酸卡丁因与纯水之间的混合固液比,及所述步骤3中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与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之间的混合装载重量份配比的进一步优选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从而实现对三维多孔凝胶中的载药量控制时,所得海绵产品的复合药效和使用舒适性能综合协同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选用本身具有良好杀菌止血、抑菌消炎及高生物相容性特点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作为海绵多孔基质材料;并选用以白芨多糖两亲性壳体包载的盐酸卡丁因纳米颗粒作为海绵多孔基质材料的载药对象,结合对两者的装载重量配比关系的优选限定,使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壳体与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之间产生止血杀菌、抗炎消毒的显著协同增强效果;

2、同时,选用白芨多糖两亲性壳体包载盐酸卡丁因,一方面可实现对壳体内部包载的局部麻醉剂盐酸卡丁因起到隔离保护及药剂浓度有效控制作用,防止在后期装载、杀菌定型等操作过程中,对盐酸卡丁因的稀释或破坏,从而影响其麻醉镇痛药效;另一方面,将盐酸卡丁因包载在白芨多糖两亲性壳体内部,还有利于实现对盐酸卡丁因的缓释效果,从而达到长效稳定的麻醉镇痛作用。

3、此外,选用白芨多糖两亲性壳体包载盐酸卡丁因形成的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与所述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之间通过物理吸附作用装载在凝胶多孔空隙中,即有利于在海绵实际使用过程中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脱离空隙释放到伤口皮肤表面,提高药效见效速率。

4、总体而言,本发明所述海绵同时具备显著的吸血止血、消毒杀菌、抑菌抗炎及长效稳定的局部麻醉镇痛的复合药效功能,生物相容性高、成品保湿贴服性及使用舒适度高,能够满足复合药效功能同时,满足实际使用舒适安全要求,是一款医用价值和实用价值高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海绵基质材料制备

s1、壳聚糖预处理:先通过官能团取代反应,将壳聚糖转化为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再利用酰胺化反应取代水溶性丙基壳聚糖中的自由氨基,得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a、按固液比3:20,取壳聚糖和异丙醇溶液混合后,搅拌3h,加入4ml的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并继续搅拌5-6h,-20℃冷冻过夜,解冻,加入25ml的环氧丙烷和4ml的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缓慢升温至60℃,持续反应8h后,过滤得到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

s1b、再将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按照固液比1:20加水溶解后,再加入β-(丙烯酰氧)丙酸和与β-(丙烯酰氧)丙酸加入摩尔量相同的催化剂混合后,控制在30-40℃,ph=4.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0h后,再经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其中,

所述β-(丙烯酰氧)丙酸的加入摩尔量与羟丙基壳聚糖中自由氨基摩尔量的比例为1:10。

s2、交联凝胶化:将步骤s1预处理后得到的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与用纯水溶解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按照重量份配比1:2混合后,加入自由基反应引发剂,并控制在35-45℃下,引发两者之间交联取代反应20-30h后,再用纯水浸泡20-25h,每2-4h换水依次,直至除尽未交联的凝胶,得到完整的交联凝胶;

s3、固定成型:将步骤s2制得的交联凝胶,置于0至-10℃下冻干,即得所述海绵基质材料。

(2)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制备

先将盐酸卡丁因与纯水,依照固液比1:20超声混合溶解;再将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浸泡在盐酸卡丁因溶液中,使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中的亲水面与盐酸卡丁溶液自组装形成载药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

(3)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的制备

取步骤(2)中制备的局部麻醉剂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按照质量配比1:1加水混合,并保持在体系温度40℃下,高速搅拌1h,保证所述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

(4)药物装载

保持在步骤(3)所述体系温度条件下,继续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进行搅拌,同时,按所述重量份配比4:96,称取对应重量份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并通过浸润方式,使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充分吸收局部麻醉纳米颗粒混合液,从而完成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装载;

(5)消毒定型

取步骤(4)中装载好的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置于60℃的烘干机内,微风烘60min后,巴氏杀菌定型,即得镇痛止血、杀菌消毒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产品。

实施例2

(1)海绵基质材料制备

s1、壳聚糖预处理:先通过官能团取代反应,将壳聚糖转化为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再利用酰胺化反应取代水溶性丙基壳聚糖中的自由氨基,得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a、按固液比5:80,取壳聚糖和异丙醇溶液混合后,搅拌5h,加入4ml的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并继续搅拌5-6h,-20℃冷冻过夜,解冻,加入10-25ml的环氧丙烷和4ml的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缓慢升温至60℃,持续反应8h后,过滤得到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

s1b、再将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按照固液比1:20加水溶解后,再加入β-(丙烯酰氧)丙酸和与β-(丙烯酰氧)丙酸加入摩尔量相同的催化剂混合后,控制在30-40℃,ph=4.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0h后,再经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其中,

所述β-(丙烯酰氧)丙酸的加入摩尔量与羟丙基壳聚糖中自由氨基摩尔量的比例为1:20。

s2、交联凝胶化:将步骤s1预处理后得到的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与用纯水溶解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按照重量份配比1:2-3混合后,加入自由基反应引发剂,并控制在35-45℃下,引发两者之间交联取代反应20-30h后,再用纯水浸泡20-25h,每2-4h换水依次,直至除尽未交联的凝胶,得到完整的交联凝胶;

s3、固定成型:将步骤s2制得的交联凝胶,置于0至-10℃下冻干,即得所述海绵基质材料。

(2)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制备

先将盐酸卡丁因与纯水,依照固液比1:60超声混合溶解;再将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浸泡在盐酸卡丁因溶液中,使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中的亲水面与盐酸卡丁溶液自组装形成载药纳米微球;

(3)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的制备

取步骤(2)中制备的局部麻醉剂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按照质量配比1:1加水混合,并保持在体系温度40℃下,高速搅拌1h,保证所述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

(4)药物装载

保持在步骤(3)所述体系温度条件下,继续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进行搅拌,同时,按所述重量份配比9:91,称取对应重量份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并通过浸润方式,使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充分吸收局部麻醉纳米颗粒混合液,从而完成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装载;

(5)消毒定型

取步骤(4)中装载好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置于30℃的烘干机内,微风烘90min后,巴氏杀菌定型,即得镇痛止血、杀菌消毒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产品。

实施例3

(1)海绵基质材料制备

s1、壳聚糖预处理:先通过官能团取代反应,将壳聚糖转化为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再利用酰胺化反应取代水溶性丙基壳聚糖中的自由氨基,得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a、按固液比1:20,取壳聚糖和异丙醇溶液混合后,搅拌2-5h,加入2ml的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并继续搅拌5-6h,-20℃冷冻过夜,解冻,加入10-25ml的环氧丙烷和2ml的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催化剂,缓慢升温至60℃,持续反应8h后,过滤得到水溶性羟丙基壳聚糖;

s1b、再将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按照固液比1:20加水溶解后,再加入β-(丙烯酰氧)丙酸和与β-(丙烯酰氧)丙酸加入摩尔量相同的催化剂混合后,控制在30-40℃,ph=4.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0h后,再经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所述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其中,

所述β-(丙烯酰氧)丙酸的加入摩尔量与羟丙基壳聚糖中自由氨基摩尔量的比例为1:15。

s2、交联凝胶化:将步骤s1预处理后得到的丙烯酰化羟丙基壳聚糖与用纯水溶解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按照重量份配比1:2混合后,加入自由基反应引发剂,并控制在35-45℃下,引发两者之间交联取代反应20-30h后,再用纯水浸泡20-25h,每2-4h换水依次,直至除尽未交联的凝胶,得到完整的交联凝胶;

s3、固定成型:将步骤s2制得的交联凝胶,置于0至-10℃下冻干,即得所述海绵基质材料。

(2)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制备

先将盐酸卡丁因与纯水,依照固液比1:35超声混合溶解;再将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浸泡在盐酸卡丁因溶液中,使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中的亲水面与盐酸卡丁溶液自组装形成载药纳米胶束;

(3)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的制备

取步骤(2)中制备的局部麻醉剂纳米微球和/或纳米胶束,按照质量配比1:1加水混合,并保持在体系温度40~60℃下,高速搅拌0.5~1h,保证所述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分散均匀;

(4)药物装载

保持在步骤(3)所述体系温度条件下,继续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进行搅拌,同时,按所述重量份配比8:92,称取对应重量份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并通过超声喷射方式,使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充分吸收局部麻醉纳米颗粒混合液,从而完成对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的装载;

(5)消毒定型

取步骤(4)中装载好的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置于40℃的烘干机内,微风烘65min后,巴氏杀菌定型,即得镇痛止血、杀菌消毒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产品。

对比例1

该对比例相对于实施例1设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2)中盐酸卡丁因与纯水的混合固液比改为1:10。其余特征均相同,从而制备得到一种海绵产品。

对比例2

该对比例相对于实施例2设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2)中盐酸卡丁因与纯水的混合固液比改为1:80。其余特征均相同,从而制备得到一种海绵产品。

对比例3

该对比例相对于实施例2设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4)中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与与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之间的混合装载重量份配比改为2:98。其余特征均相同,从而制备得到一种海绵产品。

对比例4

该对比例相对于实施例1设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4)中局部麻醉剂纳米颗粒混合液与与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之间的混合装载重量份配比改为12:88。其余特征均相同,从而制备得到一种海绵产品。

试验例

1.抗菌性能试验:

分别将实施例1-3中制备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样品和对比例1-4中制备海绵样品,及等质量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和所述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样品,分别在超净工作台紫外灯下灭菌30min。

常规方法配制3%mh肉汤培养基和2%mh琼脂培养基,各菌种提前活化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采用涂布平板法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杆菌(atcc25922)、白色念珠菌(atcc90028),沙门菌杆菌(atcc13076)、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于平板培养基中。分别将各组样品贴于9个相同的含菌mh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每一样品每平板各贴2片,并于37℃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h,测量各样品周围抑菌环的大小。抗菌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组样品抑菌试验结果(x±s)

依据表1所示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多功能复合性样品的抑菌效果均显著高于对比例1-4和单独成分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和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样品抑菌效果。

2、长效镇痛麻醉及止血性能测试

实验动物以及材料:实验用白兔200只,雌雄各100只,体重为2.0~3.0kg: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只。

实验方法:试验分为10组,第1~3组分别针对实施例1~3制备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第4~7组,分别针对对比例1~4制备的海绵,第8组针对等质量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第9组针对等质量的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第10组为模型组。

以实验用白兔作为模式动物,仰卧解剖台上,用10ml注射器刺破动脉血管,见喷射状出血后,立即在伤口处敷于一块止血海绵,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一起按压止血,秒表计时,90秒后轻轻松手观察止血状况,若无活动性出血则定义为止血,记录时间:若仍出血,则继续按压180秒观察,超过300秒未止血则视为止血失败:统计观察,记录其止血效果。并同时切割后一整天内白兔痛苦挣扎情况,以测定各组样品的麻醉镇痛效果。

观测结果显示:第1组白兔在40秒内完成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1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10h;第2组白兔在5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1.2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9h;第3组白兔在45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1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12h;第4组白兔在10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2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5h;第5组白兔在12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2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6h;第6组白兔在14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2.5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6h;第7组白兔在15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刺破动脉后2.5min内平复安静下来,并维持平复状态7h;第8组白兔在13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一整天内一直处于痛苦挣扎状态;第9组白兔在110秒内完成了止血,并且在一整天内一直处于痛苦挣扎状态。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多功能复合型海绵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1-4和等质量单独成分的壳聚糖\聚乙二醇改性三维多孔凝胶和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止血效果。且本实施例1-3制备的多功能复合型海绵产品具有显著的长效镇痛麻醉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