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7718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圆筒,沿所述主体外侧面一周均匀设置有与所述主体轴向平行的坐标定位部,所述主体外侧面等距设置有环绕所述主体一周且与所述主体轴向垂直的深度定位部;网帽,由定位线交错构成;所述定位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所述坐标定位部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通过设置深度定位部和坐标定位部,为病人颅骨建立了三维坐标系,结合颅内成像结果即可在三维坐标系内精确确定患部位置,进一步根据定位线确定施术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手术仅依靠医生经验施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
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背景技术】
[0002]颅内穿刺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根据病人颅内成像结果确定患部后,通过利用穿刺针穿过病人颅骨直达患处后进行进一步施术,从而实现微创清除颅内血肿等效果;颅内穿刺术及其延伸疗法安全、可靠、无盲区、无附加损伤,效果显著,在治疗上突破了对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的限制,是目前治疗颅内血肿特别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等症的理想方法。
[0003]但是,现有的颅内穿刺术依靠医生的经验确定施术位置,当出现医生经验不足等情况时可能导致定位存在偏差,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可能引起医疗事故,危及病人生命。【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用以实现利用外部结构为病人颅骨构件三维坐标系,以准确确定施术位置。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包括:
[0006]主体,所述主体为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圆筒,沿所述主体外侧面一周均匀设置有与所述主体轴向平行的坐标定位部,所述主体外侧面等距设置有环绕所述主体一周且与所述主体轴向垂直的深度定位部;
[0007]网帽,由定位线交错构成;所述定位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所述坐标定位部上端。
[0008]可选的,所述坐标定位部的形状为狭长的长方形薄片,其长边平行于所述主体轴向;所述坐标定位部采用能够在CT或核磁共振成像中显示出与人体组织有明显区别的图像的材料制成。
[0009]可选的,所述深度定位部的形状为环状窄带;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0.5-2厘米。
[0010]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〇〇11]可选的,所述定位线包括第一定位线和第二定位线;任意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任意两根所述第二定位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任意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与所述第二定位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0012]可选的,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所在平面之间或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定位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0.5-2厘米。[〇〇13] 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为1厘米。
[0014]可选的,所述主体的高度为6-10厘米。[〇〇15]可选的,所述主体的高度为8厘米。
[0016] 可选的,所述主体沿一条母线断开,断开处通过弹性绑带相连。
[0017]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通过设置深度定位部和坐标定位部,为病人颅骨建立了三维坐标系,结合颅内成像结果即可在三维坐标系内精确确定患部位置,进一步根据定位线确定施术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手术仅依靠医生经验施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 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实施例,包括:
[0024]主体1,所述主体1为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圆筒,沿所述主体1外侧面一周均匀设置有与所述主体1轴向平行的坐标定位部12,所述主体1外侧面等距设置有环绕所述主体1 一周且与所述主体1轴向垂直的深度定位部11;
[0025]网帽2,由定位线交错构成;所述定位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所述坐标定位部12上端。
[0026]本实施例需要贴合病人头颅使用,为了适应不同体型病患,所述主体1沿其径向可做一定程度的形变,所述定位线也可采用弹性纤维等材料制作。但是,所述主体1的高度为固定值,这是因为需要根据其高度及其上设置的深度定位部11作为标度,参照颅内成像结果确定患部深度位置,若主体1高度随意变化则无法准确定位。在可选的实施方式里,可以使用可延展材料制作主体1和深度定位部11,采用不可延展材料制作坐标定位部12,并将坐标定位部12与主体1相固定,这样主体1的长度受到坐标定位部12的限制无法改变,但其圆周长则不受深度定位部11限制,从而达到上述形变标准。
[0027]所述主体1采用圆筒结构,在佩戴时贴合病人双耳套于头部,环绕病人的额骨、颞骨和后脑,且保持所述主体1的下缘与病人颞骨底端(即耳根处)贴合。主体1佩戴完毕后, 所述网帽2自然套于病人头顶,从而通过深度定位部11、坐标定位部12及定位线在患者头部构成三维定位网格。在实行颅内穿刺术时,可以根据颅内成像对照查找相应的深度定位部 11确定深度,根据坐标定位部12及其连接的定位线确定施术位置。
[002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主体和网帽配合,并参考主体上设置的深度定位部和坐标定位部构件了病人颅骨的三维坐标系,在实施颅骨穿刺术时可根据颅内成像结果参考三维坐标系确定患部位置和施术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现有操作方法中仅凭医生经验施术可能造成的风险。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所示,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坐标定位部12的形状为狭长的长方形薄片,其长边平行于所述主体1轴向;所述坐标定位部12采用能够在CT或核磁共振成像中显示出与人体组织有明显区别的图像的材料制成。
[0030]本实施例通过确定坐标定位部12的材质进一步增强了其功能。在进行颅内成像时,所述坐标定位部会以与人体组织(包括骨骼或软组织)有明显区别的图样显示在成像结果上,这样只需要根据颅内成像中患部所对应的坐标定位部12,进一步找到所述坐标定位部12的定位线,找到两根定位线在患者头皮的贴合处,即可确定施术位置,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确度。[0031 ]进一步结合图2,以一个参考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〇〇32]在本参考例中,深度定位部11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定位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也为2厘米。
[0033](1)在为病人佩戴本定位帽时,将主体1的下边缘与扫描设备的扫描基线对齐(扫描基线用于标识扫描设备开始扫描的最初平面),将1号坐标定位线上端处的坐标定位部正对病人颅骨中央面,并将该定位线与扫描矢状线对齐(扫描矢状线为扫描设备成像的中心线)。[〇〇34](2)若在进行颅内成像扫描时,确定患部位于距离主体1下边缘所在面6厘米的平面,则在所述主体1上找到相应的深度定位部,即从主体1下边缘的第一根深度定位部11起计数,第四根深度定位部11。
[0035](3)若患部的颅内扫描图像如图2所示(假设此时定位线并不可见,但坐标定位部由于使用可成像材料制作,因此可见),图中黑色圆斑表示患部,各坐标定位部的标识如图所示,此时确定患部位置为1号坐标定位部所指示的纵向及b号坐标定位部所指示的横向。
[0036](4)对比扫描图像与病人实际佩戴状态,在定位帽上找到1号坐标定位部上连接的定位线与b号坐标定位部上分别连接的两根定位线,则两根定位线上的任意位置均可作为施术位置,施术深度为上述第四根深度定位部11标定的位置。较佳的,可以从帽体上所述坐标定位部12与深度定位部11的交点,S卩1号坐标定位线上端的坐标定位部12和第四根深度定位部的交点处(对应病人额骨),或b号坐标定位线右端的坐标定位部12和第四根深度定位部的交点处(对应患者颞骨)处,水平进行穿刺,以保证准确率。由于之前通过比照扫描图像,已经确定了患部的具体位置,因此可以根据选定的施术位置和患部位置的连线,确定下针角度以及深度,以保证操作的准确度。[〇〇37]需要说明的是,本参考例只是为了说明方案的使用方法,参考例中的数值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8]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深度定位部11的形状为环状窄带;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11之间的距离为0.5-2厘米。
[0039]所述深度定位部11确定深度的方式是通过确定基准(主体1下缘)后,根据颅内成像所在层(在颅内扫描,特别是CT扫描中,以一定的分辨率进行分层扫描,得到多幅成像结果;进一步根据成像结果所在层数即可确定患部所在位置)查找对应的深度定位部11以确定患部深度;因此,相邻深度定位部11的距离不大于CT扫描的常用分辨率即可;但设置过小的间距,即将深度定位部11设置的过于密集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当距离高于扫描分辨率时的精度只能依靠肉眼确定,所以将间距设置为0.5-2厘米较为适宜。
[0040]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11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这也是颅内成像的最常用扫描分辨率。
[004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线包括第一定位线21和第二定位线22;任意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2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任意两根所述第二定位线22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任意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21与所述第二定位线2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0042]在为病人佩戴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帽时,应当注意将第一定位线21或第二定位线 22中,与所述主体1直径共面的一条定位线正对病人颅骨中央面,以便于准确定位。
[004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21所在平面之间或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定位线22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0.5-2厘米。第一距离决定了定位精确度,第一距离过大则会导致定位不精确,无法起到相应效果;第一距离过小则定位线过于密集,影响医生施术。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长度作为第一距离,较佳的长度范围是 0.5-2厘米。[〇〇4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为1厘米。这是根据经验确定的最佳距离,同时也可以与上述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11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便于定位计算。
[004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高度为6-10厘米。所述主体1的作用之一是确定患部深度,当患部深度比较浅时,可以容易地确定位置,因此即使不借助主体1也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患部深度,同时若主体1设置的过高时,会导致主体1上部与患者头皮无法完全贴合,也就无法准确定位,失去效果;所述主体1的高度不需要设置的过高。同时,主体1的高度也不能设置的过低,否则无法涉及深度适中的患部。因此,较佳的取值范围是6-10厘米。
[004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高度为8厘米,这是以颞骨底端起向上计算,患部最常出现、也较为难以定位的区域。
[004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的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沿一条母线断开,断开处通过弹性绑带3相连。为了避免主体1形变量不足而无法适应体型较大的病人,或无法对体型较小的病人达到完全贴合,因此设置弹性绑带3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体型的病患。需要说明的是,在为患者佩戴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帽时,应当将弹性绑带置于后脑等不会影响施术的位置。
[004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通过设置深度定位部和坐标定位部,为病人颅骨建立了三维坐标系,结合颅内成像结果即可在三维坐标系内精确确定患部位置,进一步根据定位线确定施术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手术仅依靠医生经验施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0049]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圆筒,沿所述主体外侧面一周均匀设置有与 所述主体轴向平行的坐标定位部,所述主体外侧面等距设置有环绕所述主体一周且与所述 主体轴向垂直的深度定位部;网帽,由定位线交错构成;所述定位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所述坐标定位部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定位部的形状为 狭长的长方形薄片,其长边平行于所述主体轴向;所述坐标定位部采用能够在CT或核磁共 振成像中显示出与人体组织有明显区别的图像的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定位部的形状为 环状窄带;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为〇.5-2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深度定位部 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线包括第一定位 线和第二定位线;任意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任意两根所述第二定位线 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任意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与所述第二定位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定位线 所在平面之间或相邻两根所述第二定位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 为0.5-2厘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1厘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高度为6-10 厘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高度为8厘米。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颅骨穿刺辅助定位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沿 一条母线断开,断开处通过弹性绑带相连。
【文档编号】A61B90/10GK205626052SQ20162028623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葛新, 孙吉庆, 孙雪莲, 王静, 李英梅, 张岩, 董杨, 付嘉, 张晶瑶, 李杨, 孙杨, 项娜, 郭雪岭
【申请人】葛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