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目标组织切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570发布日期:2018-11-24 11:3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腔内目标组织切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器,尤其是一种腔内目标组织切割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人体一些腔道内因病变增生,可导致腔道狭窄,甚至腔道堵塞,严重影响人体机能。血管腔内壁目标组织导致的血管狭窄,如:冠心病,颈动脉狭窄等等。气管支气管内目标组织导致的呼吸困难,如:气管支气管肿瘤,气管切开愈合后疤痕增生导致的祈祷狭窄等。尿道因内壁损伤粘连导致的尿道狭窄等。胆道息肉导致的胆汁分泌异常等。消化道内壁增生导致肿瘤病变等。

在尿道、呼吸道、消化道、胆道,因视频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可视条件下对目标组织进行处理。但现有处理工具,如:u型刀,t型刀,因切割运动方向和腔道长轴一致,切割时操作极为不便,该技术掌握难度较大。临床需要一种切割处理时,切割运动方向与腔道长轴方向垂直的切割工具。但由于内镜下手术工具均需通过内镜操作孔置入,手术工具必须能通过内镜操作孔,手术工具外径必须小于内镜操作孔内径。切割工具与操作腔道垂直,势必增加手术工具的有效外径,实现难度很大,目前临床缺乏这种实施工具。

同时,在血管腔内,因血流存在,其可视基本无法实现,只能是间接地定位,即介入条件下对血管腔注射造影剂,同时,使用大型显影仪器对血管内状态间接判断。目前的血管增生重要的内科治疗方案是在狭窄部位放置支架,撑开狭窄部位的腔道。但在放置支架前,需对狭窄部位的内部目标组织进行纵向切割,便于放置支架后支架能充分撑开狭窄部位腔道。目前切割工具在扩张切割狭窄部位时,完全堵塞了血管内腔,使狭窄部位血流暂时被阻断,增加了患者不适,增加手术风险。为了安全,介入科医生需尽可能缩短血流阻断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大大提高了手术难度。临床需要一种在对血管狭窄部位切割时,也能保持血流流通的裂隙切割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腔内目标组织切割器,其结构紧凑,能有效实现对腔内目标组织的切割,适应范围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腔内目标组织切割器,包括内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杆上的外管,所述外管能在内杆上沿所述内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还包括能对腔内目标组织切割的切割体,所述切割体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的头端连接,切割体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的头端连接,所述切割第二连接端位于外管头端的前方;

外管相对内杆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切割体能拱起呈弧形,利用所述弧形的切割体能对目标组织进行所需的切割;

外管相对内杆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时,切割体能逐渐变平直,以使得切割体紧邻内杆外壁。

所述切割体包括若干在内杆头端外侧的弹性切割条,所述弹性切割条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的头端固定连接,弹性切割条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的头端固定连接。

所述切割体包括弹性切割导电条以及用于与所述弹性切割导电条电连接的连接插头,所述弹性切割导电条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的头端连接,弹性切割导电条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的头部连接,且弹性切割导电条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内杆轴线的两侧;

通过连接插头与电刀电源连接且弹性切割导电条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利用弹性切割导电条能对目标组织进行电切割;

还包括与所述弹性切割导电条电连接的止血连接插头,通过止血连接插头能使得弹性切割导电条能与电凝电源电连接。

在所述内杆的头部设置切割连接限位体,弹性切割导电条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切割连接限位体连接,弹性切割导电条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利用切割连接限位体能对内杆与外管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限位;所述切割连接限位体的形状包括块状或环状。

所述内杆的头部或外管的头端设置能在x线及核磁共振下显影的定位体。

在所述内杆的头部还设置若干内杆孔,所述内杆孔与内杆连接,内杆的尾端还设置内杆连接头;所述外管的头部设置贯通所述外管管壁的外管孔,所述外管孔与内杆孔相连通。

在所述内杆尾部穿出外管的侧壁设置用于指示内杆与外管相对运动距离的长度刻度,通过长度刻度指示内杆与外管之间的运动距离,能确定切割体弧形的弧度。

弹性切割条的长度不同,弹性切割条按照长度变化分布在内杆头端的外侧;外管相对内杆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所有弧形的弹性切割条在内杆的头端形成球形的形状。

还包括用于将外管与内杆相互锁定的连接锁定机构。

所述内杆内设置允许引导丝贯穿的内杆导向孔,所述内杆导向孔贯穿内杆。

本发明的优点:所述切割体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的头端连接,切割体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的头端连接,所述切割第二连接端位于外管头端的外侧;外管相对内杆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切割体能拱起呈弧形,利用所述弧形的切割体能对目标组织进行所需的切割;能有效实现对腔内目标组织的切割,利用切割体的不同实施结构,能适应不同情况的切割需要,适应范围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切割体采用弹性切割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弹性切割条拱起呈弧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内杆中设置导引丝放置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切割体采用弹性切割导电条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弹性切割导电条拱起呈弧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内杆上设置内杆孔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弹性切割导电条拱起呈弧形的示意图。

图8为本本发明弹性切割条在内杆上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弧形的弹性切割条在内杆头端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管、2-内杆、3-弹性切割条、4-锁定螺栓、5-外管柄、6-内杆柄、7-增摩部、8-电切凝连接插头连接线缆、9-连接插头、10-内杆连接头、11-止血连接插头连接线缆、12-止血连接插头、13-切割连接限位体、14-内杆孔以及15-弹性切割导电条与16-内杆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能有效实现对腔内目标组织的切割,本发明包括内杆2以及套设于所述内杆2上的外管1,所述外管1能在内杆2上沿所述内杆2的长度方向移动;

还包括能对腔内目标组织切割的切割体,所述切割体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1的头端连接,切割体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2的头端连接,所述切割第二连接端位于外管1头端的前方;

外管1相对内杆2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切割体能拱起呈弧形,利用所述弧形的切割体能对目标组织进行所需的切割;

外管1相对内杆2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时,切割体能逐渐变平直,以使得切割体紧邻内杆2外壁。

具体地,外管1、内杆2以及切割体均需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内杆2的长度大于外管1的长度,外管1套在内杆2上,外管1与内杆2之间呈同轴分布,外管1的内径略大于内杆2的外径,从而外管1与内杆2之间能相互移动,外管1的长度方向与内杆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外管1位于内杆2的头端、内杆2的尾端之间。

切割体具有切割第一连接端以及切割第二连接端,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对应,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1的头端连接,切割体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2的头端连接,由于内杆2的头端位于外管1头端的外侧,因此,切割第二连接端位于外管1头端的外侧。

当外管1与内杆2之间相互运动时,能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之间相互邻近或远离,当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切割体能拱起形成弧形,利用弧形的切割体能对腔内目标组织切割,提高切割操作的便捷性。

外管1相对内杆2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时,切割体能逐渐变平直,以使得切割体紧邻内杆2外壁。切割体紧邻或贴在内杆2的外壁上后,能缩小整个切割体的外径,从而在切割完成后,便于将外管1、内杆2从切割的腔道内退出。目标组织可以为病变组织、增生物或正常组织,具体根据实际切割的需要进行确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切割体包括若干均匀分布在内杆2头端外侧的弹性切割条3,所述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1的头端固定连接,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2的头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切割条3呈条形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即弹性切割条3能实现拱起与收缩,弹性切割条3均匀分布在内杆2头部的外侧,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1的头端连接,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2的头端连接,从而使得弹性切割条3的长度方向与内杆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图1和图2中示出了,在内杆2的头部设置四个均匀分布的弹性切割条3的情况。

当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弹性切割条3能拱起呈弧形,利用弹性切割条3与腔内目标组织的接触,能实现将腔内目标组织撑开,达到对腔内目标组织切割的目的。当切割完成后,只需要使得内杆2与外管1再次相对运动,使得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弹性切割条3的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即可。当切割条3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时,切割条3由拱起的弧形变成条形,便于将整个弹性切割条3、内杆2以及外管1从已切割的腔道内移出。

此外,在利用弹性切割条3进行切割时,需要使得内杆2与外管1之间保持稳定,即还包括用于将外管1与内杆2相互锁定的连接锁定机构,所述连接锁定机构可以采用锁定螺栓4,锁定螺栓4在内杆2、外管1相对应的尾部,利用锁定螺栓4能将内杆2与外管1相互锁定,从而保证内杆2与外管1之间不能相互转动。一般地,在锁定时,锁定螺栓4穿过外管1后能与内杆2接触,拧紧锁定螺栓4后,能实现外管1与内杆2之间的锁定。当然,连接锁定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外管1与内杆2之间采用螺纹结构连接,所述螺纹结构能使得外管1与内杆2之间相对转动时,能转换为外管1、内杆2相对应的直线运动,螺纹结构具体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形式,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利用连接锁定机构能对弹性切割条3拱起弧形的状态进行控制,即能控制拱起弧形的弧度。此外,在内杆2的尾部还设置增摩部7,利用增摩部7能增大摩擦力,便于内杆2与外管1之间的移动配合。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切割体包括弹性切割导电条15以及用于与所述弹性切割导电条15电连接的连接插头9,所述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外管1的头端连接,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2的头部连接,且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内杆2轴线的两侧;

通过连接插头9与电刀电源连接且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利用弹性切割导电条15能对目标组织进行电切割。

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切割导电条15采用能导电的材料制成,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分布位于内杆2轴线的两侧,即弹性切割导电条15呈倾斜分布,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长度方向与内杆2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

连接插头9通过连接插头连接线缆8能与弹性切割导电条15电连接,通过连接插头9能与外部的电刀电源连接,当连接插头9与电刀电源电连接后,能使得弹性切割导电条15具有电刀的特性,从而能使得弹性切割导电条15能像电刀一样进行切割。当然,在切割时,需要使得内杆2与外管1之间相对运动,使得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邻近,拱起形成弧形后,能有效实现对目标组织的切割。当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时,弹性切割导电条15能靠近内杆2头部的外壁。与上述类似,在切割完成后,需要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便于内杆2、外管1以及弹性切割导电条15从腔道内退出。

此外,还包括与所述弹性切割导电条15电连接的止血连接插头12,通过止血连接插头12能使得弹性切割导电条15能与电凝电源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止血连接插头12通过查血连接插头连接线缆11与弹性切割导电条15电连接,通过止血连接插头12与外部的电凝电源电连接,当止血连接插头12与电凝电源连接后,能使得弹性切割导电条15具有电凝的特性,从而利用具有电凝特性的弹性切割导电条15能对切割后的部位进行止血操作。在进行止血操作时,弹性切割导电条15也需要拱起呈弧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杆2的头部设置切割连接限位体13,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切割连接限位体13连接,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利用切割连接限位体13能对内杆2与外管1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限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切割连接限位体13的形状包括块状或环状。切割连接限位体13在内杆2的头部,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切割连接限位体13连接,从而实现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二连接端与内杆2的连接配合。利用切割连接限位体13能对内杆2与外管1之间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将弹性切割导电条15的切割第二连接端进入外管1内。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所述内杆2的头部还设置若干内杆孔14,所述内杆孔14与内杆2连接,内杆2的尾端还设置内杆连接头10。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内杆2的头端设置内杆孔14时,内杆2内具有中空的管状,在内杆2的尾端设置内杆连接头10,通过内杆孔14能形成吸引或冲洗的作用,当实现吸引作用时,内杆连接头10与负压吸设备连接;当需实现冲洗的作用时,内杆连接头10与冲洗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1的头部设置贯通所述外管1管壁的外管孔,所述外管孔与内杆孔14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管孔与内杆孔14能相连通,当切割血管内的目标组织时,利用内杆孔14与外管孔的配合,不会影响血管内血液的流通。

所述外管1的尾端设置外管柄6,内杆2的尾部设置内杆柄5。利用内杆柄5能方便拿持内杆,利用外管柄6能方便拿持外管1。此外,还包括用于将外管1与内杆2相互锁定的连接锁定机构,所述连接锁定机构与上述图1、图1中的连接锁定机构作用相一致,具体可以参考上述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所述内杆2内设置允许引导丝贯穿的内杆导向孔16,所述内杆导向孔16贯穿内杆2。本发明实施例中,内杆导向孔16位于内杆2的中心区,内杆导向孔16贯穿内杆2,利用内杆导向孔16能实现引导丝置于内杆2内,且置于内杆2内的引导丝能从内杆2穿出,从而利用内杆2内的引导丝能方便将整个切割器置于所需的腔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杆2的头部或外管1的头端设置能在x线及核磁共振下显影的定位体。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体可以设置在内杆2的头部或外管1的头端,利用x线、核磁共振对定位体进行显影时,能实现外管1、内杆2在血管内的定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杆2尾部穿出外管1的侧壁设置用于指示内杆2与外管1相对运动距离的长度刻度,通过长度刻度指示内杆2与外管1之间的运动距离,能确定切割体弧形的弧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长度刻度设置在内杆2的尾部,外管1套在内杆2上后,长度刻度位于外管1的尾部外。当内杆2与外管1之间相对运动时,通过长度刻度能对内杆2、外管1之间的相对运动距离进行指示。由于切割体等基本工作参数稳定,当内杆2与外管1之间相对运动时,能根据指示的运动距离确定切割体弧形的弧度,具体运动距离与切割体弧形弧度的对应关系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弹性切割条3的倾斜分布在内杆2头端的外侧;外管1相对内杆2运动,且使得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靠近时,所有弧形的弹性切割条3在内杆2的头端交叉后形成网格状。

如图8和图9所示,弹性切割条3倾斜分布在内杆2的头端,弹性切割条3的长度可以相同或采用不同长度的弹性切割条3。当弹性切割条3呈平直状态时,弹性切割体3在内杆2的头端呈倾斜分布,当弹性切割条3间的长度不同时,弹性切割条3可按照长度逐渐变长或逐渐变短方式均匀分布在内杆2的头端,当所有的弹性切割条3呈弧形时,能在内杆2的头端形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包括球形或网片状;具体地,当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靠近使得弹性切割条3拱起呈弧形时,弹性切割条3交叉后能呈球形;当切割第一连接端与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接近到最大状态时,弹性切割条3交叉后能呈网片状,无论呈球形或网片状,均能实现对血块等的清理。当然,当切割第一连接端、切割第二连接端相互远离时,弹性切割条3依然能恢复平直状态,以不会影响整体从腔道内的退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