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的移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6480发布日期:2019-04-20 05:3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的移动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中的股动脉穿刺手术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的移动床。



背景技术:

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外科手术,主要有以下目的:1、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或某些特殊检查;2、急救时的加压输血输液;3、用于区域性化疗;除此之外,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比如心脏介入手术等,也会需要股动脉穿刺。

在股动脉穿刺完毕后,需要对穿刺点进行按压以便于穿刺口的止血和愈合。现有的按压方式一般分为医疗人员的人工按压和借助机械的简单机械按压,人工按压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却消耗了较多的人力、占用了医护资源,而且按压力度也比较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不能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按压力度;

为了解决人工按压存在的问题,故而发明了一些简单的机械来对穿刺口进行按压:

如,申请号为201820056704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按压装置,该装置的核心实际上是利用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带动弧形限位板对穿刺口的按压,这种按压装置虽然解决了用机械力代替人工按压的问题,但是由于采用的弧形限位板对穿刺口按压,而在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位于大腿根部,由于人体大腿根部特殊的结构导致这种按压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又如,申请号为2016201567555的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按压装置,该装置也是利用伸缩杆带动一个滑块调节高度,滑块上设置卡爪,利用卡爪夹持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该专利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卡爪夹持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的部位面积较小,缺乏有效地对患者身体的固定,一旦患者出现异动,会导致按压部位的偏离,按压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理想;

还有,申请号为99204607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血管造影按压器,该专利的核心是利用加压丝杠带动压力片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该专利依然存在着按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的移动床,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后的按压,并且按压效果也优于现有的机械按压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的移动床,包括可移动的床板,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供患者仰躺在其上的仰躺板,且仰躺板的中部通过一贯穿其宽度方向的翻转轴与床板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在床板底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前液压油缸和后液压油缸,且前液压油缸和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分别穿过床板后与仰躺板前部和后部的底面铰接,通过调整前液压油缸和后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出长度,从而使仰躺板绕翻转轴进行倾斜度为5-15°的翻转;

所述仰躺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柱,在固定柱顶端设置有位于仰躺板一侧上方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下方通过一升降液压油缸设置有一升降基板,通过升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调节升降基板与仰躺板上表面的间距;在升降基板上设置有穿刺口按压装置,该穿刺按压装置包括一与升降基板连接的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盲孔,在该盲孔内通过压缩弹簧设置有连接销,连接销的末端伸出盲孔并与一具有半球按压面的按压头连接,通过升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出带动升降基板和安装板下降,进而通过压缩弹簧带动连接销和按压头对穿刺口及其周边1-2cm范围进行同步按压。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安装板通过一调节丝杠与升降基板连接,且调节丝杠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与安装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顶端与升降基板上的贯通孔配合连接形成丝杠滑块结构,在调节丝杠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丝杠的调节块,通过转动调节块微调安装板的位置,使其上的按压头压紧穿刺口及其周边1-2cm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按压头具有一按压穿刺口的半球状按压面,在该半球状按压面上部设置有向上直径逐渐膨大的膨胀部,且膨胀部底部最小直径与半球状按压面的直径相等;在按压头的半球状按压面上包覆有止血棉纱。

本发明上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按压头的外部套设有延展套,该延展套为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的中空漏斗状,且其底端套设在膨胀部与半球状按压面的结合处,并将膨胀部纳入其内部,从而将止血棉纱固定在半球状按压面上,所述延展套的侧壁与半球状按压面形成100-120°的夹角。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安装板上盲孔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有前辅助按压结构和后辅助按压结构,且前辅助按压结构和后辅助按压结构均包括垂直于仰躺板长度方向分布的条形槽,在前辅助按压结构的条形槽内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设置有血管按压板ⅰ,在血管按压板ⅰ突出于条形槽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按压大腿根部的弧形凸起部;所述后辅助按压结构的条形槽内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设置有血管按压板ⅱ,在血管按压板ⅱ突出于条形槽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按压大腿血管的弧形凹陷部,所述血管按压板ⅱ和血管按压板ⅰ的底边均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平滑过渡。

本发明上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安装板上前辅助按压结构的前部位置设置有冷敷辅助机构,且当安装板上的按压头压迫在穿刺口及周边1-2cm范围时,该冷敷辅助机构覆盖在穿刺位置靠近心脏一侧8-10cm的皮肤上;所述冷敷辅助机构包括沿仰躺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硅胶材料制成的弧形罩板,且两个弧形罩板拼接形成半圆形,在每一块弧形罩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内边缘位置设置有凸起的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档条,在两侧密封档条之间分布有若干条冷敷金属带,这些冷敷金属带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延伸至弧形罩板的底部并具有开口,另一端伸入到设置在安装板上两个弧形罩板之间位置的封闭气室内,所述封闭气室通过气管与一储冰室连通,且储冰室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以使鼓风机吹出的气体进入到储冰室内被其中所储存的冰块降温后,再经气管和封闭气室进入到冷敷金属带中对冷敷金属带进行降温冷却,且该冷敷金属带贴紧穿刺位置靠近心脏一侧8-10cm的皮肤表面对身体局部进行冷敷,降低血液流动速度,进而缩短按压时间。

本发明上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与两个弧形罩板所围成半圆形同向的弧形凹陷,所述两个弧形罩板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基板设置在弧形凹陷内,以使弧形罩板的外壁与弧形凹陷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受到压迫后弧形罩板的外扩;所述封闭气室固定设置在两块连接基板之间的弧形凹陷内。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升降基板上穿刺口按压装置的后方通过一调节丝杠设置有一垂直向下的大腿固定机构,所属大腿固定机构包括一固定基板,在固定基板的底面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设置有一压迫大腿且向上凸起的弧形夹,所述调节丝杠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与固定基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顶端与升降基板上的贯通孔配合连接形成丝杠滑块结构,在调节丝杠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丝杠的调节块,通过转动调节块微调固定基板的位置,使其上的弧形夹压紧穿刺口以下的大腿,从而将大腿夹持固定。

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仰躺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患者腰部夹持固定的腰部固定机构,该腰部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仰躺板上且贯穿其宽度方向的轨道槽,在该轨道槽内设置有一传动蜗杆,传动蜗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卡块,这两个固定卡块通过其底部的螺纹孔与传动蜗杆螺纹配合,以使传动蜗杆转动过程中,两个固定卡块相向或相悖运动,进而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夹持固定或脱离夹持状态;在两个固定卡块相对的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弧形凹陷状的夹持瓦;所述传动蜗杆的两端通过转动轴承固定在轨道槽内,在传动蜗杆上一侧转动轴承和固定卡块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微型电机带动的减速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通过微型电机的正反转带动传动蜗杆以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进而实现两个固定卡块的相向或相悖运动。

本发明的又再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仰躺板上靠近前液压油缸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和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在床板上使用翻转轴转动设置仰躺板,并在两端利用前后液压油缸带动起仰躺板做倾斜度为5-15°的翻转,其作用是,在完成穿刺后,通过控制前后液压油缸带动仰躺板倾斜,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的倾斜状态,从而降低血液的流动,便于按压时的止血;同时,通过在仰躺板上一侧设置由升降液压油缸带动的升降基板,并且在升降基板上安装由压缩弹簧和连接销带动的按压头对穿刺口及其周边1-2cm范围同步按压,由于按压头上具有半球状的按压面,该半球状的按压面能够很好的贴合大腿根部的生理结构,并对穿刺点及其周围范围进行同步按压,提高了按压效果,而且还能够防止身体的移动导致按压位置的偏移;

2)本发明连接按压头的安装板通过调节丝杠与升降基板连接,从而通过拨动调节丝杠来实现按压头高度的微调,进而实现压迫力度的调整;

3)本发明的按压头具有半球状按压面,半球状按压面上部具有直径逐渐膨大的膨胀部,通过在膨胀部与按压面结合的位置套设中空漏斗状的延展套,从而将止血棉纱很轻松的固定在半球状按压面上,而且更换止血棉纱也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按压压力的存在,以及半球状按压面的高度仅为1.5cm,这样延展套的外壁也会对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接触,增大了按压面积,使穿刺点不容易脱离按压范围;

4)本发明通过在按压头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前辅助按压结构和后辅助按压结构,而且前辅助按压结构和后辅助按压结构上分别具有下凸的弧形凸起部和上凹的弧形凹陷部,这两部分分别与生理结构相契合,从而对穿刺点前侧和后侧区域进行辅助按压,不仅起到固定防止穿刺口移动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够对血管进行压迫,降低血流速度,从而缩短按压时间;

5)本发明通过在按压头的前方设置冷敷辅助机构,该冷敷辅助机构中具有硅胶材料支撑的弧形罩板,能够在压力作用下贴紧皮肤表面,在弧形罩板内设置有冷敷金属带,利用气体经过储冰室后产生的冷气对冷敷金属带进行降温,同时,由于冷敷金属带的开口也处于弧形罩板内,因此其产生的冷气也处于弧形罩板内,从而使被其笼罩的皮肤在冷气的刺激上血液流速降低,进而缩短按压时间;

6)本发明通过在穿刺口按压装置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腰部固定机构和大腿固定机构来对患者的腰部和穿刺大腿进行固定,防止了患者的移动导致的按压头偏离穿刺口,另外,也能够防止由于仰躺板的翻转导致患者产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穿刺口按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延展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血管按压板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血管按压板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冷敷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大腿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腰部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腰部固定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板,101、仰躺板,102、翻转轴,103、前液压油缸,104、后液压油缸,105、颈枕部,106、头枕部,2、腰部固定机构,201、固定卡块,202、轨道槽,203、传动蜗杆,204、传动齿轮,205、减速机,206、夹持瓦,3、穿刺口按压装置,301、安装板,302、条形槽,303、血管按压板ⅱ,3031、弧形凹陷部,304、按压头,3041、膨胀部,305、连接销,306、盲孔,307、血管按压板ⅰ,3071、弧形凸起部,308、止血棉纱,309、延展套,3010、弧形凹陷,4、固定板,401、升降液压油缸,402、固定柱,403、升降基板,404、调节丝杠,405、调节块,5、大腿固定机构,501、固定基板,502、压缩弹簧,503、弧形夹,6、冷敷辅助机构,601、弧形罩板,602、密封档条,603、冷敷金属带,604、封闭气室,605、连接基板,606、气管,607、储冰室,608、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中前方后方的定义是基于患者躺在仰躺板1上时所定义的,前方即朝向患者头部的一方,后方即朝向患者脚部的一方。

实施例1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用于股动脉穿刺手术的移动床,包括可移动的床板1,该可移动的床板1底部具有支腿,支腿的底部具有万向轮以及锁定万向轮的锁扣,万向轮及锁扣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供患者仰躺在其上的仰躺板101,且仰躺板101的中部通过一贯穿其宽度方向的翻转轴102与床板1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在床板1底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前液压油缸103和后液压油缸104,且前液压油缸103和后液压油缸104的活塞杆分别穿过床板1后与仰躺板101前部和后部的底面铰接,通过调整前液压油缸103和后液压油缸104活塞杆的伸出长度,从而使仰躺板101绕翻转轴102进行倾斜度为5-15°的翻转;

所述前液压油缸103和后液压油缸104的设置位置一般优选设置在床板1下方,可以在其下方设置隔箱,然后将前液压油缸103和后液压油缸104设置在隔箱内;

所述仰躺板10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柱402,固定柱402的数量优选为两根,在固定柱402顶端设置有位于仰躺板101一侧上方的固定板4,固定板4何固定柱402都设置在仰躺板101中部靠后的位置,在固定板4的下方通过一升降液压油缸401设置有一升降基板403,升降液压油缸401的油缸底座固定在固定板4的底面上,其活塞杆向下垂直于仰躺板101,通过升降液压油缸401活塞杆的伸缩调节升降基板403与仰躺板101上表面的间距;在升降基板403上设置有穿刺口按压装置3,该穿刺按压装置3包括一与升降基板403连接的安装板301,在安装板301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盲孔306,在该盲孔306内通过压缩弹簧设置有连接销305,连接销305的末端伸出盲孔306并与一具有半球按压面的按压头304连接,通过升降液压油缸401活塞杆的伸出带动升降基板403和安装板301下降,进而通过压缩弹簧带动连接销305和按压头304对穿刺口及其周边1-2cm范围进行同步按压。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患者仰躺在仰躺板101上,待完成股动脉穿刺术后需要对穿刺口进行按压时,首先启动前液压油缸103和后液压油缸104,使仰躺板101绕翻转轴102进行翻转,翻转的角度为5-15°,翻转完毕后,患者处于头低脚高的躺姿;之后,调整大腿使其穿刺口位于穿刺口按压装置3的下方,再启动升降液压油缸401使其活塞杆伸出,进而带动升降基板403和其上的穿刺口按压装置3向下运动,使穿刺按压装置3的按压头304向下运动并压紧在穿刺口及其1-2cm范围,在按压头304外部包裹止血棉纱308;由于按压头304是依靠压缩弹簧设置在盲孔306内的,因此,该压缩弹簧起到蓄力缓冲的作用,从而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的观察和判断连接销305缩入盲孔306的长度来判断试压力度。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从而得到以下各实施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板301通过一调节丝杠404与升降基板403连接,且调节丝杠404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与安装板3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顶端与升降基板403上的贯通孔配合连接形成丝杠滑块结构,在调节丝杠404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丝杠404的调节块405,通过转动调节块405微调安装板301的位置,使其上的按压头304压紧穿刺口及其周边1-2cm范围。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如实施例1的方式将穿刺按压装置3下降到接近穿刺口的高度,之后通过转动调节块405使调节丝杠404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板301和按压头304下降并压紧在穿刺口及其1-2cm范围,在此过程中,边转动调节块405边观察,以便确定合适的压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如图2和3所示,所述按压头304具有一按压穿刺口的半球状按压面,在该半球状按压面上部设置有向上直径逐渐膨大的膨胀部3041,且膨胀部3041底部最小直径与半球状按压面的直径相等;在按压头304的半球状按压面上包覆有止血棉纱308。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图2、3和4所示,所述按压头304的外部套设有延展套309,该延展套309为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的中空漏斗状,且其底端套设在膨胀部3041与半球状按压面的结合处,并将膨胀部3041纳入其内部,从而将止血棉纱308固定在半球状按压面上,所述延展套309的侧壁与半球状按压面形成100-120°的夹角。该夹角实际上是延展套309与半球状按压面接触位置的切线和延展套309侧壁形成的夹角,按压头304上的半球状按压面的高度为1.5cm,也就是其高出延展套309最低处的高度为1.5cm,这样在实际按压时,由于压力的存在,能够使延展套309的外壁也对皮肤进行按压,不仅防止了患者的移动,而且增大了按压面积,使穿刺口更加不容易脱离按压头304的按压。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如图2、5和6所示,所述安装板301上盲孔306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置有前辅助按压结构和后辅助按压结构,且前辅助按压结构和后辅助按压结构均包括垂直于仰躺板101长度方向分布的条形槽302,在前辅助按压结构的条形槽内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设置有血管按压板ⅰ307,在血管按压板ⅰ307突出于条形槽30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按压大腿根部的弧形凸起部3071;所述后辅助按压结构的条形槽内通过若干压缩弹簧设置有血管按压板ⅱ303,在血管按压板ⅱ303突出于条形槽30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按压大腿血管的弧形凹陷部3031,所述血管按压板ⅱ303和血管按压板ⅰ307的底边均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平滑过渡。前辅助按压结构与按压头304的间距为2-3cm,后辅助按压结构与按压头304的间距为3-5cm。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图2和7所示,所述安装板301上前辅助按压结构的前部位置设置有冷敷辅助机构6,且当安装板301上的按压头304压迫在穿刺口及周边1-2cm范围时,该冷敷辅助机构6覆盖在穿刺位置靠近心脏一侧8-10cm的皮肤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冷敷辅助机构6覆盖在距离穿刺位置8-10cm且朝向心脏一侧的皮肤上;所述冷敷辅助机构6包括沿仰躺板10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硅胶材料制成的弧形罩板601,且两个弧形罩板601拼接形成半圆形,在每一块弧形罩板601长度方向的两侧内边缘位置设置有凸起的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档条602,在两侧密封档条602之间分布有若干条冷敷金属带603,这些冷敷金属带603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延伸至弧形罩板601的底部并具有开口,另一端伸入到设置在安装板301上两个弧形罩板601之间位置的封闭气室604内,所述封闭气室604通过气管606与一储冰室607连通,且储冰室607与鼓风机608的出风口连通,以使鼓风机608吹出的气体进入到储冰室607内被其中所储存的冰块降温后,再经气管606和封闭气室604进入到冷敷金属带603中对冷敷金属带603进行降温冷却,且该冷敷金属带603贴紧穿刺位置靠近心脏一侧8-10cm的皮肤表面对身体局部进行冷敷,降低血液流动速度,进而缩短按压时间。所述储冰室607可打开,以便于医护人员向其中置入冰块;储冰室607和鼓风机608是设置在安装板301上,或者是其上的可打开腔室内;所述冷敷金属带603采用具有很好弹性的金属制成,比如,采用厚度为两块不超过1mm的金属钢带为原料,且金属钢带的侧边缘具有微小的凸棱,从而使两块金属钢带在采用热加工或冷加工方式制成一体时中部具有中空。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需要先打开储冰室607向其中置入冰块,之后在按压头403按压在穿刺口及周围时,冷敷辅助机构6紧贴皮肤,此时打开鼓风机608,使其吹出的风经过储冰室607冷却后经封闭气室604进入到冷敷金属带603内,冷敷金属带603紧贴皮肤对皮下组织进行冷敷降温,降低血液流速。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做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板301的底部设置有与两个弧形罩板601所围成半圆形同向的弧形凹陷3010,所谓同向是指,两者的轴向方向相同,而且弧形凹陷3010的曲率半径大于两个弧形罩板601所围成半圆的曲率半径,所述两个弧形罩板601的上端分别通过连接基板605设置在弧形凹陷3010内,以使弧形罩板601的外壁与弧形凹陷301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受到压迫后弧形罩板3010的外扩;所述封闭气室604固定设置在两块连接基板605之间的弧形凹陷3010内。为了使两个弧形罩板601之间的距离可调,通过在与弧形凹陷3010轴向垂直的方向设置两条并列的螺杆,这两条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安装板301的底部,这两条螺杆的中部贯穿所述封闭气室604,且其贯穿封闭气室604的部分不具有螺旋线,从而在贯穿封闭气室604侧壁处使用耐磨密封圈密封;两个弧形罩板601的连接基板605通过螺纹孔与这两条螺杆配合连接,并分别处于封闭气室604两侧,通过转动两条螺杆,从而使两个弧形罩板601同步相向或相悖运动,一调节两者的间距。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如图1和8所示,所述升降基板403上穿刺口按压装置3的后方通过一调节丝杠404设置有一垂直向下的大腿固定机构5,所述大腿固定机构5包括一固定基板501,在固定基板501的底面通过若干压缩弹簧502设置有一压迫大腿且向上凸起的弧形夹503,所述调节丝杠404的底端通过转动轴承与固定基板5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顶端与升降基板403上的贯通孔配合连接形成丝杠滑块结构,在调节丝杠404上设置有用于转动调节丝杠404的调节块405,通过转动调节块405微调固定基板501的位置,使其上的弧形夹503压紧穿刺口以下的大腿,从而将大腿夹持固定。大腿固定机构5与穿刺口按压装置3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20cm。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先使按压头304压紧穿刺口,之后利用调节丝杠404来调整弧形夹503使其夹紧大腿。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如图1、9和10所示,所述仰躺板101上设置有用于对患者腰部夹持固定的腰部固定机构2,该腰部固定机构2包括设置在仰躺板101上且贯穿其宽度方向的轨道槽202,在该轨道槽202内设置有一传动蜗杆203,传动蜗杆20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卡块201,这两个固定卡块201通过其底部的螺纹孔与传动蜗杆203螺纹配合,以使传动蜗杆203转动过程中,两个固定卡块201相向或相悖运动,进而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夹持固定或脱离夹持状态;在两个固定卡块201相对的表面上对称设置有弧形凹陷状的夹持瓦206,这两个夹持瓦206与患者腰部的形状相贴合,以便于更好的夹持;所述传动蜗杆203的两端通过转动轴承固定在轨道槽202内,在传动蜗杆203上一侧转动轴承和固定卡块20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204,该传动齿轮204与微型电机带动的减速机205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通过微型电机的正反转带动传动蜗杆203以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进而实现两个固定卡块201的相向或相悖运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先使按压头304压紧穿刺口,之后启动微型电机,使其带动减速机205转动,进而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蜗杆203,传动蜗杆203转动过程中带动两个固定卡块201相向运动,进而将患者的腰部卡紧固定。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仰躺板101上靠近前液压油缸103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106和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部1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