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虚腹痛、左胁下痛、脉虚缓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5743发布日期:2019-01-29 17:2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脾胃虚弱的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治疗脾虚腹痛、左胁下痛、脉虚缓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等,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脾胃虚寒也可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济生方·脾胃虚寒论治》:“夫脾者,足太阴之经,位居中央,属乎戊己土,主于中州,候身肌肉,与足阳明胃之经相为表里。表里温和,水谷易于腐熟,运化精微,灌溉诸经。若饮食不节,或伤生冷,或思虑过度,冲和失布,因其虚实,由是寒热见焉。方其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四肢不举,食欲不化,喜噫吞酸,或食即呕吐,或卒食不下,腹痛肠鸣,时自溏泄,四肢沉重,举多思虑,不欲闻人声,梦见饮食不足,脉来沉细软弱者,皆虚寒之候也。”总括以上诸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导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形成脾胃虚寒证:一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二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胃阳。这些都可能引起左胁下痛(剧烈)脉虚缓。目前的治疗手段有很多方法,在中药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治疗的中药组合物。但患者长期服用后会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因此使得患者不能全疗程用药,导致疗效欠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治疗脾虚腹痛、左胁下痛、脉虚缓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治疗脾虚腹痛、左胁下痛、脉虚缓的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原料组成:炒白芍27-35份、炙甘草7-12份、烧枣18-28份、烧姜7-12份。进一步地优选:炒白芍30份、炙甘草9份、烧枣23份、烧姜9份。进一步,适用于体虚寒者,在前述配方量基础上加肉桂4-7份;优选地肉桂6份。本发明提供了组合物制备方法:将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在添加或不添加肉桂的条件下经超声粉碎后,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即可服用。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10-12倍、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煎煮1-2h,再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7-8倍的水,小火煎煮2-3h,合并煎煮液。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肉桂,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10-12倍、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煎煮1-2h,再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7-8倍的水,小火煎煮2-3h,合并煎煮液。为了使用方便,也可以对组合物进行超声粉碎、煎煮后制备成各种制剂用于临床。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经超声粉碎、煎煮后,可直接或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用于临床。其中,所述辅料为乳化剂、粘合剂、填充剂、压片剂、稀释剂、润湿剂、着色剂、调味剂、润湿剂或其他药用载体材料。其中,所述口服制剂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冲剂、口服液。另外,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葡萄糖至含糖量为15%,于85-90℃条件下煮沸3-5min,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制成口服液体制剂;其中,每100ml口服液中含有组合物20-25mg。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可压性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润湿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5%的硬脂酸钠混匀,压片、包衣;其中,每1g片剂中含有组合物20-25mg。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预胶化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淀粉浆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8%的硬脂酸钠混匀,装胶囊;其中,酶1g胶囊中含有组合物30-38mg。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药物及其制剂在制备具有治疗脾虚腹痛、左胁下痛、脉虚缓效果的药物中的应用。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脾虚腹痛的发病机理,以温补脾肾、补中益气、补脾燥湿、理气燥湿为基本治疗原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常用中药有白术、白芍、陈皮、防风、黄芪、泽泻、决明子、山楂、大黄、三七、猪苓、艾叶、砂仁、茯苓、苍术、桂枝、甘草、木香、黄连、柴胡、厚朴、枳壳等。本发明通过安全性试验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最终筛选以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制备内服药,不仅克服了单味药的局限性,还改善了治疗效果,本发明选用的原料具有如下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效果。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白芍的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芍药甙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所引起的扭体反应和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2.芍药甙对狗的冠状血管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3.芍药甙能抑制大鼠的胃液分泌,并能预防发生大鼠应激性溃疡病。4.对平滑肌的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体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5.抗炎作用:芍药甙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部肿胀发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6.抗肝损伤:白芍总甙可抑制小鼠肝损伤血清谷丙转氨酶(gpt)的升高及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增高;对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白芍总甙也有一定保护作用。7.对免疫的影响:白芍总甙对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增强作用.此外尚有降低腺胰蛋白酶效价、抗菌等作用.炙甘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枣:大枣-原生态据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红枣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大枣能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还能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等。姜功效:⑴助阳;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配合食用可以治疗由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⑵产后;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另外,姜水洗浴还可以防风湿头痛。尤其是产妇坐月子不洗头洗澡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炎炎夏日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皮肤发炎、长痱子。产妇可以试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痛。⑶防胃病;增加食欲防胃病无论是蒸鱼做菜,还是调味作料,生姜绝对是桌上一味,其辛辣滋味可去鱼腥、除膻味,菜汤加姜还可以祛寒和中,味道清香。民谚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就是说,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以及风寒感冒也可服生姜以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生姜还是传统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在夏季,尤其是伏天内,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夏季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所以此时经常出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人,适当喝点生姜汤大有裨益。另外,生姜辛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女性吃姜还能抗衰老、减少胆结石的发生。肉桂: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纯中药制剂,用于脾虚腹痛、左胁下痛、脉虚缓症状,疗效好、复发率低且无副作用。以下采用效果实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及其制剂的有益效果:试验1治疗脾虚的临床作用研究1.观察时间:在本发明技术方案未曾披露的情况下,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7月的一年半时间。2.观察对象:在贵州省内选择300例病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5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15年;3.病情:脾虚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痛、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4.使用方法: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成的口服液在餐后1小时服用,每日3次,每次200ml,以1个月为1疗程,两个疗程作为疗效观察。5.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体征完全改善,胃脘痛、腹痛显著改善,基本无腹胀腹泻现象,食欲正常,食量显著增加,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精神换发;显效:体征显著改变,胃脘痛、腹痛显著改善,腹胀腹泻现象很少,食欲基本正常,食量增加,偶感轻微不适,精神良好;有效:体征明显改善,胃脘痛、腹痛明显改善,腹胀腹泻现象减少,食欲增加,食量增加,偶感不适,精力较充沛;无效:体征无改变,胃脘痛、腹痛、腹胀、腹泻现象仍存在,食欲无改善,食量无增加,症状如前,精神萎靡不振;观察效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临床疗效见表1表1治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91116771694.67%试验例2安全性试验spf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即试验药物组,试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药物组(本发明)和试验对照组(由下述重量的药材制成:黄芪30g,炒白芍20g、党参15g、桂枝15g、茯苓10g、陈皮10g、半夏10g、鸡内金10g、木香10g、沙棘10g、烧姜6g、炙甘草6g、烧枣5枚)均以87.0g(相当于生药材)/kg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0.4ml/g),给药后观察动物即时反应并连续观察至第14日。结果如下:连续给药15天,本发明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3只小鼠出现痉挛,精神兴奋等现象;连续给药30天,本发明药物组出现一只死亡,空白对照组出现两只死亡,而对照组有6只小鼠死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处方:炒白芍32g、炙甘草7g、烧枣28g、烧姜12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葡萄糖至含糖量为15%,于85℃条件下煮沸4min,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制成口服液体制剂;其中,每100ml口服液中含有组合物20mg。实施例2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9g、烧枣23g、烧姜9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可压性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润湿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5%的硬脂酸钠混匀,压片、包衣;其中,每1g片剂中含有组合物25mg。实施例3处方:炒白芍35g、炙甘草12g、烧枣28g、烧姜12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预胶化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淀粉浆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8%的硬脂酸钠混匀,装胶囊;其中,酶1g胶囊中含有组合物35mg。实施例4处方:炒白芍27g、炙甘草7g、烧枣18g、烧姜7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预胶化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淀粉浆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8%的硬脂酸钠混匀,装胶囊;其中,酶1g胶囊中含有组合物30mg。实施例5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9g、烧枣23g、烧姜9g、肉桂6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肉桂,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10倍、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煎煮1h,再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3h,合并煎煮液;(2)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葡萄糖至含糖量为15%,于85℃条件下煮沸4min,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制成口服液体制剂;其中,每100ml口服液中含有组合物20mg。实施例6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9g、烧枣23g、烧姜9g、肉桂4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肉桂,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10倍、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煎煮1h,再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3h,合并煎煮液;(2)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可压性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润湿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5%的硬脂酸钠混匀,压片、包衣;其中,每1g片剂中含有组合物25mg。对比例1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9g、烧姜9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3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3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可压性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润湿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5%的硬脂酸钠混匀,压片、包衣;其中,每1g片剂中含有组合物25mg。对比例2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9g、烧枣23g、烧姜9g、炙白术5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炙白术5g,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5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可压性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润湿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5%的硬脂酸钠混匀,压片、包衣;其中,每1g片剂中含有组合物25mg。对比例3处方:炒白芍30g、炙甘草9g、烧枣23g、烧姜9g;制法:(1)按配比量称取炒白芍、炙甘草、烧枣、烧姜,经超声粉碎后,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8倍的水,小火煎煮2h,再加入用量为4味原料药总重的11倍、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小火煎煮2h,合并煎煮液;(2)片剂的制备方法为:向组合物中加入可压性淀粉混匀后,用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润湿制粒,干燥,整粒,与总量0.5%的硬脂酸钠混匀,压片、包衣;其中,每1g片剂中含有组合物25mg。临床效果:观察对象:在贵州省内选择1000例病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20年;病情: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淡胖,苔白,脉弱。临床诊断:(1)x线检查确实发现胰腺有钙化或结石、囊肿等;(2)胆道或胰实质造影显示特征性损害;(3)上腹痛,压痛持续6个月以上;(4)胰分泌功能试验异常;治疗方法:治疗组1-5组服用实施例2、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市售中药制剂,每日服用2次,每次1g,20天为一个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病程明显缩短,腹痛缓解,无脂肪泻及食欲不振,无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2年内无复发;有效:病程缩短,在2年内发作1-2次,腹痛减轻;无效:病程及症状未见改善,并反复发作。治疗结果:统计4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如表2所示;表2总例数治愈例有效例无效例治愈率有效率治疗组120018613193.0%99.5%治疗组2200103712651.5%87.0%治疗组320089991244.5%94.0%治疗组420011181855.5%96.0%治疗组520017424287.0%99.0%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