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5713发布日期:2019-01-29 17:2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病因是胆道疾患、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其发病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调高而逐年提升,其病程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发生机制未完全阐明。祖国医学中并无“胰腺炎”之病名,但古代文献有大量与胰腺炎症状等相似的论述,“腹胀胸满,胃脘当心痛,支两胁,咽膈不通,胃心痛也。”根据其疾病特征归属于祖国医学“腹痛”“胃心痛”“胃脘痛”等范畴。临床主要以急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胰酶增高为主要表现。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柴胡【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摘录】《中华本草》。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摘录】《中华本草》。生姜【别名】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摘录】《中华本草》。红枣【别名】【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其根、树皮亦入药,随时可采。【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心下痞,中满呕吐者忌之。多食动风,脾反受病。【摘录】《中华本草》。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摘录】《中华本草》。枳实【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白芍【别名】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枳壳【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孕妇慎用。气血弱者不可服。【摘录】《中华本草》。熟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30g。【注意】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摘录】《中华本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急性胰腺炎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湿疹急性胰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柴胡15份,枳壳10份,枳实10份,黄芩10份,白芍12份,法半夏l0份,熟大黄6份,红枣15份,生姜3份。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急性胰腺炎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男24例,女8例,年龄3~45岁,平均年龄38.6岁;对照组男22例,女7例,平均年龄38.8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全国急性胰腺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患,可有或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2)、轻症急性胰腺炎: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变化,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2、试验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2次。疗程14天。对照组口服甲硝唑、喹诺酮类抗生素(按说明书服用),疗程14天。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控制:3d内症状、体征缓解,7d内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显效:d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7d内症状、体征减轻,血、尿淀粉酶有下降趋势;无效:7d内症状体征未减轻或恶化,血、尿淀粉酶未降低;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3251510293.7%62.5%对照组2941013293.1%48.3%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柴胡15克,枳壳10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法半夏l0克,熟大黄6克,红枣15克,生姜3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2称取:柴胡15克,枳壳10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法半夏l0克,熟大黄6克,红枣15克,生姜3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柴胡15克,枳壳10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法半夏l0克,熟大黄6克,红枣15克,生姜3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