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4409发布日期:2019-01-29 17:1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



背景技术:

耳膜由于外力或某种原因在空间上发生位移,向内凹陷,临床上称耳膜内陷。患耳膜内陷之后影响听力,由于是器质性位移,吃药打针效果欠佳,临床上医生会嘱咐患者经常用手掌捂紧耳朵,然后似拉状快速松开,使耳道内瞬间产生一个负气压,在这个负气压作用下,耳膜向外凸鼓一下;或用手指堵住鼻孔,憋一口气,用劲吹,使耳膜内侧产生一个正气压,在这个正气压作用下,耳膜向外凸鼓,以此矫正耳膜内陷。上述两种方法连续矫正时间短,前者由于产生的负气压值太小,有些患者不能达到矫正目的;后者还常感到头部不适,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效果欠佳,治愈率低。

内专利公开号为cn2721057公开有用于治疗耳膜凹陷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所描述装置采用手控按压加压球并凭借加压球回复时产生的吸力通过耳塞对患者耳道内部形成负压来解决耳膜凹陷。但此方法单纯靠耳塞无法完全对患者耳道内部封堵形成封闭状态,同时采用加压球回复的方式在产生负压的过程中不可控,可能会在一瞬间吸力过猛对患者耳膜造成不可控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耳膜凹陷的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包括:耳罩架杆、耳道导管结构、鼻导管结构;耳道导管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耳罩架杆的两端处,耳道导管结构包括:耳罩壳、耳罩气囊、第一气囊管、第一气囊接头、耳道导管、耳道球囊、第一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接头、第二气囊管、第二气囊接头;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耳管球囊、第三气囊管、第三气囊接头、第二气压平衡管、平衡管压紧封闭件;

耳罩壳呈敞口结构,两个耳罩壳设置在耳罩架杆的两端处且敞口相对朝向,耳罩气囊设置在耳罩壳内;第一气囊管的一端与耳罩气囊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囊接头连通;耳道导管贯穿耳罩壳且伸出耳罩壳的敞口外,耳道导管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及第一充气腔,耳道导管上伸出耳罩壳敞口外的端部处设置耳道球囊;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远离耳道球囊的一端依次与第一气压平衡管、气压平衡接头连通,另一端穿过耳道球囊后打通;第一充气腔远离耳道球囊的一端依次与第二气囊管、第二气囊接头连通,另一端与耳道球囊连通;

鼻导管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及第二充气腔,鼻导管的端部处设置耳管球囊;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远离耳管球囊的一端与第二气压平衡管连通,另一端穿过耳管球囊后打通,第二气压平衡管上设置有平衡管压紧封闭件由平衡管压紧封闭件对其进行压紧封闭;第二充气腔远离耳管球囊的一端依次与第三气囊管、第三气囊接头连通,另一端与耳管球囊连通。

进一步地,套装还包括气体注射结构,气体注射结构包括:双腔注射壳、粗螺纹旋杆、第一注射塞、细螺纹旋杆、第二注射塞、注射头;双腔注射壳内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小于第一空腔,注射头设置在双腔注射壳前端与第二空腔连通,粗螺纹旋杆从双腔注射壳后端螺旋穿设后伸入至第一空腔并与第一注射塞连接,细螺纹旋杆包括相连接的螺纹段及光轴段,细螺纹旋杆的螺纹段依次螺旋穿设粗螺纹旋杆、第一注射塞,细螺纹旋杆的光轴段从第一空腔穿设至第二空腔后与第二注射塞连接,双腔注射壳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前端与第二空腔前端的气体连通道,双腔注射壳上还开设有位于第一空腔后端的第一气体吸入孔、位于第二空腔后端的第二气体吸入孔,第一注射塞推动在第一空腔前后端时可分别对气体连通道、第一气体吸入孔进行封堵,第二注射塞推动在第二空腔前后端时可分别对气体连通道、第二气体吸入孔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双腔注射壳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圆孔,圆孔上套设有皮套圈,细螺纹旋杆的光轴段穿设在皮套圈内。

进一步地,粗螺纹旋杆伸出双腔注射壳外的后端杆壁上设置有转动臂。

进一步地,细螺纹旋杆伸出粗螺纹旋杆的后端杆壁上设置有带有滚齿的旋钮。

进一步地,平衡管压紧封闭件包括:压紧凸轮壳、压紧凸轮;第二气压平衡管上套设有压紧凸轮壳,压紧凸轮铰接在压紧凸轮壳上通过压紧凸轮旋转对第二气压平衡管进行压紧封闭。

进一步地,耳道导管结构还包括耳道挡位软套,耳道导管上伸出耳罩壳敞口外的端部依次设置耳道挡位软套、耳道球囊,耳道挡位软套为外径从小至大的敞口结构。

进一步地,气压平衡接头、第二气囊接头与第一气囊接头结构相同,第一气囊接头为单向接头,第一气囊接头内设置有单向阀和用来反应充盈程度的充盈气囊。

进一步地,耳罩气囊充盈后成圆周厚中间薄状。

进一步地,耳罩架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耳罩架杆为圆弧条状且相互铰动连接,两个耳罩架杆对应患者头顶一侧处的下端圆弧面分别铰接有防偏压片,耳罩架杆的端部处设置有万向球头,耳罩壳上设置有万向座,万向球头与万向座之间为万向连接。

本发明的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使用时将耳道导管的耳道球囊塞入位于耳道内部。第一气囊接头通过第一气囊管与耳罩气囊连通,对耳罩气囊内部注入气体,第二气囊接头通过第二气囊管连通有耳道球囊,将鼻导管从患者鼻腔内部通入,使得鼻导管前端进入耳管内部并到达耳管口处距离鼓膜最近距离位置,然后充气将耳管球囊充盈。此时耳道导管与鼻导管均通过各自球囊固定,将鼻导管的第二气压平衡管下端端头压紧封闭,耳管球囊将耳管胀紧隔绝,使得鼓膜的后侧区域为封闭状态。然后通过气压平衡接头进行回抽,使得鼓膜前侧与耳道球囊之间区域形成负压,鼓膜在两端气压差的作用下,其凹陷形状逐渐回弹,并最终恢复至初始形状,简单方便实用,可有效改善鼓膜凹陷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一种角度的应用图;

图2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另一种角度的应用图;

图3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导管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导管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导管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球囊塞入耳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导管的剖开图;

图9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球囊一种角度的剖开图;

图10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道球囊另一种角度的剖开图;

图11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耳管球囊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气体注射结构的应用图;

图13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气体注射结构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中气体注射结构的剖开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耳罩架杆;2、耳罩壳;3、耳罩气囊;4、第一气囊管;5、第一气囊接头;6、耳道导管;7、耳道球囊;8、第一气压平衡管;9、气压平衡接头;10、第二气囊管;11、第二气囊接头;12、鼻导管;13、耳管球囊;14、第三气囊管;15、第三气囊接头;16、第二气压平衡管;17、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8、第一充气腔;19、第一充气口;20、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1、耳道;22、耳管;23、双腔注射壳;24、粗螺纹旋杆;25、第一注射塞;26、细螺纹旋杆;27、圆孔;28、第二注射塞;29、注射头;30、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32、气体连通道;33、第一气体吸入孔;34、第二气体吸入孔;35、皮套圈;36、转动臂;37、旋钮;38、压紧凸轮壳;39、压紧凸轮;40、耳道挡位软套;41、防偏压片;42、万向球头;43、万向座;44、鼓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包括:耳罩架杆1、耳道导管结构、鼻导管结构;耳道导管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耳罩架杆1的两端处,耳道导管结构包括:耳罩壳2、耳罩气囊3、第一气囊管4、第一气囊接头5、耳道导管6、耳道球囊7、第一气压平衡管8、气压平衡接头9、第二气囊管10、第二气囊接头11;鼻导管结构包括:鼻导管12、耳管球囊13、第三气囊管14、第三气囊接头15、第二气压平衡管16、平衡管压紧封闭件;

耳罩壳2呈敞口结构,两个耳罩壳2设置在耳罩架杆1的两端处且敞口相对朝向,耳罩气囊3设置在耳罩壳2内;第一气囊管4的一端与耳罩气囊3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囊接头5连通;耳道导管6贯穿耳罩壳2且伸出耳罩壳2的敞口外,耳道导管6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及第一充气腔18,耳道导管6上伸出耳罩壳2敞口外的端部处设置耳道球囊7;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远离耳道球囊7的一端依次与第一气压平衡管8、气压平衡接头9连通,另一端穿过耳道球囊7后打通;第一充气腔18远离耳道球囊7的一端依次与第二气囊管10、第二气囊接头11连通,另一端与耳道球囊7连通;

鼻导管12内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0及第二充气腔,鼻导管12的端部处设置耳管球囊13;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0远离耳管球囊13的一端与第二气压平衡管16连通,另一端穿过耳管球囊13后打通,第二气压平衡管16上设置有平衡管压紧封闭件由平衡管压紧封闭件对其进行压紧封闭;第二充气腔远离耳管球囊13的一端依次与第三气囊管14、第三气囊接头15连通,另一端与耳管球囊13连通。

本发明的耳道气压平衡式耳膜凹陷矫正套装,使用时将耳道导管6的耳道球囊7塞入位于耳道21内部。第一气囊接头5通过第一气囊管4与耳罩气囊3连通,对耳罩气囊3内部注入气体,第二气囊接头11通过第二气囊管10连通有耳道球囊7,将鼻导管12从患者鼻腔内部通入,使得鼻导管12前端进入耳管22内部并到达耳管22口处距离鼓膜44最近距离位置,然后充气将耳管球囊13充盈。此时耳道导管6与鼻导管12均通过各自球囊固定,将鼻导管12的第二气压平衡管16下端端头压紧封闭,耳管球囊13将耳管22胀紧隔绝,使得鼓膜44的后侧区域为封闭状态。然后通过气压平衡接头9进行回抽,使得鼓膜44前侧与耳道球囊7之间区域形成负压,鼓膜44在两端气压差的作用下,其凹陷形状逐渐回弹,并最终恢复至初始形状,简单方便实用,可有效改善鼓膜44凹陷问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套装还包括气体注射结构,气体注射结构包括:双腔注射壳23、粗螺纹旋杆24、第一注射塞25、细螺纹旋杆26、第二注射塞28、注射头29;双腔注射壳23内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第二空腔31小于第一空腔30,注射头29设置在双腔注射壳23前端与第二空腔31连通,粗螺纹旋杆24从双腔注射壳23后端螺旋穿设后伸入至第一空腔30并与第一注射塞25连接,细螺纹旋杆26包括相连接的螺纹段及光轴段,细螺纹旋杆26的螺纹段依次螺旋穿设粗螺纹旋杆24、第一注射塞25,细螺纹旋杆26的光轴段从第一空腔30穿设至第二空腔31后与第二注射塞28连接,双腔注射壳23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30前端与第二空腔31前端的气体连通道32,双腔注射壳23上还开设有位于第一空腔30后端的第一气体吸入孔33、位于第二空腔31后端的第二气体吸入孔34,第一注射塞25推动在第一空腔30前后端时可分别对气体连通道32、第一气体吸入孔33进行封堵,第二注射塞28推动在第二空腔31前后端时可分别对气体连通道32、第二气体吸入孔34进行封堵。

配合充气的有可以进行粗细双螺旋调节注射的气体注射结构,该气体注射结构外壳为双腔注射壳23,双腔注射壳23的双腔均为圆柱形腔,且靠前端为内径较第二空腔31,靠后端为内径较第一空腔30,两个腔均具有一定的长度。在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的腔壁上分别开有第一气体吸入孔33与第二气体吸入孔34,第一气体吸入孔33与第二气体吸入孔34分别位于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管壁的根部。双腔注射壳23的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的前端通过在管壁内部的气体连通道32相互连通。在双腔注射壳23的后端位于第一空腔30的后端设置有螺纹孔,在双腔注射壳23的后端的螺纹孔上旋合有粗螺纹旋杆24,在粗螺纹旋杆2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注射塞25,第一注射塞25为橡胶材质,通过旋转粗螺纹旋杆24根据粗螺纹旋杆24与双腔注射壳23之间的螺纹套接关系可以推动第一注射塞25在第一空腔30内部轴向移动,因为第一注射塞25为橡胶材质可以配合第一空腔30隔绝空气,在粗螺纹旋杆24与第一注射塞25沿轴线处贯穿开有细牙螺纹孔,在粗螺纹旋杆24与第一注射塞25的细牙螺纹孔螺纹套接有细螺纹旋杆26,细螺纹旋杆26对应粗螺纹旋杆24与注射塞区域设置有螺纹段,在细螺纹旋杆26的靠前端为光轴,且细螺纹旋杆26的光轴长度长于第二空腔31的长度,在细螺纹旋杆26的前端端头处同轴固定有第二注射塞28,第二注射塞28位于第二空腔31内部,当第二注射塞28在第二空腔31内部从后端移动到前端。

当第一注射塞25与第二注射塞28分别移动至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的后端时,恰好对第一气体吸入孔33与第二气体吸入孔34形成遮挡,当第二注射塞28移动至双腔注射壳23的第二空腔31内部前端时,可以对气体连通道32在第二空腔31的端口形成遮挡,使得第一气体吸入孔33与第二气体吸入孔34始终不会超出第一注射塞25与第二注射塞28的前端,气体连通道32上对应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的端口始终不会位于第一注射塞25与第二注射塞28的后端。气体连通道32可以平衡在第一空腔30内部第一注射塞25前端和第二空腔31内部第二注射塞28前端气压。第一气体吸入孔33与第二气体吸入孔34可以保证第一注射塞25与第二注射塞28两侧区域气压的平衡。在双腔注射头29前端面连通有注射头29,使得通过粗螺纹旋杆24与细螺纹旋杆26进行粗微双调节可以对上述各类接头进行连接充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双腔注射壳23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的圆孔27,圆孔27上套设有皮套圈35,细螺纹旋杆26的光轴段穿设在皮套圈35内。在两腔之间开有圆孔27连通,在圆孔27外圈套有皮套圈35,皮套圈35内部贯穿始终是细螺纹旋杆26的光轴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粗螺纹旋杆24伸出双腔注射壳23外的后端杆壁上设置有转动臂36。在粗螺纹旋杆24的后端杆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动臂36,通过控制转动臂36可以对粗螺纹旋杆24进行转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细螺纹旋杆26伸出粗螺纹旋杆24的后端杆壁上设置有带有滚齿的旋钮37。在细螺纹旋杆26后端同轴固定连接圆周带有滚齿的旋钮37。通过控制旋钮37可以转动细螺纹旋杆26使第二注射塞28在第二空腔31内部转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平衡管压紧封闭件包括:压紧凸轮壳38、压紧凸轮39;第二气压平衡管16上套设有压紧凸轮壳38,压紧凸轮39铰接在压紧凸轮壳38上通过压紧凸轮39旋转对第二气压平衡管16进行压紧封闭。第二气压平衡管16后端区域套有压紧凸轮壳38,在压紧凸轮壳38上铰接有压紧凸轮39,通过转动压紧凸轮39可以对压紧凸轮39压紧使第二气压平衡管16转换为封闭状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耳道导管结构还包括耳道挡位软套40,耳道导管6上伸出耳罩壳2敞口外的端部依次设置耳道挡位软套40、耳道球囊7,耳道挡位软套40为外径从小至大的敞口结构。从耳道21气囊内侧延伸出的耳道导管6处固定套有耳道挡位软套40,耳道挡位软套40为硅胶材质,具有较强的柔性特性,且耳道挡位软套40从内侧端至外侧端为外径从小至大的敞口结构设计,耳道挡位软套40可以对患者耳道21口塞入胀紧固定进行挡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气压平衡接头9、第二气囊接头11与第一气囊接头5结构相同,第一气囊接头5为单向接头,第一气囊接头5内设置有单向阀和用来反应充盈程度的充盈气囊。气压平衡接头9与第二气囊接头11结构与第一气囊接头5一致。第一气囊接头5为单向接头,在第一气囊接头5内部固定设置有单向阀,第一气囊接头5根部位置同时设置有充盈气囊,充盈气囊同样与第一气囊管4连通,使得可以通过充盈气囊的充盈程度来反应耳罩气囊3的充盈情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耳罩气囊3充盈后成圆周厚中间薄状。当耳罩气囊3充盈完成后形成圆周厚中间薄的形状,对患者耳朵罩紧后符合人体工程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耳罩架杆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耳罩架杆1为圆弧条状且相互铰动连接,两个耳罩架杆1对应患者头顶一侧处的下端圆弧面分别铰接有防偏压片41,耳罩架杆1的端部处设置有万向球头42,耳罩壳2上设置有万向座43,万向球头42与万向座43之间为万向连接。

本套装主要用于耳道21内部平衡气压,治疗鼓膜44凹陷等问题。两个耳罩架杆1均为圆弧条状且相互铰动连接,当两个耳罩架杆1铰接张开时,可以类似头戴式耳机形状从头顶处弧形弯曲至患者双耳处。在两个耳罩架杆1下端圆弧面对应患者头顶一侧处分别铰接有防偏压片41,当患者头带时,防偏压片41和与其铰接的耳罩架杆1交叉,防偏压片41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特性且防偏压,其上与患者头部的贴合面为硅胶材质,防偏压片41与耳罩架杆1之间采用铰动连接使得可以根据患者头型的不同来进行轻微的角度调整,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在两个耳罩架杆1两端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万向球头42,万向球头42上套有万向座43,万向座43套取区域超过万向球头42一半,使得万向球头42与万向座43之间为万向连接。在万向座43上贴合固定连接有耳罩壳2,两个耳罩架杆1上连接的两个耳罩壳2位置相互对称,耳罩壳2整体呈敞口结构,耳罩壳2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

具体地,在耳罩壳2内部紧贴有耳罩气囊3,在耳罩气囊3上连通有第一气囊管4,第一气囊管4贯穿耳罩壳2延伸至耳罩壳2的外部,在第一气囊管4的外侧端头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接头5,在耳罩壳2与耳罩气囊3上贯穿有耳道导管6,耳道导管6从耳罩气囊3朝向耳朵一侧面的中心处垂直贯穿出,使得耳道导管6的内侧端端头准确能够通入患者耳道21中。耳道导管6延伸出耳道挡位软套40的区域套有耳道球囊7,耳道球囊7充盈后可以在耳道21内部胀紧固定,使得耳道导管6在伸入耳道21内部段可以保持相对固定不会发生摇晃。在耳道导管6端头至端尾区域内部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一个腔为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另一个腔为第一充气腔18,第一充气腔18在耳道导管6端头处开通并在端尾处封闭,在对应耳道球囊7内部区域的第一充气腔18和耳道球囊7内壁之间开有第一充气口19。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在耳道导管6两端同时贯通,使得从耳道导管6内部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端头处充入气体可以从耳道导管6端尾处开口向患者耳道21内部深处鼓膜44一侧输送空气加压。在耳道导管6端头处的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与第一充气腔18端头处分别连通有第一气压平衡管8与第二气囊管10,在第二气囊管10端头处固定连通有第二气囊接头11,在第一气压平衡管8的端头处连通有气压平衡接头9,两个相互铰接的耳罩架杆1上万向球头42万向套接的耳罩壳2内部结构完全一致。

与耳道导管结构同时使用的有鼻导管结构,在鼻导管12内部通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内腔,一个为第二充气腔,第二充气腔在鼻导管12端头处打通并在内侧端尾处封闭,在第二充气腔靠近端头处管壁上开有第二充气口,在鼻导管12前端管壁开有第二充气口的管壁区域贯穿有耳管球囊13,对第二充气腔充气可以通过第二充气口对耳管球囊13进行充盈。另一个独立的腔为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0,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0在鼻导管12两端同时贯通,使得鼻导管12从鼻腔内部通入并延伸至耳管22内部鼓膜44附近位置,通过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0从耳管22内部输送气体平衡鼓膜44两侧气压。耳管球囊13充盈后可以在耳管22内部胀紧固定,使鼻导管12前端与耳管22保持相对固定。在鼻导管12内部第二充气腔后端端头处连通有第三气囊管14,第三气囊管14的端头固定连通有第三气囊接头15,通过第三气囊接头15可以对耳管球囊13内部充盈。在鼻导管12内部第二气压平衡空气流道20后端端头处连通有第二气压平衡管16。

当患者耳内鼓膜44出现凹陷症状,将该套装中的两个耳罩架杆1展开,将两端的耳罩壳2罩于耳上,并使得耳罩壳2内侧的耳道挡位软套40能够塞于耳道21口进行挡位,此时耳道导管6的耳道球囊7同样位于耳道21内部。因为第一气囊接头5通过第一气囊管4与耳罩气囊3连通,将气体注射结构的注射头29连接于第一气囊接头5对耳罩气囊3内部注入气体,在对耳罩气囊3注射气体的初期,通过转动粗螺纹旋杆24快速推动第一注射塞25在第一空腔30内部沿轴向移动,使得第一空腔30内部气体可以通过气体连通道32进入至第二空腔31内部,并通过注射头29注入耳罩气囊3内部,当耳罩气囊3充盈后完成耳罩壳2与头部之间的夹紧固定。然后将气体注射结构连接第二气囊接头11对其内部注入气体,第二气囊接头11通过第二气囊管10连通有耳道球囊7。因为耳道球囊7体积较小,需通过细螺纹旋杆26进行慢速推进对耳道球囊7进行充气直至充盈,使得耳道球囊7在患者内部胀紧固定,从而使得耳道导管6在耳道21内部保持相对固定。

将鼻导管12从患者鼻腔内部通入,使得鼻导管12前端进入耳管22内部并到达耳管22口处距离鼓膜44最近距离位置。然后将气体注射结构连接鼻导管12的第三气囊接头15,通过上述细螺纹旋杆26推进方式将耳管球囊13充盈。此时耳道导管6与鼻导管12均通过各自球囊固定,将鼻导管12的第二气压平衡管16下端端头处的压紧凸轮39转动使其将第二气压平衡管16压紧,使得耳管球囊13将耳管22胀紧隔绝,使得鼓膜44的后侧区域为封闭状态。然后将气体注射结构连接气压平衡接头9,通过转动旋钮37使得细螺纹旋杆26相对于粗螺纹旋杆24转动,在螺纹套接的关系下细螺纹旋杆26带动第二注射塞28沿轴向向后端方向回抽,使得鼓膜44前侧与耳道球囊7之间区域形成负压,鼓膜44在两端气压差的作用下,其凹陷形状逐渐回弹,并最终恢复至初始形状。

本发明的创新技术点及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耳道导管6的前端区域依次套有耳道挡位软套40与耳道球囊7,耳道挡位软套40采用硅胶材质,且整体成呈敞口向外侧的喇叭敞口形状,便于在患者耳道21口进行挡位,耳道球囊7通过耳道导管6管壁的第一充气口19与其内部的第一充气腔18连通,通过耳道球囊7的充盈对患者耳道21内部胀紧使耳道导管6固定。

2.耳道导管6内部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与第一充气腔18相互独立,第一气压平衡空气流道17在耳道导管6内部前后端贯通而第一充气腔18在耳道导管6前端端头处封闭,且后端端头处分别连通有第一气压平衡管8与第二气囊管10分别对不同的内腔进行充抽气,使得耳道导管6能分别完成固定与对耳道21内部抽气形成负压的两个效果。

3.鼻导管12内部同样有耳道导管6上述描述的两个腔,且在鼻导管12前端套有耳管球囊13,使得鼻导管12能够分别完成在耳管22内部固定与对鼓膜44后侧区域形成封闭空间的两个效果,使得鼓膜44凹陷可以在外侧负压的情况下完成回弹的效果。

4.气体注射结构螺纹套接有粗螺纹旋杆24,粗螺纹旋杆24螺纹套接有细螺纹旋杆26,且粗螺纹旋杆24固定连接的第一注射塞25与细螺纹旋杆26固定连接的第二注射塞28分别位于双腔注射壳23内部的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内部。第一空腔30与第二空腔31相互连通的气体连通道32可以使得气体注射结构能够分别实现粗螺纹调节注射与细螺纹调节注射。且采用螺纹套接螺旋推进的方式可以实现微量推进与回抽的效果,避免推力或拉力过大对患者鼓膜44造成损害。第一气体吸入孔33与第二气体吸入孔34用于平衡双腔注射壳23内部气压的作用,使得推进与回抽可以顺利进行。

5.在耳罩壳2内侧面紧贴固定有耳罩气囊3,耳罩气囊3外周凸起中间区域凹陷符合对患者耳朵压紧时的人体工程学结构设计,可以防止耳罩气囊3在充盈后夹紧不稳定左右摇晃的情况出现,而耳罩气囊3连通的第一气囊管4与第一气囊接头5可以实现对耳罩气囊3内部充气。

6.耳罩杆采用两个耳罩架杆1分段式铰接的结构设计,便于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折叠放置。在两段耳罩架杆1内侧面分别对称铰接有防偏压片41,防偏压片41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特性且防偏压,其上与患者头部的贴合面为硅胶材质,防偏压片41与耳罩架杆1之间采用铰动连接使得可以根据患者头型的不同来进行轻微的角度调整,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