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6557发布日期:2019-04-20 05:33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行走及护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是一种具有辅助床椅间转移功能的轮椅。



背景技术:

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或老人,在护理床和轮椅之间进行转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组合式的轮椅护理床。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618654u公开了一种床-轮椅组合式护理床,床体居中部分向床尾的一侧设有可从床上分离出的坐躺变换轮椅,床体靠近床头的一端设有倒u形的床背板,所述轮椅的靠背卡在床背板的u形框内,床背板上对应于轮椅靠背的位置设有可将轮椅靠背托起的托片,床背板背面与能够抬升床背板角度的抬升机构连接。为了辅助病人侧翻,中国实用新型cn205198305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轮椅护理床,包括床框和轮椅床,所述轮椅床呈水平状态需要侧向一转时,启动第一或第二电机,第一或第二电机分别以一联动杆为支点或以轮椅床的后支架为支点推动座板,座板沿轮椅床纵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至所需高度,座板在转动的过程带动所述背板同时转动,实现轮椅床的侧翻,病人始终位于轮椅床中,不会与床框接触,不会对病人身体造成挤压损伤。同时背板的下方设置托架,托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设置电机,启动电机推动托架沿轮椅床横向逆时针转动,带动腿板与脚板相应转动,实现轮椅床变身为座式轮椅,拆开床尾与床架,可推出座式轮椅,实现组合式轮椅床的多功能用途。

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均为轮椅嵌入床体式,通过安装在床体上的驱动机构实现床体的起降,完成起身和躺下动作。该种轮椅虽然结构完整,但缺点也十分明显:(1)为配合轮椅,床体结构设计特殊,离开轮椅部分,床体不能正常使用。(2)驱动机构安装在床体之中,轮椅自身仅为普通手动轮椅,自身无法做任何动作。(3)轮椅和床对接时需要人为拆除一些部件。(4)由于需要同时作为床体使用,轮椅结构宽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轮椅结构,在不改变护理床本身的前提下,方便使用者的床椅间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椅,帮助使用者在无需额外转接辅具的情况下实现床椅转移。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椅,包括车架、车轮、座垫、靠背、前帘板、脚踏和扶手,设有变形驱动装置,所述变形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靠背和所述前帘板起降,使轮椅在椅形和平躺状态之间变换;设有侧向移动装置,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经所述侧向移动装置与车架连接,侧向移动装置使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在轮椅上的第一位置与搭接轮椅和床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上设有侧向运动的传送带。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变形驱动装置,使轮椅在椅形和平躺状态之间变换,在平躺状态,轮椅与普通的床体对齐,方便使用者的转移;在侧向移动装置作用下,座垫和靠背侧向运动,搭接在床体上,借助传送带的作用,帮助病人实现床椅间的自动转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向移动装置中,对应所述座垫,在车架上设置有座垫导向装置、座垫侧向平移驱动装置;对应所述靠背,在车架上设置有靠背导向装置、靠背侧向平移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减小机构在侧移过程中与床面的摩擦力,所述侧向移动装置中,在所述座垫上和所述靠背上分别对应侧向外移方向的下方各自设有至少1个小轮。优选地,各自设有2个小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送带为帆布传送带、履带式传送带中的一种,对应设有传送带驱动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变形驱动装置由靠背驱动装置和前帘板驱动装置构成,靠背设置在靠背托架上,所述靠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推杆,第一连杆的转动支点与车架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靠背托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杆的端部连接;前帘板设置在前帘板托架上,所述前帘板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端部与所述前帘板托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为电动推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具有相互转动连接的撑杆和托杆,所述撑杆一端与座垫下方的车架转动连接,所述托杆一端与靠背托架转动连接,使得在靠背下降至平躺状态时,所述扶手上表面不高于座垫下表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变形驱动装置和侧向移动装置,一方面,使得轮椅可以变形与床体平齐,另一方面,借助侧向移动装置,使轮椅的主要受力位置(靠背和座垫)的一部分可以侧向平移至床面上,便于病人转移,进一步创造性地在轮椅上设置了侧向传送带,扶助病人转移。

2、本发明的装置不需要对床体进行任何改造,既可以适用于专业护理床,也可以适用于普通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在座椅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在平躺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座垫和靠背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对应的立体图;

图6是平躺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平躺状态下座垫和靠背侧移后的立体图。

其中:1、车架;2、车轮;3、座垫;4、靠背;5、前帘板;6、脚踏;7、扶手;8、第一连杆;9、第一推杆;10、转动支点;11、第二推杆;12、辅助推杆;13、第一导向结构;14、第一小轮;15、第二导向结构;16、第二小轮;17、传送带;18、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轮椅,包括车架1、车轮2、座垫3、靠背4、前帘板5、脚踏6和扶手7,设有变形驱动装置,所述变形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靠背和所述前帘板起降,使轮椅在椅形和平躺状态之间变换。

参见附图2,所述变形驱动装置由靠背驱动装置和前帘板驱动装置构成,靠背4设置在靠背托架上,所述靠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8和第一推杆9,第一连杆的转动支点10与车架1连接,第一连杆8的一端与靠背托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与第一推杆9的端部连接;前帘板5设置在前帘板托架上,所述前帘板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推杆11,所述第二推杆11的端部与所述前帘板托架转动连接。

参见附图3,为平躺状态下的侧视图。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调节靠背,将第一连杆设置为两段式结构,通过辅助推杆12实现对靠背的微调。

本实施例中,第一推杆9、第二推杆11和辅助推杆12均采用电动推杆,从而使整个轮椅易于实现全自动控制。

所述扶手具有相互转动连接的撑杆和托杆,所述撑杆一端与座垫下方的车架转动连接,所述托杆一端与靠背托架转动连接,使得在靠背下降至平躺状态时,所述扶手上表面不高于座垫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设有侧向移动装置,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经所述侧向移动装置与车架连接,侧向移动装置使所述座垫和所述靠背在轮椅上的第一位置与搭接轮椅和床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参见附图4,座垫3背侧设有与车架配合的第一导向结构13,对应侧向外移方向的下方设有第一小轮14;靠背4背侧设有与车架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15,对应侧向外移方向的下方设有第二小轮16。参见附图5,座垫3和靠背4上分别设有侧向运动的传送带17、18,传送带可以采用电机驱动,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

参见附图6,是平躺状态下的立体图,在侧向移动装置的驱动下,参见附图7,靠背和座垫向外侧运动,搭接在床上,通过传送带的帮助,病人可以方便地实现在座椅和床之间的转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