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9124发布日期:2019-04-17 03: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婴儿经常大小便,为了防止大小便拉在裤子上,人们会用尿不湿将婴儿屁股包裹住,通常人们对婴儿更换尿不湿时,需要双手将婴儿的双腿提起,再将尿不湿放置在婴儿屁股下,比较麻烦,并且由于婴儿的手喜欢乱动,容易将人们的手抓伤影响尿不湿的更换,所以需要另一个人帮忙将婴儿的手抓住,再对婴儿更换尿不湿,如此耗费人力,耽误其他人做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将婴儿的双腿提起,再将尿不湿放置在婴儿屁股下,比较麻烦,由于婴儿的手喜欢乱动,容易将人们的手抓伤影响尿不湿更换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人们更方便的对婴儿更换尿不湿,并且还能防止婴儿手乱动影响尿不湿更换的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

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包括有n型底座、枕头、u型板、活动板、扭力弹簧、摆板、7型杆、滑套、连接杆、第一弹簧和卡紧装置,n型底座外顶部右侧设有枕头,n型底座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u型板,u型板内右侧面中部铰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与u型板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活动板左侧面铰接有摆板,n型底座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7型杆,7型杆上设有滑套,滑套右侧面与n型底座外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7型杆上,滑套顶部中间铰接有连接杆,前侧连接杆顶端与u型板底部前侧左部铰接,后侧连接杆顶端与u型板底部后侧左部铰接,滑套底部与n型底座外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卡紧装置,卡紧装置与7型杆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卡紧装置包括有竖直滑块、第二弹簧、横板、导套、第三弹簧和卡杆,n型底座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竖直滑槽,竖直滑槽位于7型杆下方,竖直滑槽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竖直滑块与竖直滑槽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底部与竖直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前后两侧竖直滑块左侧面之间固接有横板,横板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导套,7型杆位于导套内,横板顶部前后两侧左部都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槽,滑套底部中间开有竖直导向槽,竖直导向槽内设有卡杆,卡杆底端位于卡槽内与其配合,卡杆顶端与竖直导向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有弧形套筒、第四弹簧、弧形杆、插杆、拨杆和第五弹簧,n型底座前侧面中部与后侧面中部都固接有弧形套筒,弧形套筒内设有弧形杆,弧形杆右侧底端与弧形套筒内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弧形杆外侧面左侧开有第二插槽,n型底座外顶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和水平导向槽,水平导向槽位于第一插槽左侧,弧形杆左侧底端位于第一插槽内,水平导向槽右侧上部与第一插槽左侧上部之间开有导向孔,导向孔内设有插杆,插杆右端位于第二插槽内,插杆左端固接有拨杆,拨杆右侧面下部与水平导向槽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套在插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水平滑块、第六弹簧、u型套和螺杆,u型板前后两侧顶部左侧都开有水平滑槽,水平滑槽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水平滑块与水平滑槽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右侧面下部与水平滑槽右侧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水平滑块顶部固接有u型套,u型板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螺纹孔,螺纹孔与水平滑槽内连通,螺纹孔内设有螺杆,螺杆右端与水平滑块左侧面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拉杆、压块、第七弹簧和卡块,摆板顶部左侧开有凹槽,摆板左侧面上部开有导孔,导孔内设有拉杆,拉杆右端固接有压块,压块左侧面与凹槽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第七弹簧套在拉杆上,压块右侧面与凹槽右侧都固接有卡块,左右两侧卡块啮合。

首先家长将婴儿放在n型底座上,且使头放置在枕头上,婴儿的双腿放置在u型板顶部前后两侧,再通过卡紧装置将滑套松开,即可拉动滑套向左移动,第一弹簧拉伸,滑套向左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u型板向上摆动,u型板向上摆动带动婴儿腿部向上摆动,进而使婴儿屁股不与n型底座接触,停止拉动滑套,再通过卡紧装置将滑套固定,家长即可将新的尿不湿放置在摆板与活动板上,且使尿不湿移动至婴儿屁股下方,再拉动摆板向上摆动带动尿不湿向上摆动,扭力弹簧拉伸,尿不湿向上摆动将婴儿包裹住,即可松开摆板,因扭力弹簧的作用,摆板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家长即可将尿不湿绑在婴儿屁股上。当尿不湿更换好后,即可再次通过卡紧装置将滑套松开,因第一弹簧的作用,滑套向右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u型板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进而带动婴儿的腿部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再通过卡紧装置将滑套固定,家长即可将婴儿从n型底座上抱下。

当婴儿的腿放置在u型板顶部前后两侧时,操作人员即可拉动横板向下移动,第二弹簧压缩,横板向下移动使卡槽与卡杆脱离,停止拉动横板,拉动滑套向左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u型板向上摆动,进而使婴儿屁股与n型底座不接触,停止拉动滑套,松开横板,因第二弹簧的作用,横板向上移动使卡槽与卡杆接触,因第三弹簧的作用,卡杆卡入卡槽内将滑套固定,即可开始对婴儿尿不湿进行更换。当尿不湿绑在婴儿屁股上后,即可再次拉动横板向下移动,因第一弹簧的作用,滑套向右移动恢复至原位,再松开横板使卡杆卡入卡槽内将滑套固定即可。

初始时,第四弹簧为拉伸状态,当婴儿放置在n型底座上时,家长即可拉动拨杆向左移动,拨杆向左移动带动插杆向左移动,第五弹簧拉伸,插杆向左移动与第二插槽内脱离,因第四弹簧的作用,弧形杆正转至弧形套筒内,家长即可将婴儿的手臂放置在弧形套筒内,再拉动弧形杆反转插入第一插槽内,第四弹簧拉伸,松开拨杆,因第五弹簧的作用,拨杆向右移动带动插杆向右移动插入第二插槽内,插杆与第二插槽配合将弧形杆固定,弧形杆与弧形套筒配合将婴儿的手臂固定,即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当尿不湿更换完成后,即可再次拉动拨杆向左移动,进而使插杆向左移动与第二插槽内脱离,弧形杆正转至弧形套筒内,即可将婴儿的手臂从弧形套筒内取出。如此,可防止婴儿手乱动影响尿不湿的更换。

首先操作人员根据婴儿的腿长,扭动螺杆正反交替转动,螺杆正反交替转动通过螺纹孔左右移动,因第六弹簧的作用,螺杆左右移动带动水平滑块左右移动,水平滑块左右移动带动u型套左右移动,u型套左右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即可停止扭动螺杆,当婴儿放置在n型底座上,且头移动至枕头上时,家长即可将婴儿的双腿移动至u型套内,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当尿不湿更换完成后,即可将婴儿的双腿从u型套内拿下即可。如此,可防止u型板带动婴儿双腿向上摆动时发生移动导致腿部受伤。

当尿不湿放置在摆板与活动板上时,家长即可拉动拉杆向左移动,拉杆向左移动带动压块向左移动,第七弹簧压缩,压块向左移动带动左侧卡块向左移动,卡块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家长即可将尿不湿左端塞入凹槽内,尿不湿与右侧卡块接触,即可松开拉杆,因第七弹簧的作用,拉杆向右移动带动压块向右移动,压块向右移动带动左侧卡块向右移动,左侧卡块向右移动与尿不湿接触,进而左右两侧卡块配合将尿不湿固定,家长即可拉动摆板向上摆动使尿不湿将婴儿屁股包裹住,再次拉动拉杆向左移动使左侧卡块向左移动将尿不湿松开,家长将尿不湿从凹槽内取出,即可松开拉环使左侧卡块向右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可防止尿不湿从摆板上掉落下。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婴儿放在n型底座上,拉动滑套即可使婴儿的双腿向上摆动,再将尿不湿放置在摆板与活动板上,即可拉动摆板使尿不湿包裹在婴儿屁股上,无需人用手将婴儿双腿提起,更加方便尿不湿的更换,并且通过固定装置,能将婴儿的手臂进行固定,能防止婴儿的手臂乱动将家长手臂抓伤影响尿不湿更换,通过u型套的作用,能使婴儿双腿更好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n型底座,2…枕头,3…u型板,4…活动板,5…扭力弹簧,6…摆板,7…7型杆,8…滑套,9…连接杆,10…第一弹簧,11…卡紧装置,111…竖直滑槽,112…竖直滑块,113…第二弹簧,114…横板,115…卡槽,116…导套,117…竖直导向槽,118…第三弹簧,119…卡杆,12…固定装置,121…弧形套筒,122…第四弹簧,123…弧形杆,124…第一插槽,125…第二插槽,126…导向孔,127…水平导向槽,128…插杆,129…拨杆,1210…第五弹簧,13…水平滑槽,14…水平滑块,15…第六弹簧,16…u型套,17…螺纹孔,18…螺杆,19…凹槽,20…导孔,21…拉杆,22…压块,23…第七弹簧,2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n型底座1、枕头2、u型板3、活动板4、扭力弹簧5、摆板6、7型杆7、滑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和卡紧装置11,n型底座1外顶部右侧设有枕头2,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u型板3,u型板3内右侧面中部铰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与u型板3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5,活动板4左侧面铰接有摆板6,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7型杆7,7型杆7上设有滑套8,滑套8右侧面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在7型杆7上,滑套8顶部中间铰接有连接杆9,前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前侧左部铰接,后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后侧左部铰接,滑套8底部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卡紧装置11,卡紧装置11与7型杆7接触。

实施例2

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n型底座1、枕头2、u型板3、活动板4、扭力弹簧5、摆板6、7型杆7、滑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和卡紧装置11,n型底座1外顶部右侧设有枕头2,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u型板3,u型板3内右侧面中部铰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与u型板3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5,活动板4左侧面铰接有摆板6,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7型杆7,7型杆7上设有滑套8,滑套8右侧面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在7型杆7上,滑套8顶部中间铰接有连接杆9,前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前侧左部铰接,后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后侧左部铰接,滑套8底部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卡紧装置11,卡紧装置11与7型杆7接触。

卡紧装置11包括有竖直滑块112、第二弹簧113、横板114、导套116、第三弹簧118和卡杆119,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竖直滑槽111,竖直滑槽111位于7型杆7下方,竖直滑槽111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112,竖直滑块112与竖直滑槽111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12底部与竖直滑槽11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3,前后两侧竖直滑块112左侧面之间固接有横板114,横板114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导套116,7型杆7位于导套116内,横板114顶部前后两侧左部都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槽115,滑套8底部中间开有竖直导向槽117,竖直导向槽117内设有卡杆119,卡杆119底端位于卡槽115内与其配合,卡杆119顶端与竖直导向槽117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8。

实施例3

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n型底座1、枕头2、u型板3、活动板4、扭力弹簧5、摆板6、7型杆7、滑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和卡紧装置11,n型底座1外顶部右侧设有枕头2,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u型板3,u型板3内右侧面中部铰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与u型板3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5,活动板4左侧面铰接有摆板6,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7型杆7,7型杆7上设有滑套8,滑套8右侧面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在7型杆7上,滑套8顶部中间铰接有连接杆9,前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前侧左部铰接,后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后侧左部铰接,滑套8底部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卡紧装置11,卡紧装置11与7型杆7接触。

卡紧装置11包括有竖直滑块112、第二弹簧113、横板114、导套116、第三弹簧118和卡杆119,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竖直滑槽111,竖直滑槽111位于7型杆7下方,竖直滑槽111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112,竖直滑块112与竖直滑槽111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12底部与竖直滑槽11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3,前后两侧竖直滑块112左侧面之间固接有横板114,横板114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导套116,7型杆7位于导套116内,横板114顶部前后两侧左部都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槽115,滑套8底部中间开有竖直导向槽117,竖直导向槽117内设有卡杆119,卡杆119底端位于卡槽115内与其配合,卡杆119顶端与竖直导向槽117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8。

还包括有固定装置12,固定装置12包括有弧形套筒121、第四弹簧122、弧形杆123、插杆128、拨杆129和第五弹簧1210,n型底座1前侧面中部与后侧面中部都固接有弧形套筒121,弧形套筒121内设有弧形杆123,弧形杆123右侧底端与弧形套筒121内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22,弧形杆123外侧面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25,n型底座1外顶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24和水平导向槽127,水平导向槽127位于第一插槽124左侧,弧形杆123左侧底端位于第一插槽124内,水平导向槽127右侧上部与第一插槽124左侧上部之间开有导向孔126,导向孔126内设有插杆128,插杆128右端位于第二插槽125内,插杆128左端固接有拨杆129,拨杆129右侧面下部与水平导向槽12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210,第五弹簧1210套在插杆128上。

实施例4

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n型底座1、枕头2、u型板3、活动板4、扭力弹簧5、摆板6、7型杆7、滑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和卡紧装置11,n型底座1外顶部右侧设有枕头2,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u型板3,u型板3内右侧面中部铰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与u型板3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5,活动板4左侧面铰接有摆板6,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7型杆7,7型杆7上设有滑套8,滑套8右侧面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在7型杆7上,滑套8顶部中间铰接有连接杆9,前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前侧左部铰接,后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后侧左部铰接,滑套8底部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卡紧装置11,卡紧装置11与7型杆7接触。

卡紧装置11包括有竖直滑块112、第二弹簧113、横板114、导套116、第三弹簧118和卡杆119,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竖直滑槽111,竖直滑槽111位于7型杆7下方,竖直滑槽111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112,竖直滑块112与竖直滑槽111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12底部与竖直滑槽11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3,前后两侧竖直滑块112左侧面之间固接有横板114,横板114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导套116,7型杆7位于导套116内,横板114顶部前后两侧左部都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槽115,滑套8底部中间开有竖直导向槽117,竖直导向槽117内设有卡杆119,卡杆119底端位于卡槽115内与其配合,卡杆119顶端与竖直导向槽117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8。

还包括有固定装置12,固定装置12包括有弧形套筒121、第四弹簧122、弧形杆123、插杆128、拨杆129和第五弹簧1210,n型底座1前侧面中部与后侧面中部都固接有弧形套筒121,弧形套筒121内设有弧形杆123,弧形杆123右侧底端与弧形套筒121内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22,弧形杆123外侧面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25,n型底座1外顶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24和水平导向槽127,水平导向槽127位于第一插槽124左侧,弧形杆123左侧底端位于第一插槽124内,水平导向槽127右侧上部与第一插槽124左侧上部之间开有导向孔126,导向孔126内设有插杆128,插杆128右端位于第二插槽125内,插杆128左端固接有拨杆129,拨杆129右侧面下部与水平导向槽12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210,第五弹簧1210套在插杆128上。

还包括有水平滑块14、第六弹簧15、u型套16和螺杆18,u型板3前后两侧顶部左侧都开有水平滑槽13,水平滑槽13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14,水平滑块14与水平滑槽13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14右侧面下部与水平滑槽13右侧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5,水平滑块14顶部固接有u型套16,u型板3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螺纹孔17,螺纹孔17与水平滑槽13内连通,螺纹孔17内设有螺杆18,螺杆18右端与水平滑块14左侧面接触。

实施例5

一种婴幼儿尿不湿更换辅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n型底座1、枕头2、u型板3、活动板4、扭力弹簧5、摆板6、7型杆7、滑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和卡紧装置11,n型底座1外顶部右侧设有枕头2,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u型板3,u型板3内右侧面中部铰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与u型板3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5,活动板4左侧面铰接有摆板6,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7型杆7,7型杆7上设有滑套8,滑套8右侧面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在7型杆7上,滑套8顶部中间铰接有连接杆9,前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前侧左部铰接,后侧连接杆9顶端与u型板3底部后侧左部铰接,滑套8底部与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卡紧装置11,卡紧装置11与7型杆7接触。

卡紧装置11包括有竖直滑块112、第二弹簧113、横板114、导套116、第三弹簧118和卡杆119,n型底座1外左侧面下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竖直滑槽111,竖直滑槽111位于7型杆7下方,竖直滑槽111内设有与其配合的竖直滑块112,竖直滑块112与竖直滑槽111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12底部与竖直滑槽111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3,前后两侧竖直滑块112左侧面之间固接有横板114,横板114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导套116,7型杆7位于导套116内,横板114顶部前后两侧左部都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槽115,滑套8底部中间开有竖直导向槽117,竖直导向槽117内设有卡杆119,卡杆119底端位于卡槽115内与其配合,卡杆119顶端与竖直导向槽117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8。

还包括有固定装置12,固定装置12包括有弧形套筒121、第四弹簧122、弧形杆123、插杆128、拨杆129和第五弹簧1210,n型底座1前侧面中部与后侧面中部都固接有弧形套筒121,弧形套筒121内设有弧形杆123,弧形杆123右侧底端与弧形套筒121内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22,弧形杆123外侧面左侧开有第二插槽125,n型底座1外顶部左侧开有第一插槽124和水平导向槽127,水平导向槽127位于第一插槽124左侧,弧形杆123左侧底端位于第一插槽124内,水平导向槽127右侧上部与第一插槽124左侧上部之间开有导向孔126,导向孔126内设有插杆128,插杆128右端位于第二插槽125内,插杆128左端固接有拨杆129,拨杆129右侧面下部与水平导向槽127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210,第五弹簧1210套在插杆128上。

还包括有水平滑块14、第六弹簧15、u型套16和螺杆18,u型板3前后两侧顶部左侧都开有水平滑槽13,水平滑槽13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14,水平滑块14与水平滑槽13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14右侧面下部与水平滑槽13右侧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5,水平滑块14顶部固接有u型套16,u型板3左侧面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螺纹孔17,螺纹孔17与水平滑槽13内连通,螺纹孔17内设有螺杆18,螺杆18右端与水平滑块14左侧面接触。

还包括有拉杆21、压块22、第七弹簧23和卡块24,摆板6顶部左侧开有凹槽19,摆板6左侧面上部开有导孔20,导孔20内设有拉杆21,拉杆21右端固接有压块22,压块22左侧面与凹槽19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23,第七弹簧23套在拉杆21上,压块22右侧面与凹槽19右侧都固接有卡块24,左右两侧卡块24啮合。

首先家长将婴儿放在n型底座1上,且使头放置在枕头2上,婴儿的双腿放置在u型板3顶部前后两侧,再通过卡紧装置11将滑套8松开,即可拉动滑套8向左移动,第一弹簧10拉伸,滑套8向左移动通过连接杆9带动u型板3向上摆动,u型板3向上摆动带动婴儿腿部向上摆动,进而使婴儿屁股不与n型底座1接触,停止拉动滑套8,再通过卡紧装置11将滑套8固定,家长即可将新的尿不湿放置在摆板6与活动板4上,且使尿不湿移动至婴儿屁股下方,再拉动摆板6向上摆动带动尿不湿向上摆动,扭力弹簧5拉伸,尿不湿向上摆动将婴儿包裹住,即可松开摆板6,因扭力弹簧5的作用,摆板6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家长即可将尿不湿绑在婴儿屁股上。当尿不湿更换好后,即可再次通过卡紧装置11将滑套8松开,因第一弹簧10的作用,滑套8向右移动通过连接杆9带动u型板3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进而带动婴儿的腿部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再通过卡紧装置11将滑套8固定,家长即可将婴儿从n型底座1上抱下。

当婴儿的腿放置在u型板3顶部前后两侧时,操作人员即可拉动横板11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13压缩,横板114向下移动使卡槽115与卡杆119脱离,停止拉动横板114,拉动滑套8向左移动通过连接杆9带动u型板3向上摆动,进而使婴儿屁股与n型底座1不接触,停止拉动滑套8,松开横板114,因第二弹簧113的作用,横板114向上移动使卡槽115与卡杆119接触,因第三弹簧118的作用,卡杆119卡入卡槽115内将滑套8固定,即可开始对婴儿尿不湿进行更换。当尿不湿绑在婴儿屁股上后,即可再次拉动横板114向下移动,因第一弹簧10的作用,滑套8向右移动恢复至原位,再松开横板114使卡杆119卡入卡槽115内将滑套8固定即可。

初始时,第四弹簧122为拉伸状态,当婴儿放置在n型底座1上时,家长即可拉动拨杆129向左移动,拨杆129向左移动带动插杆128向左移动,第五弹簧1210拉伸,插杆128向左移动与第二插槽125内脱离,因第四弹簧122的作用,弧形杆123正转至弧形套筒121内,家长即可将婴儿的手臂放置在弧形套筒121内,再拉动弧形杆123反转插入第一插槽124内,第四弹簧122拉伸,松开拨杆129,因第五弹簧1210的作用,拨杆129向右移动带动插杆128向右移动插入第二插槽125内,插杆128与第二插槽125配合将弧形杆123固定,弧形杆123与弧形套筒121配合将婴儿的手臂固定,即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当尿不湿更换完成后,即可再次拉动拨杆129向左移动,进而使插杆128向左移动与第二插槽125内脱离,弧形杆123正转至弧形套筒121内,即可将婴儿的手臂从弧形套筒121内取出。如此,可防止婴儿手乱动影响尿不湿的更换。

首先操作人员根据婴儿的腿长,扭动螺杆18正反交替转动,螺杆18正反交替转动通过螺纹孔17左右移动,因第六弹簧15的作用,螺杆18左右移动带动水平滑块14左右移动,水平滑块14左右移动带动u型套16左右移动,u型套16左右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即可停止扭动螺杆18,当婴儿放置在n型底座1上,且头移动至枕头2上时,家长即可将婴儿的双腿移动至u型套16内,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当尿不湿更换完成后,即可将婴儿的双腿从u型套16内拿下即可。如此,可防止u型板3带动婴儿双腿向上摆动时发生移动导致腿部受伤。

当尿不湿放置在摆板6与活动板4上时,家长即可拉动拉杆21向左移动,拉杆21向左移动带动压块22向左移动,第七弹簧23压缩,压块22向左移动带动左侧卡块24向左移动,卡块24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家长即可将尿不湿左端塞入凹槽19内,尿不湿与右侧卡块24接触,即可松开拉杆21,因第七弹簧23的作用,拉杆21向右移动带动压块22向右移动,压块22向右移动带动左侧卡块24向右移动,左侧卡块24向右移动与尿不湿接触,进而左右两侧卡块24配合将尿不湿固定,家长即可拉动摆板6向上摆动使尿不湿将婴儿屁股包裹住,再次拉动拉杆21向左移动使左侧卡块24向左移动将尿不湿松开,家长将尿不湿从凹槽19内取出,即可松开拉环使左侧卡块24向右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可防止尿不湿从摆板6上掉落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