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8179发布日期:2019-01-16 07:1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晕厥(syncope)亦称昏厥,是由于大脑灌注不足导致的全面性、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历时短暂和自发性完全恢复,常伴跌倒发作,引起患者骨折、外伤等严重后果。

晕厥的诊治面临许多挑战。首先,病因复杂、临床亚型多。根据其发病机制分为: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三大类10个亚型或病因。其次,全面性癫痫发作、局灶性癫痫发作、癫痫性失神发作、假性晕厥、不伴意识丧失的跌倒发作、发作性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tia、锁骨下盗血综合征、心脏停搏等多种疾病容易与晕厥相混淆,因此,晕厥的鉴别诊断也十分重要。

自1986年kenny等采用直立倾斜试验辅助诊断晕厥以来,有力推动了晕厥诊断、治疗和研究的进步,但是目前所用直立倾斜试验设备仅有床板升高、血压和心率三种有限的参数。abubkr(2005)、poliquin-lasnier(2009)、vandijik(2014)等在常规直立倾斜试验的同时监测了患者脑电的改变,深化了对于晕厥的理解。新近欧洲心脏病协会(esc2018)建议对于可疑晕厥患者进行视频录像监测。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一体化的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其可以使病人躺在上面,可以进行升降和倾斜,方便进行监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其中,包括用于承载人体的监测床和用于对人体进行医学监测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床包括底座、床架和监测床板,所述监测床板连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床架可使所述监测床板倾斜,所述床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可使所述床架进行升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底框及设置在所述底框上的升降装置、第二横杆,两个所述升降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框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平移块、第一手轮和双向螺纹丝杆,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框的两侧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处进行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平移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床架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框的两侧上,所述第二横杆上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轴接,所述双向螺纹丝杆贯穿所述第一横杆、平移块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的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旋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架包括床框及连接在所述床框上的用于使所述监测床板倾斜的倾斜装置,所述倾斜装置包括撑板和铰接撑板,所述床框上设置有一排单向棘齿,所述床框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棘爪调节杆滑槽,棘爪调节杆连接在所述棘爪调节杆滑槽内,两个所述棘爪调节杆通过翻转铰接轴连接,第一棘爪同轴连接在所述翻转铰接轴上,所述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翻转铰接轴铰接,所述撑板的一端与所述铰接撑板铰接,所述铰接撑板连接在所述监测床板。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蜗轮蜗杆机构和顶起滚轮,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床框上的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杆同轴连接的第二手轮及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连接的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与撑杆转轴同轴连接,所述撑杆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所述撑杆,所述撑杆与所述顶起滚轮连接,两个所述顶起滚轮通过连接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床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人体头部的头部托撑气囊。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肩部的肩部固定装置,所述肩部固定装置包括电机、螺纹丝杆、螺纹滑块、第一肩部固定粘带和第二肩部固定粘带,所述电机与所述螺纹丝杆同轴连接,所述螺纹滑块套接在所述螺纹丝杆上,所述螺纹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肩部固定粘带、第二肩部固定粘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腰部的腰部固定装置,所述腰部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腰部固定粘带。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床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手臂的手臂固定装置,所述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卡簧座、卡簧套和卡簧,所述卡簧套卡接在所述卡簧座上,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卡簧套内。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对人体头部进行监测的脑电监测装置,所述脑电监测装置包括固定罩和脑电监测网,所述脑电监测网设置在所述固定罩内,所述固定罩上套有网罩,所述固定罩内设置有头部压紧气囊,所述头部压紧气囊与充放气管连通,所述固定罩与固定绳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心电监测装置,所述心电监测装置包括通过串联绳连接的若干个吸盘电极,各个吸盘电极之间通过电极线连接,吸盘电极管支管与每个所述吸盘电极连接,所述吸盘电极管上卡有偏心夹紧凸轮,所述吸盘电极内设置有相连接的串联绳夹块和第二弹簧,所述串联绳穿过所述串联绳夹块,所述吸盘电极内设置有导电液腔。

在本发明中,利用底座使床架进行升降,而且床架可使监测床板倾斜,从而使病人躺在上面,可以进行升降和倾斜,可以进行监测;本发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床框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监测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监测床板连接在床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的监测床板连接在床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的肩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手臂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手臂固定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档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发明的档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发明的脚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发明的脚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发明的脚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9为本发明的脑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0为本发明的脑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1为本发明的脑电监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心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吸盘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夹紧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监测床,11-底座,111-底框,112-第二横杆,113-升降装置,1131-第一横杆,1132-第一连杆,1133-第二连杆,1134-平移块,1135-第一手轮,1136-双向螺纹丝杆,1137-升降板,114-固定块,12-床架,121-床框,1211-单向棘齿,1212-棘爪调节杆滑槽,1213-棘爪调节杆,1214-第一棘爪,1215-翻转铰接轴,122-倾斜装置,1221-撑板,1222-铰接撑板,123-调整装置,1231-蜗轮蜗杆机构,1232-顶起滚轮,1233-撑杆转轴,1234-撑杆,1235-第一蜗杆,1236-第二手轮,1237-第一蜗轮,1238-连接杆,13-监测床板,131-头部托撑气囊,132-肩部固定装置,1321-电机,1322-螺纹丝杆,1323-螺纹滑块,1324-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5-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3-腰部固定装置,1331-腰部固定粘带,134-手臂固定装置,1341-卡簧座,1342-卡簧套,1343-卡簧,135-档柱装置,1351-挡柱,1352-第一弹簧,1353-推柱,1354-拨动机构,1355-拨动轴,1356-第二棘爪,1357-扇形棘轮,1358-铰接耳板,136-脚部固定装置,1361-连接块,1362-转轮,1363-齿轮壳,1364-第二蜗轮,1365-第二蜗杆,1366-第一转轴,13661-第一脚踝压条,1367-第二转轴,13671-第二脚踝压条,1368-第一齿轮,1369-第二齿轮,2-监测装置,21-脑电监测装置,211-固定罩,212-网罩,213-头部压紧气囊,214-固定绳,215-脑电监测网,216-充放气管,22-心电监测装置,221-吸盘电极,222-电极线,223-吸盘电极管支管,224-串联绳,225-串联绳夹块,226-第二弹簧,227-偏心夹紧凸轮,228-导电液腔,23-臂部心电监测装置,231-夹紧气垫,24-臂部肌电监测装置,25-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6-腿部肌电监测装置,3-连杆,4-防护栏,5-摄像头,6-万向轮,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包括用于承载人体的监测床1和用于对人体进行医学监测的监测装置2。

监测床1包括底座11、床架12和监测床板13,监测床板13连接在床架12上,床架12可使监测床板13倾斜,床架12连接在底座11上,底座11可使床架12进行升降。

在本发明中,利用底座11使床架12进行升降,而且床架12可使监测床板13倾斜,从而使病人躺在上面,可以进行升降和倾斜,可以同时方便对脑电、心电和肌电监测。

如图3所示,底座11包括底框111及设置在底框111上的升降装置113、第二横杆112,两个升降装置113对称设置在底框111上,升降装置113包括第一横杆1131、第一连杆1132、第二连杆1133、平移块1134、第一手轮1135和双向螺纹丝杆1136,第一横杆113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框111的两侧上,第一连杆113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横杆1131上,第一连杆113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133的中心处进行铰接,第二连杆1133的一端与平移块1134铰接,第二连杆1133的另一端与升降板1137连接,升降板1137与床架12连接,第二横杆1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框111的两侧上,第二横杆112上连接有固定块114,第一手轮1135与双向螺纹丝杆1136轴接,双向螺纹丝杆1136贯穿第一横杆1131、平移块1134和固定块114,固定块114的两侧的双向螺纹丝杆1136的旋向相反。

如图4所示,床架12包括床框121及连接在床框121上的用于使监测床板13倾斜的倾斜装置122,倾斜装置122包括撑板1221和铰接撑板1222,床框121上设置有一排单向棘齿1211,床框12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棘爪调节杆1213连接在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内,两个棘爪调节杆1213通过翻转铰接轴1215连接,第一棘爪1214同轴连接在翻转铰接轴1215上,撑板1221的一端与翻转铰接轴1215铰接,撑板1221的一端与铰接撑板1222铰接,铰接撑板1222连接在监测床板13。

进一步,床架12上还设置有调整装置123,调整装置123包括蜗轮蜗杆机构1231和顶起滚轮1232,蜗轮蜗杆机构1231包括连接在床框121上的第一蜗杆1235、与第一蜗杆1235同轴连接的第二手轮1236及与第一蜗杆1235啮合连接的第一蜗轮1237,第一蜗轮1237与撑杆转轴1233同轴连接,撑杆转轴12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根撑杆1234,撑杆1234与顶起滚轮1232连接,两个顶起滚轮1232通过连接杆1238连接。

如图8至图10所示,监测床板13上设置有用于承载人体头部的头部托撑气囊131。

如图11所示,监测床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肩部的肩部固定装置132,肩部固定装置132包括电机1321、螺纹丝杆1322、螺纹滑块1323、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和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电机1321与螺纹丝杆1322同轴连接,螺纹滑块1323套接在螺纹丝杆1322上,螺纹滑块1323分别与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425连接。

监测床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腰部的腰部固定装置133,腰部固定装置133包括两个腰部固定粘带1331。

如图12和图13所示,监测床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手臂的手臂固定装置134,手臂固定装置134包括卡簧座1341、卡簧套1342和卡簧1343,卡簧套1343卡接在卡簧座1341上,卡簧1343设置在卡簧套1342内。

如图14和图15所示,监测床板13上设置有用于抵住人体裆部的挡柱装置135,挡柱装置135包括挡柱1351和拨动机构1354,挡柱1351的两侧均铰接有铰接耳板1358,拨动机构1354包括拨动轴1355、第二棘爪1356和扇形棘轮1357,挡柱135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1352和推柱1353,第二棘爪1356通过拨动轴1355与推柱1353铰接,推柱1353的顶部顶住第一弹簧1352,第二棘爪1356卡在扇形棘轮1357上,扇形棘轮1357铰接在铰接耳板1358上。

如图16至18所示,监测床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脚部的脚部固定装置136,脚部固定装置136包括连接块1361、转轮1362、齿轮壳1363、第二蜗轮1364、第二蜗杆1365、第一转轴1366、第二转轴1367、第一齿轮1368和第二齿轮1369,齿轮壳1363设置在连接块1361内,第一齿轮1368与第二齿轮1369设置在齿轮壳1363内,第一齿轮1368与第二齿轮1369啮合,转轮1362与第二蜗杆1365同轴连接,第二蜗杆1365与第二蜗轮1364啮合连接,第二蜗轮1364与第二转轴1367同轴连接,第二转轴1367与第二齿轮1369同轴连接,第一转轴1366与第一齿轮1369同轴连接,第一转轴1366和第二转轴1367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脚踝压条13661和第二脚踝压条13671。

如图19至图24所示,监测装置2包括用于对人体头部进行监测的脑电监测装置21,脑电监测装置21包括固定罩211和脑电监测网215,脑电监测网215设置在固定罩211内,固定罩211上套有网罩212,固定罩211内设置有头部压紧气囊213,头部压紧气囊213与充放气管216连通,固定罩211与固定绳214连接。

监测装置2还包括心电监测装置22,心电监测装置22包括通过串联绳224连接的若干个吸盘电极221,各个吸盘电极221之间通过电极线222连接,吸盘电极管支管223与每个吸盘电极221连接,吸盘电极管支管223上卡有偏心夹紧凸轮223,吸盘电极221内设置有相连接的串联绳夹块225和第二弹簧226,串联绳224穿过串联绳夹块225,吸盘电极221内设置有导电液腔228。

监测装置2包括通过传输线连接的臂部心电监测装置23、臂部肌电监测装置24、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5、腿部肌电监测装置26;臂部心电监测装置23、臂部肌电监测装置24、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5、腿部肌电监测装置26内均设置有夹紧气垫231。

监测装置2还包括移动式综合操作台,该移动式综合操作台包括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所述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与监测床及病人连接;电脑主机装配血压、心电、脑电、肌电、指脉氧等生理数据管理软件,具备强大的记录、储存、回放和输出功能。

移动式综合操作台还包括360度高清摄像仪,360度高清摄像仪连接在移动式综合操作台的立柱上。

本发明的视频直立倾斜试验设备的适用范围为:儿童和成人,包括:1)晕厥、晕厥前状态和可疑晕厥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评估,以及发病机制研究;2)原发和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3)多系统萎缩和其他自主神经疾病患者的辅助诊断;4)行走头晕或/和容易跌倒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诊断评估;甚至5)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反应评估等。

本发明可以同时方便对血压、心电、脑电图脑电、心电图、和肌电图肌电和指脉氧同步检测监测,并具有强大的记录、存储、回放和输出功能。

本发明提供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监测床1与监测装置2,监测装置2竖立于监测床1的侧边,如图25所示,监测室天花板四个角分别安装有360度摄像头5,四个方向的摄像头5方便医生对患者进行无死角的观察。监测装置2上同样固定有摄像头5正对监测床1,方便医生可以实时对患者进行细节上的观测。监测床1具有升降、倾斜、固定等效果。监测床1主要由床架12、底座11和监测床板13三部分结构组成,其中底座11主要实现升降功能,床架12主要实现倾斜功能,监测床板13主要实现对于患者的固定功能。底座11的底框111上,在四个角设置有万向轮6,便于能够对床体进行任意方向的移动和放置。底框111为长方形框体结构,四个角设置四个连杆3用于安装万向轮6。底框111中间沿窄边方向设置三个横杆(2根第一横杆1131和1根第二横杆112),2根第一横杆1131对称设置,其中第一横杆1131用于为第一连杆1132设置铰接位置,也就是第一连杆1132一端与第一横杆1131铰接,第一连杆1132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133铰接,第二连杆1133一端与平移块1134铰接,第二横杆112上设置有固定块114,在底框111的短边中心沿长边方向设置一个双向螺纹丝杆1136,双向螺纹丝杆1136能够实现双侧结构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进而容易实现升降功能。双向螺纹丝杆1136与底框111、第一横杆1131及固定块114之间设置轴承,双向螺纹丝杆1136与平移块1134之间为螺旋配合,平移块1134中设置有螺纹孔,在固定块114两侧双向螺纹丝杆1136的旋向不同,对应的平移块1134的螺纹旋向也不同,第一横杆1131、平移块1134、第一连杆1132、第二连杆1133均相对双向螺纹丝杆1136中心横截面对称布置,双向螺纹丝杆1136一侧设置有第一手轮1135,第一手轮1135与双向螺纹丝杆1136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133与平移块1134之间铰接,对应的平移块1134沿相对双向螺纹丝杆1136中心横截面对称布置两个,升降板1137固定安装在床框121中,床框121为长方形框体结构。在床框121上设置有撑板1221与铰接撑板1222,撑板1221与铰接撑板1222通过翻转铰接轴1215进行铰动连接,同时铰接撑板1222的另一端与床框121长段的一端通过翻转铰接轴1215进行铰动连接,在床框121长段的另一端的两侧床沿上沿长段对称开有两个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具有一定长度,撑板1221对应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的外端通过翻转铰接轴1215铰接,且翻转铰接轴1215的两端延伸出撑板1221卡于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内部,同时撑板1221的外端的两侧对应翻转铰接孔端口位置设置分别对称设计有棘爪让位形状,在对应棘爪让位处的翻转铰接轴1215两侧上分别各固定有一个第一棘爪1214,翻转铰接轴1215的一端延伸出床框的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一定距离,在翻转铰接轴1215的此延伸段的端头固定连接有棘爪调节杆1213,通过转动棘爪调节杆1213可以控制翻转铰接轴1215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第一棘爪1214同步转动。与棘爪1214对应,在床框121上两侧沿床框长段方向上固定有均匀排列的托杆的单向棘齿1211,单向棘齿1211的棘齿朝向沿床框长段方向朝向床框中间方向,使得当转动棘爪调节杆1213使第一棘爪1214卡在单向棘齿1211内部时,可以对第一棘爪1214向床框外端方向移动进行限位,但对第一棘爪1214向床框中间位置移动无限制,单向棘齿1211通过第一棘爪1214对撑板1221形成展开限位,又因为铰接撑板1222一端与床框121的另一端铰动连接,铰接撑板1222的另一端与撑板121的一端铰动连接,使得撑板121与铰接撑板1222同时倾斜拱起,因为铰接撑板1222上端面固定有监测床板13,从而使得监测床板13可以倾斜向上撑起。第一棘爪1214和单向棘齿1211均针对于床框对称设置,也是为了受力均匀稳定,增加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当撑板1221与铰接撑板1222倾斜拱起时,棘爪调节杆1213在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内部同步滑动,棘爪调节杆滑槽1212对棘爪调节杆1213起到导向与限位的作用,进而对撑板1221的后端起到竖直方向自由度的限制,使得撑板1221的后端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铰接撑板1222大小与撑板1221大小与形状基本一致,当铰接撑板1222与撑板1221呈180度时能够能够平铺撑满床框的框内面积。同时,平铺时监测床板13正好能够完全覆盖铰接撑板1222和撑板1221。床框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蜗轮蜗杆机构1231,第一蜗杆1235以竖直状态与固定在床框侧面的凸起块铰动连接,第一蜗轮1237下方设置有第二手轮1236与第一蜗杆1235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1235啮合有第一蜗轮1237,具有自锁功能,第一蜗轮1237与撑杆转轴1233同轴固定连接,撑杆转轴1233贯穿对应第一蜗轮1237位置的侧面延伸至床框内部并超过床框宽度的一半长度。在床框内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座,并使得撑杆转轴1233穿过轴承座,轴承座与撑杆转轴1233之间套有轴承,可以使得撑杆转轴1233相对于轴承座灵活转动,在撑杆转轴1233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撑杆1234,撑杆1234相对于撑板1221中心线对称,在撑杆1234另一端端头铰接设置有顶起滚轮1232,两个顶起滚轮1232之间通过同一连接杆1238铰接,连接杆1238可以使得两个顶起滚轮1232在对撑板1221进行顶起的时候受力均匀。在撑板1221下端面对应顶起滚轮1232的滚动轨迹上固定设置有滚轮轨道,可供顶起滚轮1232在滚轮轨道内槽中滚动,对顶起滚轮起到导向作用。在床框12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防护栏4,作用是防止病人在熟睡翻动导致掉落。防护栏4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另一端与床架侧面铰动连接,使得防护栏4、两根支撑杆7、床架12之间形成四杆机构,使防护栏4能够旋转折叠与撑起。在监测床板13上端面对应头部位置固定有头部托撑气囊131,头部托撑气囊131呈圆环形且内部充盈有气体,头部托撑气囊131圆环的中心区域为凹陷造型适用于患者头部后侧,便于患者头部压至头部托撑气囊131时可以对患者头部起到缓冲与托撑的作用。在对应患者的双肩下方的监测床板上向患者的腿部方向分别开有两个具有一定长度通槽,在对称分布的两个通槽内部靠近一端端头的位置均固定一体有具有一定厚度的挡板,挡板将通槽分为一长一短两个通槽,在较长的通槽内部铰接有螺纹丝杆1322,螺纹丝杆1322采用细牙螺纹,在较短通槽内部固定有电机,电机轴穿过挡板同轴固定连接螺纹丝杆1322,在螺纹丝杆1322上套有螺纹滑块1323,螺纹滑块1323延伸出通槽上端口,螺纹滑块1323的内孔采用与螺纹丝杆1322螺纹吻合的内螺纹,螺纹滑块1323与螺纹丝杆1322之间为螺纹套接关系,因为通槽对螺纹滑块1323有转动限位作用,所以螺纹滑块1323不会发生转动。当电机打开带动螺纹丝杆1322同步转动时,螺纹滑块1323沿螺纹丝杆1322轴向发生移动。在螺纹滑块1323上端连接有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在螺纹滑块1323朝向监测床1中心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与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均为同于倾斜走向,使得当患者躺在监测床时,同侧的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与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可以分别从患者的腋下上方与下方绕到患者肩部。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下端面前段区域设置有粘片,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上端面的前段区域设置有粘片,当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与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绕到患者肩部位置上方时可以通过粘片相互粘紧固定,从而对患者的肩部进行固定。电机打开带动螺纹滑块1323沿螺纹丝杆1322前后移动可以对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与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可以对不同身高体格的患者进行肩部固定。在监测床板13对应患者腰部位置的两侧位置对称固定有两个腰部固定粘带1331,两个腰部固定粘带1331下端面的前段设置有粘片,两个腰部固定粘带1331相互粘紧可以对患者腰部进行固定。在监测床板13两侧对应患者手臂的位置上固定有手臂固定装置134,手臂固定装置134主要由卡簧套1342、卡簧座1341与卡簧1343组成,卡簧套1342内部上下贯穿中空的圆凸台设计,卡簧套1342外径较大的圆台内部设置有环形卡槽,外径较小的圆台内部设置有直径小于环形卡槽的让位环槽,让位环槽与环形卡槽之间设置有突出的卡台,卡簧套1342内部套有卡簧座1341,卡簧座1341下方台座外径最大,台座上方设置有一定厚度的圆槽,能让台座卡在环形卡槽中,使得卡簧座1341与卡簧套1342不会脱离,同时环形卡槽的厚度大于卡簧座台座的厚度,使得卡簧座1341可以在卡簧套1342内部进行一定位置的轴向移动,卡簧座1341上端设置为锥形,同时卡簧座1341的锥形面上放置有卡簧1343,卡簧1343的形状相对于卡簧座为仿形设置,同时卡簧1343的锥形面的锥形小于卡簧座前端锥形面的锥度,同时卡簧套1342对应卡簧1343前端的位置设计为收口,使得卡簧1343在卡簧座1341与卡簧套1342之间不会进行脱离,当卡簧座1341轴向顶起时,可将卡簧1343前端锥形卡边顶开,卡簧座1341内部上下端为圆孔贯穿设计,使得患者手臂可以穿过卡簧座1341,卡簧1343前端的锥形设计使得可以对患者手臂进行单向卡紧,卡簧1343前端锥形口处圆周分布固定嵌入有若干缓冲软垫,可以对患者手臂起到保护作用。当向内部按压手臂固定环的卡簧座1341,卡簧座1341前端将卡簧1343的前端锥形部位顶起撑开时,能够使手臂固定环内部的缓冲软垫与患者手臂脱离,手臂固定环对患者手臂脱离夹紧状态。在监测床板13对应患者裆部至腿部段区域开口让位槽,且让位槽有两个连通的区域,靠近监测床板中间位置的宽度较窄,靠近监测床一端位置的宽度较宽,在让位槽宽度较窄段的一端下端面两侧固定有铰接耳板1358,两个铰接耳板1358之间固定连接有裆部挡柱铰接轴,在铰接耳板1358中间的裆部挡柱铰接轴上铰动连接有裆部的挡柱1351,挡柱1351具有一定的长度,当挡柱1351旋转至监测床板13上方并与监测床板13垂直固定时,挡柱1351能够对患者裆部起到卡位的作用,当监测床板13向上倾斜时能够防止患者向下滑移。挡柱1351内部上段与下段设计为空腔,中间段设置为实心段,且在挡柱1351内部穿有推柱1353,推柱1353长度从挡柱1351内部靠上端贯穿中间实心段至挡柱1351内部的靠下端。在推柱1353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棘爪1356,第三棘爪1356下端圆周设置有凸起圆台可以使得第三棘爪1356卡在挡柱1341上不会脱离。在第三棘爪1356与挡柱1351内部实心段的上端面之间的的推柱上套有第一弹簧1352,第一弹簧1352上端连接第三棘爪1356的下端面,下端连接实心段的上端面,第一弹簧135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挡柱1351下端外部正对铰接耳板1358的一侧的挡柱铰接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扇形棘轮1357,扇形棘轮1357的外周其中一段圆周段圆周固定有若干棘轮,在扇形棘轮1357上方的挡柱1351外侧通过旋转铰接轴铰接有第二棘爪1356,旋转铰接轴铰接于第二棘爪1356的中间位置,第二棘爪1356可以卡在扇形棘轮1357的棘齿内部,在第二棘爪1356的后端区域铰接有拨动轴1355,拨动轴1355另一端延伸至挡柱1351内部与推柱1353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在挡柱1351对应拨动轴1355的运动轨迹上开有拨动轴槽,使得拨动轴1355在拨动轴槽内部摆动时可以带动第二棘爪1356以旋转铰接轴为旋转轴进行转动。当棘爪控制钮无外力进行按压时,推柱1353下端的高度控制拨动轴1355可以使得第二棘爪1356能够卡在扇形棘轮1357的棘齿槽中,当向下按压棘爪控制钮时,棘爪控制钮带动推柱沿轴向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1352处于压缩状态,推柱1353带动拨动轴1355在拨动轴1355槽内部移动,使得第二棘爪1356绕着旋转铰接轴转动一定角度前端脱离扇形棘轮1357的棘齿槽,从而使得挡柱1351可以绕着裆部挡柱铰接轴转动抬起至与监测床板13处置,然后停止按压棘爪控制钮,第一弹簧1352将棘爪控制钮顶起使得推柱将拨动轴1355抬起,从而使得第二棘爪1356再次卡入扇形棘轮1357的棘齿槽内部,使得挡柱1351处于固定状态,达到对患者裆部卡位的状态。在对应患者两腿脚踝中间处监测床板13上固定有连接块1361,连接块1361的靠上端为u型结构设计,在朝向监测床板13外端侧的连接块u型边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壳1362,齿轮壳1362上铰接有第一齿轮1368与第二齿轮1369,第一齿轮1368同轴连接有第一转轴1367,第二齿轮1369通知手连接有第二转轴1367,第一转轴1366与第二转轴1367的另一端卡在连接块另一端u型边上,两个转轴均能够相对于齿轮壳1362和连接块1361相对转动,其中第二转轴1366对应齿轮壳1362的一端延伸出齿轮壳且在齿轮壳外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364,第二蜗轮1364啮合有竖直的第二蜗杆1365,第二蜗杆1365通过与连接块1361固定一体的凸起块铰动连接连接,在第二蜗杆1365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轮1362,控制转轮1362转动可以带动第二蜗杆136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蜗轮1364转动,第二蜗轮1364带动第二转轴1367与第二齿轮1369同步转动,第二齿轮1369啮合有第二齿轮1368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368同步反向转动,第一齿轮1368带动第一转轴1366同步反向转动,在第一转轴1366与第二转轴1367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脚踝压条13661与第二脚踝压条13671,第一脚踝压条13661与第二脚踝压条13671呈单匝的阿基米德螺线,且第一脚踝压条13661与第二脚踝压条13671的阿基米德螺线对称相反,第一脚踝压条13661与第二脚踝压条13671具有一定的宽度且强度高,不会发生变形,将患者脚踝分别置于第一脚踝压条13661与第二脚踝压条13671的螺圈内部,当两个转轴同时反向转动时,两个脚踝压条同步反向转动,使得患者脚踝可以卡在脚踝压条的大螺圈与小螺圈之间,并且随着转动使得脚踝在大小螺圈之间夹紧,从而达到患者脚踝固定的效果。针对患者的头部设置有脑电监测装置21,脑电监测装置21可以提供通道数为8~32导的脑电,脑电监测网215呈发散型设计,在每个发散传输线终点设置有监测点,可以全面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脑电监测。配合脑电监测网215同时使用的有固定罩211,固定罩211外部有编织型的网罩212,在网罩212的内部固定有头部压紧气囊213,头部压紧气囊213内部凹圆面与头顶为仿形设计,在头部压紧气囊213的边缘连通有充放气管216,充放气管216可以对头部压紧气囊213充气。在网罩212下沿呈180度两侧连接有同一固定绳214,固定两端的两侧均各分出一根固定绳214连接于网罩212上,分叉式的三段固定绳214可以使得固定绳214可以将网罩212固定于患者头部,使得网罩212不会随着患者头部的摆动向前或者向后滑移。针对患者的胸前设置有心电监测装置22,心电监测装置22由若干个吸盘电极221串联而成,吸盘电极221由上下两个结构部分组成,下端呈上细下粗的圆锥台形状,且下端面至内部设计为空腔,吸盘电极221的上端为从上端至内部设置有空腔的圆柱结构。在吸盘电极221下端的圆锥台侧面开有圆孔,在圆孔上固定套有吸盘电极管支管223,吸盘电极管支管223内部沿轴向方向分有两个隔绝的大小不一的腔,大腔为负压抽取腔,小腔为导电液腔228,负压抽取腔用于对吸盘电极下端圆锥台内部抽取气体使得与患者皮肤之间空间形成负压,从而使吸盘电极221能够吸附于患者胸前皮肤上,导电液腔228用于对吸盘电极221与皮肤之间空腔内部输送导电液,便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心电监测装置22上串联有若干个吸盘电极221,每个吸盘电极221上连通的吸盘电极管支管223均连通,吸盘电极管支管223内部也分有负压抽取腔为大腔,导电液腔为小腔,且分别与吸盘电极管支管223的两个腔连通对应。在吸盘电极221上端圆柱段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226,第二弹簧226的下端与圆柱段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2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串联绳夹块225,串联绳夹块225套于圆柱段的内腔中,且延伸出吸盘电极221圆柱段上端端口一定距离,在串联绳夹块225的靠下段侧壁上开有贯通的串联绳孔,在吸盘电极221的圆柱段侧壁上对应串联绳夹块的串联绳孔位置开有串联绳过槽。在吸盘电极221的串联绳孔和吸盘电极的串联绳224过槽内部同时穿有串联绳,串联绳夹块225在第二弹簧226的作用下使得串联绳孔与吸盘电极的串联绳过槽上下错位,使得串联绳224在串联绳夹块225与吸盘电极221圆柱段内壁之间夹紧,从而达到吸盘电极221将串联绳224夹紧的效果,当向下按压串联绳夹块使串联绳孔与吸盘电极的串联绳过槽重合时,吸盘电极221可以沿着串联绳224自由滑动,心电监测装置22上所有的吸盘电极221均通过同一根串联绳224采用上述方式进行串联,且串联绳224的两端端头打有绳结,使得在串联绳224上贯穿的吸盘电极221不会脱落,在每个吸盘电极221上连接有电极线222,心电监测装置22上所有吸盘电极222上连接的电极线222收拢为一根。通过传输线连接有臂部心电监测装置23、臂部肌电监测装置24、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5、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6,上述四种监测圈内圈均固定有夹紧气垫231,夹紧气垫231可以保证监测装置与患者四肢卡紧不退滑移或者脱落。四种监测装置均设计有豁口,可以方便能够从患者四肢上方直接套在患者四肢上,从而方便对患者进行监测。

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测时,使患者躺在监测床板13上,患者头部枕在头部托撑气囊131上。打开电机1321,电机1321带动螺纹丝杆1322转动,使螺纹滑块1323沿螺纹丝杆1322轴向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第一肩部固定粘带1324与第二肩部固定粘带1325分别从患者的腋下上方与下方绕到患者肩部并粘紧使患者肩部固定。将第一腰部固定粘带1324与第二腰部固定粘带1325从患者腰部上方相互粘紧对患者腰部进行固定。患者的手臂插入手臂固定装置134内部使得手部固定装置134对患者手臂进行夹紧,然后挡柱1351上端的棘爪控制钮,机刷控制钮带动推柱向下移动带动拨动轴1355在拨动轴槽内部移动,使得第二棘爪1356向上转动抬起脱离扇形棘轮1357棘齿槽使得挡柱1351可以绕挡柱铰接轴转动,当裆部挡柱转动抬起至与监测床板13垂直状态时松开棘爪控制钮,在第一弹簧1352的复位作用下使第二棘爪1356向下转动卡进扇形棘轮1357的棘齿槽内部,使得挡柱1351处于固定状态从而能够对患者裆部进行卡位。将患者的腿部脚踝部位分别置于第一脚踝压条13661和第二脚踝压条13671的螺圈内部,当第一转轴1366和第二转轴1367同时反向转动时,第一转轴1366和第二转轴1367同步反向转动,使得患者脚踝可以卡在脚踝压条的大螺圈与小螺圈之间,并且随着转动使得脚踝在大小螺圈之间夹紧,从而达到患者脚踝固定的效果。将脑电监测网215贴于患者的头顶处,然后将固定罩211将患者头顶罩上,将固定绳214与患者下巴处拉紧固定使固定罩能够将脑电监测网215压紧固定。将心电监测装置22置于患者心脏区域对应的胸前皮肤上,将吸盘电极221按规律排列吸盘电极管支管223内部的负压抽取腔抽取吸盘电极腔内气体,使得吸盘电极221能够吸附固定于患者胸前,通过吸盘电极管221的导电液腔228向吸盘电极腔内注入导电液,使得吸盘电极221可以对患者心脏位置的心电进行监测,将臂部心电监测装置23、臂部肌电监测装置24、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5、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6分别卡入患者四肢对应位置,对患者心电与肌电的监测,用于分析意识障碍发生时脑电,有助于晕厥诊断、鉴别诊断和分型诊断。

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监测床板13进行升降操作时,转动第一手轮1135,第一手轮1135带动双向螺纹丝杆1136同步转动,因为平移块1134与双向螺纹丝杆1136之间为螺纹套接且平移块在连接结构的限制下不能进行旋转运动,所以分别与双向螺纹丝杆1136两个相反方向的螺纹丝杆螺纹套接进行相向同步移动,在第一连杆1132的铰接作用下使第二连杆1133转动撑起对监测床实现升降效果。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将患者向上倾斜放置,转动第二手轮1236,第二手轮1236带动经一蜗杆1235转动,第一蜗杆1235带动第一蜗轮1237转动,第一蜗轮1237带动撑杆转轴1233同步转动,撑杆1234转动带动撑杆1233摆动,从而带动顶起滚轮1232对铰接撑板1222顶起,使铰接撑板1222向上倾斜,进而对撑板1221的后端起到竖直方向自由度的限制,使得撑板1221的后端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使得撑板1221与铰接撑板1222倾斜拱起,因为铰接撑板1222上端面固定有监测床板13,从而使得监测床板13可以倾斜向上撑起,然后转动棘爪调节杆1213使得第一棘爪1214卡在单向棘齿1211槽内部,从而使得监测床板13倾斜拱起处于固定状态。便于对患者的监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心电监测装置采用12个吸盘电极221与串联绳夹块225通过第二弹簧226撑起错位夹紧方式使串联绳214对所有吸盘电极221达到串联的效果,采用两个腔可以分别实现不同的效果并减小心电监测器装置的连接管数量,使得在患者躯干倾斜过程中电极固定性好、不滑移,而且快速撤掉,吸盘接触面积大,压痕小。

2、脚部固定装置136采用阿基米德螺线形状特性通过大螺圈与小螺圈之间的间距与中心距离越近就会越小,通过双齿轮啮合的方式使得两个采用阿基米德螺线的脚踝压条同步反向旋转通过大小螺圈之间的间隙缩小对患者腿部进行夹紧固定。

3、挡柱1351外部铰接的第二棘爪1356可以与挡柱铰接轴固定的扇形棘轮1357进行单向卡位,在第一弹簧1352的顶撑作用下推柱控制拨动轴1355对经二棘爪1356进行控制,按压棘爪控制钮可以使得拨动轴1355在拨动轴槽内部移动控制第二棘爪1356转动抬起。监测床板13在对应挡柱1351路径上设置有让位槽,可以使得医生手部可以通过控制。

4、监测床板13两侧滑槽内部安装有电机1321与螺纹丝杆1322,螺纹丝杆1322转动带动与其螺纹套接的螺纹滑块1323移动,使得肩部固定带可以根据患者身高进行前后调整,螺纹滑块1323上斜向连接有两条可以互相粘贴的固定带可以对对患者肩部进行斜向粘紧固定,

5、监测床板13通过蜗轮蜗杆机构1231控制顶起滚轮1332摆动对铰接撑板1322进行顶起,在铰接撑板1322倾斜撑起的过程中,撑板1321的棘爪卡在监测床的单向棘齿槽内部形成限位,使得倾斜拱起能够固定,蜗轮蜗杆机构1231的自锁效果配合棘爪棘齿单向限位的双重保证可以使得患者能够被稳定的被倾斜抬起并在停止驱动时保持稳定状态。

6、手臂固定装置134采用锥形卡簧结构能够对患者臂部实现单向卡紧,卡簧套1342内套卡簧座1341,向内推动卡簧座1341可以使得将卡簧1343锥形口撑开解除对患者臂部的单向卡紧状态,方便快捷,同时卡簧前端的缓冲软套可以对手臂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大摩擦使得手臂固定环能够进一步的对手臂固定。

7、监测床板13的升降采用正反向丝杆控制两侧平移块相向移动,在第一连杆1132的铰接作用下使经二连杆1133转动撑起对监测床实现升降效果,正反向丝杆作为驱动杆调节稳定,能够使得监测床平稳升降。

8、发散型的脑电监测网215配合编织型的网罩将脑电监测网相对于头部固定,头部压紧气囊213配合网罩对脑电监测网215压紧配合,脑电监测网215可以提供通道数为8~32导的脑电,用于分析意识障碍发生时的脑电变化规律,有助于晕厥诊断、鉴别诊断和分型诊断。

9、患者四肢上套有臂部心电监测装置23、臂部肌电监测装置24、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5、腿部心电监测装置26。四种监测圈内圈均固定有夹紧气垫231,夹紧气垫231可以保证监测圈与患者四肢卡紧不退滑移或者脱落,四种监测圈均设计有豁口,可以方便能够从患者四肢上方直接套在患者四肢上,从而有助于记录、分析晕厥发生前后肌肉张力的变化规律。

10、监测床板13上两侧设置有两条腰部固定粘带,两条腰部固定粘带可以相互粘紧,从而对患者腰部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