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炎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4429发布日期:2018-11-17 00:4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炎药。



背景技术: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随着全球环境气候的改变、各种病毒细菌的传播感染,鼻炎已成为儿童、青年、老人中一种常见性疾病。一般而言,鼻炎如不及时预防治疗,容易进一步恶化发展而形成鼻咽癌等其他病症,重者可致死亡。现有的治疗方法多为传统抗生素类药物性治疗结合物理性疗法,如手术、针刺、注射等。

据统计,我国的鼻炎患者大约有3亿人,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每年因鼻咽癌变而致的死亡的超过20万。鼻炎虽不直接危害人的生命,但鼻炎反复发作的症状及其长病程,使得患者的身体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头疼等不适,因而常常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工作及交际,给鼻炎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目前用于治疗鼻炎的药品多是抗菌素激素类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中几乎没有一款产品可以达到患者满意的程度,且副作用多。

现有的治疗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1)现有治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不便,尤其是针对幼儿、老人患者群体时更为明显。幼儿尚且年幼身心无法经受长期“异味”激素类口服与手术的创伤。老人身体机能皆已衰退,且多同患有其他病症,也难以承受此类刺激与痛苦。(2)人体若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西药,内脏器官长期刺激受累,则可出现不同程度不适病症。手术、针刺、注射等物理性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创伤和痛苦。(3)现有治疗方法的治疗周期漫长,且效果多数不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鼻炎药,所述鼻炎药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辛夷1-2%、白芷1-2%、细辛0.4-0.5%、苍耳子1-2%、黄苓1-2%、玉米须2-3%、金银花2-3%、野菊花2-3%、知母1-2%、麦冬1-2%、玄参1-2%、茯苓1-2%、薏仁2-3%、沙苑子1-2%、蒲公英1-2%、黄芪0.7-0.9%、大枣1-2%、建曲1-2%、甘草0.7-0.9%,余量为水;将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黄苓、玉米须、金银花、野菊花、知母、麦冬、玄参、茯苓、薏仁、沙苑子、蒲公英、黄芪、大枣、建曲、甘草与水混合熬制获得液态鼻炎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药品能够彻底治疗急性感冒型鼻炎、慢性鼻炎、鼻子干、痒、痛、鼻流清涕、黄涕、鼻窦炎、头痛、鼻腔出血、咽干鼻燥、鼻塞不闻香臭、鼻腔红肿、鼻粘膜充血、脓肿、溃疡、鼻息肉乳痈初起,还可治疗鼻流黄稠引起的干咳、燥咳。并且,此方还适宜用于儿童感冒鼻流清涕,黄稠,以及鼻流黄稠引起的干咳,燥咳,反复不尽的中西结合治疗药物,有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

一种鼻炎药,所述鼻炎药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辛夷1-2%、白芷1-2%、细辛0.4-0.5%、苍耳子1-2%、黄苓1-2%、玉米须2-3%、金银花2-3%、野菊花2-3%、知母1-2%、麦冬1-2%、玄参1-2%、茯苓1-2%、薏仁2-3%、沙苑子1-2%、蒲公英1-2%、黄芪0.7-0.9%、大枣1-2%、建曲1-2%、甘草0.7-0.9%,余量为水。

优选地,将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黄苓、玉米须、金银花、野菊花、知母、麦冬、玄参、茯苓、薏仁、沙苑子、蒲公英、黄芪、大枣、建曲、甘草与水混合熬制获得液态鼻炎药。

进一步地,药液熬制方法采用传统工艺熬制,采用适宜砂锅熬药,水位淹没药物并高出100毫升,浸泡半小时,用文火熬开后,持续文火熬制10分钟。然后,滤渣取汁得到本发明所需的鼻炎药。本药品用药量为单次100毫升。

辛夷,药性:辛,温。归肺、胃经。功效为发散风寒,通鼻窍。主治:风寒感冒,鼻塞,鼻渊、风寒感冒、头痛及鼻塞流涕。同时具有明显抗炎或抗血管增生及肉芽肿形成作用,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作用。

白芷,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同时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药性:辛,温。归心、肺、肾经。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并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苍耳子,中药名。别名:虱马头、苍耳子等,药性:味苦、甘、辛,性温。归肺、肝经。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

黄苓(别名:淡苓、条苓、子苓、枯苓、魁苓、山茶根子)是一种药材,具有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身体状况稳定的功效。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治疗额窦炎、细菌性肺炎、肺中湿热等。同时,黄苓含有丰富的活性矿物质,能够刺激、强健神经,因此现在常常作为神经系统药物为人们所用。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忙碌生活中常有的紧张不安、精神过敏、癔病、神经衰弱、抑郁、危机感等情绪。

玉米须,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利水消肿,主治水肿、淋浊,也用于治疗吐血崩漏,高血压病、黄疸肝炎、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

金银花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藤煲水后对小孩湿疹等皮肤瘙痒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畜禽的多种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忍冬藤)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用连翘,板蓝根煎金银花汤可以治疗腮腺炎;金银花茶可以祛暑明目;连翘金银花凉汤可治疗外感发热咳嗽。同时将金银花、菊花、桔梗和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侯凉,当饮料饮用,可治疗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金银花能消散上风热而解表,还能清气。同时金银花能治疗咽喉炎,预防呼吸道感染,能治疗阑尾脓肿,慢性肠炎。

野菊花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野菊花的浸液对杀灭孑孓及蝇蛆也非常有效。野菊花对夏季蚊虫叮咬后的红肿脓包具有杀菌去肿的作用。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性苦,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同时,知母炒用,降低寒凉,免于脾胃虚寒者泻火太过。同时技能清泄肺热又能滋阴润肺。

麦冬,中药材名。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功能主治为: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麦冬可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治消渴治疗胃酸缺少,治慢性咽炎,治血热,夏季发烧发热。

麦冬入手太阴经,而能驱烦解渴,止咳消痰,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戎邪。麦冬治虚劳客热,津液干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体润质补,能滋肾髓,专治劳损虚热之功居多。

玄参,中药名。甘、苦、咸,微寒。归脾、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茯苓,中药名。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既补又利,可补可泻。茯苓有利于不伤正的特点,治疗水肿多以此药配伍。因茯苓又长于健脾,故而尤易脾虚水肿之证。

茯苓甘淡渗湿,治生痰之源。与它药配伍有健脾祛湿,化痰和胃之功。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神药,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日补阳,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损目,配伍药中常加补养药相得益彰。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薏仁性凉,味甘、淡,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沙苑子,性甘,温,入肝、肾经。功能主治为:补肝,益肾,明目,固精。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精早泄,小便频数,遗尿,尿血,白带。①《本草衍义》:补肾。②《纲目》: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③《本草从新》:补肾,强阴,益精,明目。治带下,痔漏,阴癀。性能固精。④《医林纂要》:坚肾水,泻邪湿,去症瘕痔瘘。⑤《会约医镜》:止遗沥,尿血,缩小便。⑥《本草求原》:治肺痿,肾冷,尿多,遗溺,明目,长肌肉。亦治肝肾风毒攻注。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同时,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味甘,微苦,寒。归肝、胃经。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治深部脓肿,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痛。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疮痈肿。

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可以外敷可以内服都臻效,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毒凉血之要药。

黄芪,性温,味甘,是疮家圣药。功能主治为: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益气升阳,疮溃而久不收口,可加补肾补血药物,加强益气养血,脱毒生肌敛疮。

黄芪能脱毒排脓敛疮收口,配伍补阳药,有补虚脱毒,排脓解毒之功,可用于气血不足之疮疡内陷或溃久而不收口。

黄芪适用于久病身体虚弱乏力,久病不得根治人群。

黄芪之补,善达营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为外壳疮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和,自无瘀滞耳。

建曲,气清香,味微。具有解表和中的作用。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健脾助运,常配药物,加强药物吸收。

大枣,清凉,药中必备药物,已在凉药伤脾,引起便溏清药散发过重伤血伤营,意在清热补血温脾,互补。

甘草,解毒药,为诸和百家之药。

优选地,玉米须,薏仁、茯苓陪辛夷、白芷、苍耳子,意在于玉米须利水消肿,治鼻渊,薏仁清热排脓,茯苓健脾。三药相配,清热解毒,行血消肿健脾,使之鼻腔之痰下行而成水,迅速利尿,得到痊愈,减少服药周期,治鼻病无玉米须无效。玉米须治疗鼻息肉乳痈初起最为显效。

同时,如果痰在鼻腔往下行到脾胃无祛脾湿行水药,必然形成脾湿有痰滞而胸闷,呕吐,积滞而伤身。治疗鼻炎患者、鼻塞、鼻渊无苍耳子不能达到治病根除的疗效。

进一步地,优选地,辛夷、白芷、苍耳子配伍,三者相配,通鼻窍功能强,治疗鼻渊,意在辛夷使鼻窍通气,治鼻塞。白芷拍脓止痛,苍耳子,祛风湿止痒治鼻渊。

优选地,黄芪和沙苑子配,治疗鼻病,其意义在于慢性鼻炎患者发病必然体虚,体虚者与肾阳、肾气相关联。所以祛病强身是必然,祛病不强身等于没治病,反而会用药伤身。

优选地,黄芪陪大枣,黄芪补气,大枣补血。人的身体是血肉之躯,活的是精气神。气行旺,气行生血,血旺而生力气,所以相互佐使而身体的健。

优选地,黄芪配知母,传统解表药中禁用黄芪,以免犯邪,其实黄芪得知母增强免疫功能祛病而不犯邪。

优选地,辛夷、白芷、苍耳子配伍,三者相配,通鼻窍功能强,治疗鼻渊,意在辛夷使鼻窍通气,治鼻塞。白芷拍脓止痛,苍耳子,祛风湿止痒治鼻渊。

优选地,细辛、辛夷、白芷和苍耳子配伍,是鼻炎患者必备主要,缺一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优选地,黄苓、辛夷、白芷、苍耳子和细辛相配,意在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属辛温解表药。意在鼻炎患者久病必有湿,湿聚成痰,痰在鼻腔成鼻渊,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得黄苓辛温解表药,温性降低,以免鼻腔病未除,反而热痹传遍全身。黄苓清上焦及皮肤中热,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细辛、辛夷、白芷、苍耳子、黄苓五药相配,意在细辛入内用于消腐蚀、生新肌肉,鼻病可治,无细辛鼻病无法根治。

优选地,黄苓陪辛夷、白芷、。苍耳子和细辛可治疗鼻流清涕、黄涕。睡眠中侧卧,痰堵左鼻或右鼻,治鼻病黄苓不可少的佐药,黄苓专清上焦之热痹。

优选地,知母、玄参、麦冬配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器意义自傲与五官科病,肝脏属睛目,肺部属鼻腔,所以鼻病和肺部相关。知母泻肺火,玄参凉血。麦冬滋肺阴。辛夷、白芷、苍耳子,白芷和细辛属温热药,以防辛温热药入肺脏发生鼻病未除,而内热已起,发生他病,所以相佐使用。

优选地,黄苓配知母,黄苓清热泻火,又能滋肺肾之阴。凉药配伍则清而不燥,清肺泻火之力大增。用于肺热鼻腔火热而干燥,并可用肺肾阴虚,燥热偏盛之清渴。

优选地,薏仁配茯苓,两药据有利于水渗湿,健脾助运作用。常相配以治疗脾虚湿盛之证。亦可再配大枣、黄芪,以增加补脾,补气,补血之力,若水溢成痰在鼻腔成鼻渊可再配玉米须增加利水之功。

优选地,野菊花配辛夷、白芷、细辛和苍耳子,野菊花属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药。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属辛温解表药,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凉热互补。

优选地,金银花、蒲公英配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主治疮。散结消肿,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解毒消肿,泻中有升。金银花叶轻上浮,偏于解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两药相需配伍,增强疗效,为鼻病主药辛夷、白芷、细辛和苍耳子的辅助之药。

治疗疾病,有些医家只知主药,不知辅药,其实辅药更加重要,药立杆见影,药到病除,既能祛病又能养生,非辅药不能除,中药讲究君臣相使,各司其守。

鼻炎患者之疾病,表面上为呼吸道疾病,实则是病源于肺肾。本方中包含了解表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利水药、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补气补阳药、健脾消食药、祛腐生肌药和滋阴补肾药,表里兼顾,因此,本方能根治鼻炎。

基于次方,符合前述病症者,轻微患者服用一周即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严重患者兼有其它疾病,用药周期稍长,也能根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