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幾学能量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7041发布日期:2018-12-19 06:3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幾学能量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生、修行等康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幾学能量舱。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时代的进步,本幾学能量舱根据微观物理学原理,结合凯史科技理论和修身实践进行综合研究制作,可快速磁化液体、水果、食品等,让食品即刻获得等离子能量,也可快速补充人体能量,平衡人体磁场,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为修行、静心、读书、养生提供功能性能量场所。

现有的幾学能量舱在安装工作时,铜线缠绕不均、散乱、连接性不强,安装复杂,维护困难,给装置进行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装置使用过程中,自然绿色环保性能不佳,容易产生污染、甲醛等有害物质,导致装置对人体的安全系数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幾学能量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幾学能量舱在安装工作时,铜线缠绕不均、散乱、连接性不强,安装复杂,维护困难,给装置进行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装置使用过程中,自然绿色环保性能不佳,容易产生污染、甲醛等有害物质,导致装置对人体的安全系数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幾学能量舱,包括墙体、隔断木方和控制箱,所述墙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舱体,且第一舱体通过附墙木方与墙体相连接,所述附墙木方的内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内部安装有铜线,所述隔断木方固定于第一舱体的外壁左端,且隔断木方的左侧外接有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舱体通过隔断木方与第一舱体相固定,且隔断木方的内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舱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盖,且第一顶盖与第二舱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体的外壁内侧开设有第一预留口,且第一预留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内侧贯穿安置有第一活动轴,且第一活动轴与第一活动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地板,且第二舱体的内侧底端设置有第一负氧离子板,所述第一地板与第一负氧离子板及第二舱体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盖,且第一舱体的外侧安置有门轴,所述门轴的外壁活动设置有活动门,且门轴与活动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墙体的外壁内侧开设有预留通道。

优选的,所述附墙木方等距设置于墙体的内壁,且附墙木方与第一舱体及第二舱体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断木方的截面面积大于附墙木方的截面面积,且隔断木方之间的距离与附墙木方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舱体的顶部与第一顶盖的底端相贴合,且第二舱体的中轴线与第一顶盖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舱体的外壁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活动安置有舱门,所述舱门的外壁设置有封边,且舱门与连接轴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负氧离子板的外侧与第二舱体的内壁相贴合,且第一负氧离子板呈矩形状分布于第二舱体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顶盖的形状呈金字塔状结构,且第二顶盖的横向轴线与第一舱体的横向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地板,且第二地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负氧离子板,所述控制箱设置于第二负氧离子板的顶部,且第二负氧离子板与第二地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地板与第一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二地板的中心线与第一舱体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第一舱体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预留口,且第二预留口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内侧贯穿安置有第二活动轴,且第二活动板与第二活动轴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舱门通过连接轴与第二舱体构成活动结构,且舱门的上下两端均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第二活动轴与第一舱体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活动板的截面宽度小于第二预留口的内侧截面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隔断木方、附墙木方、第二顶盖、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设置,且隔断木方的截面面积大于附墙木方的截面面积,在隔断木方的连接作用下,能够对竖向的构成舱体的天然免漆松木板进行固定操作,使得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在墙体构成的空间内的相对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化,而通过附墙木方的作用,能够在其内侧等距均匀开设的第一通孔的作用下,对直径为0.9mm的铜线进行固定操作,而对铜线进行绕线操作时,从下至上分三部分绕线,第一部分九孔每孔绕18圈,第二部分九孔每孔绕12圈,第三部分九孔每孔绕10圈,共计绕线360圈,并且通过胶布绑扎,避免散乱,且在对铜线进行连接工作时,需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增强其固定性,而第二顶盖的形状呈金字塔状结构,在第二顶盖呈金字塔状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其内侧与第一舱体内侧相连通,加大第一舱体内侧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的工作范围。

2、本发明通过对附墙木方、第一舱体、第二舱体和第一顶盖的设置,附墙木方与第一舱体及第二舱体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通过附墙木方的作用,能够分别对构成第一舱体的天然免漆松木板及构成第二舱体的天然免漆松木板与墙体进行固定连接操作,避免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在对人们进行养生、康养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其工作效果,而第二舱体的顶部与第一顶盖的底端相贴合,在第二舱体与第一顶盖的相互贴合作用下,使得第一顶盖能够对第二舱体的顶部进行遮挡操作,并且通过第一顶盖的作用,能够扩大装置对人们进行能量补充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对人们进行养生、蓄能的工作效果优异。

3、本发明通过对第一负氧离子板、第二舱体、第二底板和第一舱体的设置,且第一负氧离子板的外侧与第二舱体的内壁相贴合,在第一负氧离子板的作用下,能够对第二舱体内侧的人们进行离子能量补充工作,使得第二舱体内侧均处于离子能量区,不存在局部为非离子能量区,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第二地板与第一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第二地板与第一舱体的焊接作用下,使得第二地板为第二负氧离子板进行有效的支撑提供有力的承载性能。

4、本发明通过对舱门、连接轴和第二舱体的设置,舱门的上下两端均为半圆形结构,当人们需要进入第二舱体内侧时,通过人工驱动舱门,并且在连接轴的转动作用下,使得与其活动连接的舱门完成开启工作,同时舱门的上下端为半圆形状,使得其外侧的本身为铝塑板铝合金压条制作而成的封边能够有效的为其完成边缘封闭操作。

5、本发明通过对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轴和第一舱体的设置,且第二活动板通过第二活动轴与第一舱体构成旋转结构,当第一舱体内侧的零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易产生大量的热量,难以进行自散热操作,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第二活动板,并且在第二活动轴的转动作用下,使得第二活动板与第一舱体之间完成开启操作,通过第二活动板与第一舱体之间的开口,能够使得装置内外侧的气体流通,增强装置的通风、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幾学能量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幾学能量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幾学能量舱的第一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幾学能量舱的第二舱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第一舱体;3、附墙木方;4、第一通孔;5、铜线;6、隔断木方;7、第二通孔;8、第二舱体;9、第一顶盖;10、第一预留口;11、第一活动板;12、第一活动轴;13、第一负氧离子板;14、第一地板;15、门轴;16、活动门;17、第二顶盖;18、控制箱;19、第二负氧离子板;20、第二地板;21、预留通道;22、连接轴;23、舱门;24、封边;25、第二预留口;26、第二活动板;27、第二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幾学能量舱,包括墙体1、第一舱体2、附墙木方3、第一通孔4、铜线5、隔断木方6、第二通孔7、第二舱体8、第一顶盖9、第一预留口10、第一活动板11、第一活动轴12、第一负氧离子板13、第一地板14、门轴15、活动门16、第二顶盖17、控制箱18、第二负氧离子板19、第二地板20、预留通道21、连接轴22、舱门23、封边24、第二预留口25、第二活动板26和第二活动轴27,墙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舱体2,且第一舱体2通过附墙木方3与墙体1相连接,附墙木方3等距设置于墙体1的内壁,且附墙木方3与第一舱体2及第二舱体8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通过附墙木方3的作用,能够分别对构成第一舱体2的天然免漆松木板及构成第二舱体8的天然免漆松木板与墙体1进行固定连接操作,避免第一舱体2与第二舱体8在对人们进行养生、康养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其工作效果;

附墙木方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通孔4,且第一通孔4的内部安装有铜线5,隔断木方6固定于第一舱体2的外壁左端,且隔断木方6的左侧外接有第二舱体8,隔断木方6的截面面积大于附墙木方3的截面面积,且隔断木方6之间的距离与附墙木方3之间的距离相等,在隔断木方6的连接作用下,能够对竖向的构成舱体的天然免漆松木板进行固定操作,使得第一舱体2与第二舱体8在墙体1构成的空间内的相对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化,而通过附墙木方3的作用,能够在其内侧等距均匀开设的第一通孔4的作用下,对直径为0.9mm的铜线5进行固定操作,而对铜线5进行绕线操作时,从下至上分三部分绕线,第一部分九孔每孔绕18圈,第二部分九孔每孔绕12圈,第三部分九孔每孔绕10圈,共计绕线360圈,并且通过胶布绑扎,避免散乱,且在对铜线5进行连接工作时,需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增强其固定性,第二舱体8的顶部与第一顶盖9的底端相贴合,且第二舱体8的中轴线与第一顶盖9的中轴线相重合,在第二舱体8与第一顶盖9的相互贴合作用下,使得第一顶盖9能够对第二舱体8的顶部进行遮挡操作,并且通过第一顶盖9的作用,能够扩大装置对人们进行能量补充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对人们进行养生、蓄能的工作效果优异;

第二舱体8的外壁设置有连接轴22,且连接轴22的外侧活动安置有舱门23,舱门23通过连接轴22与第二舱体8构成活动结构,且舱门23的上下两端均为半圆形结构,当人们需要进入第二舱体8内侧时,通过人工驱动舱门23,并且在连接轴22的转动作用下,使得与其活动连接的舱门23完成开启工作,同时舱门23的上下端为半圆形状,使得其外侧的本身为铝塑板铝合金压条制作而成的封边24能够有效的为其完成边缘封闭操作,舱门23的外壁设置有封边24,且舱门23与连接轴22之间为活动连接,第二舱体8通过隔断木方6与第一舱体2相固定,且隔断木方6的内侧开设有第二通孔7,第二舱体8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盖9,且第一顶盖9与第二舱体8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舱体8的外壁内侧开设有第一预留口10,且第一预留口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板11,第一活动板11的内侧贯穿安置有第一活动轴12,且第一活动轴12与第一活动板11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舱体8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地板14,且第二舱体8的内侧底端设置有第一负氧离子板13,第一负氧离子板13的外侧与第二舱体8的内壁相贴合,且第一负氧离子板13呈矩形状分布于第二舱体8的内侧,在第一负氧离子板13的作用下,能够对第二舱体8内侧的人们进行离子能量补充工作,使得第二舱体8内侧均处于离子能量区,不存在局部为非离子能量区,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一地板14与第一负氧离子板13及第二舱体8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第一舱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盖17,且第一舱体2的外侧安置有门轴15,第二顶盖17的形状呈金字塔状结构,且第二顶盖17的横向轴线与第一舱体2的横向轴线相平行,在第二顶盖17呈金字塔状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其内侧与第一舱体2内侧相连通,加大第一舱体2内侧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的工作范围,第一舱体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地板20,且第二地板20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负氧离子板19,第二地板20与第一舱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二地板20的中心线与第一舱体2的中心线相重合,在第二地板20与第一舱体2的焊接作用下,使得第二地板20为第二负氧离子板19进行有效的支撑提供有力的承载性能;

第一舱体2的外侧开设有第二预留口25,且第二预留口25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板26,第二活动板26通过第二活动轴27与第一舱体2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活动板26的截面宽度小于第二预留口25的内侧截面宽度,第二活动板26的内侧贯穿安置有第二活动轴27,且第二活动板26与第二活动轴27之间为活动连接,当第一舱体2内侧的零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易产生大量的热量,难以进行自散热操作,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第二活动板26,并且在第二活动轴27的转动作用下,使得第二活动板26与第一舱体2之间完成开启操作,通过第二活动板26与第一舱体2之间的开口,能够使得装置内外侧的气体流通,增强装置的通风、散热性能,控制箱18设置于第二负氧离子板19的顶部,且第二负氧离子板19与第二地板20之间为固定连接,门轴15的外壁活动设置有活动门16,且门轴15与活动门16之间为活动连接,墙体1的外壁内侧开设有预留通道2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幾学能量舱,首先通过对墙体1构成的区域内的第一舱体2及第二舱体8进行制作工作,通过对木方预先集中打孔,孔径8mm,间距50-70,从下至上共27-39孔,使得木方的长度为2000mm,随后,通过附墙木方3分别对构成第一舱体2的天然免漆松木板及构成第二舱体8的天然免漆松木板与墙体1进行固定连接操作,避免第一舱体2与第二舱体8在对人们进行养生、康养工作时,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其工作效果,并且舱体均为天然免漆松木板构成的,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好处,同时,在对第一舱体2及第二舱体8进行固定工作前,需要对铜线5进行安装、稳固等操作,通过附墙木方3的作用,能够在其内侧等距均匀开设的第一通孔4的作用下,对直径为0.9mm的铜线5进行固定操作,而对铜线5进行绕线操作时,从下至上分三部分绕线,第一部分九孔每孔绕18圈,第二部分九孔每孔绕12圈,第三部分九孔每孔绕10圈,共计绕线360圈,操作简单,并且通过胶布绑扎,避免散乱,且在对铜线5进行连接工作时,需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增强其固定性,并且在铜线5绕线工作完成后需要预留足够长度至第一舱体2经控制箱18内侧的中心处理器处连接,然后,通过在第一地板14的顶部铺设第一负氧离子板13及在第二地板20的顶端铺设第二负氧离子板19,使得第一舱体2及第二舱体8内侧均处于离子能量区,并且通过第一顶盖9的作用,能够扩大装置对人们进行能量补充的接触面积,使得装置对人们进行养生、蓄能的工作效果优异,最后,当人们进入第二舱体8内进行经络穴位刺激、能量补充等工作时,通过幾学能量舱利用物理学原理,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的能量场在绕线内场地产生不断变化的微电流,经过不断放大变化,能够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刺激,激发人体自愈能量,迅速补充人体能量,改善健康状态。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