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4471发布日期:2019-01-28 13:22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带闭合矫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



背景技术: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声带位于喉腔中部,呈左右对称结构,两侧声带之间的矢状裂隙为声门裂。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缩小、甚至关闭,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

当声音在音质、音量、音调或发音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异常时,需要借助辅助装置对发声进行矫治。在现有的言语发声矫治过程中,通常借助矫治器辅助声带闭合训练。矫治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固定腔和第二固定腔,第一固定腔和第二固定腔分别用于固定上排门牙和下排门牙,使得上牙和下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对发声矫治提供积极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矫治器对声带麻痹、声带闭合能力缺失、声带闭合不良等由声带闭合引起的发声障碍的矫治效果有限,很难实现健康发音和语音共鸣。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佩戴后使得口腔两侧距离扩大和延展,支撑嘴角分离,促进声带被动闭合,有助于实现健康发音和语音共鸣。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所述装置包括:内弧板、外弧板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隔板,所述内弧板与所述外弧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弧板与所述外弧板之间,两个所述隔板、所述内弧板与所述外弧板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沿高度方向分隔出分别用于容置上排切牙的上容置腔和用于容置下排切牙的下容置腔,所述内弧板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远离所述容置腔延伸;所述外弧板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远离所述容置腔延伸,且用于撑开嘴角。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抵舌板,所述抵舌板设置在所述内弧板背向所述外弧板一侧表面,且向远离所述外弧板一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抵舌板的宽度向着所述内弧板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抵舌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设置在与所述下容置腔相对的所述内弧板上,所述自由端朝向所述上容置腔一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外弧板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出上挡板,所述外弧板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出下挡板,所述上挡板用于阻挡上唇边的内表面和上排牙齿接触,所述下挡板用于阻挡下唇边的内表面和下排牙齿接触。

优选地,所述上挡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置上唇系带的上凹槽,所述上挡板从所述上凹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向两侧的所述上端面圆滑过渡;所述下挡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置下唇系带的下凹槽,所述下挡板从所述下凹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向两侧的所述下端面圆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内弧板的两侧端部均为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内弧板与所述隔板的连接处向着尖牙延伸;所述外弧板的两侧端部均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从所述外弧板与所述隔板的连接处向着槽牙延伸。

优选地,所述内弧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外护板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向着远离所述容置腔由近及远呈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内弧板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上侧面、第一端面和第一下侧面,所述第一上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下侧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外弧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上侧面、第二端面和第二下侧面,所述第二上侧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下侧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第二上侧面的中部、所述第二端面的中部和所述第二下侧面的中部均设置有豁口。

另外,优选地,所述装置采用橡塑发泡材料制作而成。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另一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又一侧视图。

图5a~5b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内弧板;2:外弧板;3:隔板;4:容置腔;5:上容置腔;

6:下容置腔;7:抵舌板;8:上挡板;9:下挡板;10:上凹槽;

11:下凹槽;12:第一端部;13:第二端部;14:空隙;15:切牙;

16:尖牙;17:槽牙;18:舌体;19:上唇边;20:下唇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另一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又一侧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包括:内弧板1、外弧板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隔板3。

装置包括:内弧板1、外弧板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隔板3,内弧板1与外弧板2相对设置,两个隔板3间隔设置在内弧板1与外弧板2之间,两个隔板3、内弧板1与外弧板2围合形成容置腔4,容置腔4沿高度方向分隔出分别用于容置上排切牙15(如图5a或5b所示)的上容置腔6和用于容置下排切牙16(如图5a或5b所示)的下容置腔7,内弧板1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远离容置腔4延伸;外弧板2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远离容置腔4一侧延伸,且用于撑开嘴角。

使用时,将装置置于口腔内,上排切牙15和下排切牙16分别咬入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分别对上排切牙15和下排切牙16进行固定;内弧板1贴合牙齿的内表面,内弧板1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远离容置腔4延伸,以便辅助上唇边19与下唇边20分离;外弧板2延伸到嘴唇外侧,外弧板2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远离容置腔4延伸,且用于撑开嘴角并保持嘴角打开状态。通过采用上述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分别对上排切牙15和下排切牙16进行固定,以便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同时,内弧板1和外弧板2两者的两端均向外侧延展,且外弧板2从唇内向唇外延伸,以便撑开嘴角并保持嘴角撑开状态,增加口腔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增加共振,促进声带被动且健康地闭合,使得有助于声带闭合的肌肉和神经能够最大限度地积极工作,有助于实现健康发音和语音共鸣。

在本实施例中,内弧板1的弧度根据牙齿内表面排布弧形设计,外弧板2的弧度根据牙齿外表面排布弧形设计,内弧板1和外弧板2相对设置,以便同时对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起到固定的作用。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的容纳空间可根据具体使用者的牙齿情况进行设定,通常切牙可包括4颗门牙或额外增加1或2颗尖牙,均容纳在容置腔4内。内弧板1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两侧的尖牙方向延伸,通常延伸至第二尖牙处;外弧板2的相对两侧端部分别向着两侧的槽牙方向延伸,通常延伸至第一槽牙处。

上述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适用于需要实现并保持高水平发音能力的歌手、嗓音工作者和演员,适用于发声障碍患者以及手术后需恢复正常发声的患者;还适用于声乐演员、教师、语言治疗师、发声障碍患者、嗓音疾病患者和由于声带缺失闭合运动或闭合不全等问题导致发声障碍的人员;特别是解决声带麻痹、声带闭合能力缺失、声带闭合不良等由声带闭合引起的发声障碍的患者。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抵舌板7,抵舌板7设置在内弧板1背向外弧板2一侧表面,且向远离外弧板2一侧延伸。当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分别对上排切牙15和下排切牙16进行固定,抵舌板7抵在舌体18上,使得舌部肌肉被动运动,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避免舌体18紧张上翘和喉肌紧张,使得舌体得到更好的安置,以便于声带闭合的肌肉和神经能够最大限度地积极工作,促进声带被动且健康地闭合,有助于实现健康发音和语音共鸣。

优选地,抵舌板7的宽度向着内弧板1由远及近呈逐渐增加。通过设置抵舌板7的宽度渐变,有助于引导舌尖沿着抵舌板7移动,直至抵接在内弧板1上,有效地引导舌体18安置。

优选地,抵舌板7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设置在与下容置腔6相对的内弧板1上,自由端朝向上容置腔5一侧延伸。抵舌板7通过连接端连接在内弧板1偏下的位置,自由端向着斜上方延伸,以便对舌体18进行有效压制,防止舌体18上翘和喉肌紧张。

在本实施例中,抵舌板7的横截面呈近似树叶状,抵舌板7的宽度从自由端到连接端呈逐渐增加,抵舌板7的厚度从自由端到连接端呈逐渐增加;抵舌板7与其上方的内弧板1所成夹角呈锐角,抵舌板7与其下方的内弧板1所成夹角呈钝角;连接端与内弧板1上端面的距离大于连接端与内弧板1下端面的距离,自由端与内弧板1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自由端与内弧板1下端面的距离;抵舌板7的边缘具有圆滑的曲线,避免割伤舌体18。

优选地,外弧板2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出上挡板8,外弧板2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出下挡板9,上挡板8用于阻挡上唇边19(如图5a或5b所示)的内表面和上排牙齿接触,下挡板9用于阻挡下唇边20(如图5a或5b所示)的内表面和下排牙齿接触。当装置置于口腔内时,上挡板8位于上唇边19的内表面和上排牙齿的外表面之间,下挡板9位于下唇边20的内表面和下排牙齿的外表面之间,以便形成隔档作用,同时分别用于支撑上唇边19和下唇边20,以便嘴角张开。

在本实施例中,上挡板8、外弧板2的板体以及下挡板9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上挡板8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置上唇系带的上凹槽10,上挡板8从上凹槽10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向两侧的上端面圆滑过渡;下挡板9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置下唇系带的下凹槽11,下挡板9从下凹槽11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向两侧的下端面圆滑过渡。当装置置于口腔内,上挡板8位于上唇边19的内表面和上排牙齿的外表面之间时,上唇系带位于上凹槽10内,下挡板9位于下唇边20的内表面和下排牙齿的外表面之间时,下唇系带位于下凹槽11内;提高装置在口腔内的连接稳定性;上挡板8从上凹槽10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向两侧的上端面圆滑过渡,下挡板9从下凹槽11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向两侧的下端面圆滑过渡,以便符合人体力学,提高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挡板8和下挡板9两者的边沿形状根据使用者唇形设计;通常,上挡板8和下挡板9两者具有不同的结构,上挡板8的高度略大于下挡板9的高度;上挡板8为沿上凹槽10的中线对称结构,下挡板9为沿下凹槽11的中线对称结构;上凹槽10的槽口宽度略小于下凹槽11的槽口宽度;上凹槽10的槽口深度略大于下凹槽11的槽口深度。

优选地,内弧板1的两侧端部均为第一端部12,第一端部12从内弧板1与隔板3的连接处向着尖牙16(如图5a或5b所示)延伸;外弧板2的两侧端部均为第二端部13,第二端部13从外弧板2与隔板3的连接处向着槽牙17(如图5a或5b所示)延伸。第一端部12用于增加内弧板1在口腔内的延展性,第二端部13用于增加外弧板2在口腔外的延展性,以便有效的支撑嘴角张开,增加口腔相对两侧的距离,增加共振,使得有助于声带闭合的肌肉和神经能够最大限度地积极工作,促进声带被动且健康地闭合,有助于实现健康发音和语音共鸣。

优选地,内弧板1的第一端部12和外护板2的第二端部13之间设置有空隙14,空隙14的宽度向着远离容置腔4由近及远呈逐渐增加。第一端部12沿着牙齿排布方向延伸,为嘴唇内侧提供支撑作用,第二端部13延伸到嘴唇外侧,以便通过第二端部13有效地保持嘴角处于支撑状态,空隙14有助于第二端部13从内向外延伸,通过设置渐变的空隙14,降低拆装难度,同时保证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均能提供有效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2的宽度略大于内弧板1板体的宽度;第二端部13的宽度大于外弧板2板体的宽度。

优选地,内弧板1的第一端部12包括第一上侧面、第一端面和第一下侧面,第一上侧面、第一端面和第一下侧面之间圆滑过渡;外弧板2的第二端部13包括第二上侧面、第二端面和第二下侧面,第二上侧面、第二端面和第二下侧面之间圆滑过渡;第二上侧面的中部、第二端面的中部和第二下侧面的中部均设置有豁口。第一端部12从第一上侧面经第一端面到第一下侧面具有圆滑过渡,以便为上唇边19的内表面和下唇边20的内表面提供良好的支撑,提高舒适性;第二端部13从第二上侧面经第二端面到第二下侧面具有圆滑过渡,以便为上唇边19和下唇边20提供良好的支撑,提高舒适性;通过在第二上侧面的中部、第二端面的中部和第二下侧面的中部均设置有豁口,为唇边提供相对放松的空间,以便唇部被动运动。

另外,优选地,装置采用橡塑发泡材料制作而成。橡塑发泡材料(eva)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和透明性,可达到医用无毒、耐高温、耐低温的要求,适合制作医疗用具。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结构强度,以便可长期多次使用。而且,采用eva材料制作装置,可提供一定的弹性,通常,使用者佩戴仅需在5秒内即可完成,不会引起任何阻塞呼吸道、阻塞食道和阻塞呼吸的副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发声情况,在装置上配备声音感应器,声音感应器与外部的电脑连接,当使用者将装置内置于口腔时,当使用者发声时,声音感应器对数据进行采集,并传送到电脑上,以便对使用者的发声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以便提高治疗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进一步介绍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使用过程。图5a~5b为图1所示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将装置置于口腔内,上排切牙15和下排切牙16分别咬入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上容置腔6和下容置腔7分别对上排切牙15和下排切牙16进行固定;抵舌板7抵在舌体18上,使得舌部肌肉被动运动,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避免舌体18紧张上翘和喉肌紧张;内弧板1贴合牙齿的内表面,内弧板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端部12分别延伸到尖牙16,以便辅助上唇边19与下唇边20分离;上挡板8位于上唇边19的内表面和上排牙齿的外表面之间时,上唇系带位于上凹槽10内,下挡板9位于下唇边20的内表面和下排牙齿的外表面之间时,下唇系带位于下凹槽11内;外弧板2延伸到嘴唇外侧,外弧板2的相对两侧的第二端部13分别延伸到槽牙17,且用于撑开嘴角并保持嘴角打开状态。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辅助声带闭合训练发声的矫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分别对上排切牙和下排切牙进行固定,使得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内弧板的相对两端和外弧板的相对两端均向远离容置腔一侧延伸,辅助上唇边与下唇边分离,保持唇边和肌肉放松;增加口腔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增加共振,促进声带被动且健康地闭合,使得有助于声带闭合的肌肉和神经能够最大限度地拉伸和锻炼,有助于实现健康发音,充分使鼻窦、额窦共振并产生语音共鸣;外弧板从嘴唇内侧延伸到嘴唇外侧,且用于撑开嘴角并保持嘴角打开状态,同时避免在发声时主动大幅度张嘴的不良习惯。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