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858发布日期:2019-02-10 13:3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恶心、呕吐是化疗期间的常见副作用,大多数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而由顺铂、阿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较为严重,有时已成为限制化疗剂量提高的因素,而影响化疗计划的完成。呕吐发生机制: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机制主要与呕吐中枢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有关。呕吐中枢位于延脑侧面的网状结构,接收小脑前庭、迷走神经内脏支、脊髓神经内脏支、中枢化学感受器等传入的信号。延脑中枢的化学感受区、血脑屏障很薄弱,易受到化学药物的毒性影响。网状结构的神经传导介质是组胺h1、毒蕈碱和多巴胺受体物质。故在化疗中,采用拮抗神经传导介质的药物能控制恶心、呕吐。呕吐的治疗:常用于治疗呕吐的药物包括高选择性的5-ht受体拮抗剂如盐酸托烷司琼,通过阻断消化道黏膜内向心性迷走神经末梢5-ht受体来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呕吐;或是通过阻断中枢化学敏感区和胃肠迷走神经末梢的多巴胺受体而产生止吐作用,如胃复安;或通过抑制呕吐中枢而发挥止吐作用,如安定、苯海拉明。此外,中药及针灸也常用于呕吐的治疗。但常用于治疗呕吐的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其次为口服,外用剂型较少。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有效、便于应用的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所述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丁香1-9份、柿蒂1-9份、生姜1-9份、桂枝1-9份、厚朴1-15份、姜半夏1-15份、藿香1-10份。所述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丁香1.5-9份、柿蒂3-9份、生姜3-9份、桂枝3-9份、厚朴3-10份、姜半夏3-15份、藿香5-10份。所述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制成:丁香:柿蒂:生姜:桂枝:厚朴:姜半夏:藿香=3:6:6:9:10:15:6。所述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丁香3份、柿蒂6份、生姜6份、桂枝9份、厚朴10份、姜半夏15份、藿香6份。本发明的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中,丁香、柿蒂为君药、生姜、姜半夏为臣药、桂枝、厚朴、藿香为佐药。本发明的组方中各项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及常用剂量如下: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蕾。性辛、温。入脾、胃、肺、肾经。温中壮阳,下气降逆。主治:虚寒呃逆,心腹冷痛,呕哕吐泻,阳萎阴冷。常用量:1.5-9g。柿蒂:为柿树科植物落叶乔木柿果实上的干燥宿存花萼。性苦温,入肺胃经。功效:温中下气。主治:呃逆,噫气等症。常用量:3-9g。姜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晾干而得。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降逆止呕。主治: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症。常用量:3-15g。生姜: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常用量:3-9g。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根。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证,常用量:3-9g。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常用量:3-10g。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止呕,解暑。主治:湿阻中焦,呕吐,暑湿或湿温初起。常用量:5-10g。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所述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是由所述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所述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是由以下七层组成:第一层,即背衬层,采用不透气的医用疏水化处理的无纺布制成;第二层,即发热层,原料是由铁、活性炭等合成的聚合物薄膜,可与氧气反应放热;第三层,即隔离层,采用高分子隔离膜制成;第四层,即中药控释层,采用高分子微孔骨架膜材料制成,发挥持久疗效作用;第五层,即中药速效层,采用材质医用微孔膜制成;第六层,即粘胶层,采用材质明胶制成;第七层,即保护层,采用材质透明保护膜制成;所述中药缓释层和中药速效层含有所述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取中药控释层平铺于热合机上,将中药速效层、粘胶层、保护层依次铺于中药缓释层上,采用热合法热合后备用;将背衬层平铺于压合机上,依次将发热层、隔离层铺于其上,最后将热合后的上述各层铺于最上方,压制而成,切割,获得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所述中药控释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生姜、藿香的挥发油,称取10重量份的丁香、生姜和藿香,丁香、生姜和藿香的重量比为3:6:6,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收集分离蒸馏液1ml,蒸馏液备用,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分离提取液备用;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柿蒂、桂枝、厚朴、姜半夏的有效成分,取10重量份上述4味药材,柿蒂、桂枝、厚朴、姜半夏的重量比为6:9:10:15,加10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与丁香、生姜、藿香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5(40℃),加60%乙醇(v/v)醇沉48h,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得到的中药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45,(40℃),喷雾干燥,得中药浸膏备用;称取改性聚乙烯醇(pva)凝胶基质10克,60℃水浴加热搅拌溶解。控温,依次加入上述中药浸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60%乙醇水溶液5ml、氮酮0.5ml和甘油2.5ml搅拌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涂布于高分子微孔骨架膜上,经85℃干燥2h,室温固化1h,获得中药控释层。所述中药速效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生姜、藿香的挥发油,称取10重量份的丁香、生姜和藿香,丁香、生姜和藿香的重量比为3:6:6,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收集分离蒸馏液1ml,蒸馏液备用,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分离提取液备用;将上述蒸馏液、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0.2克、肉豆蔻酸异丙酯(ipm)0.3克、无水乙醇1ml、双蒸水1ml置于加盖容器中,振荡均匀,制成挥发油微乳,挥发油微乳与改性聚乙烯醇(pva)凝胶基质10克混合,60℃水浴加热搅拌溶解获得混合物;控温,依次加入上述混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60%乙醇水溶液5ml、氮酮0.5ml和甘油2.5ml,搅拌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涂布于全新医用微孔膜上,经85℃干燥2h,室温固化1h,获得中药速效层。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所用原料来源广泛、制备简便、使用方便,经临床及药理研究,对化疗、晕车、晕船等所致呕吐具有良好疗效;鉴于目前所用的止吐药以针剂为主,使用不便,该中药复方外用剂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柿蒂、桂枝、厚朴、姜半夏经水提醇沉制成浸膏,丁香、生姜、藿香双蒸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加入辅料,制成外用贴剂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所选药物具有温中理气、降逆止呕、和胃益气的功效,对术后、化疗或体虚患者因气虚或虚寒所致的呕吐、呃逆、嗳气等疗效显著。本发明采用天然药材,易获得且无毒副作用,外用贴剂贴于肚脐(神阙穴)或足底涌泉穴,能通过穴位刺激加强理气止呃的功效,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制备工艺简单。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由丁香、柿蒂、生姜、桂枝、厚朴、姜半夏、藿香等药物组成的中药组合物具有降逆止呕、和胃益气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呕吐症状,临床用于治疗化疗所致呕吐具有良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背衬层,12为发热层,13为隔离层,14为中药控释层,15为中药速效层,16为粘胶层,17为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本发明实施例所用药材除另有注明,均可以从中药材销售公司获得。所获得的药材除另有注明,均为中药材饮片。饮片既可以从销售公司获得,也可以是获得后经加工而成。本发明所用试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改性聚乙烯醇(pva)凝胶基质、甘油购自上海慈济药业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购自安徽山河辅料有限公司,氮酮购买自湖北南星化工总厂,乙醇购自太仓新太药用酒精厂,上述试剂均为药用级。实施例1一种治疗呕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丁香3g、柿蒂6g、生姜6g、桂枝9g、厚朴10g、姜半夏15g、藿香6g。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min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1h,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实施例2一种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是由以下七层组成:第一层,即背衬层11,采用不透气的医用疏水化处理的无纺布(pmc135040、奥特隆无纺布有限公司)制成;第二层,即发热层12,原料是由铁、活性炭等合成的聚合物薄膜(hx型、朱氏药业集团),可与氧气反应放热;第三层,即隔离层13,采用高分子隔离膜(pe型、上海典范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制成;第四层,即中药控释层14,采用高分子微孔骨架膜材料制成,发挥持久疗效作用;第五层,即中药速效层15,采用材质医用微孔膜制成;第六层,即粘胶层16,采用材质明胶制成;第七层,即保护层17,采用材质透明保护膜制成。所述第四层,即中药控释层1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生姜、藿香的挥发油,称取10重量份的丁香、生姜和藿香,丁香、生姜和藿香的重量比为3:6:6,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收集分离蒸馏液1ml,蒸馏液备用,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分离提取液备用;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柿蒂、桂枝、厚朴、姜半夏的有效成分,具体操作如下:取10重量份上述4味药材,柿蒂、桂枝、厚朴、姜半夏的重量比为6:9:10:15,加10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与丁香、生姜、藿香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5(40℃),加60%乙醇(v/v)醇沉48h,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得到的中药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45,(40℃),喷雾干燥,得中药浸膏备用;称取改性聚乙烯醇(pva)凝胶基质10克,60℃水浴加热搅拌溶解。控温,依次加入上述中药浸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60%乙醇水溶液5ml、氮酮0.5ml和甘油2.5ml搅拌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涂布于高分子微孔骨架膜(hpmc型、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经85℃干燥2h,室温固化1h,获得中药控释层14。所述第五层,即中药速效层15,发挥快速起效作用,材质为医用微孔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生姜、藿香的挥发油,称取10重量份的丁香、生姜和藿香,丁香、生姜和藿香的重量比为3:6:6,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收集分离蒸馏液1ml,蒸馏液备用,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分离提取液备用;将制备的挥发油(蒸馏液)、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0.2克、肉豆蔻酸异丙酯(ipm)0.3克、无水乙醇1ml、双蒸水1ml置于加盖容器中,振荡均匀,制成挥发油微乳,挥发油微乳与改性聚乙烯醇(pva)凝胶基质10克混合,60℃水浴加热搅拌溶解获得混合物。控温,依次加入上述混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60%乙醇水溶液5ml、氮酮0.5ml和甘油2.5ml,搅拌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涂布于全新医用微孔膜(pe型、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经85℃干燥2h,室温固化1h,获得中药速效层15。第六层,即粘胶层16,采用材质明胶(上海红星胶丸有限公司)制成,可黏附于皮肤上。第七层,即保护层17,采用材质不透气的透明保护膜(pe型、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成,起保护作用,使用前揭去。先取中药控释层14平铺于热合机上,将中药速效层15、粘胶层16、保护层17依次铺于中药缓释层14上,采用热合法热合后备用;将背衬层11不透气的医用疏水化处理的无纺布平铺于压合机上,依次将发热层12(原料是由铁、活性炭等合成的聚合物薄膜)、隔离层13高分子隔离膜铺于其上,最后将热合后的上述各层铺于最上方,压制而成,切割成5cm*5cm大小,获得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本发明的临床观察病例来源:病例来源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中医科的化疗呕吐患者。纳入标准:接受顺铂或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或者接受阿霉素或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kps≥60分,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血象、肝、肾功能正常,有化疗适应症;初治病人或距末次化疗4周以上;患者依从性好,知情同意。疗效评价1.恶心分度:无恶心(-);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明显恶心,影响进食(++);重度恶心,不能进食而卧床(+++)。完全控制率(cc)%=(应用止吐药后无恶心的病例数(-)/采用分析集例数n)×100%;有效控制率(oc)%=[(应用止吐药后无恶心(-)+轻微恶心的病例数(+))/采用分析集例数n]×100%。2.止吐疗效分级:完全控制(cc),无呕吐;部分控制(pc),呕吐1~2次/d;轻度控制(mc),呕吐3~5次/d;无效(f),>5次/d。完全控制率cc%=(完全控制cc/采用分析集例数n)×100%;部分控制率pc%=(部分控制pc/采用分析集例数n)×100%;有效控制率oc%=完全控制率cc%+部分控制率pc%。分组:共纳入3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及对照组各18例,其中中药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外用治疗呕吐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贴于涌泉穴及神阙穴,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注射液3g静滴,1/日。给药周期均为化疗当天开始至化疗结束。疗效观察如表1、表2所示,中药组和对照组预防化疗相关的急性恶心、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3.33%vs50.00%、77.78%vs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中药对化疗相关急性恶心的预防疗效分组n-++++++oc中药组18872183.33%*对照组18545450.0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中药对化疗相关急性呕吐的预防疗效分组nccpcmcfoc中药组18952277.78%*对照组18625544.44%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