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7807发布日期:2019-01-19 00:0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的进步,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率明显增加,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但直肠吻合口漏仍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19%。一旦出现吻合口漏,肠腔内容物进入腹腔,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多数病例需再次开腹手术,行腹腔冲洗引流。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肿瘤复发率、死亡率,降低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如何防治直肠吻合口漏是结直肠外科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吻合技术日益成熟和规范,仍不能完全阻止吻合口漏的发生。目前在防治吻合口漏的方法主要有保护性造口和经肛置入引流管。

现有的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只含有一个固定气囊。使用时将引流管置入吻合口近端结肠内,气囊充气后与肠壁固定,再将引流管远端部分拖出肛门外,持续引流结肠内容物,隔离吻合口,防止结肠内容物进入腹腔,促进吻合口愈合。现有的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在使用时,气囊长时间对结肠的同一处进行挤压,易造成结肠壁受压缺血,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防止结肠壁受压缺血,便于病人的术后恢复,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两个气囊以及两根导气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头端,用以塞入患者的结肠腔内;两个所述气囊均固定在头端的外周面上;两根所述导气管分别与两个气囊连通;所述导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沿引流管延伸至引流管的末端形成注气口;所述注气口内安装有气阀,用以打开或者密闭气囊。

可选地,所述气囊充气膨胀后呈锥形;所述气囊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可选地,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分布有钝性突出。

可选地,所述引流管采用软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作。

可选地,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套在结肠上;结肠与固定环接触的部位受压变细而被固定环卡接在气囊的外周面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环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固定环有两枚;两枚所述固定环分别套在结肠上两个气囊处。

可选地,所述固定环呈c字形;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安装有隆突锁扣,另一端开有卡接槽;所述隆突锁扣可插入卡接槽内与固定环扣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两个气囊以及两根导气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头端,用以塞入患者的结肠腔内;两个所述气囊均固定在头端的外周面上;两根所述导气管分别与两个气囊连通;所述导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沿引流管延伸至引流管的末端形成注气口;所述注气口内安装有气阀,用以打开或者密闭气囊。本发明提供的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防止结肠壁受压缺血,便于病人的术后恢复,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分布有钝性突出,便于增加摩擦力,防止引流管滑出结肠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引流管、2-气囊、3-导气管、4-固定环、5-结肠、11-头端、31-注气口、41-隆突锁扣、42-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固定式气囊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两个气囊2以及两根导气管3;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设置有头端11,用以塞入患者的结肠5腔内;两个所述气囊2均固定在头端11的外周面上;两根所述导气管3分别与两个气囊2连通;所述导气管3远离气囊2的一端沿引流管延伸至引流管的末端形成注气口31;所述注气口31内安装有气阀,用以打开或者密闭气囊2。两个所述气囊2沿竖直方向并列的安装在头端11的外周面上。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气囊2均处于收缩状态。

使用时,将引流管1的头端11塞入患者的结肠5内,通过导气管3给位于头端11顶部的气囊2充气,使位于头端11顶部的气囊2膨胀后抵触在结肠5的内壁,固定引流管1,并将引流管1远离头端11的一端拖出肛门外。一个恢复周期后,通过导气管3给位于头端11底部的气囊2充气,使位于头端11底部的气囊2充气膨胀后抵触在结肠5的内壁,固定引流管1。并打开注气口31内的气阀,给位于头端11顶部的气囊2充气发气,使位于头端11底部的气囊2充气收缩,与结肠5的内壁分离。在过一个恢复周期后,重新给位于头端11顶部的气囊2,给位于头端11底部的气囊2放气。反复重复上述动作,一直患者完全康复,再将两个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取出引流管1。在治疗过程中,两个所述气囊2交替充气或放气,防止气囊长时间挤压结肠的同一个地方,防止结肠长时间受挤压导致缺血,防止结肠与气囊长时间接触发生粘连;便于病人的术后恢复,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所述恢复周期为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划定的时间段,应该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5个小时,也可以是一天。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2充气膨胀后呈锥形;所述气囊2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气囊2充气膨胀后呈锥形,即在结肠内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引流通道,其直径上大下小,便于气囊固定引流管1,便于将结肠内的内容物引入引流管1内排出;防止结肠内的内容物沿气囊与结肠之间的缝隙排出。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2的外表面上分布有钝性突出。便于增加摩擦力,防止引流管滑出结肠外。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1采用软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作。便于在吻合前塞入结肠内,对肛门刺激性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外套在结肠5上;结肠5与固定环4接触的部位受压变细而被固定环卡接在气囊2的外周面上。所述固定环4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在吻合前将引流管1的头端11塞入结肠内,并将固定环4外套在结肠5外,使固定环4位于气囊2的下方;所述固定环4将结肠卡接在气囊2的外周面上。便于固定引流管1。吻合完成后,固定环4留在人体体内,患者康复后,固定环4在体内自动分解吸收。制作固定环4的材料可以是羊肠线、高分子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等。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环4有两枚;两枚所述固定环4分别套在结肠5上两个气囊2处。两枚所述固定环4与两个气囊2对应使用,便于固定引流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环(4)呈c字形;所述固定环(4)的一端安装有隆突锁扣(41),另一端开有卡接槽(42);所述隆突锁扣(41)可插入卡接槽(42)内与固定环(4)扣合。初始状态下,所述固定环(4)呈c字形。使用时,将固定环(4)外套在结肠5上,挤压固定环(4)的两端,使所述隆突锁扣(41)插入卡接槽(42)内与固定环(4)扣合,从而使压固定环(4)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以将结肠卡接在气囊2的外周面上。所述固定环4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采用硬质橡胶管制作;所述引流管1的头端11进行钝化处理。如图1所示,使用时,在结直肠吻合前先安置固定环4于结肠的肠壁外,直肠吻合完成后由肛门将引流管1的头端置入结肠的肠腔内,到达固定环4的上方后向气囊2内充气,固定引流管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