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1185发布日期:2019-02-12 22:45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植入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前交叉韧带(acl)所处的解剖位置,其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中将可能承受极高的作用力。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技巧的复杂化,acl的断裂已成为最为常见和最为严重的韧带损伤,球类运动员发生acl断裂屡见不鲜。

目前针对acl损伤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种重建方法,包括自体重建、异体重建以及人工韧带重建,这些重建方法均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如供点疼痛、疾病传播、免疫反应、韧带松弛以及机械失配等。重建过后的关节的长期稳定性极大地依赖于移植物的固定方式是否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固定效果。常见的固定方式如挤压螺钉、悬吊钢板等常常不能在骨道近关节侧形成有效的固定和封堵,从而引起“雨刷效应”、“蹦极效应”而导致移植物的磨损和骨道的扩大,以及关节液直接灌入骨道导致移植物-骨愈合处缓慢,因此带来acl修复期长期效果不佳甚至重建失效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可以减轻肌腱或韧带移植的痛苦,并且可以提高弹性移植物置换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柱形的柱芯和嵌套在所述柱芯外部的外鞘;

所述柱芯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柱芯的底端设有方槽,所述的柱面上设有沿所述柱芯中心轴对称布置的多个开口孔道,每两个相邻的开口孔道间隔的外表面上均设有滑道;

所述外鞘的底端设有圆环状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滑道匹配设置的分支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为圆滑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孔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孔道设有2~8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孔道设有4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道从上至下设有锥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支结构与所述滑道嵌合面的相对面上设有锯齿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胶原、聚醚醚酮、钛合金、不锈钢、具有骨传导性或骨诱导性生物陶瓷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硅酸钙、硫酸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或其衍生物混合形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在股骨侧和胫骨侧均将牵引线穿过方槽,之后将所述牵引线的两个自由端穿过对称的两个开口孔道并在柱芯的顶端打结固定;

步骤2、将韧带或者肌腱对折并将自由端穿过外鞘的中心孔洞,之后将柱芯穿插入所述外鞘上部的韧带或者肌腱对折所形成的孔洞中,使韧带或者肌腱处于所述开口孔道中,使韧带或者肌腱的对折处处于所述柱芯顶端的凹槽中,对所述外鞘下部的韧带或者肌腱进行编织缝合;

步骤3、对步骤2中编织缝合后的韧带或者肌腱的自由端重复步骤2中的操作;

步骤4、将组装好的韧带或肌腱移植物穿过胫骨隧道,通过牵引线将股骨侧植入物拉至适当位置,将外鞘推入骨道至适当位置,抵住外鞘回拉韧带或肌腱,使柱芯滑入外鞘,股骨侧固定装置牢固地卡入骨道,剪去牵引线多余部分;

步骤5、对胫骨侧组装好的韧带或肌腱移植物重复所述步骤4中的操作,从胫骨骨道外侧拉紧韧带或肌腱的残端,拧入挤压螺钉固定,剪去多余部分的韧带或肌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线为pds可吸收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韧带移植物通过植入器械的u型面实现平滑过渡,切应力大幅减少;第二,所取肌腱处理简单,无需复杂的缝合处理,缩短了手术时间;第三,肌腱与骨髓道贴合紧密,有利于两者之间的愈合;第四,植入体位于骨髓道的关节腔侧,阻碍了关节液向骨髓道内的渗透,有利于腱-骨的愈合;第五,植入器械的存在可有效地减少韧带移植物与骨道边缘的摩擦,减少移植物断裂失效的风险;第六,植入器械科诱导骨组织长入韧带移植物中,利于韧带移植物的长期固定效果;第七,韧带固定器械原料来源广泛、制造方便、装配便捷、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中柱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中柱芯上侧面滑槽和底部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中外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中柱芯上可吸收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中外鞘和肌腱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中柱芯和肌腱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和肌腱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植入人体的状态图。

图中,

101、凹槽;102、开口孔道;103、滑道;104、方槽;105、分支结构;106、底座孔道;107、底座;108、柱芯;109、外鞘;201、牵引线;301、腘绳肌;401、股骨;402、胫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是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柱形的柱芯108和嵌套在柱芯108外部的外鞘109;

柱芯108的顶端设有凹槽101,柱芯108的底端设有方槽104,108的柱面上设有沿柱芯108中心轴对称布置的多个开口孔道102,每两个相邻的开口孔道102间隔的外表面上均设有滑道103;

外鞘109的底端设有圆环状的底座107,底座107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滑道103匹配设置的分支结构105。

开口孔道102对称布置,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时韧带或者肌腱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凹槽101为圆滑凹槽。

进一步的,开口孔道10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进一步的,开口孔道102设有2~8个。

进一步的,开口孔道102设有4个。本实施例中将开口孔道102的个数设置为4个,而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开口孔道102的个数,以方便韧带或者肌腱的固定为最终目的。

进一步的,滑道103从上至下设有锥度。本实施例中滑道103设置有5-10°的锥度,从而便于将柱芯108嵌套如外鞘109中。

进一步的,分支结构105与滑道103嵌合面的相对面上设有锯齿状。

本发明所述的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是将外鞘109通过其上部的分支结构105嵌套在柱芯108外表面上的滑道103中进行使用的。首先将韧带或者肌腱对折使其自由端穿过外鞘109的中心孔洞,之后将柱芯108塞入韧带或者肌腱所形成的对折的内部,使韧带或者肌腱正好处于柱芯108柱面上的开口孔道102中。本发明中的开口孔道102的横截面选用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韧带或者肌腱与开口孔道102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韧带或者肌腱与固定装置形成的移植物本体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同时也可使韧带或者肌腱形成的移植物与骨髓道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将韧带或者肌腱与固定装置形成的移植物放入骨道中后,将外鞘109推入骨道中合适的位置,之后从外鞘109的下端回拉韧带或者肌腱使柱芯108牢牢嵌入至外鞘109中,此时外鞘109上的分支结构105处于被撑开的状态,从而分支结构105上的锯齿状则会牢固抵在骨道的内表面上,从而达到固定移植物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使用的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胶原、聚醚醚酮、钛合金、不锈钢、具有骨传导性或骨诱导性生物陶瓷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硅酸钙、硫酸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或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乙酸、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胶原、聚醚醚酮、钛合金、不锈钢、具有骨传导性或骨诱导性生物陶瓷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硅酸钙、硫酸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衍生物混合形成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所述韧带或肌腱的固定装置采用部分或全部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柱芯108选用的材料为30%的磷酸三钙和70%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形成的混合物,外鞘109选用的材料为聚醚醚酮。可以使固定装置在体内降解吸收,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骨传导性和(或)骨诱导性,在移植物在体内降解吸收过程中,骨组织再生替代,最终形成完全的韧带-骨愈合。

实施例2

如图5-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是一种用于韧带或肌腱的固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在股骨401侧和胫骨402侧均将牵引线201穿过方槽104,之后将牵引线201的两个自由端穿过对称的两个开口孔道102并在柱芯108的顶端打结固定;

步骤2、将韧带或者肌腱对折并将自由端穿过外鞘109的中心孔洞,之后将柱芯108穿插入外鞘109上部的韧带或者肌腱对折所形成的孔洞中,使韧带或者肌腱处于开口孔道102中,使韧带或者肌腱的对折处处于柱芯108顶端的凹槽101中,对外鞘109下部的韧带或者肌腱进行编织缝合;

步骤3、对步骤2中编织缝合后的韧带或者肌腱的自由端重复步骤2中的操作;

步骤4、将组装好的韧带或肌腱移植物穿过胫骨402隧道,通过牵引线201将股骨侧植入物拉至适当位置,将外鞘109推入骨道至适当位置,抵住外鞘109回拉韧带或肌腱,使柱芯108滑入外鞘109,股骨侧固定装置牢固地卡入骨道,剪去牵引线201多余部分;

步骤5、对胫骨侧组装好的韧带或肌腱移植物重复步骤4中的操作,从胫骨402骨道外侧拉紧韧带或肌腱的残端,拧入挤压螺钉固定,剪去多余部分的韧带或肌腱。

进一步的,牵引线201为pds可吸收线。

本实施例是选用腘绳肌301作为韧带移植物,开口孔道102数量设置为4个,开口孔道102的横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外鞘109具有4个带锯齿状的分支结构105,将聚乳酸挤压螺钉进行辅助固定。

将腘绳肌301对折成四股,并将腘绳肌301分别与柱芯108和外鞘109进行连接,将腘绳肌301的自由端穿过外鞘109后套在柱芯108上,四股腘绳肌301分别位于四个开口孔道102内,并在柱芯108底端对腘绳肌301进行缝合,同法,调整合适位置将第二组固定装置组合到腘绳肌301上,上下端进行缝合;

在关节镜下,通过牵引线201将组合好的移植物经胫骨402隧道拉入关节,使移植物前端进入股骨401隧道,调整位置使外鞘109底端与股骨401隧道口齐平,反向拉动腘绳肌301使外鞘109张开卡入股骨401骨道内,从胫骨402侧拉腘绳肌301,同样方法将第二组固定装置固定在胫骨402骨道内,调节腘绳肌301张力,胫骨402外侧挤压螺钉挤压固定,剪去腘绳肌301残端和牵引线201漏出部分,缝合伤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